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3 毫秒
1.
人乳头瘤病毒E6及E7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E6及E7蛋白是致瘤蛋白,均有锌指结构,致瘤方式都是作用于抑癌蛋白使细胞周期紊乱,E6还能激活端粒酶,使细胞不能正常凋亡,对E6及E7免疫表位的研究表明,E7及E7蛋白的鼠T细胞表位均在C端区及锌指区,但其HLA-A表位除了存在于锌指区,也存在于N端区,E6及E7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免疫表位的研究为防治HPV疾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黄病毒属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病毒基因组编码至少三种结构蛋白(衣壳蛋白C、膜蛋白M和包膜蛋白E)和七种非结构蛋白。其中E蛋白是病毒的重要抗原成分,包含有中和抗原表位和型特异性抗原表位,决定了病毒的细胞嗜性和毒力,与病毒的吸附、穿入、致病等作用密切相关,并且具有血凝活性,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研究E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对于深入了解黄病毒致病机制和免疫应答特点,研发疫苗和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综述了近年来黄病毒E蛋白有关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及其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来源HCV的不同亚型(不同型别之间的不同亚型)及同一亚型之间E蛋白基因的变异及变异的意义。方法使用GenBank公开发表的不同来源HCV的不同亚型及同一亚型之间全基因序列为材料,用CLustalw2软件分析序列之间的同源性。结果不同亚型之间E蛋白基因变异达到了70.5%(E1蛋白基因)和59.8%(E2蛋白基因);不同亚型的E2蛋白基因有两个高度变异区,相同的亚型之间只有一个高变区;伺一亚型之间E蛋白基因的变异率为11.8%-16.8%(E1蛋白基因)和18.4~29.9%(E2蛋白基因)。结论根据相同亚型之间E蛋白基因的变异较小的特点,可以利用不同亚型病毒的抗原表位发展多价混合多肽疫苗或多基因混合疫苗,可能会对多种不同亚型病毒的感染起到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乳头瘤病毒E7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早期基因E7编码一个具有生物活性的癌蛋白,E7蛋白与腺病毒EIA,SV40大于T抗原病毒癌蛋白有相似的结构与功能,本对有关E7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桂皮醛作为一种天然的小分子化合物具有抗炎、镇痛及抗肿瘤的活性,为了探究其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凋亡及HPV E6/E7蛋白表达的影响,该文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JC-1荧光探针以及Western blot等多种手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桂皮醛具有明显的抗肿瘤生长作用,可导致G2/M期阻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并通过蛋白酶体途径抑制E6/E7蛋白的表达;进一步验证桂皮醛与化疗药物紫杉醇、顺铂及5-氟尿嘧啶分别联合给药后的效果,证实其具有协同抗宫颈癌作用。  相似文献   

6.
SARS冠状病毒E、M基因序列比较及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比较SARS冠状病毒分离株E、M基因序列及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差异,分析E、M蛋白的可能B细胞抗原表位。利用Lasergene软件包中的Editseq将E、M基因从SARS-CoV全基因序列中截取出,再翻译成氨基酸序列,用Clustal X软件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然后利用Protean软件进行氨基酸序列分析,预测E、M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证明SAPS-CoV的E、M基因序列相当保守,变异甚少,并分别预测出E、M蛋白有2段和7段可能为B细胞抗原表位。  相似文献   

