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导致,可发生严重肺部损伤甚至死亡,目前为止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蔓延。SARS-CoV-2感染依赖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和Ⅱ型跨膜丝氨酸蛋白酶,可导致机体免疫紊乱,促发炎症风暴从而损伤靶器官。COVID-19目前尚无特效药物,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组织修复和免疫调节等功能,而且在流感病毒相关性肺炎及其他肺疾病中有一定疗效,因此可能是治疗COVID-19潜在有效药物。目前部分研究也显示出积极的治疗效果,而具体的疗效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2.
当前因SARS-CoV-2感染而引起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严重危害人类健康。SARS-CoV-2感染性强,危重症患者死亡率高,尽管各种各样的治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在临床前试验中对多种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而受到了广泛地关注。MSC可能利用分化潜能诱导分化成功能性肺样细胞、免疫调节与免疫细胞互作、抑制炎症来降低促炎细胞因子分泌、迁移和归巢靶向损伤肺部、抗病毒作用来减少肺上皮细胞中的病毒复制、产生细胞外囊泡来修复受损的组织,进而使COVID-19患者肺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缓解并达到治疗COVID-19的目的。综合讨论了COVID-19的基本特征和当前主要治疗手段,同时总结了MSC在COVID-19中的临床研究和当前面临的挑战,探讨了MSC治疗COVID-19的应用前景,为MSC在COVID-19中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3.
当前因SARS-CoV-2感染而引起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严重危害人类健康。SARS-CoV-2感染性强,危重症患者死亡率高,尽管各种各样的治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在临床前试验中对多种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而受到了广泛地关注。MSC可能利用分化潜能诱导分化成功能性肺样细胞、免疫调节与免疫细胞互作、抑制炎症来降低促炎细胞因子分泌、迁移和归巢靶向损伤肺部、抗病毒作用来减少肺上皮细胞中的病毒复制、产生细胞外囊泡来修复受损的组织,进而使COVID-19患者肺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缓解并达到治疗COVID-19的目的。综合讨论了COVID-19的基本特征和当前主要治疗手段,同时总结了MSC在COVID-19中的临床研究和当前面临的挑战,探讨了MSC治疗COVID-19的应用前景,为MSC在COVID-19中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4.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爆发以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 2, SARS-CoV-2)引起的各类临床表现和后续并发症受到了广泛关注。有研究发现,COVID-19死亡率具有地域差异性,中度或重度缺硒地区感染人群常常具有更高的死亡率,因此硒可能在对抗COVID-19中具有一定的作用。总结了硒缺乏COVID-19患者的临床表现、硒对抗COVID-19的临床效应、以及硒对抗COVID-19的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硒在应对感染SARS-CoV-2以及避免过激免疫反应导致的细胞因子风暴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但仍然缺乏临床试验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是指由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 SARS-CoV-2)感染导致的肺炎。SARS-CoV-2结合细胞表面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感染肺部细胞,导致白细胞浸润,血管和肺泡壁通透性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引起呼吸系统症状。局部的炎症加重引起细胞因子风暴,造成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2019年12月,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报告了多例新型肺炎,分离并确定了病原体SARS-CoV-2。截至2020年9月13日,全世界216个国家或地区受累,2 860余万人确诊COVID-19,90余万人死于该疾病,病死率高达3.20%。到目前为止,尚无特效药物可治疗COVID-19,因此解析病毒结构,探索治疗药物显得尤其重要。本文总结了SARS-CoV-2的病毒结构和COVID-19的临床药物治疗,并分析了他们之间可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王佳一  邹伟  刘晶 《生物工程学报》2020,36(10):1970-1978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确诊患者超过3 500万例,累计死亡患者超过50万例,对于突发疫情,临床尚缺乏有效特异性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功能,可降低重症患者体内由冠状病毒引发的细胞因子风暴,改善患者肺部纤维化,促进损伤肺组织修复,有望降低新冠肺炎的死亡率。目前已开展多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试验,初步证实了间充质干细胞应用在新冠肺炎方面的安全及有效性。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取得进展的同期,还应看到该疗法独有特点及疫情严峻形势对临床试验开和及评价带来的问题与挑战,包括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干细胞质量管理以及治疗中的伦理考量。只有对其加以重视,才能保证在严峻疫情下安全有效地开展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7.
