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研究瓣膜置换术同期实施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和脑钠肽(BNP)的关系.方法:对60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行瓣膜置换手术和射频消融手术,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内房颤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房颤复发组(AF组)和房颤未复发组(SR组).两组患者在性别、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和射血分数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七天抽血测定血浆中BNP,分析患者术后BNP水平与房颤复发的关系.结果:6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房颤复发组患者术后的BNP水平明显高于房颤未复发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BNP在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上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为临床干预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瓣膜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并发房颤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心脏瓣膜病并发房颤患者依据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比较两组窦性心律转复情况,手术情况,手术前后心功能、血清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当天、术后1月、术后3月及术后6月的窦性心律转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后24 h引流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监护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血清MMP-1和MMP-9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LVEF及血清TIMP-1水平较术前显著上升,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瓣膜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并发房颤安全有效,早期窦性心律的转复率高,且可改善患者血清TIMP-1、MMP-1、MMP-9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房颤的术后中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7月至2010年12月于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房颤的72例患者,术后随访3至6年,获得患者术后十二导联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结果,并且记录术后药物应用、相关并发症、心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是否改善等情况。根据心电图结果,将患者分为窦性心律组与非窦性心律组,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相关因素是否有差异。结果:截止至随访终点,有效随访的68例患者中窦性心律维持率为63.2%。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房颤病程、术前左室射血分数、是否合并三尖瓣成形或置换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房颤病程、合并三尖瓣成形或置换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结论: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房颤的中晚期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能够有效防止血栓栓塞,术前房颤病程长、合并三尖瓣成形或置换的患者术后中远期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在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疗效。方法:12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Harris疗效和手术时间、失血量、下地时间、再手术率和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大于对照组,失血量和下地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82.54%,对照组优良率66.13%,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z=11.574,P=0.000);对照组共发生并发症15例(24.19%),再手术率6.4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3例(4.76%),无再手术患者,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手术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 P〈0.05)。结论:对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我院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资料,探讨分析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该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该疾病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平分为A组与B组两组,分别进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动力髋螺钉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使用两种方法手术时间、出血量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治疗效果等.结果:两组患者经各自手术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A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情况与B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对比方面,A组优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性高.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小儿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5月到2016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小儿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对照表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切除患儿肥大的扁桃体及腺样体,试验组实施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行为状况及VA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BCL量表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抑郁、社交退缩、多动、违纪及攻击各项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但是试验组各项评分及总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手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小儿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对患儿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超声在评估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关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52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老年患者为观察组,52例非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行超声检查后,观察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积分(Crouse积分)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管腔狭窄和管腔堵塞情况,以及两组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糖尿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52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老年患者中,心脏瓣膜钙化程度分级为1级的有18例,2级有19例,3级有15例。心脏瓣膜钙化程度分级为3级的患者Crouse积分和IMT均明显高于1级和2级(P0.05),且2级明显高于1级(P0.05);观察组心脏管腔堵塞和狭窄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紧密相关,利用超声检查能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病情进行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并对比经尿道电切术(TURBT)与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NMIBC)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NMIBC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TURBT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1年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膀胱穿孔和尿道内口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为7.89%(3/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95%(1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内复发率为7.89%(3/38),对照组患者1年内复发率为10.53%(4/3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NMIBC能有效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和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安全有效,与TURBT相比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蛇志》2018,(1)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早期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患者,按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华法林、肝素钠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6.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患者早期应用华法林、肝素钠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 年7 月-2015 年3 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0 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THA 组)和双极人工股 骨头置换组(BHA 组),每组45 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手术效果。结 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A 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HA 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年,两组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年及三年,THA 组手术优良 率明显高于BH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A和BHA 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THA具 有更好的远期疗效,而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前瞻性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接受CARTO指导房颤射频消融术的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患者57例,平均年龄(53.32±9.98)岁,其中男42例,女15例。术前及术后5 d连续测定外周血hsCRP和高敏肌钙蛋白T (hs-cTnT)水平,记录体表心电图,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术后5 d内,32名患者(56.14%)为窦性心律,为未复发组,25名(43.86%)复发房颤,为复发组。结果:未复发组与复发组患者的hsCRP与hs-cTnT日均升高量显著正相关,P=0.044,r=0.268。