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用猕猴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质量控制不仅是动物作为实验材料能够得以应用的基本前提,也是保证动物实验结果可靠性的基本要求。为做好实验用猕猴的质量控制,提高动物的利用率,我们设计与开发了质量控制信息系统。本文以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质量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病毒监测模块为例介绍了此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应用,以期为猕猴的质量控制和科学合理的选择应用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2.
动物微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与微生物、正常微生物与动物体内环境、动物体与外界环境三者相互关系多学科相互交叉的具有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生命科学分支。在目前的《兽医微生物学》的“绪言”中,微生物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其中“广义的微生物学还包括免疫学,甚至还包括寄生虫学,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通报》2011,(8):14-14
经过长达几个世纪的激烈争论,科学家最终发现了“动物为什么会有性行为”的答案。研究人员称,它们通过这种方式繁殖的后代对寄生虫的抵抗力更强  相似文献   

4.
由美国农业部Beltsville农业研究中心组织的“杂交瘤技术在农业和兽医学方面的研究”专题讨论会,于1983年11月在美国Maryland大学召开。主讲人是美国农业部动物科学研究所、动物寄生虫研究所、国家兽医实验中心、国立卫生研究院肿瘤研究所及德国和法国的少数专家。本会内容涉及兽医学、临床医学、  相似文献   

5.
东北梅花鹿蠕形螨病是由于蠕形螨科(Demodccidae)蠕形螨属(Demodex)寄生虫侵袭鹿体的皮脂腺和毛囊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性疾病,也可以称之为“脂螨病”或“毛囊虫病”。 一些动物,甚而人类都能息蠕形螨病,但东北梅花鹿发生本病,至今尚未见有人报道。双辽县鹿场第二鹿队,现养东北梅花鹿332只,自  相似文献   

6.
《昆虫知识》2010,(5):817-818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家近日发现了地球上最古老的“僵尸蚂蚁”的证据。一种生活于4800万年前的真菌能够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改变和控制蚂蚁的行为,使其变成自己的傀儡,直到蚂蚁最终死亡。  相似文献   

7.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由双链RNA介导的,抑制目标基因的表达,沉默靶基因的一种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并且在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壮大,水产动物疾病频繁爆发,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的致病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RNA干扰技术的出现为水产动物疾病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主要对RNA干扰的发现、作用机制以及在水产动物抗病毒和抗寄生虫研究中的应用作以综述,并对未来RNAi技术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中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展望,旨为水产动物疾病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动物学报》2005,51(2):i003-i003
南京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国家重点学科由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家畜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三个三级学科组成。1986年设立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及家畜传染病学两个博士点,1989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96年起设立兽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并建立农业部“动物疫病诊断与免疫”重点开放实验室。  相似文献   

9.
寄生虫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但目前防治寄生虫病尚存在困难,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来控制寄生虫病将成为可能.本文主要介绍寄生虫基因的组成及特征、目前的测序现状、基因组测序、分析、基因功能及蛋白质组的研究技术等,可为寄生虫种类鉴定、寄生虫病诊断、药物设计和疫苗研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测算感染指数的最佳方法,以便更加科学的反映实验动物的感染状况。方法感染指数,也称感染度,它是对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的定性指标。通过加工汇总实验动物的病原体感染率,综合反映某一特定实验动物群体的病原体感染状态或趋势的一种指标。结果总体上,小鼠病原体感染指数略有下降,而大鼠的病原体感染指数则逐年上升。分别比较各类病原体感染指数发现,小鼠中寄生虫感染指数较高,而大鼠中细菌感染指数最高。结论感染指数分析揭示了实验动物质量的基本状况,需要加强对小鼠寄生虫的监测,而大鼠的细菌检测需要投入更多关注。小鼠病原体感染情况得到控制,大鼠各类病原体的控制情况均逐年趋于严重。  相似文献   

11.
生物制品     
生物制品是指以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和生物组织作为起始材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并以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剂。根据应用对象,生物制品可以分为3类:用于人类的医用生物制品、用于动物的动物生物制品和用于...  相似文献   

