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继发肺动脉高压(PH)患者肺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7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86例老年COPD继发PH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研究组(n=43),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血管内皮功能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7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之比(FEV_1/FVC)、一氧化氮(NO)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内皮素-1(ET-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以及白介素-8(IL-8)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疗效令人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川芎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48人,对照组48人。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川芎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通过检测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心脏指数(C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R)、Borg呼吸困难指数(Borg dyspnea)、6分钟步行距离(6TWD)以及肺功能升级(WHO FC)等指标评价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mPAP、PVR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而CI、LVEF和6MWD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mAP与Borg呼吸困难指数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mAP、LVEF以及6TW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充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应用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3.
噻托溴铵治疗老年稳定期COPD 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吸入剂对老年吸烟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稳定期COPD老年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各46例,观察组予噻托溴铵吸入剂18微克每日一次,对照组予缓释茶碱0.1克每12小时口服,两组均按需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随访2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t George评分明显下降(P<0.0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FEV1/FVC、FEV1/Pred、FEV1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吸入噻托溴铵能显著改善老年吸烟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电脑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3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加噻托溴铵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运动能力、生活质量、预后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各项指标、6分钟步行距离(6MWD)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同期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12个月内发生急性加重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使用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且急性加重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服阿托伐他汀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外周血ROCK2激酶活性及肺动脉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COPD合并PH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吸氧、抗感染、化痰、平喘等基础治疗)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片20mg/d治疗);随访观察周期12周,于试验开始前和结束后检测外周血ROCK2的活性,利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肺功能变化(测定FEV1,FVC)。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浆中ROCK2的水平(P〈0.01);降低患者的肺动脉压力,改善患者的肺功能(FEV1,FVC),P均〈0.05。结论:在常规吸氧、抗感染等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ROCK2激酶的活性和肺动脉压力,从而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生化发光分析法测定40例正常对照组和40例阿托伐他汀10mg组及39例阿托伐他汀20mg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LDL-C水平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10mg及20mg组患者治疗12周后血清TNF-α和LDL-C水平明显降低,并且阿托伐他汀20mg组比阿托伐他汀10mg组血清TNF-α下降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间LDL-C水平降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LDL-C和TNF-α水平,减轻冠心病的炎症反应,并且这种机制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  相似文献   

7.
《蛇志》2018,(3)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6 MWT、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动脉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对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的综合护理疗效。方法:将62例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与护理1月后对比肺功能指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PEF、MMEF、FEV1、FVC、FEV1/FVC等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于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缓解患者临床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用于急性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断的160例急性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仅给予抗炎、解痉、平喘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营养支持治疗。检测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营养状况、血气指标、免疫指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营养状况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LB)、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水平及外周淋巴细胞计数均较照组显著升高(P0.05)。此外,观察组的PO_2高于对照组,PCO_2较对照组降低,且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及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及免疫功能,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因子及其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观察组患者给予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钠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抵抗素及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6月两组患者hs-CRP、TNF-α、IL-6及抵抗素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但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Alb及H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钠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显著减少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缩唇腹式呼吸联合呼吸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82例COP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缩唇腹式呼吸训练,41例)和研究组(缩唇腹式呼吸结合呼吸操训练,41例),对比两组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所占FVC的比例(FEV1/FVC)]、生活质量[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6MWT)距离、BODE指数。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FEV1、FVC、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6MWT距离长于对照组,SGRQ评分、BODE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缩唇腹式呼吸联合呼吸操训练可改善COPD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提高肺功能和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顺尔宁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经2周洗脱期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顺尔宁治疗,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参数、血气分析、生活质量以及血清LTB4、IL-8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参数、血气分析指标和生活质量均有改善,研究组肺功能参数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研究组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LTB4、IL-8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顺尔宁能降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LTB4、IL-8含量,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和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控制感染、化痰、平喘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利迭无创通气治疗。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分压(PaO_2)及酸碱度(pH)等动脉血气指标。应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患者用力肺活量(FVC)、呼气高峰流量(PEFR)以及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等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CO_2,PaO_2,pH,FVC,PEFR及FEV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CO_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PaO_2与pH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aCO_2低于对照组,而PaO_2与pH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VC,PEFR及FEV1明显上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治疗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癌合并COPD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2次/天,规律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占预测值的百分比(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的百分比(FEV1%)水平、COPD评估测试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VC%、FEV1%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AT评分、症状评分、活动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治疗肺癌合并COPD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商品名:信必可都保)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s)亚群、肺功能以及炎症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共8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信必可都保吸入,观察入组对象治疗前、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m DCs和pDCs)的水平、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计数表达水平及CAT评分、肺功能的变化。结果:用药后m DCs和pDCs占外周血的百分比及m DCs/pDCs实验组及对照组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低,但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FVC、CAT评分两组均较用药前有所改善,实验组较与对照组更明显(P0.05)。用药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较用药前有所改善,但用药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信必可都保可有效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改善其临床症状,但对树突细胞亚群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观察肺功能康复训练联合八段锦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COPD稳定期患者,纳入病例时间:2018年1月~2020年7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肺功能康复训练联合八段锦,40例)、对照组(肺功能康复训练,40例),干预6个月。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6MWD)]及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症状评分[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慢阻肺综合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两组干预6个月后FVC、6MWD、FEV1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6个月后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 两组mMRC评分、CAT评分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功能康复训练联合八段锦干预COPD稳定期患者,可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肺部适应性,进而改善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容积指数的准确性,探讨多层螺旋CT 的诊断价值,为慢性阻塞性肺 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选取2010 年10 月-2012 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8例为观察组,另选 取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70 例为对照组。采用多层螺旋CT 测定两组不同肺区的肺容积指标并与临床PFT 指标进行相关 性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不同肺区测定的Vin 及上肺区Vin-Vex 值无 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呼气末容积(Vex)、容积比(Vex/Vin)和肺容积变化比率[(Vin-Vex)/Vin]均呈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肺容积差(Vin-Vex)与各项PFT 指标无相关性(P>0.05)。结论:64层螺旋CT 肺容积成像对诊断COPD有预测意义,值得 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布地格福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0例COPD缓解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n=150)和B组(n=150),A组予以布地格福吸入治疗,B组予以布地奈德莫特罗粉吸入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比较两组肺功能、血气水平、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炎症指标变化。结果:连续治疗3个月后,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 %,高于对照组的90.00 %(P<0.05);治疗后两组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数、血氧分压、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均有提升,且A组高于B组(P<0.05);治疗后两组残气容积/肺总量、二氧化碳分压、白细胞介素-17、基质金属蛋白酶-9、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且A组低于B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P>0.05)。结论:相较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布地格福对COPD缓解期的治疗效果更佳,能有效减低气道炎症损伤,改善其肺功能及血气水平,提升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