而两组间基线临床特征、手术前后血浆hsCRP、hs-cTnT水平、血浆hsCRP及hs-cTnT的总升高量(峰值水平-术前水平)、日均升高量(总升高量/达到峰值所用天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术后hsCRP升高变化与心肌损伤程度相关,与早期复发无直接关系,尚不能作为预测房颤术后早期复发的高危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极脉冲射频抑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围手术期炎症因子释放的价值。方法:2017年2月到2019年4月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7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神经根阻滞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颈椎神经根双极脉冲射频治疗,观察两组术后14 d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术后14 d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的81.08%(P0.05)。两组术后14 d的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1d(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14 d的JOA评分较高(P0.05)。观察组术后14 d的感觉减退、出血、感染、神经损伤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40%,低于对照组的27.04%(P0.05)。两组术后14 d的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1 d(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14 d的炎症因子水平均较低(P0.05)。结论:双极脉冲射频能抑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围手术期的炎症因子释放,从而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瓣膜病在瓣膜置换术后的死亡原因,为降低术后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以瓣膜置换术治疗的329例老年瓣膜病变患者的资料,对比分析生存患者和死亡患者之间的差异,总结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死亡率8.51%,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心功能分级、置换瓣膜数、LAD、LVEF、LVEDD、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置换瓣膜数目与术后死亡有关联(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心功能差、LVEED、CPB为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心功能差、LVEED过度增大、CPB过长均是瓣膜置换术后的老年瓣膜病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临床在诊治中加以警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小骨窗微创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对两组疗效及预后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残留血肿量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残留血肿量(10.3±2.8)m L,对照组术后残留血肿量(11.1±3.0)m L,两组之间术后血肿残留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92.8±15.5)分钟,对照组手术时间(125.4±16.1)分钟,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5.8±5.2)天,对照组住院时间(24.1±5.8)天,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出血率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再出血率3.0%,对照组治疗后再出血率8.0%,观察组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S及ADL比较:两组治疗后NDS及ADL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DS及AD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比较: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微创手术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可显著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HIFU术)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到2023年3月收治的10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HIFU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HIFU术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6个月的糖类抗原CA125及血红蛋白水平变化,并在治疗3个月后和治疗6个月应用子宫体积、痛经评分、经量评分评价患者远期预后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腰膝酸软、经期腰骶痛、经期腹痛相关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腰膝酸软、经期腰骶痛、经期腹痛相关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两组患者糖类抗原CA125、Hb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糖类抗原CA125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Hb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的子宫体积、痛经评分、经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子宫体积、痛经评分、经量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子宫腺肌病患者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可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糖类抗原CA125表达水平,减轻贫血情况,且远期疗效较好,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子宫体积、疼痛程度和月经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全髋关节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病患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针对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进行周详地记录与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相比之下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从远期治疗效果上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优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167例,均使用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根据患者是否加用厄贝沙坦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一年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衰住院率、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心功能分级情况,通过动态心电图评估窦性心律维持率、房颤复发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房颤的复发率、慢性房颤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左房内径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心衰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左房内径较治疗前明显扩大(P<0.05),两组患者在心功能分级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心功能分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甲状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肺纤维化、低血压)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伴阵发性房颤的患者,能较好的维持窦性心律,降低心衰住院率,对心脏重构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对胃癌肝转移患者胃肠功能、酪氨酸激酶下游蛋白(downstream of tyrosinekinase3, DOK3)、酪氨酸激酶下游蛋白(downstream of tyrosinekinase2, DOK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胃癌肝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原发灶和肝转移切除手术治疗;研究组45例,给予肝转移灶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率,检测治疗后两组患者胃肠功能、DOK3、DOK2水平。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8.89 %,高于对照组的71.11 %(P<0.05);研究组患者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的相应时间(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DOK3、DOK2低表达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研究组患者DOK3、DOK2低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 %,低于对照组的26.67 %(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胃癌肝转移患者采取射频消融术治疗,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手术,可促使胃肠功能恢复,改善DOK3、DOK2的表达水平, 降低并发症风险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吗啡联合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2例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因常规药物治疗无效再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吗啡静脉注射。对比两组患者的体征、症状、动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心率(HR)、呼吸频率(BR)、血气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38/41),高于对照组的82.9%(34/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吗啡联合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临床体征,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重症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7年1月在我科因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进行治疗的83例患者纳入研究,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42例患者,对照组41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组患者额外给予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观察期为7天。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黏膜屏障功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昏迷时间短于对照组,而ChE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不全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两组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及D-乳酸、白蛋白(albumin,Alb)、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天冬氨酸转氨酶(aspe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肌酐(creatinine,C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谷氨酰胺(glutamine,Gln)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血浆DAO及D-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Gln、Alb、TP水平高于对照组,AST、ALT、C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血浆置换能够促进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恢复,减少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保护胃肠道黏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