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观察γ-氨基丁酸B型受体R1亚基(GABAB1R,GB1)在妊娠小鼠第1天至第8天(D1~D8)子宫中的表达规律,探讨γ-氨基丁酸(GABA)信号是否参与了胎盘早中期建立.应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GB1在妊娠小鼠D1~D8子宫中的表达情况,原代分离D8.5的绒毛膜锥(EPCs)及蜕膜细胞,检测GABA及GABA B型受体激动剂baclofen、拮抗剂2-hydroxysaclofen对EPCs黏附及外延生长以及对蜕膜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D8时体内注射0.05 g/kg、0.5 g/kg及5 g/kg的GABA,于D14收集胎盘,制作石蜡切片.结果显示,GB1 mRNA及蛋白动态表达于D1~D8子宫.100μmol/L GABA及5μmol/L Baclofen促进EPCs的外延生长,抑制蜕膜细胞的侵袭,同时,20μmol/L 2-hydroxysaclofen成功逆转GABA对EPCs及蜕膜细胞的侵袭调节作用.5 g/kg的GABA可导致D14小鼠胎盘的迷路层滋养层细胞增多,母鼠血窦及胎鼠血管减少或发育不良,海绵滋养层的细胞滋养层细胞变小,糖原细胞减少或消失.结果提示,在小鼠早中期胎盘建立过程中,GABA信号促进滋养层侵袭至母体蜕膜组织,而抑制蜕膜细胞积极主动的侵袭行为,并可损害胎盘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通过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小鼠胚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共培养体系,研究了前蛋白转换酶Proprotein Convertases (PCs)家族中的Furin和PC7在小鼠妊娠早期子宫和胚胎中的表达及对胚胎植入的影响.结果显示:Furin和PC7在妊娠D1-D4小鼠子宫的腺上皮和D5-D7小鼠子宫的蜕膜、腺上皮高表达;PC7在植入前胚胎的2-细胞和4-细胞期表达很低,8-细胞期表达开始增加,囊胚期滋养外胚层有显著的高表达.Furin的抑制剂Dec-RVKR-CMK可显著抑制共培养体系中胚胎的粘附和扩展.以上结果表明,Furin在植入期胚胎的粘附和扩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Furin和PC7可能参与子宫内膜蜕膜化和早期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3.
采用半定量 RT-PCR、蛋白质印迹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对大鼠妊娠过程中子宫和胎盘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的动态表达和表达定位,及体内注射超生理剂量的γ干扰素 (interferen-gamma, IFNγ) 后 TGF-β1 的表达进行检测,探讨了妊娠子宫和胎盘中 TGF-β1 的表达规律、定位及与 IFNγ的关系 . 正常妊娠各个时期大鼠子宫和胎盘中均能检测到 TGF-β1 mRNA 和蛋白质的表达 . 半定量 RT-PCR 结果表明:妊娠早期 (D1~D9) 子宫 TGF-β1 mRNA 的表达呈递增趋势,胚泡植入前 (D4) ,子宫 TGF-β1 mRNA 的表达较低,胚泡植入早期 (D6) TGF-β1 mRNA 的表达显著升高,植入后期 (D9) TGF-β1 mRNA 的表达达高峰,妊娠中期 (D15) 和妊娠晚期 (D19) TGF-β1 mRNA 的表达逐渐降低;妊娠早 (D9) 、中 (D15) 、晚期 (D19) 胎盘中 TGF-β1 mRNA 的表达呈时效递增, D15 胎盘中 TGF-β1 mRNA 的表达高于 D9 (P<0.01) , D19 胎盘中 TGF-β1 mRNA 的表达高于 D15 (P<0.01).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妊娠早期 TGF-β1 主要在子宫蜕膜中表达,中晚期主要在滋养层表达 . 生殖道肌肉注射超生理剂量的 IFNγ能下调 TGF-β1 的表达,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 提示:在妊娠不同时期子宫和胎盘中 TGF-β1 的表达呈显著的时空动态变化, IFNγ酌对 TGF-β1 mRNA 的表达有调节作用 .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蜕膜化过程伴随着活跃的血管生成是妊娠时新血管形成的关键步骤. 