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黑鹳的繁殖及保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98-2000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黑鹳的数量和繁殖生态作了调查。本区黑鹳最早迁来为2月28日,最晚迁离为11月5日,开始产卵最早是3月8日,窝卵数3-4枚,孵化期31-32天,巢内育雏70-75天,幼鸟成活率为59.4%。该鸟数量稀少,在本区的繁殖个体数量相对稳定,应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2.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山麻雀的生态资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2003年的4~10月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山麻雀的生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山麻雀在本区最早迁来为5月4日,最晚迁离为9月24日;繁殖前每公里遇见数为0.64只,繁殖后每公里遇见数0.79只。最早营巢期为6月1日,最早产卵期为6月9日,窝卵数4~6枚,最早孵化期为6月13日,孵化期12~13天,孵化率为84.44%;巢内育雏期为13~14天,巢外育雏期为8~9天,幼鸟成活率为86.84%,繁殖力为2.11只。食物中动物性食物占75.43%,植物性食物占24.60%。  相似文献   

3.
黑鹳Ciconia nigra是世界濒危鸟类之一,在我国数量稀少,被列为国家I级保护物种.我们通过监测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鹳活动情况(2005~2007),发现其具有明显的年活动节律和日活动节律.黑鹳的数量在该保护区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另外,也对我国近几年黑鹳记录情况进行了总结,发现2007年所记录的最大数量是中国发现的最大黑鹳群体.  相似文献   

4.
黑鹳(Ciconia nigra)种群数量稀少,成活率低,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物种,加强对黑鹳的保护已刻不容缓。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黑鹳的重要繁殖栖息地,开展繁殖行为研究有助于提高对黑鹳的保护成效。2012至2015年对2处黑鹳繁殖巢址进行了繁殖期观察。2012年5月15日首次发现1巢内有4枚卵并有亲鸟在巢中孵卵,6月7日孵化出4只幼雏,8月底全部成功离巢。2013年4月黑鹳利用该巢产卵5枚,孵化1只雏鸟,孵卵期约33 d,后期卵、雏鸟均消失,推测为来自蛇类的捕食。2014、2015年该巢未被利用。2014年4月24日发现另外一处巢址,8月12日观察到3只幼鸟已开始练习飞行,至8月19日全部离巢。2015年该巢孵化雏鸟4只,6月初死于恶劣天气。通过监测发现黑鹳连续多年在保护区内栖息繁殖,所发现的两巢成功出雏7只个体。本研究初步获得保护区境内黑鹳的繁殖信息,为后续促进黑鹳种群恢复与栖息地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我们于1982~1987年的4~9月,在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对长尾山椒鸟(Pericr-ocotus ethologus)的种群数量作了初步观察。本区位于吕梁山中段(东经111°21′~111°33′,北纬37°45′~37°55′。面积10,443.5公顷),其自然概况见刘焕金等(1986),本文不另赘述。一、迁徒季节长尾山椒鸟六年(1982~1987)迁徙情况是:每年迁来本区的时间最早为4月17~23日,其年间差别1~6天,最晚迁离日期为9月22~28日,年间差异为1~6天。种群居留期158~159天;迁离后的间隔期为206~207天。种群此地的居留时间相对稳定。二、种群数量的年变动逐年数量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6.
拯救黑鹳刻不容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黑鹳是一种数量非常稀少的濒危鸟类,本文概要介绍了黑鹳在我国的分布、繁殖地及越冬地的范围等内容。论述了黑鹤繁殖栖息地和越冬栖息地内所具备的必要条件,指出环境变化尤其是水源污染以及其他人为干扰因素,是导致黑鹳种群数量下降的重要原因。另外,本文就如何采取科学手段对黑鹳进行有效的保护,以及华北地区黑鹳主要繁殖地——山西省内的种群数量等方面内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1996~1998年的4~9月,在山西省沁水县的张马十字河流域,对金眶鸻的繁殖进行了研究.该鸟在本区为夏候鸟,4月3~6日迁来,居留160~163天,栖息生境主要在河岸、砂滩、卵石间,遇见率为0.52只/km.5月营巢及产卵,窝卵数3~4枚,孵化期22天.雏鸟为早成鸟,随亲鸟在巢外生活21天后,可独立生活.  相似文献   

8.
黄眉柳莺(Phylloscopus inornatus)在我国有三个亚种,在山西省关帝山地区分布的为西北亚种(P.i.mandellii)。有关该鸟的生态学资料曾有零星的报道。1982~1984年的3~10月,对关帝山地区黄眉柳莺的数量及其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观察。本区位于山西省交城和方山两县交界处,东经111°27′,北纬37°50′。主峰关帝山海拔2830米。黄眉柳莺多见于海拔1700~2500米的林间,现将资料整理报道如下:一、迁徒与数量(一)迁来与迁离:黄眉柳莺为本区的夏候鸟,每年4月上旬迁来。首见日期为:1982年4月9日,1983年4月6日,1984年4月7日。9月下旬迁离本区。最后遇…  相似文献   

9.
黑鹳(Ciconia nigra)属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2010至2018年,通过样线、样带和固定样点调查的方法对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黑鹳种群进行了监测,黑鹳最大种群数量均出现在每年的9月下旬,数量120~430只不等,年均308只。春季迁徙季节,黑鹳于3至4月到达保护区,部分个体会在此繁殖,其他个体会继续迁徙;秋季迁徙季节,黑鹳于8月中旬开始迁徙到达,9月下旬出现最大种群,10月中下旬陆续迁离,极少数个体在本地区过冬。2012至2018年对合黎山正义峡、榆树河、车轱辘河3个观察区域持续跟踪监测,共记录到有9个繁殖巢7年内的有效繁殖巢37个。巢多位于崖壁上,主要由粗树枝筑成,外径110~170 cm,内径40~70 cm,高45~84 cm,巢深4~7 cm(n=9)。产卵期6~8 d,产卵间隔1或1.5 d,窝卵数4或5枚(n=9)。根据对19枚卵的测量,卵短径为47~55 mm,卵长径为63~71 mm。第1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进行,孵卵期33或34 d(n=37),幼鸟为异步孵化,需要3~5 d才可以全部出壳。雌雄共同育雏,雏鸟70日龄时才具飞行能力,并在巢附近短距离练习飞行,直至100日龄后才不归巢。根据历年的监测,本区域黑鹳的孵化成功率为55.2%,每巢平均繁育成功幼鸟(2.6±0.6)只(n=37)。本研究较为全面地掌握了黑鹳在本区域的繁殖和迁徙习性,为开展黑鹳研究和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山麻雀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麻雀每年4月中旬迁来历山自然保护区,9月下旬迁离。繁殖前的种群数量为1.90只/km,繁殖后为2.50只/km。最早营巢见于5月11日,最早产卵见于5月22日,窝卵数4-6枚,孵化期12-14天,孵化率为93.75%。巢内育雏和巢外抚幼分别为13和11天 ;雏鸟的成活率为78%;繁殖力为2.16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