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黏附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结构变化的显微Raman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细胞黏附作用的重要生物学意义, 选择了T淋巴细胞(Jurkat)为实验对象, 用先进的显微Raman光谱技术, 同时获得用其他方法难以得到的活细胞内数种生物大分子的构象信息. 通过比较单个和黏附细胞的显微Raman光谱的差异发现, 当细胞黏附时, 细胞内生物分子(DNA,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脂类)的构象有不同的变化: (ⅰ) 双链DNA的骨架保持有序的B型或修改的B型构象, 然而它的脱氧核糖和碱基(A, G, C, T)的一些基团被修饰. (ⅱ) 蛋白质构象的主、侧链变化明显不同, 属于a螺旋和b折叠的一些谱线强度下降而b回折的一些谱线强度却明显增加; 酪氨酸和色氨酸从“埋藏状态”变成“暴露状态”; 它的巯基基团的谱线强度也有增加; 二硫键的构象从两种变成3种, 表明细胞黏附引起该蛋白质主链的氢键体系和侧链环境的变化. (ⅲ) 碳水化合物的一些基团同时被修饰. (ⅳ) 膜脂双层的构象变化很明显, 随着黏附细胞数目的增加, 链间侧向相互作用序参数逐渐减少, 提示细胞黏附导致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离子通透性增加.  相似文献   

2.
竹红菌乙素敏化的人红细胞膜结构光损伤的Raman光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aman光谱从分子水平揭示了竹红菌乙素光敏损伤的人红细胞膜发生膜蛋白交联和膜脂脂质过氧化导致其功能变化 ;膜流动性和离子通透性增加的本质是竹红菌乙素产生的活性氧 ( 1O2 ,O2 -·和·OH等 )破坏了红细胞膜的有序结构 ,使膜蛋白主链结构的α 螺旋、β 折叠明显减少 ,无规卷曲增加并使其侧链结构的巯基基团、吲哚环、对羟苯基环、单基取代苯基环等也明显减少 .与此同时 ,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 ,膜脂的反式构象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它的扭曲构象则正好相反 .膜蛋白和膜脂构象不灵敏的CH2 和CH3弯曲振动谱线的明显下降 ,揭示它们有链的断裂 .  相似文献   

3.
ZAP是一种抗病毒因子,能够特异性结合病毒RNA并招募细胞中的RNA酶降解所结合的靶RNA,从而抑制某些病毒的复制,如鼠白血病病毒(MLV)、辛德比斯病毒(SIN).ZAP对HIV病毒抑制作用并不明显.Tat和Rev是HIV编码的两种可以特异性结合HIVRNA的蛋白质,将它们与ZAP构建成融合蛋白,使得融合蛋白通过Tat或Rev结合HIVRNA并通过ZAP降解HIVRNA,从而抑制HIV假病毒载体携带基因的表达.这一结果为抑制HIV病毒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也支持了ZAP招募mRNA降解机器降解靶RNA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竹红菌素及其衍生物对DPPC脂质体空间结构的微观光敏损伤的Raman光谱特征是明显的 :该脂质体反式构象减少 ,扭曲构象增加表明链内纵向有序度降低 .与此同时其链间侧向相互作用序参数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它们的侧向堆积已变得松弛 .经比较 ,对该脂质体空间结构的损伤 5 Br 竹红菌乙素强于竹红菌甲素和竹红菌乙素 .  相似文献   

