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汪歌  薛克勋 《动物学报》1992,38(3):309-317
SCID小鼠是一种T和B淋巴细胞严重缺陷的动物,是肿瘤学和免疫学等学科研究的很有用的模型。 将SCID小鼠饲养于塑料薄膜隔离器内,保持无特定病原体状态。其平均每窝产仔数为3.4只,不育率为27.2%,离乳率为73.5%。该小鼠胸腺无皮质结构,髓质保留,缺乏淋巴细胞;脾脏内滤泡呈淋巴细胞脱空状态;淋巴结皮质区不明显,整个淋巴结呈淋巴细胞脱空状态;小肠粘膜下淋巴样组织无淋巴细胞聚集。外周血淋巴细胞仅占白细胞总数的10-24%。该小鼠基本符合免疫学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WIP1基因对小鼠骨髓B细胞发育及胸腺T细胞发育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测定小鼠骨髓B细胞及胸腺T细胞发育中各阶段的细胞比例。结果虽然WIP1缺失小鼠骨髓B细胞发育各阶段比例正常,但骨髓总体B细胞比例下降;WIP1基因敲除小鼠胸腺发育障碍,CD8/CD4双阴性细胞比例增高,CD8/CD4双阳性细胞比例降低。结论 WIP1基因在小鼠骨髓B细胞及胸腺T细胞的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电针大鼠的血清中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因子的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室以前的工作表明:电针(2H_z,3V,30min/d)刺激 SD 大鼠双侧足三里-三阴交,5d后,大鼠血清中产生出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因子,本工作对此抑制因子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电针大鼠的血清不仅显著抑制 Con A 刺激的小鼠淋巴结 T 淋巴细胞转化,还可显著抑制 Con A 刺激的小鼠胸腺细胞和脾脏 T 淋巴细胞转化;同时也发现电针大鼠的血清能显著抑制脂多糖(LPS)刺激的小鼠淋巴结 B 淋巴细胞转化。提示此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因子对不同淋巴器官及不同类型的淋巴细胞无选择性作用。(2)将电针大鼠的血清同小鼠淋巴结细胞培养1h,电针大鼠的血清就可显著抑制 Con A 刺激的 T 淋巴细胞转化;将小鼠淋巴结细胞同 Con A 预培养30min,电针大鼠的血清的抑制作用便消失,提示电针大鼠血清中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因子作用于 Con A 刺激 T 淋巴细胞活化的早期阶段,同时也排除了此抑制因子的细胞毒作用。(3)电针大鼠的血清显著抑制蛋白激酶 C(PKC)激活剂 PMA和 PMA 加 ca~(2+)通道 A23187刺激的小鼠淋巴结细胞转化,提示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因子通过抑制 PKC 的活性或抑制 PKC 介导的细胞活化通路,抑制有丝分裂原刺激的淋巴细胞转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了一系列T、B淋巴细胞单抗,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了人淋巴结和扁桃体内T,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T细胞及其亚群主要位于滤泡间的副皮质。此外在淋巴结髓质也有一定数量的T细胞亚群的分布;次级滤泡生发中心也常出现辅助T或Leu 4阳性T细胞。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多集中在初级和次级滤泡,如OKB_2和BA 1阳性细胞多集中于次级滤泡的帽状区,而IgM主要位于次级滤泡的生发中心。LN-2抗体选择性地与生发中心??和帽状区的B细胞的核膜起反应,是研究B细胞表型的一种重要试剂。  相似文献   

