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7株乳酸菌各项生理特性,筛选高效、安全降解胆固醇的益生菌株,为后期开发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对选定菌株依次进行体外降胆固醇、胆盐水解酶(BSH)活力、人工胃肠液及胆盐耐受性、细胞粘附性能的测定和比较,并分析抗生素耐药性和抑制病原菌活性,最后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确定细菌种属。结果不同菌株各项生理指标存在差异。其中菌株ZL-2、JQI-7和PC-26的BSH酶活分别为0.010、0.015和0.030 U,可高效清除体外胆固醇,3株菌体外降解胆固醇率在58%以上;并且耐酸、耐胆盐,具备较好的HT--29细胞粘附性,不存在抗生素耐药性,可有效抑制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生长。结论菌株ZL-2、JQI-7和PC-26满足降胆固醇益生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可用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2.
从实验室自制泡菜中分离得到6株乳酸菌,经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6株植物乳杆菌进行评价,发现1株环境耐受能力较强、益生效果较好的植物乳杆菌Z22,其在人工胃液和肠液中的存活率分别为95.45%和45.24%,胆固醇脱除率为65.80%。植物乳杆菌Z22胞外多糖的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酸性多糖EPS-S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均有较好的清除能力,分别达到27.75%、66.16%和58.00%;中性多糖EPS-Z对这3种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24.02%、59.03%和45.20%,且EPS-S的抗氧化能力要高于EPS-Z。  相似文献   

3.
一组鸡源乳酸菌产乳酸及其耐受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12株(K9、D17、C1、C12、D11、D14、C2、D9、K6、C21、D1和D7)分离自肉鸡肠道的乳酸菌的产乳酸能力及其中3株产酸能力强的菌株的耐受特性。12株乳酸菌产乳酸结果表明:12h内,K6产乳酸速度最快,其次为K9和C1,24h时,D17乳酸浓度最高,48h时C1终乳酸浓度最高。K9、D17和C1的耐受试验结果表明:C1菌株耐酸能力最强,pH2时,C1菌株培养3h后还能检测到活菌,D17和K9菌株培养1h后就已经检测不到活菌。在胆盐浓度0.08%-0.40%范围内,C1、D17和K9均有一定的耐受能力,随着胆盐浓度的升高,C1、D17和K9的存活数呈现缓慢的下降趋势。3株菌中D17耐热能力最强,经80%处理后仍有10^4.9/mL存活数,而K9和C1已检测不到活菌;C1对热最敏感,65℃处理后存活数由10^8/mL降为10^3/mL。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新疆传统发酵乳品中分离的14种菌株的生长特点及产酸能力,筛选出具有较强耐胆盐能力,并能在人工胃肠液中存活的菌株。方法对10株乳酸菌和4株酵母菌进行生长曲线、pH、耐胆盐能力和耐人工胃肠液检测。结果 10株乳酸菌和4株酵母菌具有良好的生长曲线和产酸能力;马乳酒样乳杆菌具有较强的耐胆盐能力;希氏乳杆菌、马乳酒样乳杆菌、乙醇假丝酵母和东方伊萨酵母具有较强的耐人工胃液能力;乳酸乳球菌、哈尔滨乳杆菌、瑞士乳杆菌、马乳酒样乳杆菌、乙醇假丝酵母和东方伊萨酵母具有较强的耐人工肠液能力。结论 10株乳酸菌和4株酵母菌具有优良的益生特性,有望成为益生菌制剂的备用菌株。  相似文献   

5.
