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鱼和点鳢寄生锚头鳋的四新种和一新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51年开始,我们先后在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以及内蒙和东北等地区,调查了淡水鱼类的寄生虫区系,特别是饲养鱼类,在收集的标本中,共有锚头鳋十余种。经鉴定后,其中有4种是尚未兄诸文献的新种,和一个新属,分别叙述于后,其余种类将于另文与生活史和生态部分一同发表。  相似文献   

2.
从1951年开始,我们先后在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以及内蒙和东北等地区,调查了淡水鱼类的寄生虫区系,特别是饲养鱼类,在收集的标本中,共有锚头鳋十余种。经鉴定后,其中有4种是尚未见诸文献的新种,和一个新属,分别叙述于后,其余种类将于另文与生活史和生态部分一同发表。  相似文献   

3.
淡水鱼类种质资源生态库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生生物种质资源是水产增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水生种质资源的研究。我国自80年代以来开始淡水鱼类种质资源的研究,先后在长江水系进行了淡水鱼类种质资源天然生态库、人工生态库(含冷冻库)建设,同时进行了不同流域间淡水鱼类的考种,淡水鱼类种质鉴定技术、标准参数及种质标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1956年夏,我们在太湖震泽县一带,进行淡水鱼类寄生蠕虫的调查。到目前为止,巳检查了鱼类24种,约400余条。这项工作现在还在继续进行,本文所报道的仅为发状科(Gorgoderidae),叶形属(Phyllodistomum)的复殖吸虫,其余的结果,以后将陆续整理发表。  相似文献   

5.
作者分别于2001年和2005年对海南中部鹦哥岭的鱼类进行了实地调查,记录到62种鱼类,其中23种为鹦哥岭地区新记录种.结合文献资料,该地区共记载有淡水鱼类7目20科59属75种(含亚种),占海南岛已知淡水鱼类的70.8%:海南特有种16个,占海南特有淡水鱼类的80.0%.鱼类群落中以山区溪流性小型鱼类为主.鹦哥岭南北两坡(南坡昌化江流域,北坡南渡江流域)共有的鱼类共36属42种,占鹦哥岭纯淡水鱼类总种数的60.0%.但两坡的鱼类组成存在一定差异:昌化江流域以山区溪流性鱼类为主,南渡江流域则较多平原江河性物种.利用多样性指数,得出鹦哥岭鱼类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是南渡江流域的南开河和昌化江流域万冲河段的支流.鱼类的垂直分布集中在海拔200-600 m的中低海拔水体,海拔600 m以上鱼类稀少,而在900 m以上没有发现鱼类.有关部门近年已在鹦哥岭建立自然保护区,为有效保护珍贵的鱼类资源,按照当地鱼类水平和垂直分布特点划定鱼类重点保护河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广东北江流域部分野生淡水鱼类种质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广东省北江流域野生淡水鱼类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于2007—2008年开展了广东省北江流域部分野生淡水鱼类的调查,运用线粒体DNA D-loop测序方法开展遗传多样性分析,测定采集鱼类的mtDNA D-loop基因序列并提交GenBank数据库,运用相关软件分析序列并建立聚类树。采集的野生淡水鱼类32种,隶属于3目10科27属,其中鲤形目鱼类21种,占65.6%,鲈形目鱼类4种,占12.5%,鲇形目鱼类7种,占21.9%。在鲤形目鱼类中,鳅科、平鳍鳅科、爬鳅科共12种,占鲤形目鱼类的57.1%。调查结果表明,北江流域存在丰富的野生淡水鱼类物种多样性,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北江流域淡水鱼类资源。测定的线粒体DNA D-loop序列均提交GenBank数据库获得序列号:EU380208-EU380236,EU697088-EU697148。测序结果和聚类树分析表明,线粒体DNA D-loop可作为鱼类种类鉴定的分子标记,分析结果印证了传统形态分类学的知识,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7.
两类不同习性鱼类视网膜的光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用光镜对具离水存活能力和不具离水存活能力这两类淡水鱼的视网膜结构进行了观察,着重考察了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联络神经细胞及神经节细胞的数目比例。结果表明这两类不同习性鱼类视网膜结构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淡水鱼类精子的冷冻与保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殖鱼类精子的保存具有深刻的研究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关于鱼类精子的冷冻保存国内外已经有开展了不少研究。对淡水鱼类精子的冷冻保存,特别是淡水鱼类精子的超低温冷冻保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新疆吸血蠓二新种及采集记录(双翅目:蠓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的吸血蠓类,迄今尚无调查报告。现将我室积存的由钱金泉、马德新等同志于1959、1962、1969及1977年采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包括:吐鲁番、鄯善、哈密、伊吾、巴楚、塔什库尔干塔吉克、呼图壁、博乐、精河、霍城、塔城、裕民、额敏、哈巴河等)14个县或自治县的标本29份整理鉴定,共发现吸血蠓类2属24种,其中包括2新种及5种国内新记录。新种模式标本保藏于第二军医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  相似文献   

10.
过去几年中,我们在广东省进行淡水鱼类调查时,于1974年12月,在海丰县莲花山采得一尾未见过的鲶类。1976年4月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有关同志再去该地,采得数十尾。同年7月又在博罗县罗浮山,第三次采得此鱼18尾。经解剖和透明染色法进行研究,认为是鮠属(Leiocassis)一新种,取名为:  相似文献   