本研究旨在明确子宫自然杀伤细胞(uNK, CD56+细胞)在人类早期妊娠蜕膜组织中的分布, 并观察这类细胞是否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和促血管生成素2(Ang2). 免疫组化研究发现, uNK细胞(CD56+)大量存在于子宫蜕膜间质中, 主要集中在血管和腺体周围的间质组织, 蛋白水平的VEGF-A和Ang2表达于蜕膜间质细胞、微血管内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中, uNK细胞在子宫蜕膜间质中的阳性率与平均微血管密度(MVD)、uNK细胞的阳性率与VEGF-A蛋白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关系, 而与Ang2无相关性. 另外, 在激光微切获得的单个uNK细胞进行巢式PCR的研究结果显示, 人类蜕膜的uNK细胞能够表达VEGF mRNA, 未测得Ang2 mRNA在单个uNK细胞表达. 表明人类早孕子宫蜕膜中的uNK细胞通过表达VEGF-A, 在蜕膜化过程和胎盘早期形成时的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蜕膜化过程伴随着活跃的血管生成是妊娠时新血管形成的关键步骤. 本研究旨在明确子宫自然杀伤细胞(uNK, CD56+细胞)在人类早期妊娠蜕膜组织中的分布, 并观察这类细胞是否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和促血管生成素2(Ang2). 免疫组化研究发现, uNK细胞(CD56+)大量存在于子宫蜕膜间质中, 主要集中在血管和腺体周围的间质组织, 蛋白水平的VEGF-A和Ang2表达于蜕膜间质细胞、微血管内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中, uNK细胞在子宫蜕膜间质中的阳性率与平均微血管密度(MVD)、uNK细胞的阳性率与VEGF-A蛋白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关系, 而与Ang2无相关性. 另外, 在激光微切获得的单个uNK细胞进行巢式PCR的研究结果显示, 人类蜕膜的uNK细胞能够表达VEGF mRNA, 未测得Ang2 mRNA在单个uNK细胞表达. 表明人类早孕子宫蜕膜中的uNK细胞通过表达VEGF-A, 在蜕膜化过程和胎盘早期形成时的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新型内源性非编码RNA,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在胚胎着床的过程中罕见报道。该文旨在探讨环状RNA circCapzb在早孕小鼠围植入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检测正常妊娠小鼠孕第5天(d5)至第7天(d7)胚胎着床点及胚胎着床旁组织中circCapzb的表达水平;分别构建小鼠体内人工诱导蜕膜化模型和原代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体外人工诱导蜕膜化模型,采用Real-time PCR分别检测circCapzb在组织及细胞蜕膜化诱导模型中的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circCapzb下游靶miRNA:miR-377-3p和miR-7005-5p,并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其在蜕膜化诱导模型中的表达。结果表明,circCapzb在小鼠孕第5天至第7天胚胎着床点的表达明显高于着床旁;circCapzb在组织及体内外细胞蜕膜化诱导模型中诱导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未诱导组(对照组);circCapzb下游靶miR-377-3p和miR-7005-5p在组织及体内外细胞蜕膜化诱导模型中诱导组的表达明显低于未诱导组。该研究初步表明,circCapzb在小鼠早孕期胚胎着床点高表达,在组织及体内外细胞蜕膜化诱导模型中高表达,在小鼠妊娠早期子宫内膜蜕膜化过程中可能发挥作用,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COS易感基因Hmga2在子宫内膜容受性和蜕膜化中的表达与调节。方法通过早期妊娠、延期着床与激活、人工蜕膜化、卵巢类固醇激素处理等实验,利用q PCR、Western blot技术,阐述Hmga2在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作用。