抑制黑色素合成的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筛选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可抑制黑色素合成的乳酸菌胞外多糖。【方法】通过观察凝乳拉丝外观筛选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菌株,测量胞外多糖对B16黑色素瘤细胞黑色素合成和细胞活力的影响。对胞外多糖进行纯化,并通过PMP衍生-HPLC、红外光谱、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抗氧化能力对其单糖组成和结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筛选到一株乳酸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HLAB122,发酵产生的胞外多糖在5 g/L浓度下可使B16细胞黑色素产量下降至空白对照的32.7%,且在96 h内对细胞活力无影响。纯化后的多糖由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构成,各单糖摩尔比为1?5.44?5.37。该胞外多糖不抑制酪氨酸酶活力且抗氧化性微弱。【结论】L.rhamnosus HLAB122产生的胞外多糖在个人护理产品中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牧区传统乳制品中分离获得胞外多糖产量较高的菌株,并对胞外多糖的结构和功效进行初步研究,以期能为将来生产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可行性提供数据和依据。方法通过涂布平板法从内蒙古传统发酵乳制品中分离乳酸菌,并测定胞外多糖产出量,从中筛选胞外多糖高产菌株,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测序鉴定菌株。采用紫外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胞外多糖的结构进行初步分析。通过测定胞外多糖的吸湿能力和保湿能力初步评价其吸湿保湿性能。结果共分离出90株菌株,筛选出1株胞外多糖高产菌株,并鉴定出该菌株为嗜热链球菌。通过分析得出该菌株产生的胞外多糖主要由4种单糖组成,分别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其摩尔比为0.25∶3.10∶3.70∶0.10,分子量范围为1.897×10~6~7.257×10~6 Da。通过保湿性能的测定,初步确定该嗜热链球菌产生的胞外多糖有良好的保湿性。结论本实验筛选出的胞外多糖高产菌株嗜热链球菌属于益生菌,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具有降胆固醇功能益生菌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从发酵制品及人体肠道内分离筛选出安全高效的降胆固醇乳酸菌,并研究其生理生化特性,为今后功能性乳制品的开发提供优良菌种。方法应用MRS.胆固醇培养基液体发酵法进行目的菌株筛选,并测定其耐酸及耐胆盐等能力。结果筛选出4株具有降胆固醇能力的乳酸菌,其降解率分别为DM8403163.1%、DM8403470.3%、DM850381.1%、DM8605663.1%;同时4株乳酸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酸及耐胆盐能力,其中DM86056能力最强,其他3株乳酸菌次之;经鉴定,DM84031为保加利亚乳杆菌、DM84034为嗜热链球菌、DM8503为詹氏乳杆菌、DN86056为屎肠球菌。结论经上述实验综合比较,DM86056降胆固醇能力比较强且耐酸及耐胆盐等能力也较强,因此有待于将其应用于动物体内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西南不同地区的高山湖泊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及其产胞外蛋白酶、纤维素酶和胞外多糖的能力。【方法】以西南4个不同地区的高山湖泊:雷波的马湖(LB)、中缅边境的凯邦亚湖(ZM)、沙德的莲花湖(SD)、腾冲的青海湖(TC)的水样为研究对象,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方法对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筛选,然后通过对可培养细菌的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 R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初步确定细菌属别;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产胞外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测定和产胞外多糖能力检测。【结果】从西南地区4个湖泊中共分离筛选得到41株细菌,其中LB 15株、ZM 13株、SD 7株、TC 6株。