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磁学》2014,(31):I0001-I0001
从第一例自闭症患者~一美国男孩唐纳德于1943年被确诊开始,人们就开始了针对自闭症(别称”雨人”)的研究。不过。无论治疗方式怎样更新。自闭症的病因一直是科学界无法达成共识的未知数。近年来,自闭症诱因的研究结果很多,2008年,美国研究人员对年龄在2-16岁之间的7名自闭症患儿及6名正常儿童的前额叶皮层进行检查,结果发现自闭症患儿前额叶的神经元数量比正常儿童多67%,平均脑重量更重。2009年,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27个与自闭症有关的基因。2010年,美国科研人员在《自闭症研究》网络版上报告说,孕妇年龄过大可增加孩子日后患自闭症的几率。每年都有新的关于自闭症候选基因被发现的报道出炉,同时表观遗传学、蛋白组学及多组学交叉研究也渐渐成为研究热点。而且,研究调查发现环境因素与自闭症患者发病之间也存在着某种未知的联系。但是,具体是哪个基因出了问题,哪种环境才会导致自闭症。到目前依然没有定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自闭症患儿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其与疾病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34例自闭症患儿为观察组,根据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5版)将自闭症患儿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一级组(51例)、二级组(47例)、三级组(36例)。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儿童胃肠道症状和肠道菌群分布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自闭症患儿病情分级与肠道菌群关系。结果对照组、一级组、二级组、三级组儿童胃肠道症状发生率依次上升(均P0.05)。对照组、一级组、二级组、三级组儿童肠道双歧杆菌数量依次下降,而梭状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拟杆菌、志贺菌数量依次上升(均P0.05)。自闭症患儿肠道双歧杆菌数量与自闭症分级呈负相关(r=-0.746,P0.001),梭状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拟杆菌、志贺菌数量与自闭症分级呈正相关(r=0.811、0.659、0.744、0.760,均P0.001)。结论自闭症患儿胃肠道疾病发生率较高,自闭症分级与肠道菌群分布情况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动物学研究》2006,27(4):402-402
Fraser A.W.Wilson博士1983年毕业于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后到耶鲁大学医学院,从师于著名的神经科学学家Goldman-Rakic研究员,长期从事非人灵长类前额叶功能的研究。1996年到美国Arizona大学心理学系就职。其间,发表了很多实验论文。其中,1993年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发表有关前额叶功能的论文,该文至今仍是前额叶研究的经典文献。1997年,与其他研究人员合作,再次在Science上发表另一篇有关前额叶的研究论文。他的主要发现是:背侧前额叶主要涉及到“以头为中心”的空间坐标系。在猕猴前额叶研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2005年1月,Wilson博士从…  相似文献   

4.
心脏和遗传     
基因控制心血管功能的错综复杂的模式已开始为人们所了解。美国科学家最近进行的两项研究分别表明,在儿童期即可看到预示高血压的遗传性血流差异以及控制着血压和心率变化的两种遗传因子。上述第一项研究比较了两组儿童:一组为13名12—18岁儿童,其父母血压正常;另一组为12名儿童,其双亲中至少有一人罹患高血压。让儿童在规定时间内作四位数减二位数的心算。结果是高血压患者的子女的前臂血流星显著较高。第二次研究是对83  相似文献   

