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研究病例导入式教学与PBL(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相结合在留学生急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科实习的留学生33名分成2组,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病例导入式教学与PBL相结合教学法进行教学,出科时比较2组理论和技能成绩的区别;调查观察组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结果:应用病例导入式教学与PBL相结合教学法的留学生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94.1%的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方法.结论:病例导入式教学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和技能操作成绩,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2.
探索式教学的特点是注重对学生进行能力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根据科学研究的三个基本因素:课题、方法、结论在教学中的不同组合,探索式教学有8种方式。我们常用的是其中的4种,列表如下。(表中的√,表示由教师向学生提供的,×为由学生探索的)  相似文献   

3.
《蛇志》2020,(3)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联合情景式模拟教学在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急诊科传统教学法带教,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联合情景式模拟教学方法带教。教学结束后对学员进行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并对学员进行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学员的技能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而理论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学员对教学效果的主观满意度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翻转课堂联合情景式模拟教学优于传统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值得在急诊教学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蛇志》2020,(2)
目的探讨案例式立体教学模式对留学生呼吸内科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校2019年春季学期的大学四年级留学生80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0名)和对照组(40名)。干预组采用案例式立体教学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模式进行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干预组的平时成绩及期考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学生对案例式立体教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LBL教学的对照组(P0.05);第2、3、4周的到课情况比较,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显示出传统教学法无法比拟的优点;案例式立体教学模式实现了由单一化到立体化的转变,集多种教学法于一体,发挥出多角度、大信息量和系统性的教学优势。  相似文献   

