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本文采用一组酸性氯仿甲醇溶剂体系和碱性较强的硅胶薄板,经单向薄层色谱能将制备脂质体用的大豆磷脂多种磷脂组分很好地分开。在同一色谱条件下用标准磷脂进行检测,用薄层扫描进行定量,从而解决了只用微量样品(约30微克)即可直接对多种磷脂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单向硅胶薄层色谱对“红星1号”(抗风品系)和“9-110”(抗寒品系)两种无性系天然橡胶胶乳脂质的磷脂组成进行定性分析,分离出8种磷脂组分,已检出6种,发现两种是从来没检出过的磷脂组分,此外用薄层色谱扫描和“吸光度比例系数校正法”对两种品系天然胶乳总脂,橡胶相和底层脂质中各种磷脂组分的分布进行了快速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单向硅胶薄层色谱对“红星1号”(抗风品系)和“9-110”(抗寒品系)两种无性系天然橡胶胶乳脂质的磷脂组成进行定性分析,分离出8种磷脂组分,已检出6种,发现两种是从来没检出过的磷脂组分,此外用薄层色谱扫描和“吸光度比例系数校正法”对两种品系天然胶乳总脂,橡胶相和底层脂质中各种磷脂组分的分布进行了快速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前文用单向薄层色谱解决大豆磷脂各种磷脂组分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本文又分析了大豆磷脂的总脂肪酸组成。并通过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分析了大豆磷脂各种磷脂组分(包括溶血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酸、磷脂酰甘油和双磷脂酰甘油等)疏水侧链的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5.
在前文用单向薄层色谱解决大豆磷脂各种磷脂组分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本文又分析了大豆磷脂的总脂肪酸组成。并通过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分析了大豆磷脂各种磷脂组分(包括溶血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酸、磷脂酰甘油和双磷脂酰甘油等)疏水侧链的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6.
冬虫夏草及杜仲磷脂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不同产地的冬虫夏草及杜仲磷脂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以钼蓝比色法测定了它们的总磷脂含量,采用薄层色谱扫描和吸光度比例系数校正法测定了其磷脂组成及相对百分含量。冬虫夏草约含8种磷脂组分,主要成分为磷脂酰胆碱、磷脂酰叽醇、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和磷脂酸。杜仲约含6种磷脂组分,其中以溶血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胆碱为主。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CO2提取栀子花头香精油组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报道了用毛细血管气相色谱、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以及薄层色谱等方法分析了采用超临界 CO_2提取的栀子花头香精油化学成分。从分离出来的58个峰中初步鉴定出24个组分,占色谱峰总面积的93%。其中主要成分是顺-3-已烯醇(1.68),惕各酸甲酯(3.92%),苯甲酸甲酯(37.34%),芳樟醇(20.54%),香苇醇(10.33%),惕各酸顺-3-已烯酯(20.30%)等。  相似文献   

8.
高亢  杜娟  侯名语  赵婧  潘延云 《植物学报》2013,48(2):210-218
肌醇磷脂信号系统以肌醇磷脂代谢循环为基础, 由多种磷酸磷脂酰肌醇分子和多磷酸肌醇分子及催化代谢的磷脂酶、激酶组成。该信号系统参与调节动、植物细胞生长发育及应答环境刺激等多种生理过程。花粉发育和花粉管的生长是植物有性生殖的基础, 肌醇磷脂信号系统中多种组分参与其生理过程的调节。该文综述了植物肌醇磷脂信号系统中各组分的相互关系, 以及相关组分调节花粉发育和花粉管生长生理过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北青龙衣抗肿瘤谱效关系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北青龙衣抗肿瘤谱效关系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乙醇冷浸提取,大孔树脂进行初步分离,所得到的各组分用MTT法进行体外细胞毒试验,测定各组分对人胃癌细胞BGC803的抑制活性,并用薄层色谱进行初步谱效关系研究。结果:大孔树脂经30%乙醇洗脱的组分显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薄层色谱显示该组分为极性大和极性小的成分的复杂组合。结论:大孔树脂经30%乙醇洗脱的组分在北青龙衣抗肿瘤活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次分析了合于草全草及种子中磷脂成分,全草合总磷脂约0.2%,种子约1.11%,经薄层分析全草含3科磷脂组分,其中以Pc含量最高,占总磷脂59.04%,种子含3种磷脂组分,其中以Pc含量最高,占总磷脂56.38%.  相似文献   

