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以透明骨骼双色法对挂榜山小鲵(Hynobius guabangshanensis)成体和亚成体舌器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详细描述。结果表明,在成体中,下舌软骨中部交叉;角舌软骨末端被第一下鳃骨和第一角鳃骨的愈合体遮盖;具有基鳃软骨角状突;第二角鳃骨骨化;尾舌骨骨化,呈"一"字形。在亚成体中,下舌软骨中部未交叉;第一下鳃骨和第一角鳃骨单独存在;无基鳃软骨角状突;第二角鳃骨未骨化;具有第三、第四对角鳃骨,且均为软骨;尾舌骨未骨化,成"1"字形。这些形态特征的改变可能由舌器在成体和亚成体阶段的功能所引起。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成人骨性II类不同垂直骨面型上气道与舌骨形态及位置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60名成人骨性II类患者,男女比例1:1,依据GoGn-SN角分为三组(高角组、均角组及低角组),在自然头位下拍摄CBCT,运用MIMICS软件对上呼吸道及舌骨进行三维建模并测量21项相关指标,分析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上气道各段之间及舌骨形态、位置的差异。结果: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鄂咽上界平面矢状径长度(PNSL)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上气道各段高度(UTH、ETH)及宽度(PNSW、UTW、ETW)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角组上气道鄂咽下界及舌咽下界矢状径长度(UTL、ETL)与均角和低角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随着垂直骨面型增大,呈现高角均角低角的趋势。高角组上气道鄂咽及舌咽体积明显小于均角和低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骨形态及位置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不同垂直向生长方式对上气道产生影响较大,而对舌骨的生长发育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口黑鲈和尖吻鲈骨骼系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大口黑鲈和尖吻鲈的骨骼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从整体看 ,大口黑鲈的脑颅较宽 ,吻短钝 ,眼后头部短 ;尖吻鲈的脑颅狭窄 ,吻部尖长而突出 ,眼后头部较长。各部分的骨骼特征 :大口黑鲈脑颅的中筛骨、侧筛骨、额骨、上枕骨、上耳骨、翼耳骨和围眶骨等与尖吻鲈有明显的区别 ;大口黑鲈咽颅中的前颌骨、齿骨、中翼骨、鳃盖骨骼、角舌骨、尾舌骨、下咽骨等与尖吻鲈又有显著的差异 ;大口黑鲈附属骨骼中的肩带骨、腰带骨、脊椎骨等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差异和不同可作为科间或属间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亚生殖板细微结构的鉴别方法,研究了虻科20种雌性成虫雌性尾器的亚生殖板。结果表明:虻科雌性成虫不同种其尾器亚生殖板整体大小,颜色,有无骨化现象、骨化部位及骨化程度,端缘、基缘凹陷深浅及宽窄,侧突位置、大小,基角大小及形状,毛和鬃的有无、着生位置及多少,皱褶的有无及位置等特征均有变化。虻科成虫雌性尾器亚生殖板的细微结构有种间鉴别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广东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道7个广东分布新记录种:细羽凤尾蕨、尾头风尾蕨、仙霞铁线蕨、雷波铁角蕨、阔鳞肋毛蕨、网脉实蕨和海南假瘤蕨。其中细羽凤尾蕨、尾头凤尾蕨、仙霞铁线蕨、雷波铁角蕨为石灰岩上生长种类。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布于广东省北部山区的花白竹鼠标本的体重、体长、尾长、颅全长、颅基长、口盖长、上齿隙长、颧宽、脑颅宽、上颊齿列长、鼻骨长和眼眶长等12项生长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和主分量分析,结果表明:颅全长、口盖长和颅基长等是花白竹鼠最具有代表性的年龄指标,以它们作为花白竹鼠的年龄鉴定指标最为合适。根据颅全长的次数分布以及结合繁殖情况,将花白竹鼠划分为4个相对年龄组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布于广东省北部山区的花白竹鼠的体重,体长,尾长,颅全长,颅基长,口盖长,上齿隙长,上齿隙长,颧宽,脑颅宽,上颊齿列长,鼻骨长和眼眶长等12项生长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和主分量分析,结果表明:颅全长、口盖长和颅基长等是花白竹鼠最具有代表性的年龄指标,以它们作为花白竹鼠的年龄鉴定指标最为合适,根据颅全长的次数分布以及结合繁殖情况,将花白竹鼠划分为4个相对年龄组。  相似文献   

8.