5.
该文旨在研究Arrb1(β-arrestin1)基因敲除对小鼠T细胞发育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T-ALL)发病机制。该文使用q-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Arrb1基因敲除的C57BL/6J小鼠中Arrb1的m RNA和蛋白质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Arrb1基因敲除小鼠及野生型小鼠的胸腺、外周血、淋巴结的T细胞比例。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Arrb1基因敲除小鼠的胸腺CD4CD8双阴(double negative,DN)细胞比例明显增加,DN1期细胞比例增加最为显著(P0.05),而DN4期细胞比例减少(P0.05);CD4CD8双阳(double positive,DP)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5)。外周血CD4阳性T细胞比例减少(P0.05),淋巴结CD4阳性T细胞比例以及CD4/CD8阳性T细胞比值减少(P0.05)。研究结果证明,Arrb1基因敲除显著影响小鼠T细胞发育,使T细胞发育阻滞在DN期,从而可能成为影响T-ALL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虽然胸腺是T细胞分化的中央淋巴器官,但也存在少量B细胞,约占全部胸腺细胞总数的1%。表型分析表明:14天小鼠胚胎胸腺就存在B细胞,CD5~+B细胞是胸腺B细胞的主要类群,而人类MG患者胸腺B细胞则表达CD71,CD23,B8.7等B细胞活化标志,并分泌抗-AChR自身抗体。胸腺B细胞可能对T细胞发育的负向选择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三个单位保存的艾氏腹水癌 (EAC)细胞株及克隆细胞的蛋白质表达。方法 对北京市肿瘤研究所 (北京 )保存的EAC进行克隆培养 ,从中选出 5株克隆 ;对武汉大学保种中心 (武汉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山东 )及北京保存的EAC细胞株及 5株克隆细胞的SDS PAGE电泳图谱及免疫组化蛋白质分布进行了对比。结果 武汉、山东及北京保存的EAC的电泳条带数分别为 2 2、2 5及 2 8条 ,而克隆细胞E2G8为 2 6条带。三单位EAC瘤细胞对 5种抗体做免疫组化染色 ,与 1株抗体反应的阳性细胞比例均较高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与另 4种抗体反应的阳性细胞率差异有显著性 ;5株克隆细胞对 10种抗体作免疫组化染色 ,其中克隆细胞E2G8、E2F4与 7种抗体反应阳性 ,E2C6与 8种抗体反应阳性 ,E1G5、E2B5与 6种抗体反应阳性。克隆细胞一旦与某种抗体反应阳性 ,阳性细胞的比例即在 85 %以上。结论 不同单位保存的EAC细胞株及克隆细胞株蛋白质表达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参与造血和免疫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近研究证明 ,雌激素及其受体 (ER)参与造血和免疫功能调节。在造血干细胞、骨髓基质细胞、T细胞、B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中都有ERα和ERβ的表达。ERα缺乏 (ERα- / - )导致胸腺和脾脏发育不全 ,不成熟的CD4 CD8 双阳性细胞所占的比例增加。卵巢切除的ERβ基因敲除小鼠(ERβ- / - )给予雌激素后的表型和野生型相似 ,虽然胸腺皮层有少许退化 ,但CD4 /CD8表型没有改变。ERα- / - 小鼠骨髓细胞数稍有增加 ,而骨髓的原 /前 (pro/pre)B淋巴细胞 (B2 2 0low/IgM- )和成熟的B淋巴细胞数减少 ,而ERβ- / - 小鼠原 /前B淋巴细胞总数在骨髓和脾脏都高于野生型。ERβ- / - 小鼠还表现出髓样细胞增生性疾病 ,伴随淋巴细胞危像 ,和人慢性髓样淋巴细胞白血病相似 ,提示ERβ有抑制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对ER基因多态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易感性之间关系的研究 ,应因人群和疾病种类而异  相似文献   

9.
在生物医学领域,用小动物建立有关人类免疫系统的病毒感染模型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尤其是HIV-1感染的研究。这是因为HIV-1的易感性局限于人类。C.B-17-scid/scid小鼠由于T细胞受体基因和免疫球蛋白基因缺陷性的重新整合导致缺乏成熟的T、B淋巴细胞。现已在scid小鼠身上建立了两种人淋巴细胞chime-ra。第一种已经取得了成功。人胎儿肝脏和胸腺移植到肾囊内,最终在小鼠体内发育成正常的人胸腺组织。这种带人淋巴组织的scid小鼠被确认为scid-hu小鼠,它的胸腺组织易被HIV-1感染。看起来HIV-1的感染局限于新的胸腺组织。另一个人类淋巴组织s…  相似文献   