根据16S r RNA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4个地区可培养细菌的组成和丰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LB和ZM的优势菌属是芽孢杆菌属(Bacillus),其次是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分离的TC菌株全部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分离的SD菌株特异性较强。进一步酶活性和胞外多糖检测表明,分离得到的41株细菌中有28株菌的发酵产物具有蛋白酶活性,6株具有纤维素酶活性,17株可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其中有2株细菌同时产蛋白酶、纤维素酶和胞外多糖,10株细菌同时产蛋白酶和胞外多糖,2株细菌同时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1株细菌同时产纤维素酶和胞外多糖。【结论】西南4个高山湖泊中存在丰富的微生物菌种资源,且4个湖泊中筛选的可培养细菌受所处环境的影响大。其中莲花湖由于高海拔和较偏僻等特点,人为干扰小,分离得到的细菌类群与其他湖泊相比明显不同;而马湖、凯邦亚湖和青海湖3个湖泊的海拔相对较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分离得到的细菌均较常见。此外高山湖泊中的可培养细菌具有分泌多种胞外活性物质特性,为工业化应用奠定了资源基础,极具更深入的开发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加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利用皂化-比色法检测了22株屎肠菌株体外降胆固醇的能力,结果显示屎肠菌株的胆固醇去除率在85.93%~21.25%之间。选取3株胆盐耐受能力较好的菌进行后续研究,其中,屎肠球菌SP5-6L的耐酸能力较差;JS2和ML13-5菌株具有一定的耐酸和耐胆盐能力;3株菌株的胆盐水解酶活性都很高。在0.3%胆盐培养基中,屎肠球菌的胆固醇去除率不同,其中ML13-5菌株的去除率由52.71%增加到68.01%。此外,屎肠球菌无溶血性,但其抗药性各有不同。本文对屎肠球菌降低胆固醇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为进一步利用其开发相关功能性食品和药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笼养蛋鸡盲肠中的优良乳酸菌进行筛选与鉴定。方法以30周龄笼养海蓝褐壳蛋鸡盲肠分离纯化得到10株乳酸菌为试验菌,通过发酵产酸力、耐酸性和耐胆盐的筛选试验,获得产酸能力高、对酸和胆盐有高耐受力的乳酸菌,进行生长曲线和产酸曲线及对抗生素的耐受力的测定,并采用API CHL50试剂条对选出的乳酸菌进行鉴定。结果 10株乳酸菌在发酵起始时间点时p H在6.10~6.40,经过48 h的发酵阶段,发酵液的p H明显降低;酸性环境和胆盐对各菌株存活率均有抑制。CL1、CL12和CL54生长较快,最佳生长和产酸发酵时间是24 h,CL26和CL31生长相对较慢,到32 h时生长曲线达到最高点;对抗生素的耐受力检测结果显示,CL1、CL12和CL54对抗生素的耐受力很高,而CL26和CL31对抗生素的耐受力较弱。结论对CL1、CL12和CL54这三株菌进行种属鉴定。根据API CHL50生化鉴定条说明进行接菌发酵试验,经对照鉴定,CL1为Lactococcus Lactis ssp Lactis1(乳酸乳球菌亚种1),CL12为Pediococcus Acidilactici(乳酸片球菌),CL54为Lactobacillus Brevis1(短乳杆菌1)。  相似文献   

11.
以金针菇子实体为材料,通过添加溴甲酚紫的MRS培养基分离得到98株土著乳酸菌。以降胆固醇的效率和模拟肠道环境的耐酸和耐胆盐的耐受力为指标进行复筛,获得了2株降胆固醇以及耐酸耐胆盐综合能力都较强的菌株4J1和4J17,经16S r DNA鉴定及生理生化试验鉴定,结果表明该两株乳酸菌均为假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pseudomesenteroides)。本研究结果扩宽了降胆固醇的益生乳酸菌的种质资源,同时为金针菇的发酵加工产品提供良好的益生发酵菌株。  相似文献   

12.
类植物乳杆菌的耐酸、耐胆盐及降胆固醇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长建  刘秋  姜波 《微生物学报》2009,49(9):1176-1179
摘要:【目的】研究了类植物乳杆菌Ⅱ32的酸、胆盐耐受性和胆固醇去除能力,并通过菌株生长和胆固醇去除的关系探讨可能的机理。【方法】菌株Ⅱ32生长在高胆固醇MRS培养基中,胆固醇的检测通过气相色谱法。检测菌株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胆固醇的去除情况。【结果】菌株Ⅱ32具有酸耐受性、胆盐耐受性和一定的胆固醇清除能力。菌株在pH2.0培养2 h后仍能达到104 cfu/mL;加胆盐(0.3%~0.4%)对菌株生长量达到OD值0.6的时间延迟在0.5 h以内;热杀死的和休眠的细胞能去除很少的胆固醇,分别是5.64、5.90 mg/g细胞干重,而生长的细胞去除的胆固醇达到16.98 mg/g细胞干重。另外,研究表明胆固醇去除与菌体的生长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菌株Ⅱ32去除胆固醇可能的机理是菌体对胆固醇的吸附及菌体在生长过程中对胆固醇的吸收利用,为此该菌株具有添加到食品中来降低血液胆固醇的潜能。  相似文献   

13.