5.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1,PARP-1]是真核细胞中存在的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酶。而艾滋病已经蔓延到全世界各国,被传染上病毒的人数也正在大幅度上升。有研究指出,PARP-1主要在基因整合和转录两个水平调节HIV的感染。研究PARP-1与HIV的关系,可能会打开治疗艾滋病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了比较MT4细胞株感染HIV-1的ⅢB株前后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我们分别提取MT4细胞及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MT4细胞的总蛋白质,通过双向电泳分离,使用Image Master 2D Elite 3.1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获得的凝胶图谱,寻找差异点,使用质谱仪鉴定获得的差异点蛋白质.结果表明感染HIV和未感染HIV的MT4细胞有40个蛋白质点差异,HIV感染后减少的蛋白质点有12个,增多的有28个,通过质谱分析,29个蛋白质得到鉴定.其中HIV感染后下调的蛋白质有能量代谢相关蛋白、肌动蛋白相关蛋白及假想蛋白等;上调的蛋白有肌动蛋白、酶类蛋白、免疫蛋白及假想蛋白等.通过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宿主细胞感染HIV病毒后有多个蛋白发生变化,可能和HIV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有关.为了研究HIV感染的机制必须去除高丰度蛋白,针对特定功能的蛋白质进行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7.
王学  张莉  田波   《微生物学通报》1998,25(5):286-288
人受到免疫缺损病毒(HtnnanIInmunodeficiencyVirus,HYV)的感染并引起艾滋病是受到许多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HIV感染后,病毒大量复制并传播到所有的淋巴器官,通常在几周内人体内就会产生很强的免疫反应以阻止病毒的复制,而病毒几乎总是逃避免疫监控而出现慢性且不断地再感染,直到最后发病。但是,不同的人感染HIV-l后其潜伏期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受感染的人群中,约有10%的人在病毒感染的2-3年内发病(称快发病型)t约有10%~17%的人感染后7~10年甚至终生不发病(称为不发型);剩下的介于二者中间,在10年内发病(称一般…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高危人群中HIV/HCV核酸和抗体的关系.从新疆地区采集吸毒人群的血样,并对其进行HIV/HCV核酸和抗体的检测.320例吸毒人员血浆样品中HCV抗体阳性为80.3%,HIV抗体阳性率为41.9%,HIV和HCV共感染者为38.3%.HIV RNA与抗体的总符合率为98.8%,在186例HIV抗体阴性样品中可能有2例为HIV感染的窗口期.HCV抗体和HCV RNA的阳性符合率为92.6%,HCV RNA与HCV抗体的总符合率为90.0%,以上结果说明在HIV/HCV的高流行区进行HIV/HCV核酸检测可以发现病毒感染的窗口期,而约8%的HCV抗体阳性样品为病毒核酸阴性,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核糖体RNA拓扑学与RNA N-糖苷酶研究进展(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核糖体RNA拓扑学的研究对阐明核糖体RNA(r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RNA N-糖苷酶是一类核糖体失活蛋白.它只水解rRNA特定位置上一个腺苷酸的糖苷键,释放一个腺嘌呤碱基,使核糖体失活.Ricin A链是研究得最早和最详细的RNA N-糖苷酶,迄今已发现有二十五种核糖体失活蛋白具有RNA N-糖苷酶活性.RNA N-糖苷酶作用于28S rRNA的α-sarcin结构域,改变核糖体的构象而使其失活.  相似文献   

10.
核黄素光敏损伤DNA的凝胶电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琼脂糖凝胶电泳研究了波长为427~457nm可见光照射下核黄素(VB2)光敏诱导的质粒DNA损伤,结果发现DNA光敏损伤主要与照光量、核黄素和DNA浓度比、溶液中的氧气等有关.在无氧条件下光敏损伤更为显著,证明VB2光敏损伤DNA主要是通过VB2激发三重态与DNA碱基组分间发生电荷转移导致其产生氧化性损伤实现的.表明核黄素光敏损伤DNA时最佳浓度比为bp∶VB2 = 3.5∶1.对照结果表明,单链DNA(ssDNA)比双链DNA(dsDNA)的碱基更易被核黄素敏化发生损伤,这可能是由于ssDNA中碱基暴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Tween-80胶束对苝醌类光敏剂基态和激发态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Tween-80非离子型胶束增溶竹红菌甲素、乙素(HA、HB)及金丝桃蒽酮(HYP)等苝醌类光敏剂,发现该胶束对HA的基态和激发态都有保护作用.相对于含水有机体系,HA在胶束中基态的pKa值升高,荧光量子产率增大,光敏反应产生的活性中间体1O2和·0H的产额增加,从而提高了其光敏活性,这在光敏损伤作用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实验还发现,Tween-80胶束对HB及HYP的保护作用与HA类似,而且保护作用与苝醌的结构有关,这对筛选光敏剂作为光疗药物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虎纹捕鸟蛛凝集素-I(SHL-I)的细胞凝集活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人红细胞悬液在微量血凝板上测试了 1 1种单糖对虎纹捕鸟蛛凝集素 - I ( Selenocosmiahuwena lectin- I,SHL - I)的凝集活性的影响 .测试的糖类包括 D-半乳糖 ,甲基 -α- D甘露糖苷 ,D-甘露糖 ,D-甘露糖胺 ,D-葡萄糖 ,N-乙酰 - D-葡萄糖胺 ,D-葡萄糖胺 ,L -木糖 ,L-岩藻糖 ,N-乙酰神经氨酸 ,N-乙酰 - D-半乳糖胺 .测试结果表明 ,只有 D-甘露糖胺对 SHL- I的凝集活性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说明 D-甘露糖胺可能是与 SHL- I专一性结合的糖基 .温度适应性实验表明 SHL- I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经 1 0 0℃处理 30 min,仍保持大部分凝集活性 .p H适应性实验表明 ,在碱性 p H环境下SHL- I的凝集活性明显下降 .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丙二醛处理前后的DPPC脂质体、DPPE脂质体和红细胞膜的Raman光谱的变化.我们发现丙二醛使DPPC脂质体相变温度上升10℃且流动性增加,以丙二醛处理DPPE脂质体后其预相变消失,相变温度上升,丙二醛可交联DPPE上的氨基形成Schiff碱.人血红细胞膜与丙二醛保温后膜磷脂trans构象减少,有序性下降;膜蛋白二级结构发生明显变化,α螺旋构象减少.  相似文献   