10.
刘彬  张克田  沈思  雷朝亮  黄文 《昆虫学报》2007,50(9):889-894
研究了家蝇Musca domestica幼虫提取物对辐射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测定了小鼠的脏器官指数,NK细胞活性,T、B淋巴细胞增值活性及小鼠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经口给予一定剂量的家蝇幼虫提取物对辐射和未辐射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变化有显著影响,均可提高NK细胞活性,T、B淋巴细胞增值活性及小鼠血清SOD活性,同时可降低小鼠血清中的MDA含量。结果显示家蝇幼虫提取物对辐射和未辐射小鼠均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X线全身照射对2型糖尿病模型KKAy小鼠的造血免疫系统功能的损伤作用,并与对照C57小鼠进行比较。方法KKAy小鼠,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照射组小鼠经X线全身照射,剂量4Gy,C57小鼠作为对照。照射后15d检测小鼠的外周血常规,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中造血祖细胞、造血干细胞和长期造血干细胞的比例,脾中B细胞和T细胞的比例,胸腺中CD4CD8双阳性T细胞、CD4单阳性T细胞和CD8单阳性T细胞的比例。通过粒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实验评价小鼠造血祖细胞的功能。结果照射前KKAy小鼠的HSC和LT-HSC的比例低于C57小鼠。4Gy全身照射后,KKAy小鼠的外周血WBC、RBC、PLT、HGB和LYM%分别下降了68.42%、12.17%、8.78%、30.12%、70.84%;骨髓中HPC、HSC和LT-HSC的比例分别下降了34.02%、29.49%、35.74%;脾B细胞和T细胞的比例分别下降了57.85%、58.81%;胸腺CD4CD8双阳性细胞的比例下降了51.70%。KKAy小鼠的骨髓HSC、LT-HSC、外周血RBC和HGB的降低幅度显著低于C57小鼠。结论4Gy全身照射损伤KKAy小鼠的造血免疫系统功能,KKAy小鼠可能比C57小鼠表现出对电离辐射较强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天门冬多糖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本实验建立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小鼠模型。通过称重计算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MTT法检测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双抗夹心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2和IL-4水平,测定天门冬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天门冬多糖能够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在ConA或者LPS刺激下提高T、B淋巴细胞增殖率,提高血清中IL-2和IL-4水平。天门冬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种间胚胎植入期母体外周血、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中总T细胞的百分比变化,并探讨这种变化对种间胚胎植入的影响.方法:利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种间、同种胚胎移植以及同期假孕母体外周血、淋巴结、脾脏、胸腺、骨髓中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结果:种间胚胎植入时其外周血T细胞计数极显著低于同种和同期假孕小鼠(P<0.01),而淋巴结、胸腺、骨髓中的T细胞计数则极显著高于同期假孕小鼠(P<0.01).脾脏中同种胚胎植入母体则极显著高于种间和同期假孕小鼠(P<0.01),两后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种间妊娠时早在植入期开始,母体全身免疫系统就开始发生不利于种间妊娠的反应.  相似文献   

14.
扶正中药对小鼠胸腺保护作用的形成计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在建立环磷酸胺免疫抑制小鼠模型的基础上,定量比较了黄芪、何首乌单用和联用对胸腺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芪、何首乌和黄芪加何首鸟三个实验组与环磷酰胺组相比,胸腺细胞的数目和面积明显增加,胸腺髓质Lysozyme阳性细胞数目和面积、Keratin阳性细胞的周长和面积也明显增加而灰度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Keratin阳性细胞的周长和面积在黄芪和何首乌组仍小于对照组,在黄芪加何首乌组虽有所提高,但只是周长达到对照组的数值;三个实验组的其余数值则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此外,胸腺重量、胸腺系数、外周血白细胞和ANAE阳性淋巴细胞也有相应的变化。提示黄芪和何首乌对环磷酰胺引起的胸腺细胞和胸腺微环境的抑制性改变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两者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外周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特征及细胞化学谱。方法 自泥鳅尾静脉取血,立即制作血涂片,进行瑞氏及7种细胞化学染色,包括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氯乙酸AS-D萘酚酯酶(AS-D)、α-醋酸萘酚酯酶(α-NAE)、过碘酸-雪夫(PAS)、过氧化物酶(POX)和苏丹黑B(SBB)染色。结果 在泥鳅外周血中分辨出红细胞、4种白细胞和血栓细胞,4种白细胞分别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红细胞PAS染色呈阳性,ACP、AKP、AS-D、α-NAE、POX和SBB染色均为阴性;淋巴细胞AS-D、α-NAE和PAS染色呈阳性,ACP、AKP、POX和SBB染色为阴性;单核细胞AS-D染色呈阳性,ACP、α-NAE和PAS染色为弱阳性,AKP、POX和SBB染色为阴性;嗜中性粒细胞ACP和AS-D呈阳性染色,α-NAE、PAS和SBB染色为弱阳性,AKP和POX染色为阴性;嗜酸性粒细胞ACP和AS-D染色呈强阳性,α-NAE、PAS和SBB染色为阳性,AKP和POX染色为阴性;血栓细胞AS-D染色...  相似文献   