结果 Hmga2随着妊娠表达量逐渐增加,着床点与非着床点相比表达量显著升高,胚胎激活组比延迟着床表达量显著增高,人工诱导蜕膜化与非蜕膜化比较表达显著升高,Hmga2的表达与雌激素和孕激素呈正相关,体内受雌孕激素调节。结论表明Hmga2的表达与小鼠早期妊娠胚胎着床过程密切相关,参与子宫内膜蜕膜化过程,受活化胚泡和类固醇激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母胎界面自然杀伤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亚莉  倪鑫 《生理学报》2021,(1):103-114
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是母胎界面丰度最高的免疫细胞,在妊娠早期的子宫蜕膜中大量积聚.研究表明母胎界面NK细胞具有独特表型和功能,在妊娠期免疫耐受调节、子宫内膜蜕膜化、滋养细胞侵袭、子宫螺旋动脉重塑、胎盘形成和胎儿生长、发育等多方面都发挥关键作用,但是其在妊娠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利用原位杂交对小鼠妊娠不同时期胎盘中MMP-2,TIMP-2,-3mRNA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MP-2主要在具有很强的侵润能力的海绵滋养层细胞中表达,到妊娠13.5天时,MMP-2的表达明显降低,说明此时的滋养层细胞基本上失去侵润能力。TMIP-1和TMIP-3在滋养层细胞和蜕膜细胞中都有表达,这两种抑制因子的协同表达,一方面能够调控滋养层细胞侵入子宫内膜的深度,另一方面,滋养层细胞自身既表达MMP-2又表达TIMPs,可能对其自身有保护作用,使得MMP的水解功能局限于子宫蜕膜的特定区域。在妊娠10.5天,滋养层巨细胞同时表达TIMP-1,-3mRNA,这可能与其功能的转换是一致的;因为此时小鼠滋养层巨细胞体积最大,且不再增殖,同时其功能屯从侵入型向内分泌型转换。所以,MMPs和TIMPs在小鼠滋养层细胞和子宫蜕膜中的协同表达表明其在着床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希朝  段恩奎 《动物学报》2005,51(6):1067-1072
除了马属动物外,种间妊娠的胚胎总在妊娠的一定时期流产。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宏观结构和解剖学差别的研究上,对于这种现象产生的分子机制却少有报道。为了从信号分子角度阐明种间妊娠维持失败的可能原因,我们通过免疫组化和明胶酶谱法比较了科间和同种妊娠部位整合素αvβ3、FAK、p-ERK、IGFⅡ、IGFBP-1、Shc、PTEN和MMP-2、-9表达的差异。科间妊娠是将金色中仓鼠(Mesocricetus auratus)的胚胎移植入假孕小鼠(Mus musculus)子宫并取妊娠D4、D8、D12的子宫为实验材料,相应时间同种小鼠胚胎移植小鼠妊娠后的子宫和假孕小鼠子宫分别为阳性和阴性对照。免疫组化结果表明D8时,科间妊娠孕体integrinαvβ3、IGF-Ⅱ、IGFBP-1、PTEN、Shc、FAK的表达强度均与正常同种妊娠有差异。而妊娠D8时同种、科间妊娠子宫p-ERK的表达部位与表达量无明显差异。明胶酶谱显示,科间妊娠时MMP-2,-9的分泌模式与同种妊娠明显不同。这些结果表明,上述信号通路分子的差异表达有可能是造成科间妊娠时母胎界面异常的组织学表现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蛋白激酶H11基因在生殖系统中的作用,我们采用半定量RT-PCR和原位杂交方法,研究了蛋白激酶H11基因在小鼠中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在妊娠初始期胚胎植入位点、妊娠期子宫和胎盘以及正常动情周期子宫中的表达及其受性激素的调节。结果发现:蛋白激酶H11基因在小鼠多种组织中都有表达,在卵巢及子宫等一些生殖相关的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妊娠初始期,蛋白激酶H11基因在小鼠子宫内膜植入位点处有明显的高表达,其mRNA定位于腔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中。在动情周期中,蛋白激酶H11基因在动情前期子宫中表达水平较低;卵巢切除模型显示雌激素和孕激素均可显著上调蛋白激酶H11基因的表达。以上结果提示蛋白激酶H11可能参与了胚胎植入过程中腔上皮细胞凋亡和基质细胞增殖与蜕膜化以及动情周期小鼠子宫内膜细胞的功能调节[动物学报51(3):462-468,2005]。  相似文献   

12.