14.
为了比较MT4细胞株感染H1V-1的IIIB株前后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我们分别提取MT4细胞及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rV)的MT4细胞的总蛋白质,通过双向电泳分离,使用Image Master 2D Elite 3.1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获得的凝胶图谱,寻找差异点,使用质谱仪鉴定获得的差异点蛋白质。结果表明感染HIV和未感染HIV的MT4细胞有40个蛋白质点差异,HIV感染后减少的蛋白质点有12个,增多的有28个,通过质谱分析,29个蛋白质得到鉴定。其中HIV感染后下调的蛋白质有能量代谢相关蛋白、肌动蛋白相关蛋白及假想蛋白等;上调的蛋白有肌动蛋白、酶类蛋白、免疫蛋白及假想蛋白等。通过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宿主细胞感染HIV病毒后有多个蛋白发生变化,可能和HIV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有关。为了研究HIV感染的机制必须去除高丰度蛋白,针对特定功能的蛋白质进行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15.
微小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小RNA,通过结合mRNA的3′非翻译区对基因进行转录后的调节,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已有研究表明,宿主miRNA能调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基因表达,影响HIV的复制能力、感染性,并可能与HIV的潜伏有关.与此同时,HIV来源的病毒miRNA同样在病毒的生活史以及病毒与宿主的...  相似文献   

16.
HIV是由病毒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CA)形成的一个蛋白质外壳包绕着内部的核蛋白复合体所构成。HIV-1的CA在病毒的组装和成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病毒传染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衣壳的结构和稳定性,因此,衣壳蛋白成为潜在的抗HIV药物研究的重要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高危人群中HIV/HCV核酸和抗体的关系。从新疆地区采集吸毒人群的血样,并对其进行HIV/ HCV核酸和抗体的检测。320例吸毒人员血浆样品中HCV抗体阳性为80.3%,HIV抗体阳性率为41.9%,HIV 和HCV共感染者为38.3%。HIV RNA与抗体的总符合率为98.8%,在186例HIV抗体阴性样品中可能有2例 为HIV感染的窗口期。HCV抗体和HCV RNA的阳性符合率为92.6%,HCV RNA与HCV抗体的总符合率为 90.0%,以上结果说明在HIV/HCV的高流行区进行HIV/HCV核酸检测可以发现病毒感染的窗口期,而约8% 的HCV抗体阳性样品为病毒核酸阴性,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MBP基因突变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露糖结合蛋白(MBP)是一种Ca^2 依赖性C型凝集素,由肝脏分泌,可与甘露糖丰富的病原体表面及巨噬细胞上特异性的受体结合,可识别大多数G^—和G^ 细菌及病毒、真菌等,发挥调理素及诱导巨噬细胞的作用,并能激活补体,导致病原体裂解。亦可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人MBP基因突变,干扰MBP的二级结构,产生无功能的蛋白质,引起血清MBP水平低下和调理缺陷,减弱细胞吞噬作用。研究表明,MBP基因突变与病毒性用:炎、肝硬化及肝癌以及HIV、细菌感染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最近发现,以趋化因子fractalkine为配体的CX3CR1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共受体.该受体存在于多种组织,特别是脑和IL-2活化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为研究CX3CR1是否能调节HIV病程,作者首先对78位随机抽取的法国高加索人种,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SSCP技术)检测了编码CX3CR1基因序列的突变.共检出5个单个核苷酸多态性(SNP),其中第249位碱基G被A替换,即Val被Ile所替代(V249I);第280位碱基C被T替换,即Thr被Met所替代(T280M)非常常见,在非感染人群中分别占25.7%和13.5%.  相似文献   

20.
镶嵌在神经轴突膜中的一种蛋白质分子行使钠通道的功能。沿着跨膜方向,蛋白质分子中与类脂的脂肪酸链相邻部分形成数条α-螺旋。氨基酸极性侧链向螺旋之间的空间伸展,侧链的偶极子或离子基团可以成对地形成氢键,并构成通道的活化或失活闸门。每一极性侧链可以有两种稳定构象,一条侧链处于构象Ⅰ或Ⅱ的几率服从波尔茨曼定律。在膜电场作用下,这些极性侧链在两种构象间发生跃迁,形成门控电流并导致通道呈现关闭或开放态。钠离子以跳跃扩散方式越过势垒。根据电场作用下电介质的极化特性,推导了门控电流和钠电导的稳态和动力学公式,它们是膜电位和时间的函数。用这些公式进行定量估算的结果表踞,与实验事实基本相符。本文并对钠通道和门控过程的一些特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