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对贝叶多孔菌(Polyporus frondosus)在柞树木屑——麦麸基物上生长期间基物的降解特性和培养物中胞外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淀粉酶在培养过程中的活性变化规律及其它一些生物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认为贝叶多孔菌是白腐型木腐真菌。在培养初期主要利用基物中可溶性糖类为碳源,在子实体发育期,碳源基本由降解基物中木质纤维素所提供。  相似文献   

2.
毛木耳降解木质纤维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毛木耳“沪毛一号”菌株瓶栽0—60天期间,其木屑基质中木素纤维素的降解和木质纤维分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该菌能够同时降解木素、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尤以分解木素的能力为强(以各自相对百分含量减少计算),故毛木耳为白腐真菌。该菌的多酚氧化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活性高峰均出现于菌丝体发育阶段,在子实体原基发生时(22天),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木聚糖酶的活性明显下降,在子实体发生后,该三种酶活性又复上升,直到头批耳成熟酶活仍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滑菇营养生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玉万  王云   《微生物学通报》1990,17(6):321-323
本文研究了滑菇在木屑-麦麸基质上生长期间,菌体对基质的转化效率和基质中主要组分的降解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子实体绝对生物学效率为12.43%,产量系数为16.94%。子实体阶段的木素、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降解量以及非木质纤维素组分的减少量占子实体阶段基物中干物质减少量的百分比值分别为:5.85、17.54、49.13和27.48%。由此可见,纤维素是子实体生长阶段的主要碳源。滑菇在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阶段分别有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活性高峰出现。进一步证明了:子实体阶段这两种酶的活性增加与子实体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培养温度和侧耳子实体形成对胞外纤维分解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王玉万  王云   《微生物学通报》1991,18(1):9-11
研究了培养温度及糙皮侧耳子实体形成对基物中胞外CMC酶、FP酶、半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于25℃培养。0—100天期间,基物上无子实体形成,基物中FP酶活力为0—1u,CMC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活力为0—8u左右。于11—13℃培养,基物上有子实体形成,并且在子实体迅速生长阶段基物中有该3种酶的活性高峰出现,高峰期FP酶、CMC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活力分别为7u,60u和70u左右。由此可见,上述3种酶活性的增加与培养温度和子实体形成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10种多孔类真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MTT法对10种多孔类真菌的发酵液和菌丝体提取物进行抗人肺癌细胞实验,测定培养基种类和培养时间对菌株抗肿瘤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DA培养基培养的Onnia tomentosa和Ceizene unicolon的发酵液以及木屑马铃薯培养基培养的Formitopsis pinicola菌丝醇提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其中Formitopsis pinicola菌丝醇提物浓度为500μg/mL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达到88.87%;且在不同的培养基中及不同的培养时间获得的菌丝醇提物的抗肿瘤活性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绒毛栓孔菌为材料,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分析其在发酵过程中胞外酶的活性变化,并对其菌丝体生物量和发酵液pH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胞外酶活性与菌丝体生长状况密切相关。菌丝体生物量增长呈"S"型,6~8d增长最快,第12天达到最大值,在此过程中漆酶、锰过氧化物酶、淀粉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果胶酶和蛋白酶活性均出现高峰。酶活性的变化表明,在液体培养过程中绒毛栓孔菌首先分解木质素,其次利用淀粉和纤维素作为碳源,蛋白质作为氮源。若要获得最大菌丝体生物量,缩短培养时间,就必须在培养过程中保证碳氮源的均衡供给。本试验说明不同的酶其分泌高峰期可以作为判断菌丝体营养利用情况和培养周期的依据,以此获取最大菌丝体生物量,为工业生产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白灵侧耳Pleurotus nebrodensis栽培过程中生长发育各阶段的漆酶、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半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等4种胞外酶及苹果酸脱氢酶、葡萄糖-6-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等3种呼吸酶的活性变化,同时测定了菌丝表面H+、K+、Ca2+离子流速。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的胞外酶活性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漆酶酶活在菌丝生长阶段第28天时达到最大值,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酶活在子实体生长阶段第107天时达到最大值,子实体收获后活性下降,而淀粉酶活性在各时期均比较低,说明白灵侧耳对木质素类物质利用最早。苹果酸脱氢酶、葡萄糖-6-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酶活在后熟期、温差刺激及子实体生长期出现3个峰值。整个栽培周期的菌丝表面H+、K+、Ca2+离子流速各个阶段有不同的变化规律,Ca2+在菌丝生长阶段内流,从后熟期开始外排,K+和H+在整个周期外排;C/N和温度对离子的流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月腺大戟根总黄酮对尖孢镰刀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月腺大戟根总黄酮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显微观察总黄酮处理尖孢镰刀菌后菌丝体形态结构的变化,并测定菌丝体相对电导率,菌丝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月腺大戟根总黄酮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随总黄酮浓度增加而增高,20 mg/L时抑制率达100%。总黄酮处理后的尖孢镰刀菌菌丝较细,分支减少,透明度差,液泡数量增多且形成较大的液泡;菌丝体细胞膜透性增加,SOD、C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上实验结果可为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及开发植物源农药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技术。  相似文献   