菌株SRF是1株从意大利树莓(Rubus corchorifolius)果实表面分离、可产胞外多糖的新菌株。在鉴定其分类归属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胞外多糖进行了结构分析和发酵条件优化,为寻找微生物多糖提供新的菌株,为开发利用资源微生物提供借鉴。通过形态学和ITS序列对比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通过薄层层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确定胞外多糖结构;通过单因素检测试验,确定影响产糖量的主要因素;响应面Plackett-Burman和Box-Behnken设计筛选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出发菌株SRF隶属于出芽短梗霉属,命名为Aureobasidium sp. SRF;SRF所产胞外多糖为普鲁兰多糖;单因素检测表明,对多糖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为碳源浓度、氮源浓度、无机离子浓度,其次是碳源、氮源、无机离子、pH值;根据响应面结果确定最优发酵条件为麦芽糖8%(质量分数)、酵母提取物3%(质量分数)、钙离子0.3 g/L、pH 6,产糖量达5.93 g/L。SRF是1株来源于树莓浆果表面,可产胞外普鲁兰多糖的出芽短梗霉新菌株,是1株产微生物多糖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4.
根据菌体对低pH和高胆盐的耐受性、产酶特性和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对家鸡肠道中的芽胞杆菌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有4株芽胞杆菌(A2、C5、C19和D8)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生长。这4株菌在pH 3.0和高胆盐条件下的存活率都达到60%以上,产淀粉酶和蛋白酶的能力也较好,表明这些菌株具有作为益生菌的开发潜力。经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反应鉴定,初步确定A2和D8为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 is),C5和C19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分离自猪肠道粘膜、食糜和粪便的乳酸菌,通过产乳酸能力、生长性能、耐酸和耐胆盐性能及抑菌能力评价,筛选适应养猪生产的潜在益生特性的菌株。【方法】共分离获得155株乳酸菌纯菌株,从中筛选出4株产酸能力较强的乳酸菌,结合生理生化试验及细菌16S rRNA测序鉴定其种属,评价候选乳酸菌的生长情况、耐酸、耐胆盐及抑菌特性。【结果】综合变色时间(8 h)、pH值(3.9)和乳酸含量(100 mmol/L),筛选出4株(L45、L47、L63和L79)候选菌株,经鉴定依次为罗伊氏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约氏乳杆菌和粪肠球菌。该4株乳酸菌均可在体外快速生长;L47和L79能够耐受pH 2.5的酸性环境,L47能够耐受0.5%胆盐环境;各乳酸菌上清液与指示菌共培养,发现对E coli K88和沙门氏菌均产生了抑制作用,其中L47上清液对指示菌的抑制作用较强。【结论】L47具有较好的产酸性能与生长性能、可耐受猪胃酸和肠道胆盐环境,对E.coli K88和沙门氏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说明该乳酸菌具有潜在的益生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前期经初筛的产乳酸凝结芽胞杆菌N001芽胞的抗逆性。方法在模拟饲料制粒条件下和动物消化道内逆境条件下的存活能力,测定N001芽胞的抗热、抗酸、耐胆盐性能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凝结芽胞杆菌N001芽胞具有很强的耐高温、耐酸、耐胆盐能力;同时N001芽胞对营养体敏感的抗生素也有良好的耐受性。结论凝结芽胞杆菌N001芽胞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可以作为益生菌制剂的良好菌种。  相似文献   

17.