促胰液素(secretin)属于一种胃肠肽,已证实它在早期妊娠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中有表达。本文旨在进一步研究促胰液素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功能。通过real-time PCR、ELISA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促胰液素、促胰液素受体、胞质型磷脂酶A2(cytosolic phospholipase A2,c PLA2)和膜相关的前列腺素E合成酶-1(membrane prostaglandin E synthase 1,m PGEs-1)在小鼠妊娠第4到8天子宫中的表达。体外培养妊娠第4天小鼠子宫基质细胞,转染促胰液素表达质粒,使用PKA抑制剂H89处理,24 h收集细胞。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 PLA2、m PGEs-1和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 AMP responsive elementbinding protein,CREB)的表达,ELISA方法分析细胞上清液中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的水平。结果显示促胰液素、c PLA2和m PGEs-1的m RNA在妊娠第5到7天着床点表达量逐渐增加,表达趋势一致。促胰液素在妊娠第6、7、8天血清中的含量显著高于第5天的含量,并且在第6到7天着床点中的含量明显高于第5天非着床点含量。转染促胰液素表达质粒,促进小鼠子宫基质细胞c PLA2、磷酸化c PLA2(p-c PLA2)和m PGEs-1的表达,但对PGE2没有明显的诱导。H89能明显降低促胰液素对CREB、磷酸化CREB(p-CREB)、c PLA2和p-c PLA2的诱导。以上结果表明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促胰液素在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中表达量增加,促进p-c PLA2、c PLA2和m PGEs-1的表达,并通过PKA信号通路调节c PLA2/p-c PLA2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腺病毒E4启动子结合蛋白-4(E4BP4)是哺乳动物细胞核内的一种碱性亮氨酸拉链(bZIP)型转录因子,参与调控细胞的存活和增殖。前期研究表明,它在孕第5天的小鼠着床位点有明显的高表达。本文分别应用Northem blot、in situ杂交、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E4BP4基因在小鼠妊娠初始期子宫、着床期胚胎着床位点和非着床位点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观察发现:在小鼠妊娠初始期,E4BP4基因在子宫组织中的表达逐步上调;至胚胎着床期间,其在胚胎着床位点的表达水平进一步提高,并明显高于非着床位点;该基因的表达不依赖于胚胎,人工蜕膜化可诱导其表达:E4BP4 mRNA和E4BP4蛋白分子都主要分布于子宫腔周围的基质细胞和蜕膜细胞。上述结果提示E4BP4基因可能通过促进着床位点基质细胞的增殖和抑制蜕膜细胞的凋亡而参与胚胎着床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组化等方法,对处于胚泡植入前后时期SD妊娠大鼠体内注射超生理剂量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检测处理前后妊娠子宫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变化,探讨IL-1β对MMP2表达的影响。统计分析结果,妊娠D4及妊娠D9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妊娠D6处理组MMP2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妊娠D4,MMP2主要表达于子宫腔上皮,基质及腺体表达较少;妊娠D6,对照组MMP2表达主要分布于子宫腔上皮,处理组在子宫腔上皮处MMP2表达降低;妊娠D9,MMP2主要表达于子宫蜕膜层。结果表明,妊娠D6,即胚泡植入时,IL-1β可明显抑制子宫腔上皮MMP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已经证实在人的妊娠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但在大鼠中尚未见报道.在过去的研究中曾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SH)方法分析了植入前和植入期的基因表达谱,发现IGFBP-7存在差异表达.通过RNA印迹和原位杂交,分析了IGFBP-7部分序列(编码区531~928nt,称作IGFBP-7′)在大鼠妊娠早期子宫中的时空表达模式.用RT-PCR方法检测了其在不同组织器官及假孕、人工诱导蜕膜化和延迟着床激活大鼠子宫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在大鼠妊娠第5天IGFBP-7′mRNA的表达量开始增加,第5.5和6天表达量显著高于植入前期.IGFBP-7′mRNA主要表达于子宫腔上皮和腺上皮.IGFBP-7′mRNA表达无组织特异性,在大鼠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心、肝、脾、肺、肾等器官均有表达,在假孕的D1~D6大鼠子宫中均有表达,但无显著性差异,诱导蜕膜化后IGFBP-7′mRNA的表达量也无明显变化,但在延迟着床激活的大鼠子宫中表达显著增加.这些结果提示,在植入期IGFBP-7′的表达增加主要是由胚泡引起的,而非蜕膜化.在大鼠妊娠早期,IGFBP-7′的表达增加可能有利于胚胎植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在孕鼠胎盘形成中期的表达模式。方法 HE染色观察孕鼠第9天至第14天(D9~D14)胎盘形态结构的变化,同时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相应天数胎盘中MMP-9和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孕鼠D11时胎盘的3层结构开始形成,包括蜕膜区(Dec)、海绵滋养细胞层(Sp)和迷路区(Lab);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Dec区域逐渐缩小,Sp和Lab区域增大;免疫组化表明,MMP-9和TIMP-1均表达于细胞浆和细胞核中,MMP-9强表达于D9和D10胎盘的外胎盘锥中,D10~D13的Dec、Sp和D11~D13的滋养巨细胞中。