9.
红曲AS 3.3491葡萄糖淀粉酶生物合成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曲 Monascus AS 3.978的变异株 AS 3.3491曾是葡萄糖淀粉酶的工业生产菌株。本文报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的葡萄糖淀粉酶是构成酶,它的形成受降解物阻遏的调控。AS 3.3491葡萄糖淀粉酶形成的时间过程属典型的产物形成与生长呈负相关的类型,即菌丝体生长停止后酶才开始大量形成。从培养基中除去过量易利用碳源可使葡萄糖淀粉酶形成消阻遏。各种可利用碳源以低浓度分别加到洗涤的菌丝体悬浮液中都能促进葡萄糖淀粉酶的形成,其中蜜二糖和半乳糖的促进作用最甚。在限制生长的条件下,即向洗涤菌丝悬浮液连续缓慢供给低浓度葡萄糖,则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葡萄糖淀粉酶的活力稳步上升,不需要任何诱导物,并且比酶形成值达到蜜二糖培养基的水平。因此,高浓度葡萄糖阻遏葡萄糖淀粉酶形成,但低浓度葡萄糖却促进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鸡腿菇对棉籽壳的降解与转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栽培在棉籽壳培养基中的鸡腿菇具有较强的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和较高的绝对生物学效率;木质纤维素是子实体生长阶段的主要碳源;CMC酶、FP酶和HC酶的活性变化与纤维素、半纤维素的降解速率正相关,漆酶的活性变化与木质素的降解速率正相关,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与木质素的降解速率没有相关性;淀粉酶在菌丝生长阶段活性较高,蛋白酶的活性高峰出现在子实体生长发育期。  相似文献   

11.
邵倩  杨焱  李婷婷  冯杰  刘艳芳  颜梦秋  谭琦 《菌物学报》2014,33(5):1103-1111
利用液体发酵、木屑固体发酵和米饭固体发酵3种方式培养鲍姆纤孔菌(桑黄)菌丝体,对菌丝体醇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抗肿瘤和抗衰老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屑固体发酵、液体发酵和米饭固体发酵的菌丝体醇提物清除H2O2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78.28±0.32、27.73±0.57和7.84±0.37;米饭培养的桑黄菌丝体醇提物在低浓度500μg/mL下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作用到达80%,在相同的浓度下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表现出较高的抗氧化活性。木屑以及米饭培养方法得到的菌丝体对PC12神经细胞损伤修复均有较好的效果,液体培养的桑黄菌丝体表现的修复作用较低;液体发酵培养的菌丝体醇提物浓度在100μg/mL时,对肿瘤细胞HepG2的抑制率达70%,高于其他两种培养方法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郭迪哲  马敖  胡佳君  李丹  张波  李玉 《菌物学报》2019,38(7):1111-1119
毛榆孔菌Elmerina hispida在生长过程中分泌出一种很重要的酶——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在工业废水处理、有机颜料脱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为充分开发利用毛榆孔菌这一野生资源,本研究采用十字画线法测定不同碳源、氮源、pH和温度对毛榆孔菌菌丝生长的影响,从4个单因素试验中选取3个最优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毛榆孔菌菌丝的最适生长碳源是可溶性淀粉,最适生长氮源是酵母膏,最适温度是25℃,最适pH 7.0。驯化栽培的栽培基质为78%木屑,20%麦麸,1%石灰,1%石膏(质量比),30d左右出现原基,40d以后原基分化,形成子实体。通过测定毛榆孔菌在栽培过程中4个不同时期的纤维素酶,发现酶活力最高可达805.63U/g。本试验成功对毛榆孔菌进行了人工驯化栽培,为该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研究分别以淀粉、果胶和纤维素为液体培养基中唯一碳源时,虫草菌所产相应诱导酶活性变化。通过分别以淀粉、果胶和CMC为唯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培养虫草菌,检测培养过程中酶活性变化、残糖及总核苷量。结果表明:分别利用淀粉、果胶和CMC为唯一碳源,虫草菌均能生长并产生诱导酶。淀粉酶活力最高可达40 U/m L,CMC酶活力仅达到1.6 U/m L,果胶酶酶活力达到6.86 U/m L,淀粉酶活力比果胶酶酶活和纤维素酶中的CMC酶活力高很多,淀粉是较容易利用的碳源。淀粉、果胶和CMC培养虫草菌都会产生碱性物质。含淀粉较多的农业加工副产品、废弃物对虫草菌培养的贡献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为结合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的优点、克服液体菌种不能长距离运输的不足,对杏鲍菇液体培养的菌丝球与基质结合的再固化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菌丝萌发力与生长速度的比较筛选出最适合"杏大"的基质配方为玉米芯78%,麦麸20%,石膏2%,与其他基质配方相比差异显著(P0.01)。25 d内保藏时间对菌丝的生长速率和菌丝萌发力没有明显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对优化的再固化菌种在不同的保藏时间进行呼吸强度和纤维素酶活测定,结果显示,再固化菌种呼吸强度随着保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25℃保藏35~45 d时菌丝的呼吸强度急剧上升,在45 d时达到最大1.132 8 mg/(g·h);纤维素酶活随保藏时间下降,菌种活力下降,因此再固化菌种的保藏时间在35 d为宜。  相似文献   