16.
胸腺素具有促T淋巴细胞分化和成熟的功能。它通过什么环节发挥作用呢?近年来,根据国外不少实验研究结果,如:胸腺上皮细胞内前列腺素(PGs)含量增加;胸腺细胞对PGs敏感性增强;PGs可影响T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成熟;PGE_2同类物可恢复被抑制的小鼠体内的免疫反应;抗PGE血清能抑制细胞免疫反应,等等。有人认为,PGs可能是胸腺素作用的介质。Garaci等为证实上述假设,观察了胸腺素和PGs的关系。他们采用出生4—8周的雄性小鼠,利用放射免疫测定法进行了三步实验。首先,取正常小鼠和去胸腺小鼠的脾细胞,分别和100μg胸腺素片段5(Fr5)孵育,并与加入消炎痛的组对照。5min后,测PGs的释放量。其次,用正常小鼠脾细胞和去胸腺小鼠脾细胞,分别与不同浓度的Fr5孵育,15min后,测PGs的释放量。最后,用3×10~6去胸腺小鼠脾细胞、不  相似文献   

17.
Thy-1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y-1抗原(原称θ抗原)是小鼠T细胞的一个重要的表面抗原,同时又是区分小鼠T和B淋巴细胞的特异表面标记。研究表明,Thy-1抗原还广泛地存在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动物的脑及其他一些组织中。目前,Thy-1抗原分子已从淋巴细胞和脑组织中提纯,并对其生化特性、化学组成以及结构与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Thy-1抗原在分布上以及化学结构上,具有许多其他细胞膜蛋白所没有的特点,这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本文简要地介绍有关Thy-1抗原研究的一些进展。一、Thy-1抗原的发现五十年代末,淋巴细胞的免疫学功能已逐步明确。1961年,胸腺功能的发现使人们开始认识到,淋巴细胞是一个不均一的细胞群,它至少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B淋巴细胞,担负着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分泌抗体);另一类是T淋巴细胞,担负着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1963年,Boyse等在研究小鼠白血病细胞的表面抗原时偶然发现,一些小鼠的胸腺  相似文献   

18.
应用FITC标记的长柔毛野豌豆凝集素(VVL)直接荧光示踪法和VVL介导的花环形成法,在正常小鼠脾、肠系膜淋巴结和胸腺中,分别检测到有一定数量的VVL受体阻性细胞(VV~+细胞)。小鼠在移植肿瘤(EAC)后,脾及淋巴结中VV~+细胞明显地逐步减少。但胸腺中VV~+细胞水平,未发现有改变。有证据表明,VV~+细胞中包含一类反抑制T细胞(Tcs),它们在对肿瘤的免疫排斥中据信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肿瘤进展中,外周淋巴器官中VV~+细胞水平的降低,提示了抑制和反抑制调节平衡的失常。这可能是导致肿瘤宿主处于抑制优势的低免疫状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胸腺细胞的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在T细胞的发育成熟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自骨髓进入胸腺的胸腺细胞在增殖后大多数(约95%)在阳性选择或阴性选择中凋亡,其中大约90%在阳性选择中因胸腺细胞的T细胞受体(TCR)不能识别自身MHC而凋亡,约5%在阴性选择中因胸腺细胞的TCR能够识别自身肽而凋亡。只有5%的胸腺细胞存活下来,成为具有自身限制性和自身耐受特性的成熟T细胞离开胸腺。过去传统的观点认为,胸腺细胞的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是发生于不同解剖位置、不同发育时期的两个截然分开的过程。近年来,随着转基因动物技术、体外器官培养等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对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的发生机制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由香菇(Lentinusedodes)CL-2菌丝发酵上清液中分离到水溶性胞外多糖(HEP)。研究表明,HEP具有较强的免疫增效作用。它能有效促进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显著提高T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对小鼠体液免疫也有促进作用。HEP对肉瘤S(180)的抑制率达39.7%,并能显著延长荷瘤(EAC)小鼠的存活时间,延长率达40.5%。HEP对牛艾滋病毒(BV)有直接抑制作用,抑制率为6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