12.
三人合力:发现机体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 人和动物身处的世界充满危险,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时刻都在威胁生命机体的健康。但奇妙的机体也配备了强大的防御系统,这就是免疫系统。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机体健康防御系统共有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先天性免疫,又叫自然免疫。先天性免疫反应会在人体被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后迅速启动,主要作用是在“入侵者”进入人体时作出第一反应,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国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增高,这可能是因为卫生条件改善,儿童时期感染的几率下降(卫生假说)。目前寄生虫感染是预防还是促进自身免疫性疾病还在讨论中。多种寄生虫用于不同的动物模型显示了其在多种疾病中限制疾病活动的能力,包括炎性肠病、多发硬化、1型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目前大多数研究还在动物实验阶段,然而已经有一些临床试验在进行中。因此本文回顾了评估寄生虫的抗炎作用的几个临床试验及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动物实验。寄生虫诱导免疫调节的主要途径是抑制IFN-γ和IL-17产生,促进IL-4、IL-10和TGF-β释放,诱导CD4+T细胞Fox P3表达及调节性巨噬细胞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产生,然而寄生虫调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寄生虫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在动物实验方面已经取得一定进展,进一步的研究是针对寄生虫调节免疫反应的有效成分模拟的人造类似物。  相似文献   

14.
封闭群实验用贵州小型猪Sus scrofa domestica var. mino guizhounensis Yu是目前国内最主要的实验用小型猪种群之一(甘世祥, 1994).开展实验动物微生物与寄生虫的控制与监测,对保证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和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孙靖,2005).本研究探索了环境消毒、体内外驱虫、疫苗接种等措施对贵州小型猪病原生物的携带和免疫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抗药性是病原体在药物作用下发生生理变化和遗传变异而获得的能经受住药物毒性的一种能力。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提高和药物长期大量使用,寄生虫抗药性越来越普遍和严重,不仅影响寄生虫病的防治效果,还带来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文章通过对陆生动物抗寄生虫药物、寄生虫抗药性机制、抗药性主要测定方法、抗药性控制策略及水产动物寄生虫抗药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我国水产养殖中寄生虫抗药性研究提供思路,同时为减缓寄生虫抗药性提供科学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6.
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是一种新型的实验动物。普通的实验动物都受到自然界微生物或寄生虫的侵袭,有的外观健康其实却隐藏着某种疾病。用普通动物做实验,敏感性差,实验结果缺乏再现性。要提高动物实验的准确性就要对实验动物在遗传和微生物两个方面加以控制,努力提高其均一性。由兄妹间近亲交配繁殖20代以上建立的纯品系动物,个体差异小,实验结果比较准确。但是,用纯品系动物做实验还没有排除自然感染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  相似文献   

17.
敌百虫常用于野生动物、观赏动物、毛皮动物及众多家畜体内外寄生虫驱虫 ,但怀孕后的蛇 (畜 )不能使用敌百虫来驱虫。因为敌百虫驱杀动物体内外寄生虫的同时 ,还有收缩子宫、刺激生殖器、打胎等不良副作用。建议用驱虫灵或左旋咪唑等其它驱虫药物给孕蛇 (畜 )驱虫 ,以避免上述症状发生 ,减少由此造成的人为损失孕蛇(畜)慎用敌百虫@顾学玲 @金永来  相似文献   

18.
人工饲养条件下喜玛拉雅旱獭寄生虫病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订规模化饲养喜玛拉雅旱獭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提高喜马拉雅旱獭的数量和质量及保证动物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根据喜玛拉雅旱獭寄生虫检测结果,选择1%伊维菌素注射液按每千克体重0.02 ml皮下注射,连用5~7 d,制定并落实标本兼治的防疫措施和日常卫生消毒管理制度.结果给药后10 d和30 d取新鲜粪便检测,体内外寄生虫0%感染,停药90 d后未检测到寄生虫成虫和虫卵.结论通过采取药物驱虫和日常卫生管理及综合防治措施,使喜马拉雅旱獭寄生虫病控制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为配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着手编著全国“经济鸟类志”、“经济兽类志”和“全国寄生虫志”。该专著将系统而全面地将我国所产的有经济意义的鸟类、兽类和寄生虫,就其种类、生态、分布、经济意义、利用或防除的方法等,进行综合的研究和编著。该项工作已经开始进行,预期在今年“十一”前完成,作为国庆十周年纪念的一项献礼。  相似文献   

20.
Toll样受体是机体天然免疫系统最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之一,通过识别病原寄生虫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活化依赖和非依赖于髓样分化因子88的信号转导通路,诱导干扰素、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等的表达以及树突状细胞的成熟,抵御病原寄生虫的感染。因此,以下综述了Toll样受体对原病寄生虫,尤其对动物寄生性原虫与蠕虫感染的模式识别与天然免疫应答机制,以进一步理解病原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为寄生虫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