5.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自闭症是一种儿童早期广泛性脑功能发育障碍性疾病,具有种族、地域和个体差异性特点,未经干预治疗的自闭症患儿的终身残疾率很高。近年,儿童自闭症患病率的报道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目前关于儿童自闭症的病因形成的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多种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共同影响作用的结果。其中以脑发展、神经化学和遗传等的生物因素占多数。本文仅就目前国内外对于自闭症和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定义和病因形成的非生物学因素及生物学因素研究做简要概述,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香柠檬精油对自闭症大鼠焦虑行为与认知能力的作用,本实验采用SD大鼠制备自闭症动物模型,GC-MS分析香柠檬精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对造模成功的大鼠嗅吸精油治疗,通过行为学实验和脑内神经递质变化来研究精油功效。研究发现中浓度香柠檬精油显著增加模型鼠在旷场实验中的运动总路程与中央区域探索时间,以及高架十字迷宫中探索开臂的次数百分比,在三箱社交实验和第二次Morris水迷宫中,嗅吸香柠檬精油的子代模型鼠社交与学习记忆能力有改善趋势,但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嗅吸中浓度香柠檬精油显著降低海马区与前额叶皮层中多巴胺、5-羟色胺含量,提高海马区多巴胺相对代谢率和前额叶皮层中5-羟色胺相对代谢率。嗅吸香柠檬精油可以减少模型鼠的焦虑行为,其作用可能与调节大鼠海马区与前额叶皮层中的5-羟色胺以及多巴胺的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7.
儿童失神癫痫的默认模式网络的结构连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脑结构连接是其功能连接的物质基础.已有研究表明,失神癫痫患者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中的功能连接发生了改变.为了探索这些改变相应的结构基础,对11名儿童失神癫痫患者和12名正常对照,使用基于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纤维束追踪技术,构建了每个被试DMN脑区间的纤维束连接.结果表明,在所有被试的DMN网络中一致发现后扣带/楔前叶到内侧前额叶、后扣带/楔前叶到左右双侧的内侧颞叶都存在纤维束连接.通过两组间统计比较这些纤维束连接的平均长度、连接强度、平均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ic,FA)值和平均弥散度(mean diffusivity,MD)值等参数,发现患者组的后扣带/楔前叶到内侧前额叶纤维束连接上的平均FA值及连接强度都显著降低,而平均MD值显著增加,并且其FA值与癫痫病程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些改变可能影响了患者DMN网络的功能连接.本研究结果为DMN功能连接异常提供了相关的结构上的依据,提示后扣带/楔前叶到内侧前额叶的连接异常可能在儿童失神癫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7-9岁高功能自闭症儿童面孔加工时事件相关电位(Electrical event-relateds,ERP)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7-9岁自闭症儿童(实验组)与普通儿童(对照组)各15名,以中国人中性面孔及常见物件为刺激材料,记录和比较两类儿童在面孔刺激下的脑电成分。结果:剔除无效数据后,有效被试:实验组12人、对照组14人,两组年龄和性别组成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自闭症组按键反应时间、面孔反应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按键反应F=9.26,P0.05;面孔反应t=5.32,P0.05)。在面孔刺激因素下,自闭症组平均波峰明显小于对照组(t=4.62,P0.05)。在物件刺激因素下,两组平均波峰无显著差异(t=0.21,P0.05)。而两组的潜伏期组别主效应不显著(F=1.63,P0.05)。结论:自闭症儿童面孔结构编码过程异常,对面孔的关注度比普通儿童低。本文证实了自闭症儿童知觉/认知缺陷的存在,为更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自闭症是一种遗传相关的神经系统发育性疾病,患者会表现出社交行为障碍、重复性刻板行为等异常。在导致自闭症的众多基因中,甲基化Cp G岛结合蛋白2基因(methyl-Cp G binding protein 2,MECP2)是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基因,当MECP2失活时会导致瑞特综合征;而当MECP2过表达时则会导致MECP2倍增综合征。通过慢病毒注射的方法,研究人员成功建立了一种神经特异性过表达MECP2的转基因食蟹猴模型,该模型表现出重复性刻板行为以及社交行为障碍等一系列与自闭症类似的表征,并且外源基因的插入和社交异常能够遗传到通过精巢移植产生的子代上。该模型为自闭症的深度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并为自闭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0.
睡眠剥夺对脑电活动相位相干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小波变换和相位相干分析应用到事件相关电位实验的脑电信号中。在正常状态和一夜睡眠剥夺状态下提取12名受试者的视觉ERP,进行30~60Hz的小波变换,以此计算前额叶区域的导联内相位相干,以及枕叶和前额叶之间的相位相干性。发现睡眠剥夺引起前额叶的导联内相位相干活动减少和延迟,表明大脑维持完成任务的能力下降;枕叶与前额叶之间的gamma波段相位相干活动减少,表明功能区域之间的电活动传递效应减弱。基于小波变换的相位相干分析可以得到脑电的同步活动,为更好地理解睡眠的机制和评价睡眠剥夺对认知的影响提供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7-9岁高功能自闭症儿童面孔加工时事件相关电位(Electrical event-relateds,ERP)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7-9岁自闭症儿童(实验组)与普通儿童(对照组)各15名,以中国人中性面孔及常见物件为刺激材料,记录和比较两类儿童在面孔刺激下的脑电成分。结果:剔除无效数据后,有效被试:实验组12人、对照组14人,两组年龄和性别组成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自闭症组按键反应时间、面孔反应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按键反应F=9.26,P〈0.05;面孔反应t=5.32,P〈0.05)。在面孔刺激因素下,自闭症组平均波峰明显小于对照组(t=4.62,P〈0.05)。在物件刺激因素下,两组平均波峰无显著差异(t=0.21,P〉0.05)。而两组的潜伏期组别主效应不显著(F=1.63,P〉0.05)。结论:自闭症儿童面孔结构编码过程异常,对面孔的关注度比普通儿童低。本文证实了自闭症儿童知觉/认知缺陷的存在,为更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甙对慢性酒精中毒大鼠学习记忆及前额叶皮质区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慢性酒精中毒模型,Y-型迷宫测试空间学习与记忆成绩,实时定量PCR分析前额叶皮质组织cdk5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前额叶皮质区cdk5表达。结果:学习记忆测试显示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比正常组明显下降,白藜芦醇甙各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学习记忆成绩明显上升;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前额叶皮质区cdk5阳性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多,各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cdk5阳性表达明显减少;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前额叶皮质区cdk5 mRN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上升,各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cdk5 mRNA表达明显下降。结论:白藜芦醇甙可能通过对cdk5表达的调节而发挥抗酒精中毒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H)伴甲状腺发育不全患儿转录因子2( FOXE )的基因突变。方法:选取90 例CH伴甲 状腺发育不全患儿及90 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提取外周静脉血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与直接测序技术,对基因外 显子进行突变筛查。结果:分别在1 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伴甲状腺发育不全患者外显子测序中发现一杂合错义变体c. A3401G (p.K1134R),在1 例患者中发现1 个已知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rs755282859, c. 483G>C),在正常对照组中未发现以上变化。结论:在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H) 伴甲状腺发育不全患儿中发现新的关于FOXE1 杂合错义变体。  相似文献   

