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8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保守治疗组40例,予卧硬板床、功能锻炼配合药物常规治疗;手术治疗组40例,予PVP手术配合药物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VAS)、活动能力评分、Cobb's角及椎体高度。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周,手术组的VAS评分与保守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活动能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周,手术组活动能力评分与保守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3治疗后1月,两组患者的Cobb's角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减小(P0.05),椎体高度均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白细胞介素-6(IL-6)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2016年10月到2017年3月我院接诊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都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复位枕垫和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MMP-3、TIMP-1、IL-6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MP-3、IL-6水平均降低,实验组下降幅度更大,两组血清TIMP-1水平均升高,实验组上升幅度更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1周及治疗后,实验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obb角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obb均明显下降,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伤椎高度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伤椎高度比明显下降,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有效率96.67%大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MMP-3、IL-6水平,恢复TIMP-1水平,能显著提高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采用椎体成形术和椎弓根螺丝钉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对照组行椎弓根螺丝钉固定,术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VAS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不良反应主要有伤口感染,症状复发,脊髓损伤,肺栓塞,恶心、呕吐等,观察组症状复发率,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等特点,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综合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月~2015年1月,医院综合治理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73例,包括手术治疗、康复训练、骨质疏松症治疗、食疗。结果:末次随访VAS评分、术前Cobb角低于治疗前,末次随访伤椎椎体前缘高度、骨密度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遗留5例,腰部活动受限11例,未见再骨折。结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多见老年人,除手术恢复伤椎正常高度外,还应积极预防并发症,治疗骨质疏松症,加强康复训练,促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PKP(即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PVP(即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并抽取我院骨科诊治的164例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式分为PKP组和PVP组各82例,对比分析不同手术前各组VAS评分(即视觉模拟评分法)、ODI(即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体高度以及Cobb角变化,同时对2种手术的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结果:手术后,两组VAS评分、ODI、椎体高度以及Cobb角度均出现明显恢复(P0.05),在术后相同时间点,PKP组VAS分数、ODI分数、椎体高度、Cobb角度均显著优于PVP组(P0.05);PKP组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17.07%)显著低于PVP组(36.59%),P0.05,组间差异明显。结论:PVP、PKP虽然均能够对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达到修复椎体高度、止痛的治疗效果,但是PKP治疗后椎体恢复情况、手术安全性显著优于PV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2013年我院收治的有手术适应症且明确诊断为椎体血管瘤的患者48例进行随机分组。其中27例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PVP组),21例给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PKP组)。根据详实的随访资料对两组患者在术后的VAS疼痛评分、总费用、术中疼痛评分、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PKP组患者在术后疼痛评分方面低于PVP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PKP组患者在总费用方面高于对方,但在术中疼痛评分、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方面优于对方,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在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方面无明显差异。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术中感受及安全性方面优于经皮椎体成形术,但费用高于对方。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需要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黏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黏度组42例和低黏度组48例,分别采用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低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Oswestry功能(ODI)评分、椎体中间高度和Cobb角变化。结果:高黏度组单个椎体手术时间少于低黏度组(P0.05),两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体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黏度组骨水泥总渗漏率低于低黏度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NRS评分、ODI评分、椎体中间高度和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NRS评分、ODI评分和Cobb角较术前降低,椎体中间高度较术前升高,且高黏度组NRS评分、ODI评分和Cobb角低于低黏度组,椎体中间高度高于低黏度组(P0.05)。结论: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较低黏度骨水泥更佳,术后总渗漏率更低,脊柱畸形矫正、脊柱功能恢复更佳,同时疼痛也明显降低,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探讨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椎体成形术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的临床比较差异,从而为临床相关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医院临床收治的胸腰椎椎体转移肿瘤患者共计8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成研究组(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椎体成形术组)和对照组(传统保守治疗方法组),每组患者44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后的临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1d、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后的临床满意度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体转移肿瘤的临床综合效果显著,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相比较可有效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保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科就诊并采取保守疗法治疗的6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7例采用了电针、推拿、中频、牵引和功能锻练等综合疗法(综合疗法治疗组),32例仅采用了药物治疗(单纯药物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JOA评分及VAS疼痛评分,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腰椎功能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综合保守治疗组的JOA评分明显高于单纯药物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综合保守治疗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单纯药物对照组(P0.05)。