五种蝌蚪口器及舌鳃骨的结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坤  吴民耀  周凤  王宏元 《四川动物》2012,31(4):593-597
采用体视显微镜和骨骼双染色法对5种不同栖息环境的无尾两栖动物蝌蚪的口器和舌鳃骨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5种蝌蚪口器由唇齿行、唇乳突和角质颌等组成。舌鳃骨是由关联骨Ⅰ、关联骨Ⅱ、角舌骨、舌鳃骨盘和角鳃骨等骨骼组成。蝌蚪的梅氏软骨若较发达,其摄食方式可能为刮食;蝌蚪的舌鳃骨发达,其摄食方式则可能为滤食。角质颌、唇齿以及角鳃骨上鳃耙的出现显著增强了蝌蚪主动摄食能力和对食物与非食物的主动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国家Ⅱ级渐危植物新疆野核桃不同年龄幼苗的数量组成及生长特性,在野核桃自然保护区不同坡向上设置4个2-hm2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样方法对野核桃幼苗进行逐株调查,分析了野核桃幼苗种群的数量组成、基径和株高的生长特征及各性状间的生长关系.结果表明: 阳坡、半阳坡、阴坡和半阴坡野核桃1龄幼苗均较丰富,1~3龄幼苗数量均占绝对优势,不同坡向野核桃幼苗种群均呈增长型年龄结构.各坡向野核桃1龄幼苗平均5.7%可存活到4龄,平均1.7%可以存活到7龄.3龄是野核桃幼苗数量的一个转折点,幼苗种群在生活史中采用的是r对策.野核桃幼苗的基径和株高在3龄前生长缓慢,3龄后加快生长;基径平均生长速率为3.6 mm·a-1,按阴坡、阳坡、半阴坡、半阳坡顺序减小;株高平均生长速率为9.0 cm·a-1,按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阴坡顺序减小.不同坡向野核桃幼苗的基径与株高均随年龄的增加呈指数函数生长,株高与基径呈幂函数异速生长,幼苗各性状间的生长快慢可通过函数的性质和参数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0.
(鱼句)亚科花(鱼骨)型鱼类骨骼系统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花型Hemibarbuspattern鱼类作了骨骼系统比较,结果表明,此类型鱼类脑颅较长,副蝶骨平直或稍弯曲,眶蝶骨腹纵嵴发达(铜鱼Coreius septentrionalis例外),下颞窝和咽突中等大,基枕骨后突发达;脑颅中的上筛骨的后突、侧筛骨的外筛突,蝶耳骨的外突、上耳骨的后突、围眶骨和后颞窝等均有明显的差异;咽颅中的舌颌骨、尾舌骨、鳃盖骨和下咽齿的列数等又有显著的区别;附肢骨骼中的腰带骨、脊椎骨中的复合神经骨和第4椎骨腹侧的悬器等也有不同之处。据此,这些差异和区别可作为属间或种间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附着基是影响幼苗人工繁育的重要因素。为了选择有利于鼠尾藻幼苗附着和生长的附着基, 该研究利用六种不同材质的附着基(水泥块、砖块、岩块、扇贝壳、化纤布、尼龙绳)分别进行了人工采苗、车间培育及野外增殖等实验并测定了附苗效率、附苗密度、出苗率及相对生长率等生物学参数。结果显示, 静水采苗条件下, 各种附着基上受精卵附着效率为60.3% ―73.6%, 采苗期附着基材质影响不显著; 流水暂养20 d 后, 扇贝壳附着基的附苗密度明显下降(32±10 ind·cm–2, p<0.05), 其它附 着基的附苗密度变化不明显; 野外移植30 d 后, 不同附着基上出苗率和幼苗长度变化显著(p<0.05), 其中化纤布附着基上出苗率和幼苗长度值最高(60.6±19.7 %, 7.3 ± 2.6 mm), 扇贝壳附着基上出苗率和幼苗长度值最低(6.5±11.3 %, 2.8 ± 1.6 mm)。因此,附着基材质对鼠尾藻受精卵附着影响不显著, 但附着基表面的特殊结构很可能会影响幼苗固着和生长。实验表明, 使用化纤布、水泥块、砖块附着基培育幼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长江中下游长吻的种群生态学特性并进行渔业生物学分析。胸鳍棘、尾舌骨及脊椎骨都可用作年龄鉴定材料。用Brody-Bertallanffy的公式表述体长、体重与年龄的关系。调查生殖特性并分析比较产卵力及产卵群体的结构类型。以食物出现率和重量法评价各类食物在食料中的作用。由渔获物统计资料计算种群的自然死亡率和捕捞死亡率。通过比较各种捕捞强度和最小捕捞规格的不同的总渔获量和繁殖群体的相对数量,提出获得最大持续渔获量的捕捞强度和最小捕捞规格。  相似文献   

13.