14.
《生物磁学》2014,(26):I0001-I0001
近日,墨尔本研究人员已经证明通过“哄骗”癌细胞回到正常发展状态。一种类型的白血病可以成功被“逆转”。这一研究发现是使用B-前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完成的,B-ALL是最常见的儿童癌症类型。Walter和ElizaHall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关掉PAX5基因后,在B—ALL模型中可引发癌症,然而恢复它的功能可以”治愈”疾病。该研究发表在杂志Genes&Development上。  相似文献   

15.
社交障碍是自闭症个体主要的临床症状之一,对他们的道德推理状况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解释这一现象.研究表明,自闭症个体在进行道德推理时和常人之间有所不同,而道德推理任务中经常包含有心理理解和移情方面的信息,提示我们自闭症个体的心理推理和移情能力可能是影响他们道德推理的内在心理机制.自闭症个体能够区分道德违背和习俗违背,但是他们经常判断不是故意造成的伤害是有意的.他们对伤害者的情绪线索也不太敏感,不能理解他人的感受,这种移情能力和道德推理能力之间的表现是相关的.此外,自闭症个体对道德推理的解释和言语发展水平之间也存在关联,他们经常通过重复故事情节、引述具体后果来解释道德推理,而缺乏对抽象道德规则的描述.脑成像研究表明,自闭症个体进行道德推理时在眶额叶皮质、杏仁核、脑岛、额下回、前扣带回、内侧前额叶皮质、默认网络模式、右颞顶联合区等部位的激活程度与常人存在着显著差异,这些部位同时也是心理理论或移情能力的重要脑区.自闭症个体在句子加工任务中言语功能联合区的激活程度也与常人存在差异,这可能是他们在对道德推理进行解释时存在困难的内部原因.未来研究需要考察心理理论、移情和言语能力对自闭症道德推理的交互作用,并采取非言语的方式对自闭症个体的道德推理进行研究,同时可通过脑损伤技术和激素水平的分析对影响他们道德推理的生理机制进行更加全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自1992年以来,山东省归国劳务人员HIV-1感染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我们采集了11份确认为HIV-1感染者的全血分离单核细胞(PBMC),提取前病毒DNA,用套式PCR扩增HIV-1膜蛋白(env)基因,并对其env C2-V3区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0名归国劳工人员及1名归国劳工配偶的样本经序列测定和基因分析发现了HIV-1的4种基因亚型A、B、C、E亚型。其中C亚型7名,B亚型2名,A和E亚型各1名。由此可见;山东省归国劳务人员中HIV-1毒株的感染情况较复杂,通过计算发现这些毒株间的基因离散率相差较大。提示应加强归国劳务人员的教育、检测和控制以防其它国家毒株传入。  相似文献   

17.
《生命世界》2007,(2):9-9
英国剑桥大学的杰弗里·伍兹领导的科研小组对巴基斯坦6名年龄在4~14岁的儿童进行研究后发现,他们体内一个名为SCN9A的基因发生突变,使他们无法感觉到疼痛,但身体其他感觉却保持正常。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通报》2006,41(8):37-37
美国一项大规模调查发现,喝不含咖啡因的咖啡可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对2.8万名女性进行了长达11年的跟踪调查。调查开始时,所有女性均未患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调查期间,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问卷获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动症(ADHD)患儿血清中微量元素水平与患儿行为症状的相关性。方法:以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6~14岁80名ADHD患儿及72名正常儿童血清中的铁(Fe)、锌(Zn)、铜(Cu)、钙(Ca)、镁(Mg)、镉(Cd)、铅(Pb)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应用Conner氏量表评价患儿行为症状,分析血清微量元素与行为症状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DHD患儿血清中Zn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儿童、P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e、Ca略低于正常儿童,Cu、Cd略高于正常儿童,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HD患儿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焦虑指数较正常儿童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ADHD患儿血清Zn与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呈负相关(P0.05),血清Pb与患儿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ADHD患儿血清中Zn与Pb异常表达,与行为症状密切相关。在治疗ADHD患儿过程中,可以通过检测这些指标进行针对性或预防性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昆虫知识》2008,45(6)
瑞典乌普萨拉的研究人员发现,蚜虫及蚂蚁体内的细菌在将DNA翻译成蛋白的过程中,可以纠正基因的重复性缺陷,进而使蛋白发挥正常功能,该结果发表在近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