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几种野生植物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以乙醇为溶剂,分别提取了瓦松、泽漆及一组中草药配方的有效成分;室内测定了三种提取液对5种植物病原菌(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仙人掌软腐病菌Erwinia chrysanthemi pv.chrysanthemi;魔芋软腐病菌Erwiniacarotovora pv.carotovora)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三种提取物对镰刀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三种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差异显著,其中瓦松的抑菌效果最强.当在50 mL培养基中加入5mL不同提取液时,瓦松对不同镰刀菌的相对抑制率为91.39%~100%;中草药配方提取液对不同镰刀菌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41.11%~85.37%;而泽漆提取液对镰刀菌的相对抑制率仅为12.86%~21.23%;当在50 mL培养基中加入提取液体积降低为2 mL、1 mL、0.5mL时,三种提取液对三种镰刀菌的抑制效果骤然下降,但下降的梯度不一.对大白菜软腐病菌与魔芋软腐病菌而言也是瓦松的抑菌效果最强,中草药配方次之,泽漆的抑制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2.
23种农药对松毛虫赤眼蜂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管测药膜法测定了23种常用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对松毛虫赤眼蜂的急性毒性,并参考各药剂的田间推荐剂量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的7种杀虫剂中,噻唑膦、噻虫胺、虫螨腈、硫双威、啶虫脒和烯啶虫胺对松毛虫赤眼蜂成蜂均表现为极高风险性,多杀菌素为高风险性,在田间放蜂期应避免喷洒上述杀虫剂。供试的10种杀菌剂和6种除草剂对松毛虫赤眼蜂的风险普遍低于杀虫剂。其中,仅杀菌剂代森锰锌和戊唑醇对松毛虫赤眼蜂表现为高风险性;杀菌剂乙嘧酚磺酸酯、氰霜唑、百菌清和除草剂氟唑磺隆、五氟磺草胺、草甘膦异丙胺盐具有中等风险性;杀菌剂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啶氧菌酯、氟啶胺、粉唑醇和除草剂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高效氟吡甲禾灵、甲基二磺隆具有低风险性,但在生产应用中仍需谨慎操作,以减轻对天敌昆虫的杀伤作用并保护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3.
从海南省火龙果主要种植区采集病样,分离纯化出多个炭疽病菌菌株,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致病性的测定。同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生产上常用药剂对该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该病菌的病原为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在供试的6种药剂中,25%吡唑醚菌酯EC、50%咪鲜胺锰盐WP、10%苯醚甲环唑WG和430 g/L戊唑醇SC对火龙果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EC50依次为0.007 5 mg/L、0.109 3 mg/L、2.651 7 mg/L和5.406 0 mg/L。50%多菌灵WP和70%甲基硫菌灵WP抑制效果较差。经回归曲线比较,病菌对25%吡唑醚菌酯EC敏感性最高,对50%多菌灵WP敏感性最低。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孢子萌发抑制作用的测定和田间防治的试验,测定农用硫酸链霉素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农用硫酸链霉素200 ppm对芦笋茎枯病菌的孢子萌发和病斑形成与扩展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田间防效达64%,略优于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的防效,可作为一种防治芦笋茎枯病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5.
魔芋软腐病是魔芋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病害,也是限制魔芋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已有报道魔芋软腐病主要由细菌引起,鲜有真菌引起魔芋球茎软腐发病的报道。为明确云南曲靖市花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软腐病的病原种类和侵染特征,该研究通过组织分离法,对采集自云南曲靖市的花魔芋病样进行了真菌的分离,通过形态学结合基于ITS与LSU序列分析的分子鉴定方法对分离真菌进行鉴定,并根据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并对鉴定出的病原真菌同魔芋软腐病原细菌进行了双回接试验分析。结果表明:(1)从形态学和分子水平鉴定了轮纹镰刀菌(Fusarium concentricum)、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和F. ambrosium 3种镰刀菌,1种毛霉属真菌(Mucor sp.),1种根霉属真菌(Rhizopus sp.),1种青霉属真菌(Penicillium sp.)和1种粉红螺旋聚孢霉属真菌(Clonostachys sp.)。(2)统计分析发现,轮纹镰刀菌的相对丰度最高,为45.45%。(3)柯赫氏法则检测发现轮纹镰刀菌具有致病性。(4)轮纹镰刀菌和病原细菌胡萝卜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roidearum)双接种魔芋球茎发现软腐病发病更快,病变组织重量显著高于单接种轮纹镰刀菌或果胶杆菌处理。综上表明,魔芋软腐病可能是由真菌和细菌复合侵染引发。该研究结果为魔芋软腐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了杏鲍菇软腐病病原菌北京泛菌的生长特性以及病原菌的快速鉴定方法,从而为杏鲍菇软腐病的防控打下基础。