动物的年龄组成是种群的重要特征,因此,研究野生动物年龄的鉴定方法,是种群生态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狩猎动物来说,年龄鉴定的最终目的是为探索种群数量动态,为确定猎期和猎取量提供依据。测定年龄有多种方法,眼水晶体主要由水、蛋白质和少量无机盐组成,它本身无血管及神经,受环境的影响小,是较为稳定的组织。Lord(1959)通过棉尾兔(Sylvilagus)眼水晶体的研究后指出:水晶体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不断生长,所以能根据水晶体重量来测定其相对年龄。科尔诺斯基(Kolenosky)等(1962)研究叉角羚(Antilocucapa)后认为,可根据叉角羚眼水晶体  相似文献   

14.
选定组配树种对桉树杂交种的特性起决定作用,但不同种间杂交种的生长表现常常不容易预测。为掌握华南地区桉树重要树种间杂交种的生长特征,促进桉树杂交育种的精准化,该文以父本为混合花粉的人工杂交种为遗传材料,以尾叶桉×巨桉为对照,进行了尾叶桉与桉树窿缘组树种(布拉斯桉、细叶桉、钝盖赤桉、昆北赤桉)的4种组配杂交种的生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材积生长量上,尾叶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低于尾叶桉×巨桉,但其内部树种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尾叶桉×昆北赤桉具有显著优势;尾叶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的树高、胸径均显著小于尾叶桉×巨桉,但其高径比显著大于尾叶桉×巨桉(P0.05);尾叶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具有高的和一致的保存率,且在不同组配间、家系间(组配内)均无显著差异,5年生值为84.4%~89.6%;尾叶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的5年生材积的平均变异系数约为64%,组配间、家系间差异大,都大于尾叶桉×巨桉。尾叶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的速生性、树形等与尾叶桉×巨桉间存在显著差异,尾叶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的组配、家系间具有显著的生长差异,可为桉树遗传改良提供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黄鳝的生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基舌骨和脊椎骨作为年龄鉴定的材料,研究了鄱阳湖黄鳝(Monopterus albus)种群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为:雌性1~5龄,雄性2~6龄,2~5龄为黄鳝性别的过渡期(间性).2~4龄为优势年龄组,占渔获物的89.75%,相对应的体长为30~50 cm,体重为30~120 g.体长(L)与体重(W)的关系为:W=0.000 4L3.2601(♀);W=0.001 4L2.9008(∮).按生长指标值分析,阶段生长可以明显地划分为两个时期,即2龄前的生长迅速期和2龄后的生长稳定期.拟合的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分别为雌性L∞=78.5 Cm,k=0.174 02/y,t0=-1.203 2 Y,W∞:602.01 g;雄性L∞=102.3 cm,k=0.118 45/y,t0=-1.310 1 Y,W-=947.32 g;生长特征参数分别为ψ=3.030 3(♀)和ψ=3.093 4(∮);雌雄个体生长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海蛇鳗科一新纪录属及一新纪录种(鱼纲,鳗鲡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中国南海蛇鳗科1新纪录属Echelus Rafinesque,1810和1新纪录种Echelus uropterus(Temminck et Schlegel,1846).该属的特征为:尾鳍、胸鳍存在;背鳍起点在胸鳍后端之前;头部无额骨孔、眶后孔和上颞骨孔;鳃孔中等大;鳃膜骨条连于舌骨或上舌骨尖前.该种的特征:尾尖柔软;颌齿和犁骨齿颗粒状,带形;后鼻孔在上唇边缘外侧.  相似文献   

17.