15.
栽培在棉籽壳和麦草培养基上的姬松茸具有完整的胞外纤维素酶系;胞外CMC酶、FP酶、HC酶和蛋白酶活性呈周期性变化,其活性高峰对应于子实体的成熟期;胞外淀粉酶、漆酶和过氧化物酶在菌丝生长阶段活性较高,以后逐渐下降;胞外果胶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整个栽培过程中变化不大;棉籽壳和麦草两种培养基中的九种胞外酶的活性变化趋势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6.
姬松茸在两种培养基上生长期间九种胞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在棉籽壳和麦草培养基上的姬松茸具有完整的胞外纤维素酶系;胞外CMC酶、FP酶、HC酶和蛋白酶活性呈周期性变化,其活性高峰对应于子实体的成熟期;胞外淀粉酶、漆酶和过氧化物酶在菌丝生长阶段活性较高,以后逐渐下降;胞外果胶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整个栽培过程中变化不大;棉籽壳和麦草两种培养基中的九种胞外酶的活性变化趋势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滑菇(Pholita nameko)子实体阶段培养物中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和半纤维素酶(HC酶)的活性增加与培养温度和子实体形成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低温(9—11℃)培养,菌丝体能分化形成子实体,并且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培养物中胞外CMC酶和HQ酶的活性迅速增加,在子实体成熟期左右,有酶活性高峰出现,酶活力为40—100u左右。(2)在23—25℃培养,培养物上无子实体形成,在相应的子实体生长期间(以低温培养组为对照),培养物中CMC酶和HC酶活性很低(0—4u左右)  相似文献   

18.
拟康氏木霉纤维素酶高产变异株EA_3-867和N_2-78在合成培养基琼脂平板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平板上菌落明显缩小,生长变慢。但在蛋白胨酵母膏琼脂平板上,小菌落恢复成大菌落,生长速度同野生型菌株一致。EA_3-867和N_2-78在不同液体培养基中纤维素酶活力均显著高于野生型菌株1096和木_3。洗涤菌丝体的诱导测定也证明高产变异株的纤维素酶诱导活性有明显的提高。变异株和野生型菌株洗涤菌丝体诱导形成的纤维素酶组分,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判断,未见明显差异,仅变异株中代表纤维素酶活性的蛋白带显著加深。高产变异株纤维素酶产量的增加是由于菌株对诱导剂敏感性的增加和对降解物阻遏敏感性的减弱。  相似文献   

19.
通过鹅膏菌抑菌活性物质对杨树烂皮病病原菌金黄壳囊孢菌的菌丝生长及其孢子抑制效果的研究,分析鹅膏菌的抗真菌活性。将培养15 d的鹅膏菌液体发酵物分成培养液和菌丝体两部分,然后分别将培养液、菌丝体提取物和发酵液本身对金黄壳囊孢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培养液对金黄壳囊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为68.90%;三者对孢子萌发都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即在处理后10 d孢子都没有萌发。菌丝体在超声波、加热和浸泡的条件下,利用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提取,其提取物用于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检测,结果表明:用乙醇和丙酮提取时,超声波、浸泡及加热处理,对金黄壳囊孢菌的抑制效果都与对照有显著差异(a=0.01),而正丁醇的提取物的抑制效果较差,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通过不同提取物对金黄壳囊孢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进行分析,并对抑菌活性物质提取工艺进行筛选,得到抑菌活性物质提取的最佳方法为摇床培养,乙醇是最适提取溶剂,处理方式(超声波、浸泡或者加热)相互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通过DNS法测定羊瘤胃源功能性细菌产生的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活力,福林酚法测定产生的蛋白酶的活力,检测细菌产生酶的特性。同时检测菌株的发酵液对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副溶血弧菌(ATCC17802)、藤黄八叠球菌(HY78)和产气杆菌(AS1489)等指示菌的抑制能力,分析它们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羊瘤胃源细菌C13产生的纤维素酶活力最高,产酶量也最高;而细菌C5产淀粉酶活力和蛋白酶活力最高,产生淀粉酶和蛋白酶的能力也最高。抑菌活性检测发现,细菌C9对副溶血弧菌(ATCC17802)有很高的抑制作用,而细菌C12对大肠埃希菌(ATCC25922)的抑制能力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