[方法]测定了北京泛菌在不同温度、不同种类抗生素、不同浓度的杀菌剂二氧化氯的生长情况,以及采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鉴定病原菌。[结果]北京泛菌生长的最适温度28℃,对硫酸链霉素、羧苄青霉素等7类抗生素敏感,在含有50 mg/L的杀菌剂二氧化氯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引物对hrp LF/R、wzx CF/R、tua GF/R和lps DF/R在北京泛菌能够扩增出目的条带。[结论]明确了北京泛菌的生长特性,50 mg/L的杀菌剂能够有效杀灭病原菌,并开发了4对特异性引物用于病原菌的快速、准确鉴定,为杏鲍菇软腐病的防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魔芋根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魔芋根际土壤细菌中筛选魔芋软腐病拮抗菌。研究结果表明18株魔芋根际土壤细菌中拮抗带宽度大于5 mm的菌株有5个:AKSB03、AKSB05、AKSB08、AKSB13、AKSB16。AKSB08和AKSB16对魔芋软腐病原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AKSB08和AKSB16与芽孢杆菌属细菌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性状相似,初步认为AKSB08和AKSB16均为芽孢杆菌属细菌。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有效抑制套袋苹果黑点病多种病原的杀菌剂,选择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和80%克菌丹水分散粒剂6种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引起套袋苹果黑点病的6种主要病原菌进行室内抑菌活性测定,获得了对多种黑点病病原具有抑制活性的杀菌剂。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4种杀菌剂对6种病原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EC50均小于20μg/mL,具较好田间应用前景。结果说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和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有望作为交替使用防治套袋苹果黑点病的候选农药。  相似文献   

9.
通过室内孢子萌发抑制作用的测定和田间防治的试验,测定农用硫酸链霉素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农用硫酸链霉素200ppm对芦笋茎枯病菌的孢子萌发和病斑形成与扩展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田间防效达64%,略优于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的防效,可作为一种防治芦笋茎枯病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10.
开展铁皮石斛软腐病菌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生物学特性及其抑菌植物筛选研究,为铁皮石斛软腐病防治奠定理论基础。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中药材水提物对铁皮石斛软腐病菌终极腐霉的抑制作用及其生物学特性。终极腐霉在PDA培养基上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为0.22 cm/h,最适宜的温度为30℃,最适宜的pH在6~7,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酵母浸膏,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当水提物浓度为40 mg干样/mL时,丁香和薄荷的抑制率均分别为100%和96.48%。丁香和薄荷水提物具有防治铁皮石斛软腐病的良好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明确玉米田中常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对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的安全性。【方法】室内用田间推荐剂量在玉米叶片上施用4种杀菌剂(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叶枯唑和吡唑醚菌酯)以及4种杀虫剂(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施药后1, 3, 5和7 d调查玉米螟赤眼蜂成虫接触玉米叶片24 h时的死亡率、寄生能力(寄生的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卵量)及子代羽化率。【结果】施药后不同时间,不同杀菌剂和杀虫剂对玉米螟赤眼蜂成虫的死亡率、寄生能力和羽化率产生显著影响。4种杀菌剂中,叶枯唑和吡唑醚菌酯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能力持续影响时间长,在施药7 d后,玉米螟赤眼蜂成虫接触含叶枯唑和吡唑醚菌酯残留的玉米叶片24 h时其寄生的麦蛾卵量分别为20.25和20.80粒;戊唑醇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影响最大,施药7 d后玉米螟赤眼蜂成虫接触含戊唑醇残留的 玉米叶片24 h时子代羽化率为18.48%,施药3 d后接触时死亡率高达37.03%。4种杀虫剂中,阿维菌素和吡虫啉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能力持续影响时间长并且毒性较大,在施药7 d后,玉米螟赤眼蜂成虫接触含阿维菌素和吡虫啉残留的玉米叶片24 h时的寄生的麦蛾卵量为3.43和9.19粒,施药后1-3 d时死亡率分别高达96.21%和74.00%;高效氯氰菊酯对玉米螟赤眼蜂子代羽化的持续伤害时间长,施药7 d后玉米螟赤眼蜂成虫接触含高效氯氰菊酯残留的玉米叶片24 h时的子代羽化率为27.92%。总体来说,4种杀虫剂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影响较4种杀菌剂大。【结论】田间释放玉米螟赤眼蜂防治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前7 d不建议喷施戊唑醇、叶枯唑和吡唑醚菌酯3种杀菌剂以及阿维菌素和吡虫啉两种杀虫剂,前5 d不建议喷施甲基硫菌灵和高效氯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使用时应该根据该药的田间推荐浓度合理喷施。  相似文献   

12.