11.
淡水鱼类功能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全球生物正经受第六次生物多样性危机。淡水生态系统是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淡水鱼类作为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受着日趋严重的气候变化、栖息地退化、生物入侵和过度捕捞等压力,面临巨大的威胁。在此背景下,如何准确评估鱼类种群和群落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以及鱼类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是淡水鱼类多样性和淡水生态系统保护的关键问题。近年来,淡水鱼类功能生态学的快速发展为解答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框架。系统地介绍了淡水鱼类功能生态学主要研究内容、方法、进展及其应用,并着重介绍了淡水鱼类功能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变化下的功能生态学响应研究。据此提出了淡水鱼类功能生态学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指出了其在鱼类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利用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前睾吸虫亚科的研究(吸虫纲:半尾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半尾科前睾亚科吸虫的发现、变迁和研究历史。在半尾科中仅有该亚科的虫种是睾丸均在腹吸盘之前,并依两性管和受精囊的有无等特征分为前睾属和拟前睾属两属。文内还叙述了一个新种,天津前睾吸虫Prosorchis tianjinensis sp. nov. 并讨论了新种与前黄前睾吸虫、西沙前睾吸虫两近似种的区别。本亚科原来虫种均系海产鱼寄生虫,惟我们这个新种发现于淡水鱼黄鳝,扩大了该类吸虫宿主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关於淡水鱼类寄生原生动物的研究,外国已有不少文献,但有关我国淡水鱼,特别是几种主要池养鱼的这方面资料,颇感缺乏。青、鲩、鳙、鲢四种家鱼,不仅是我国所特有的鱼种,而且是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等特点的优良品种。但处在旧中国的养鱼事业,由於缺乏科学的帮助,在这几种鱼的饲养过程中,往往被种种寄生虫侵害而影响鱼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甚至发生大批的死亡,使渔农遭受不少的损失。解放以来,党和政府经常关心养鱼事业的发展,鼓励我  相似文献   

14.
广岛县于9月28日在大阪市场与大阪淡水鱼贝股份公司通过县渔联召开了在县水产试验场培育的三倍体牡蛎的品尝会,约120名经销商参加了品尝会.由广岛县民和烹调研究家等参加的题为“品尝广岛美味的”品尝县产品会于9月18日在广岛市召开.另据广岛县水产渔港课说,在今后的1周或10天内试销剩余的400公斤牡蛎,让消费者吃,通过  相似文献   

15.
侧殖吸虫隶于独睾科(Monorchiidae)侧殖亚科(Asymphylodorinae)侧殖属(Asymphylodora)。此类吸虫是淡水鱼体内寄生虫,主要寄生于肠道内,个别种类也寄生于肾脏内。已往的报告有二十余种,在我国发现的有:巨口侧殖吸虫(Asymphylodora macrostoma Ozakj,1925)、日本侧殖吸虫(A. iaponica Yamaguti,1938),马尔科维奇侧殖吸虫(A.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动物园野生动物寄生虫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弄清成都市动物园野生动物感染寄生虫情况,以便今后制订合理的防治措施,我们于1982年2月至5月对成都市动物园内的72种265只野生动物(其中包括肉食类14种28只;灵长类11种79只;杂食类13种42只;草食类28种101只和禽类6种15只)进行了寄生虫调查,现将调查方法和结果报告于后。调查方法一、用沉淀法、漂浮法和部分采用贝尔曼法或法依德法检查各种动物粪便内蠕虫的虫卵和幼虫,原虫的卵囊或包囊。规定沉淀法每份标本检查三张沉淀宽涂片;漂浮法每份标本检查全部沾取液膜的盖玻片(或用铜丝圈沾取两滴液膜的涂片);贝尔曼法和法依德法则检查全部去掉…  相似文献   

17.
鸟类血液寄生虫是研究寄生虫疾病以及物种进化的一个重要模式类群。本文在回顾鸟类血液寄生虫检测历史的基础上,比较了血涂片检测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在样品制备、感染率检测的灵敏度以及寄生虫分类的准确性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提出需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的建议,以准确掌握鸟类血液寄生虫的感染情况。通过利用Meta分析对两类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发现分子方法检测到的鸟类血液寄生虫感染率显著高于镜检方法,当感染率低时镜检方法会低估感染率。本文还展望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鸟类血液寄生虫研究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斑鳢和乌鳢寄生孢子虫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寄生鳢属鱼类原生动物的研究,外国已有不少的文献,但在我国还没有关于这方面的资料。作者进行这一研究工作,目的是了解斑鳢(Ophiocephalus maeulatus)和乌鳢(O.argus)两种淡水鱼的孢子虫种类的形态学,以及对寄主的关系,以供鱼病防治和有关寄生虫学方面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本文记述的孢子虫共22种,  相似文献   

19.
用光谱光度术测定了五种淡水鱼视色素的吸收光谱,并用部分漂白法分析了它们的差别光谱。温带原生类淡水鱼青、草、鲢、鳙均为单纯的网膜醛_2色素,峰值分别位于530,528,525和527nm。热带次生类淡水鱼罗非鱼具混合型的网膜醛_1色素和网膜醛_2色素,即 VP500_1和 VP522_1。  相似文献   

20.
鱼类的渗透压调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鱼类由于其生活的特定环境——水环境 ,经常与体液是不等渗的 ,淡水鱼类的组织液存在着比介质高的渗透浓度 ,而海水种类的体液比它们生活的海水渗透浓度低 ,所以鱼类必须进行对其来说非常重要的渗透调节 ,以维持组织内特定的水分和盐类平衡。鱼类渗透浓度的调节主要是通过肾脏、鳃等器官来完成的。1 淡水鱼类通常淡水鱼类和海水鱼类体液的含盐浓度相差不大 ,均约为 7‰ ,以 mosm/ kg[渗透毫摩尔 /公斤 (升 )水= 2 2 .4个大气压 ]表示淡水鱼血液的渗透压范围是 2 6 5~ 32 5 mosm/ kg。而淡水的盐水浓度在 3‰以下 (渗透压小于 5 mosm/ kg)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