11.
运动性内源自由基对大鼠肝线粒体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大鼠耗竭游泳作为动物运动模型,用戊巴比妥酸(TBA)法测定脂质过氧化水平,薄层色谱—定磷法测定心磷脂含量,细胞色素C还原法测定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结果如下:耗竭运动时,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24%;心磷脂含量下降21%;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下降25%。上述结果表明:耗竭运动时,机体内源自由基的产生是运动损伤和整体疲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采用真空液相色谱(VLC)法,快速、简易、高效地分离、纯化了枸杞子中类胡萝卜素及其脂肪酸酯;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比了氧化镁和硅胶两种吸附剂的分离、纯化效果。结果表明,依次用氧化镁和硅胶为吸附剂进行的两次真空柱色谱分离,可有效去除脂溶性杂质并分离类胡萝卜素各组分,是类胡萝卜素分离、纯化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3.
苦楝果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组成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苦楝果实中的多糖,经DEAE-52柱层析分离,得到MP1、MP2和MP3三个多糖组分,用Sephadex G-100凝胶色谱柱对MP1进行纯化鉴定,结果显示为单一峰。借助气质联用仪,对苦楝粗多糖和组分MP1进行了成分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苦楝多糖的单糖残基以吡喃环和呋喃环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4.
中药大枣中含有多种氨基酸类成分,建立大枣中主要氨基酸类成分的薄层色谱鉴定方法,为大枣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大枣中氨基酸类成分进行定性鉴别,本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特征明显,可以作为大枣中四种氨基酸的薄层色谱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5.
表皮生长因子对大鼠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的调控及机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和方法:采用无血清成年大鼠肺组织培养,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定^3H-胆碱掺入磷脂酰胆碱量,消化定磷法测总磷脂,薄层层析及薄层扫描测磷脂各组分含量变化,观察生理浓度表皮生长因子对成年大鼠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的调控。结果:①10^-9mol/L EGF作用8h后,PC合成量显著增加,16h达高峰;②EGF可显著增加总磷脂、PS特征性成分PC、PG合成(P〈0.01)。而细胞膜特征性组分PE、PSe、S  相似文献   

16.
分析磷脂酰肌醇循环(PI cycle)的磷脂组分常采用双向薄层层析法.建立了一个简单快速的单向薄层层析分离肌醇磷脂方法.首先采用不同的有机溶剂体系分别提取非多磷酸肌醇磷脂和多磷酸肌醇磷脂,然后用不同的层析展开体系,对两部分磷脂进行单向薄层层析分离.采用无载体 32P标记实验对该方法分离效果进行了观察.此法适用于同位素标记和非标记样品中肌醇磷脂组分的比较分析及多磷酸肌醇磷脂的提取、纯化和定量.  相似文献   

17.
包宏 《植物学报》1999,16(5):598-601
测定了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在干旱、正常浇水和渍水三种供水条件下叶片的磷脂组成、膜脂和总磷脂的脂肪酸组成,以及磷脂中4种主要组分PG、PE、PC和PI的脂肪酸组成,观察到干旱使磷脂中PE的相对含量增加,PE脂肪酸中16:0明显减少,而膜脂,总磷脂和PC、PI中饱和脂肪酸增加,但PG脂肪酸组成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8.
水分逆境对吊兰叶片脂质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宏 《植物学通报》1999,16(5):598-601
测定了吊兰( Chlorophytum comosum) 在干旱、正常浇水和渍水三种供水条件下叶片的磷脂组成、膜脂和总磷脂的脂肪酸组成,以及磷脂中4 种主要组分PG、PE、PC 和PI的脂肪酸组成,观察到干旱使磷脂中PE 的相对含量增加,PE 脂肪酸中16 :0 明显减少,而膜脂、总磷脂和PC、PI中饱和脂肪酸增加,但PG脂肪酸组成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9.
支原体是许多疾病的病原及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物。目前常用抗生素抑制其生长。本文以莱氏衣原体AIH089为材料,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技术研究红霉素和土霉素对莱氏衣原体膜脂流动性的影响,并用薄板层和气色谱技术分析膜上磷脂和脂肪酸的组成,发现红霉素和土霉素能使莱氏衣原体膜上心磷脂和硬脂酸的含量减少,使棕榈酸和油酸的含量增加,提高膜脂的流动性。改变膜脂组成,提高膜脂的流动性可能是这两种抗生素抑制莱氏衣原体生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薄芝糖肽的单糖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灵芝属薄树芝的活性成分薄芝糖肽的单糖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联用技术.结果薄芝糖肽的单糖组成及摩尔比为葡萄糖∶D-甘露糖∶半乳糖∶木糖=1∶0.074∶0.067∶0.0178.结论建立了薄芝糖肽单糖组成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