魔芋软腐病菌的致病条件及致病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魔芋软腐病菌欧文氏杆菌的致病条件以及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因子。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侵染魔芋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5°C-30°C,湿度范围为90%-95%。当魔芋受病菌侵染后,从魔芋病斑处和病健处都能检测到果胶酶和纤维素酶,随着腐烂程度的升高酶活迅速升高,果胶酶酶活第6天达到最高值1.2473U/mg,纤维素酶酶活在第9天达到最高值1.0813U/mg。表明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在魔芋软腐病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白菜软腐菌种群组成及优势菌致病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黑龙江省成熟大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Lour.)Rupr.]生产田采集的软腐病菌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形态学特征分析了大白菜软腐病菌的种群组成。结果表明,引起黑龙江省秋季大白菜软腐病的主要致病菌是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亚种[Erwinia carotovora(Jones)Bergey et al.subsp、carotovora](Ecc);利用20个Ecc菌株的混合菌对来源于不同生态型及不同地区的大白菜品种进行接种,筛选出5个鉴别寄主,以此将20个Ecc菌株划分为5个致病力类型,其中V型为优势致病菌,其分布广且致病力强。  相似文献   

14.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该病害的致病菌主要是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目前,使用杀菌剂是生产上防治小麦赤霉病发生和危害的主要手段,常用的杀菌剂主要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benzimidazoles)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作用靶标是β2微管蛋白。本研究旨在探究小麦赤霉病菌中β2微管蛋白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互作机制,通过同源建模的方法获得了禾谷镰孢菌β2微管蛋白的三维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将β2微管蛋白与4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多菌灵、苯菌灵、噻菌灵、甲基硫菌灵)进行分子对接。分子对接结果显示β2微管蛋白第198位苯丙氨酸和第236位缬氨酸与4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直接互作形成氢键,第50、134、165、167、198、200、236、237、239、240、250、253、257、314位氨基酸形成药剂结合口袋。通过比较β2微管蛋白与4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结合自由能,发现与其他3种杀菌剂相比,β2微管蛋白与多菌灵的结合自由能最小(-5.72 kcal/mol),说明其与多菌灵互作亲和力更强。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禾谷镰孢菌对4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EC50值,禾谷镰孢菌对多菌灵、苯菌灵、噻菌灵、甲基硫菌灵的EC50值分别为0.772、0.862、1.088、13.266 mg/L,该结果表明禾谷镰孢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强于其他3种杀菌剂,与分子对接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魔芋软腐病菌分子鉴定与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分离的魔芋软腐病菌株和其它参试菌株的致病性测定、选择性培养基培养性状观察和16S-23S rDNA转录间隔区PCR(ITS-PCR)分析,将测试的33株软腐病菌株主要分为3个组群。第1组群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Erwinia 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E.c.c.);第2组群为菊欧文氏杆菌(Erwinia chrysanthemi,E.ch.);还有一组未能确定的菌株。利用细菌基因组重复序列通用引物BOX和J3进行Rep-PCR特异性扩增,引起软腐病的菌株E.c.c.和E.ch.(ITS-PCR鉴定)种内的Rep-PCR指纹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经聚类分析,在0.1水平上把E.c.c.13株区分为5个类群。  相似文献   

16.