7.
乳头瘤病毒E2蛋白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在乳头瘤病毒的生活史中处于核心的枢纽地位。E2蛋白可在DNA复制水平,RNA转录水平上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E2蛋白可启动,凶制乳头瘤病毒早期启动子的表达。研究E2蛋白的功能有助于揭开乳头瘤病毒的生活史及其致病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8.
真核生物mRNA的翻译调控,通常发生在起始阶段。异源三聚体复合物eIF4F中的eIF4E与mRNA5'端帽子结构的结合是该阶段的核心,而eIF4E抑制性蛋白正是通过与eIF4E的相互作用而调控着翻译起始过程,进而调控着翻译的速率。eIF4E抑制性蛋白对翻译的这种调控作用对细胞的生长、发育、癌症以及神经生物学方面有巨大影响,现主要就eIF4E抑制性蛋白的翻译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E蛋白是存在于SARS病毒表面的一个小分子蛋白,在病毒的出芽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为建立一种检测SARS病毒抗原的新方法,将E蛋白全基因序列分段合成,用连接酶连接后插入pET—GS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进行融合表达,结果得以成功表达GST-E融合蛋白;为SARS病毒致病机理研究和疫苗及诊断试剂的研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参考GenBank发表的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的E蛋白基因序列,自行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利用RT-PCR扩增出了WMV E基因318bp片段,将其克隆入pMD18-T-Vector载体中,阳性克隆命名pMD-E,并进行序列分析。进一步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ET-32a( )。重组质粒pET32a-E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可检测到分子量约为32kD的目的蛋白带,经薄层扫描分析,目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33.1%。表达产物纯化后,Wester-blotting分析证明表达产物能被WNV的阳性血清所识别,为下一步建立以表达产物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马的WNV的ELISA方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 p2 7和CyclinE在食管鳞状上皮和鳞癌细胞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 收集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粘膜组织和不典型增生的食管粘膜组织共 41例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 73例 ,采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染色。结果 CyclinE和 p2 7在正常鳞状上皮中无阳性表达 ;不典型增生上皮组阳性率分别为 3 3 3 3 % ( 7/ 2 1)和 2 3 80 % ( 5 / 2 1) .在鳞癌中CyclinE和 p2 7阳性率分别为 5 3 42 % ( 3 9/ 73 )和 2 7 40 % ( 2 0 / 73 ) .经统计 ,CyclinE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 ,低分化组阳性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组 (P <0 0 5 ) ;而p2 7在高分化组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组 (P <0 0 5 ) ;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p2 7和CyclinE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CyclinE过表达是食管鳞癌恶性度较高的指标 ,而p2 7过表达是恶性度较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诱发宫颈癌,肛门癌,外阴癌及部分头颈癌等多种肿瘤的主要原因。在病毒生命周期过程中,HPV E2蛋白通过与病毒自身及宿主基因组DNA及蛋白相作用,在病毒基因转录调控、病毒DNA的复制和维持中起到关键作用,其还对宿主细胞转录、RNA加工、凋亡、泛素化及胞内转运等多种活动产生影响,为病毒增殖创造有利的宿主细胞环境,并在HPV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E2蛋白的各种功能及其与病毒和宿主DNA和蛋白作用情况、HPV病毒生活史、HPV病毒致病和致癌机制的研究均有着重要的意义。细致描述E2蛋白的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寻找病毒相关疾病治疗的新方法。本文以HPV16为重点,对高危型HPV E2蛋白结构、功能和活性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SARS病毒N蛋白、E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RT-PCR反应获得了SARS冠状病毒核衣壳蛋白(N)和膜蛋白(E)基因,将n基因和e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GEX KG上,并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形式获得高效表达,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N与SARS病毒抗体呈现特异性的反应,为进一步研究SARS病毒感染免疫应答机制和早期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HPV-2是引起皮肤寻常疣的常见HPV型别,病毒E2蛋白可抑制病毒早期启动子的活性。我们曾经报道来自一例巨大寻常疣患者的HPV-2突变E2蛋白对病毒早期启动子活性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该E2蛋白在其C末端的DNA结合区域带有A338V的点突变。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纯化了突变E2(A338V)和HPV-2原毒株的羧基端和全长蛋白。电泳迁移率实验结果显示,E2蛋白可与带有E2蛋白特异性结合位点的寡核苷酸探针形成复合物,突变E2蛋白比原毒株E2蛋白的DNA结合能力强。这提示DNA结合能力的增强可能为E2蛋白对病毒启动子活性影响的分子基础,与患者出现罕见巨大寻常疣这一临床表型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pET-42a(+)-HPV58E6E7原核表达质粒,诱导表达人乳头瘤病毒(HPV)58型E6E7融合蛋白。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出HPV58 E6E7融合基因的全长序列,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其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42a(+)中,构建pET-42a(+)-HPV58E6E7原核表达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核酸序列检测对重组质粒进行鉴定;将其转入宿主菌大肠杆菌BL21进行诱导以表达HPV58E6E7融合蛋白,并用谷胱甘肽琼脂糖树脂纯化回收HPV58E6E7融合蛋白,用SDS-PAGE及Western印迹鉴定表达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及抗原性。结果: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核酸序列检测证实重组质粒中插入的目的基因大小、方向正确;HPV58E6E7融合蛋白得到高效原核表达及纯化,表达蛋白的分子大小正确,抗原性良好。结论:pET-42a(+)-HPV58E6E7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HPV58E6E7融合蛋白得到高效表达及有效纯化,为检测HPV58型治疗性疫苗的免疫效果提供了抗原。  相似文献   

17.
将含HCV/E2基因的重组质粒 pUC18/HCV -E2的BamHI酶切基因片段和NcoⅠ +HindⅢ酶切基因片段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RSETHis中 ,构建两株重组HCV/E2重组表达质粒 pRSET·C/E2和 pRSET·A/E2。在诱导表达中 pRSET·A/E2的外源基因获得了高效表达 ,而 pRSET·C/E2的外源基因完全未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是危害全球养禽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1,2]。其感染的主要特征是气管啰音、咳嗽和打喷嚏?送猓?该病还可以引起蛋鸡产蛋量下降和蛋品质下降。雏鸡可由于呼吸道或肾脏的感染而死亡。虽然疫苗的使用对IB的流行起到了一定的预防和控制作用,但由于IBV血清型众多,不同血清型毒株之间具有较小的交叉保护性甚至无交叉保护性。因此,IB目前仍在免疫鸡群和非免疫鸡群发生和传播,给养禽业造成了严重…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RT-PCR反应获得了SARS冠状病毒核衣壳蛋白(N)和膜蛋白(E)基因,将n基因和e基因克 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GEX-KG上,并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形式获得高效表达,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纯化。重 组蛋白N与SARS病毒抗体呈现特异性的反应,为进一步研究SARS病毒感染免疫应答机制和早期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分离自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全沟硬蜱中的DXAL-5、12、13、16、18,21共6株森林脑炎(TBE)病毒E蛋白基因特征并确定病毒基因型,应用RT-PCR技术对6株病毒E蛋白基因进行体外扩增、克隆、测序.结果发现,6株病毒E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长均为1 488 bp,推导的氨基酸序列长均为496 aa.与TBE参考毒株E蛋白基因进行比较,这6株病毒与远东亚型同源性最高,其次是西伯利亚亚型,与欧洲亚型同源性最差;在决定亚型特征的氨基酸位点多数属于TBE病毒远东亚型.E蛋白基因推导的氨基酸种系发生树分析表明,6株病毒均在远东亚型分枝内.因此就E蛋白基因而言,DXAL-5、12、13、16、18、21株均属于TBE病毒的远东亚型.新分离毒株与Senzhang株同源性较高,种系发生关系也比较接近,推测疫苗株对新分离毒株仍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在E蛋白的A、B和C抗原决定区内,6株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氨基酸改变,这些突变有可能影响E蛋白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