2019年12月底于我国湖北省武汉市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截止2020年4月30日,我国共确诊病例8万余,全球已确诊病例300余万,其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广泛,引起了国内外高度关注。重症患者可因"细胞因子风暴"在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病程中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要求加强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收到了积极效果。本文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重症COVID-19与干预细胞因子风暴密切相关的作用路径和潜在的机制靶点,有望对现有的诊疗方案中药临床应用做有益补充,发挥抗击疫情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毒感染性强,感染后的重型、危重型患者病死率高,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功能,一方面可以通过分泌抑炎因子减少炎性因子表达,降低细胞因子风暴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风险,从而降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另一方面间充质干细胞可分泌营养因子且具有多向分化能力,能修复肺部组织损伤,阻止肺部纤维化进程并使其恢复,从而治疗病毒感染肺炎后引起的难治性肺损伤相关疾病。此外自然杀伤细胞等也可在病毒感染性疾病预防、减少轻症患者向重型患者转化等方面发挥作用。本文总结并分析了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暴发以来,国内外研究团队积极探索可行的治疗方案,但截至目前,尚无针对新冠肺炎的特效治疗药物.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一类多潜能组织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功能.应用MSCs治疗急性肺损伤、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显示, MSCs输注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国内外已有多项利用MSCs治疗COVID-19的临床试验正式注册,正在开展临床研究.结合COVID-19的病理特征和目前研究情况,本文主要探讨MSCs治疗新冠肺炎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期为正确把握和评判MSCs在COVID-19的潜在治疗价值提供有益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系通过分析鉴定2019年武汉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例而被发现。世界卫生组织将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COVID-19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基于病毒核酸的病原学检查、通过特异性抗体检测的血清学检测以及一般检查。目前,实时逆转录PCR是COVID-19确诊的金标准,但该方法存在漏检和假阴性的问题,因此,为了更有效防控COVID-19,有必要发展高质量、高敏感的诊断方法。本文综述了COVID-19实验室诊断方法的应用现状及最新进展,以期为快速准确诊断COVID-19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极大威胁。病毒的分离是构建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细胞感染模型和动物感染模型的基础。本研究利用冠状病毒易感的Vero E6细胞,从1例上海感染者的咽拭子中分离到一株2019-nCoV,命名为nCoV-SH01。对该毒株全基因组采用一代Sanger和二代Illumina法测序,发现该毒株与GenBank MN908947的同源性>99.99%。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该毒株与COVID-19康复者的血清呈阳性反应。当nCoV-SH01感染Vero E6细胞后,导致典型的合胞体病变,细胞病变效应明显且进展迅速,提示nCoV-SH01可用于进一步建立2019-nCoV的细胞感染和动物感染模型,为开展致病性研究以及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期导读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球蔓延,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也将该病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2020年2月11日,WHO正式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命名为COVID-19(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该病毒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mavirus 2,SARS-CoV-2)。截止2020年8月28日全球已累计确诊24356983人,累计死亡826791人。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虽然中国政府采取了最强有力的措施,社会各界一起抗击疫情,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目前COVID-19疫苗尚未上市,也无特效药物,COVID-19的全球快速蔓延势头仍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医学家们正在努力开发针对SARS-CoV-2和COVID-19的安全有效的预防疫苗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作为一种新发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已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感染导致COVID-19重症患者淋巴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功能障碍并引起不可控的炎症反应。由于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 NK细胞)在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以NK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可能是有效抗击COVID-19的治疗策略之一。