杀菌剂对斜纹夜蛾SL细胞系和幼虫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TT法筛选了19种杀菌剂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SL细胞的毒杀活性,并以该方法研究了三唑类杀菌剂对SL细胞的毒力。结果表明: 福美双、烯唑醇、己唑醇、氟硅唑、苯霜灵、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腈菌唑等杀菌剂对SL细胞具有优异的毒杀活性。三唑类杀菌剂腈菌唑、烯唑醇、己唑醇和戊唑醇处理SL细胞48 h后,LC50值分别为21.94 μg/mL、 23.80 μg/mL、 33.16 μg/mL和47.63 μg/mL。以考马斯亮蓝G250法研究了腈菌唑对SL细胞中蛋白质含量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的影响, 20 μg/mL腈菌唑处理12 h、24 h、48 h和72 h后,SL细胞中蛋白质含量分别降低8.55%、25.95%、42.95%和67.05%;处理24 h和48 h后,SL细胞的LDH漏出率分别为30.66%和32.05%。以浸叶喂食法处理斜纹夜蛾3龄幼虫,三唑类杀菌剂可显著抑制试虫体重增长。以0.5 μg/头、 1.0 μg/头和2.0 μg/头剂量的腈菌唑注射处理72 h后,斜纹夜蛾4龄幼虫血细胞数量分别降低12.31%、 25.96%和25.73%;腈菌唑注射处理48 h和72 h后,对斜纹夜蛾幼虫的LD50值分别为1.59 μg/头和1.53 μg/头。结果显示以离体培养细胞为对象,从现有杀菌剂中寻找新的杀虫剂先导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研究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三种入侵植物浸提液对桃软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三种入侵植物浸提液对桃软腐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紫茉莉、小蓬草、香丝草浸提液对桃软腐病菌丝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相同浓度下,小蓬草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200 g.L-1的小蓬草浸提液培养72 h对菌丝的抑制率仍达58.95%。丙酮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魔芋试管苗移栽过程中死苗的原因,主要是由没有经过药剂消毒所致。研究了农用链霉素、多菌灵等农药对试管苗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单一药剂处理以农用链霉素效果最好,25 d之内发病率为0,30 d内发病率低于5%;其次是多菌灵,15 d之内发病率低于5%,30之内低于15%;冠菌清有一定的效果,但在30 d之内发病率达到了29.2%;威尔达甲托和百菌清单独使用对试管苗病害的发生没有效果,比不用药剂处理发病率更高;综合药剂处理以百菌清+农用链霉素和冠菌清+农用链霉素效果最好,30 d之内发病率均低于5%;多菌灵+威尔达甲托很差,仅比对照低24.6%,30 d之内发病率达到了56.2%。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广西各地积雪草种植基地,出现一种为害极重的病害,该病害病原菌主要为害积雪草叶片、叶柄,可致使叶片大面积枯死,该病害发生普遍、侵染期长,严重影响积雪草药材的品质和产量。该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积雪草病叶上分离病原菌并根据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通过菌落特征、菌株形态及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在室内利用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杀菌剂对该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为害积雪草叶片的病原菌为泛生漆斑菌( Myrothecium inundatum);该菌侵染性强,接种至健康积雪草叶片后24 h即可发病,并迅速扩展引起叶片萎蔫;杀菌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45%恶霉灵?甲霜可湿性粉剂、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室内对积雪草漆斑病病原菌的抑菌率均在98%以上,抑菌效果极强,建议在生产中轮换应用防治积雪草漆斑病。15%咪鲜胺微乳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10%苯醚菌酯悬浮剂对该病原菌的抑菌率也均在92%以上,抑菌效果良好,在生产中可酌情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三种草坪草的种带与土传真菌及杀菌剂拌种的防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和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等3种9个草坪草品种为材料,在实验室、温室和田间开展了系列研究.实验室结果表明高羊茅Barlexas品种和草地早熟禾的3个品种,在滤纸苗床发芽率显著高于同样条件下田间土床上的发芽率(P<0.05).对种带和土传真菌的分离表明,自种子上仅分离获得4种常见种带真菌,而经在田间土壤培养后,分离获得14种真菌,包括早熟禾德氏霉(Drechslera poae)、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数种镰刀菌(Fusarium spp.)等.以福美双、甲基硫菌灵和三唑酮对参试品种单独拌种进行温室盆栽试验,播后13~16d,福美双显著提高了多年生黑麦草品种Premier和草地早熟禾品种Platini的出苗率,增幅最高分别为80.6%和45.2%.与对照比,三唑酮拌种显著提高了高羊茅3个品种的出苗率,增幅最高的是Barlexas品种,可达166.7%.福美双、甲基硫菌灵或三唑酮均可提高多年生黑麦草Taya每盆根和茎干重,与对照比,每盆茎干重分别增加47.2%、29.5%和34.7%,福美双和甲基硫菌灵使其根干重分别增加67.7%和97.1%.福美双和三唑酮显著提高了多年生黑麦草Gator Ⅱ每盆茎干重,增幅分别为32.1%和29.6%.甲基硫菌灵拌种使草地早熟禾Platini品种的根与茎干重分别增加230%和100%,参试品种每株幼苗根与茎干重对杀菌剂拌种的反应与每盆重量相似.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杀菌剂拌种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草坪草出苗率和田间生物量.经相关与回归分析,参试草坪草在田间与温室盆栽条件下的生物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二者根和茎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和0.82,回归方程式分别为Y1=13.178+3.5911X1和Y2=0.11803+3.6845X2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