5.
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一种主流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本研究探讨讲授式教学和合作学习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中的应用效果。选取中南大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127名2018级和2019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将讲授式教学作为对照组,合作学习作为实验组。采用学生主体评价模式、29个评价指标对两种教学方法进行评价。用Pearson相关进行两组间学生成绩相关性分析,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成绩分别为(72.6±9.3)分和(92.0±4.5)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成绩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46。学生评价课程的29个满意度指标中,有26个指标实验组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3个指标实验组的得分高于对照组,但是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合作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高阶认知能力,并增加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的投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法联合病案式在心血管内科教学查房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48人,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选择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且从事教学工作10年以上的教师进行心血管内科的授课,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临床病例进行讲解,对照组采用传统知识传授型(LBL)教学法,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授课3周后,评价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临床操作技能和课程满意度。结果:考试成绩结果显示观察组基础知识得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例分析和临床操作结果显示观察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课程的满意度为83.33%,对照组为54.1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教学法联合病案式在心血管内科教学查房中较LBL具有显著的优势,值得在临床实习教学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之下,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使用液越来越多,针对支架式教学许多教育工作者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教育工作者只有在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生的潜力,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认识和定位,这样才能够发挥支架式教学的优势。本文主要阐释了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学导式教学法是当代行之有效的教学法之一 ,目前已经成为教育界很有影响的比较好地体现了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教学理论[1 ] 。几年来我们在《植物生理学》部分章节的实验课和理论课的教学中运用这一教学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 ,3] 。本文是学导式教学法在“叶绿体和光合色素”一节中应用的教学实录。一 .教学过程师 :在高中《生物》的光合作用一章及“叶绿体的提取和分离”中同学们已对叶绿体及其色素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高中所学过的这方面的知识 ,回答下面 4个问题。 [板书 :( 1 )叶绿体的成分。 ( 2 )叶绿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病案导入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对2013级大专护理班60名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病案导入教学,对照组采用讲授式教学,通过理论考试、病例分析、情景模拟、问卷调查等方式检查病案导入教学模式是否适合儿科护理学。结果:实验组学生卷面考试成绩、护理病历分析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问卷调查满意率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案导入教学应用于儿科护理学的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并能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邢万金  莫日根  苏慧敏 《遗传》2014,36(7):732-738
培养创新性人才是中国高校的教学目的之一, 实现这一目的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为此, 许多学者引入了西方的研究型教学理念, 并讨论了这种教学理念对新时代教学改革的意义, 但仍然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上, 几乎没有提出对课堂教学有实用价值的研究型教学方法和具体内容。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遗传学教学实践和经验, 结合目前大学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师主导型授课模式, 提出了适合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比较全面而具体的研究型教学内容和评估方法, 认为研究型教学法至少应包含7个方面的措施:(1) 讲述科研历史, 学习提出科学问题的技巧; (2) 重演实验过程, 学习解决科学问题的研究技巧; (3) 分析实验结果, 学习从结果推出科学结论; (4) 设计虚拟实验, 学习立项组织科研; (5)侦探断案式的讲课方式, 学习科学探秘的逻辑; (6) 引导学生阅读, 学习查阅文献与梳理和总结研究进展的能力; (7) 因材施教, 提前单独培养优秀本科生。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在课程考试中如何考察研究型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都是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中经常采用的两种新型教学方法。但二者从教学论方面来看,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教学目的上都存在着差别。病理生理学是沟通基础和临床各学科间的桥梁学科,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与案例教学法有机地结合引入病理生理学教学,符合病理生理学的学科特点,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教育观念上更易于被医学生所接受,因而适应对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以科研辅助基础医学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采用科研辅佐-教学知识传授-临床实践三结合的实践性教学形式, 实施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医学遗传学基础教学。5年的教学实践结果显示, 教学效果和质量明显提高,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学能力、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达到了培养厚基础、重能力和高素质的实用性全科医学生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等医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至关重要。然而,大多医学专业的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严重缺乏主观能动性。医学知识涉及的内容广、难度大,初学者很难迅速掌握其精髓之处,因此确立一种高效的学习模式帮助医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专业理论是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的重点。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教育学所提倡的相对于传统学习模式的一种现代化学习理念。自主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要求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我督促、自我激励,以独立自主的方式完成高效的学习,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专业理论,同时又可以灵活的运用在临床实践中。本文通过对自主学习的含义进行阐述,分析医学生确立自主学习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对如何确立自主学习观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推进我校教育体制改革的进度,进一步完善医学教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Calls for reforms in the ways we teach science at all levels, and in all disciplines, are wide sprea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hanges being called for, employment of student-centered, active learning pedagogy, is now well supported by evidence. The relevant data have come from a number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that include the learning sciences,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There is a growing body of research within specific scientific teaching communities that supports and validates the new approaches to teaching that have been adopted. These data are reviewed, and their applicability to physiology education is discussed. Some of the inherent limitations of research about teaching and learning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留学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留学生医学教育中,作为桥梁课程连接基础与临床医学的生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本文结合近年来对留学生生理教学的实践和研究,从国际留学生特点及生理学教学特点出发,通过制定合适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计划,加强教师自身素质培养,提高英语授课质量,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能力,加强授课教师与留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方面来探索创新生理学国际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J E Des Marchais  P Jean  P Delorme 《CMAJ》1990,142(7):734-740
In 1979 université de Montréal developed the Basic Training Program in Medical Pedagogy; the program has since been offered at two other Canadian medical schools. The learning activities are spread over an academic year so that the teachers are able to continue their clinical or research duties. The program, which follows a model of systematic instruction, comprises 17 self-instructional modules on basic educational topics adapted to medical teaching. The topics are related to four components of an integrated system: student needs and learning objectives, instructional methods, student evaluation and program evaluation. The instructional format is aimed at three levels--understanding,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to which assignments and assessments are related. In addition to the modules, the program offers 15 half-day sessions for small groups (five participants and one instructor) to discuss aspects of the program, especially home assignment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ersonal educational projects. A minimum of 100 hours of personal time is requested. The program''s main goal is that students be placed at the centre of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Of 215 participants since 1979, 171 (80%) have completed the program and reported high satisfaction. Issues related to any faculty development program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群的特点,提出了对"发酵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进建议。通过多个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案例,阐述了创设学习情境、任务驱动式教学、生产性实训等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并介绍了微课程、模拟仿真软件等多种取得良好效果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尝试。  相似文献   

18.
将"小组学习"模式应用于基础医学课程"医学免疫学"的教学,在理论课堂采用案例导学、问题导学、角色转换导学和专题讨论导学,实践教学过程针对课堂实验、实验选修课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层次化导学。综合运用思维导图、问卷星、成长袋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编写思政案例库进行专业课课程思政,结合小组过程性考核进行多元化考核评价。该模式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人文素质,为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奠定基础。该教学模式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同,可为基础医学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开展及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is now an established method in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that aims to develop reasoning skills based on clinical problems. More recently, the use of concept mapping in medical education aims to improve meaningful learning. At the New University of Lisbon, we have been using PBL as a major educational method in a pathophysiology course. In 2003-2004, we started to use Inspiration, a computer-based concept mapping tool, with a single tutorial PBL group. A total of 36 maps were constructed related to short cases, already used in the PBL course, in which a certain number of key nodes were hidden to allow the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gaps. The results obtained appear to indicate that the use of concept maps stimulated meaningful learning within a PBL course.  相似文献   

20.
内科是临床科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科教学是为培养医务工作者的重要步骤,是医学生由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变的桥梁。传统临床教学以知识灌输为主,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教学质量较低。上世纪60、70年代问题导向(PBL)的教学方法被提出,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本文将PBL教学方法应用于内科临床教学工作中,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向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提高,帮助医学生建立完整的内科诊疗过程思维,进而达到临床内科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