单纯药物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87%,而综合保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89%,较单纯药物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采用综合保守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更好,可更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并缓解其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改良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到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研究组给予改良PLIF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PLI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腰痛程度,应用Oswestry生活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价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的生活功能情况,并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年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效果较PLIF好,能有效改善疼痛情况和日常生活,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新发椎体骨折风险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7月期间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和经济条件将其分为保守治疗组(n=54,采用非手术治疗)和PKP组(n=55,采用PK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疼痛程度、椎体指标、生活质量、新发椎体骨折风险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KP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以及治疗12个月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逐渐降低(P0.05),PKP组治疗1周后、治疗1个月后VAS评分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保守治疗组治疗12个月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角均低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P0.05),PKP组治疗1周后、治疗12个月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角逐渐降低(P0.05);PKP组治疗1周后、治疗12个月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角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标准生理组分(PCS)、标准心理组分(M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PKP组PCS、MCS评分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新发椎体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缓解患者早期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伤椎后凸畸形,且不会增加新发椎体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均使用Sky骨扩张系统经皮穿刺行椎体成型术治疗,74例患者取俯卧位设为俯卧位组,46例患者取侧卧位设为侧卧位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时椎体高度、后凸畸形角(Cobb角)及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椎体高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231,P=0.042),术后3d及3个月两组患者椎体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03,P=0.047)。术前两组患者Cobb角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42,P=0.072),术后3 d及3个月两组患者Cobb角均值较术前明显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86,P=0.021)。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35,P=0.089),术后3 d及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86,P=0.005)。结论:使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疗效显著,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Cobb角度,并可迅速缓解其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柱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柱滑脱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4例采取保守(非手术)治疗;观察组66例采取手术治疗,对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6至9个月不等(平均8个月)的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两组结果,比较保守和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根据VAS和ODI评价结果,手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两治疗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柱滑脱效果优于保守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行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30例)行开放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24、48 h的VAS评分、镇痛次数,术前及术后24、48 h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前及术后3、6个月的Prolo评分。结果:术后12、24、48 h,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逐渐下降,且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镇痛次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4、48 h,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且观察组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的Prolo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Prolo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期间,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可以明显减轻脊柱转移性瘤的疼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较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体静脉稀疏区注入骨水泥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中骨水泥渗漏的影响。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1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骨水泥注入区域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30例)及B组(31例),A组骨水泥注入区域为椎体静脉密集区(椎体中1/3平面处),B组骨水泥注入区域为椎体静脉稀疏区(椎体上1/3及下1/3平面处),对比两组的骨水泥渗漏率,术前、术后6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治疗中的骨水泥用量、椎体高度恢复率及cobb角恢复度数。结果:B组的骨水泥渗漏率及骨水泥用量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的VAS评分、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恢复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椎体静脉密集区相比,在椎体静脉稀疏区注入骨水泥可显著降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PVP术中骨水泥渗漏率,椎体静脉稀疏区可作为PVP术中骨水泥注射的一个相对安全区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椎骨折伤椎置钉和不置钉对疗效的影响,以期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5年6月80例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伤椎不置钉治疗,观察组41例,伤椎置钉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和相关指标变化。结果:两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上比较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在后凸Cobb角、椎管侵占率上较术前明显下降,椎体高度恢复较术前明显升高,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在手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拆除内固定时后凸Cobb角、椎管侵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椎体高度恢复上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而手术后1周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腰椎骨折患者伤椎置钉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