白鲟年龄鉴定及其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齿骨和胸鳍条为年龄鉴定材料,通过其骨磨片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用胸鳍条鉴定白鲟的年龄较为可靠。所收集的66尾白鲟样品中,根据胸鳍条鉴定年龄,幼鲟8尾,1-3龄。成鱼58尾中,雄鱼33尾,最低6龄,最高11龄,多数个体为8-9龄。雌鱼25尾,最低7龄,最高17龄,多数为10-12。白鲟生长速度快,特别在第一年其长度生长最为突出。当年10月份的幼鱼全长达53-61cm,1龄鱼平均全长75cm。推算结果表明雌雄鱼在性成熟前生长无明显差异,性成熟后,雌鱼的长度及重量均大于相同年龄雄鱼。采用VBGF描述白鲟全长及体重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布氏田鼠种群生长指标的主分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布氏田鼠的体重、体长、尾长、颅全长、颅基长等15项生长指标进行了主分量分析。结果表明:颅基长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生长指标。同时,头骨的上齿隙宽因不存在性别差异,容易准确量表,可用作划分年龄组指标。根据上齿隙宽度,本文将布氏田鼠划分为5个年龄组。  相似文献   

19.
两种无鳞高原鳅年龄鉴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霖  唐文乔 《动物学杂志》2010,45(1):94-103
分析了采自新疆克孜河174尾长身高原鳅(Triplophysa teunis)和258尾叶尔羌高原鳅(T.yarkandensis)的矢耳石及部分个体的背鳍条(n=11和12)、主鳃盖骨(n=20和25)和脊椎骨(n=38和45)的轮纹标志,探讨了用其鉴定年龄的可行性。结果显示,背鳍条磨片和主鳃盖骨均无明显可辨的年轮标志。小个体长身高原鳅的脊椎骨磨片年轮比较模糊,总的判别能力及鉴定吻合率分别为52.63%和70.00%。叶尔羌高原鳅脊椎骨磨片的年龄判别能力为93.33%,但5龄以下个体存在轮纹的断裂、分支和聚合现象,鉴定吻合率为78.57%。所有矢耳石磨片均有日生长增长、生长阻断和年轮等生长标记,年轮由宽而不透明的暗带和窄而透明的亮带组成。174尾长身高原鳅中有171尾矢耳石磨片能观察到年轮特征,判别能力及鉴定吻合率高达98.28%和94.74%。258尾叶尔羌高原鳅有244尾矢耳石磨片能观察到年轮特征,判别能力及鉴定吻合率也高达94.57%和93.44%。两位鉴定者对同一尾鱼的脊椎骨磨片和矢耳石磨片进行年龄计数,长身高原鳅的总吻合率分别为75.00%和80.00%,叶尔羌高原鳅的总吻合率分别为73.81%和83.33%,两鉴定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矢耳石是两种无鳞高原鳅类最好的年龄鉴定材料,脊椎骨可作为高龄个体的辅助鉴定材料。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长江中下游长吻鲍的种群生态学特性并进行渔业生物学分析。胸鳍棘、尾舌骨及脊椎骨都可用作年龄鉴定材料。用Brody—Bertallanffy的公式表述体长、体重与年龄的关系。调查生殖特性并分析比较产卵力及产卵群体的结构类型。以食物出现率和重量法评价各类食物在食料中的作用。由渔获物统计资料计算种群的自然死亡率和捕捞死亡率。通过比较各种捕捞强度和最小捕捞规格的不同的总渔获量和繁殖群体的相对数量,提出获得最大持续渔获量的捕捞强度和最小捕捞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