探究一株真菌胞外多糖最佳生产时间及其组成成分。通过对其发酵液胞外多糖含量及上清液黏度的测定,确定其最佳产糖时间,并用此条件提取胞外多糖粗品,用蒽酮-比色法测得提取的胞外多糖粗品的糖含量,薄层色谱法对所得的胞外多糖进行组分分析。当发酵至第5天时该株真菌的生物量、胞外多糖产量及发酵液的黏度均达到最高峰,分别为0.606 4 g/60 mL、20.22μg/mL和4.74 mPa/s,并且胞外多糖含量与发酵上清液黏度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用蒽酮-比色法测得提取的胞外多糖粗品的糖含量为19.58μg/mL,并用4 mol/L的硫酸完全水解,硅胶G薄层层析,甲醇-氯仿(1:1,体积比)展层,苯胺-二苯胺-磷酸显色,表明其组成成分可能为D-甘露糖、D-半乳糖和D-葡萄糖。该菌株所产的胞外多糖具有提高结皮能力和防沙保水作用,为利用微生物治沙提供参考和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8.
探究一株真菌胞外多糖最佳生产时间及其组成成分。通过对其发酵液胞外多糖含量及上清液黏度的测定,确定其最佳产糖时间,并用此条件提取胞外多糖粗品,用蒽酮-比色法测得提取的胞外多糖粗品的糖含量,薄层色谱法对所得的胞外多糖进行组分分析。当发酵至第5天时该株真菌的生物量、胞外多糖产量及发酵液的黏度均达到最高峰,分别为0.606 4 g/60 mL、20.22 μg/mL和4.74 mPa/s,并且胞外多糖含量与发酵上清液黏度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用蒽酮-比色法测得提取的胞外多糖粗品的糖含量为19.58 μg/mL,并用4 mol/L的硫酸完全水解,硅胶G薄层层析,甲醇-氯仿(1:1,体积比)展层,苯胺-二苯胺-磷酸显色,表明其组成成分可能为D-甘露糖、D-半乳糖和D-葡萄糖。该菌株所产的胞外多糖具有提高结皮能力和防沙保水作用,为利用微生物治沙提供参考和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3株罗伊氏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比较,为后期生产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对实验室保藏的3株罗伊氏乳杆菌的生长曲线、pH曲线、耐受人工胃液能力、耐受猪胆盐能力、黏附能力、抑菌能力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等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3株菌生长趋势大致相同;3株菌对人工胃液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且可以有效地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菌株L0和L2对高胆盐的环境耐受性较差,菌株L1则对高胆盐环境具有极强的耐受性;菌株L1和L2具有很强的黏附能力;3株菌对20种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的耐受性。【结论】菌株L1的生物学特性明显优于其他两株菌株,有利于后期的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20.
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筛选益生乳杆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筛选具有益生特性的乳杆菌作为保健型酸奶的候选菌株。【方法】从健康人肠道和奶豆腐中分离筛选出耐受人工胃液的乳杆菌,对其进行体外益生特性(人工胃肠液耐受性、胆盐耐受性、抑菌活性及胆固醇降解能力)研究。【结果】从在乳杆菌分离培养基上有溶钙圈的41株菌株中筛选出5株耐酸、耐人工胃液较强的菌株,经16S rR NA基因测序鉴定,其中3株为乳杆菌,分别命名为植物乳杆菌Lp MT-3、植物乳杆菌Lp MT-5和唾液乳杆菌LsA F-7。在人工胃液中3株菌的耐受力均强于商品化的对照菌株LGG(鼠李糖乳杆菌GG);转入肠液4 h后直至26 h,Lp MT-5存活率基本稳定在45%左右,仅次于LGG。胆盐浓度为0.10%时,3株乳杆菌的耐胆盐能力均强于LGG;胆盐浓度为0.20%时,Lp MT-3和LsA F-7仍能存活。3株乳杆菌均具有抑菌活性,对粪肠球菌的抑制最明显,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较差。3株乳杆菌对胆固醇的清除效力依次为Lp MT-3LpM T-5Ls AF-7;清除率依次为Ls AF-7Lp MT-3LpM T-5。【结论】筛选出3株适应人体胃肠液环境、耐胆盐、抑菌及降胆固醇活力强的乳杆菌,可作为进一步开发新的益生菌产品和保健型酸奶的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