现就已发表的SARS-CoV-2临床研究报告,整理介绍了该病毒的基本特征及COVID-19患者的主要免疫病理学状态,阐述NK细胞在抗病毒领域的潜在作用机制与研究进展,并对NK细胞防治COVID-19的免疫治疗策略及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2019年12月,武汉市发现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随后被证实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2020年2月11日WHO将该疾病命名为COVID-19(Coronavirus disease 2019)。此后,疫情蔓延至全国。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也出现了COVID-19。COVID-19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潜伏期1~14d,多为3~7d,大部分患者症状较轻,少数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甚至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目前尚无针对该疾病的疫苗和特异性治疗药物。本文将从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制、预防与治疗等方面对COVID-19进行综述,希望对疫情防控、药物和疫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19年12月在武汉暴发了由SARS-CoV-2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并迅速扩散至全国.SARS-CoV-2和SARS冠状病毒(SARS-CoV)都属于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中的SARS相关冠状病毒种,本文总结了两者在来源、病毒结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以期更全面认识SARS-CoV和SARS-CoV-2,为COVID-19的防治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以及暂无特效药物治疗的情况,多地已开展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救治方面的临床研究,在规范应用的前提下,经过严格的临床检验后,对若干重型患者进行治疗并取得了一定效果。MSCs能抑制免疫系统过度激活,通过改善微环境促进内源性修复、抑制肺部炎症的进展达到缓解呼吸窘迫症状的目的。本文就新型冠状病毒免疫损伤的发生机制、治疗现状以及MSCs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潜在治疗机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刘文兵  刘丹  闫进  刘欣  王前飞 《遗传》2022,(8):672-68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全球大流行疾病。患者呈现出无症状感染、轻症到(危)重症不同严重程度的临床表现。部分重症患者因发生细胞因子风暴而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并最终导致死亡。除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增加重型感染风险外,宿主先天遗传缺陷也被认为与疾病严重程度(包括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密切相关。在重症患者中,相继发现与病毒识别、杀伤等相关的关键基因(如TLR7、UNC13D等)先天遗传变异。本文主要总结了宿主抗病毒免疫应答机制及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严重程度相关的先天变异基因,以期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期干预和分层治疗提供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中国武汉暴发波及全国,截至2月14日,死亡人数已经超过 1 300,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采用的抗病毒、抗细菌、激素、机械通气和循环支持等治疗手段,均为引发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当患者继发真菌感染时,病死率会大幅提升。因此,应制定科学、规范的预警技术,以便早期发现真菌感染;研发便捷、高效、低廉和覆盖面广的抗高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试剂盒以及新型抗菌材料防护物品,确保做到早期预警、明确诊断、精准治疗和有效防护,以应对可能出现的COVID-19继发严重真菌感染的状况。密切关注COVID-19并发、继发性真菌感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的迅速发展与其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具有的高传播、高感染能力关系密切.这是一种新型β属冠状病毒,为了探究其高传染...  相似文献   

20.
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暴发持续至今,导致了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感染个例,更夺去了数十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在2020年2月将此病毒引起的疾病定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而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也将此病毒命名为SARS-Co V-2。COVID-19的典型临床症状类似感冒,少数病人可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21世纪以来,人类冠状病毒有3次大暴发,分别是2003年暴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2012年暴发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本次的新型肺炎。自2003年以来,对SARS和MERS冠状病毒的研究从未间断,对其自然起源、致病机理、药物筛选及疫苗研发等已取得一定进展。鉴于SARS-Co V-2和SARS-Co V的基因组序列高度相似,以往对SARS-Co V的研究对深入探讨SARS-Co V-2生物学特性、诊断、治疗和防控有很强的借鉴性。文中通过回顾过往的研究进展,对比SARS-Co V和SARS-Co V-2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当前亟需的防控和诊疗措施,探讨疫苗研发所面对的一些难题,并展望疫情发展趋势及对本领域研究与开发的主要挑战,冀为我国和全世界有效控制COVID-19疫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