MMP-9在D11的Lab,D12的Dec和Lab,D13的Dec、Sp、Lab区域中的阳性细胞的积分光密度值与D14胎盘中对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P-1在D9~D12的Dec区域中的阳性细胞的积分光密度值与D14胎盘中对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TIMP-1在D9、D11的Dec及D12的Lab区域中的比值与D14胎盘中对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10、D12的Dec和D13的Lab区域中的比值与D14胎盘中对应值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MP-9和TIMP-1在孕鼠胎盘中的协同表达可能参与调节胎盘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NO在胚胎植入中的作用机理 ,本文采用子宫角注射、原位杂交及Westernblot方法研究了一氧化氮 (NO)在小鼠胚胎植入过程中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表达的调节。受试小鼠于妊娠第三天 (D3 )在一侧子宫角内注射一氧化氮合酶 (NOS)抑制剂N 硝基 L 精氨酸甲酯 (L NAME)或者L NAME与NO的供体硝普钠 (SNP)合用 ,另一侧子宫角为对照侧 ;收集并分别检测了D5,D6和D7天小鼠子宫中VEGF及其受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 :与对照侧相比 ,L NAME处理后小鼠胚胎围植入期子宫中VEGF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对VEGF及其受体蛋白表达水平检测表明 ,抑制的NO产生也使VEGF及其受体蛋白在小鼠围植入期子宫中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当NOS抑制剂和NO的供体SNP同时注射小鼠时 ,VEGF及其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都恢复到正常水平。以上结果表明 ,在小鼠胚胎植入中NO可通过调节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参与血管新生 ,从而对胚胎植入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探讨Rictor及SGK1对小鼠基质细胞蜕膜化的影响及其在人自然流产子宫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分离和培养小鼠基质细胞,siRNA沉默小鼠基质细胞Rictor基因并人工诱导蜕膜化,检测Rictor和SGK1的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并检测蜕膜化标志物Dtprp mRNA的水平;此外,过表达SGK1,检测Dtprp mRNA的水平。选取妊娠8~10周无菌新鲜自然流产及正常人工流产的蜕膜组织标本作为实验研究组(自然流产组,n=17)及正常对照组(正常妊娠组,n=34);分别用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Real-time PCR检测Rictor及SGK1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沉默Rictor基因后,Rictor及SGK1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同时蜕膜化指标Dtprp mRNA也显著降低,而过表达SGK1后,蜕膜化指标Dtprp mRNA较前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妊娠组相比,Rictor和SGK1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在自然流产组明显降低。该研究得出,Rictor可通过影响SGK1的表达来抑制基质细胞蜕膜化;Rictor和SGK1在自然流产组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组,从而可能成为流产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该文探索了自噬抑制剂3-MA对围着床期小鼠子宫胚胎着床的影响。将成年昆明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MA低剂量组(15 mmol/L)和3-MA高剂量组(30 mmol/L)。自小鼠孕D1起,腹腔注射自噬抑制剂3-MA,直到处死,以腹腔注射PBS作为对照。收集孕D4、D5、D6子宫内膜组织,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抑制剂3-MA注射后自噬相关因子Atg5和LC3蛋白表达,形态学观察对照组和3-MA自噬抑制剂组胚胎着床点数量。Real-time PCR检测Cathepsin B、P62、孕激素受体(PR)和雌激素受体α(ERα)m RNA在孕D5子宫内膜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PR在孕D5子宫内膜的表达。结果显示,在自噬抑制剂3-MA的作用下,自噬相关因子Atg5、LC3蛋白在孕D4~D6小鼠子宫中的表达量明显降低,Cathepsin B、P62 m RNA在孕D5小鼠子宫中的表达显著降低。注射3-MA自噬抑制剂后,孕D6小鼠着床点(IS)数量比正常组明显减少。在孕D5小鼠子宫内膜着床旁(IIS)和着床点中,自噬抑制剂3-MA干预组PR的蛋白质表达量明显降低,PR和ERαm RNA表达量均显著降低,随着3-MA抑制剂剂量的升高,PR和ERαm RNA表达降低得更显著。结果表明,自噬抑制剂3-MA可能会对小鼠胚胎着床时子宫内膜容受性产生影响,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徐珺  赵静  陈珂 《生物技术》2022,(2):216-220
[目的]探讨子宫蜕膜组织miR-29a、miR-155表达在小鼠流产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DBA/2×CBA/J的Clark经典反复流产模型小鼠15只作为研究组,15只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组,分别在妊娠15 d后摘取小鼠子宫,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子宫蜕膜组织形态;PT-PCR、Western Blot等方式检测子宫蜕膜组织中miR-29a、miR-155的表达水平和MAPK家族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小鼠相比,复发性流产小鼠的子宫脱膜组织细胞形态异常,细胞核数量明显减少;脱膜组织的miR-29a表达明显增加,miR-155表达显著减少;脱膜组织的P38、ERK1/2和JNK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复发性流产小鼠体内的miR-29a表达较正常小鼠上升,而miR-155表达下降,其主要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中的P38、ERK1/2和JNK蛋白表达来调节子宫脱膜组织病变,临床上可用于诊断复发性流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