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72年起,我们对棉铃虫的寄生蜂进行了观测调查,所得结果分述如下。 邯郸地区共发现寄生蜂8种。卵期有拟澳洲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幼虫期有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 Uchida,拟瘦姬蜂Netelia sp.,细颚姬蜂Enicospilus sp,夜蛾瘦姬蜂Ophion luteus Linnaeus,侧沟茧蜂Microplitissp.,方室茧蜂Meteorus sp.。其中以赤眼蜂和齿唇姬蜂寄生率最高,其次为拟瘦姬蜂,其他四种比较少。  相似文献   

2.
1.据1954年考查,东安马尾松毛虫的天敌很多,尤其是寄生天敌,它是限制或抑制松毛虫大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2.卵期的寄生天敌有:松毛虫黑卵蜂,赤眼蜂,平腹小蜂,白角小蜂,名和小蜂及金小蜂等六种,其中以前三种较为重要。 3.第一代松毛虫的卵寄生率为12.76%,其中黑卵峰的寄生率达5.83%,第二代松毛虫的卵寄生率为40.61%,其中黑卵蜂的寄生率达33.45%。 4.松毛虫各种卵蜂羽化时期及数量的观察,使我们初步了解卵蜂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对于今后饲放卵寄生蜂防治松毛虫的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5.幼虫期的寄生天敌有:两色瘦姬蜂,黑胸姬蜂,红头小茧蜂,黄甲腹小茧蜂,毒蛾绒茧蜂,寄生蝇类及白僵病菌等,其中以白僵病菌及寄生蝇类较为重要。 6.三次幼虫期寄生天敌的考查可以看出:越冬代老熟幼虫的死亡率(包括寄生率)达56.62%,第一代幼虫的死亡率(包括寄生率)达82.83%,第二代幼龄幼虫的死亡率(包括寄生率)达40.83%,幼虫期的死亡率(主要是寄生率)相当高。 7.蛹期的寄生天敌有:日本黑点姬蜂,大腿蜂,花胸姬蜂,黑瘤姬蜂,松毛虫瘤姬蜂,寄生蝇类及白僵病菌等,其中以日本黑点姬蜂、寄生蝇类及白僵病菌等较为重要,但需指出,可能是因为病菌寄生的原因,未羽化蛹的比例很大,如在越冬代占36.68%,第一代占40.11%,这是值得今后深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江苏扬州地区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寄生蜂主要有10种,即中华钝唇姬蜂Eriborus sinicus(Holmgren)、二化螟盘绒茧蜂Cotesia chilonis(Munakata)、稻螟小腹茧蜂Microgaster russata Haliday、螟甲腹茧蜂Chelonus munakatae Munakata、中华茧蜂Amyosoma chinensis(Szepligeti)、螟黄足盘绒茧蜂Cotesia flavipes(Cameron)、夹色姬蜂Auberteterus alternecoloratus(Cushman)、桑蟥聚瘤姬蜂Iseropus(Gregopimpla)kuwanae(Viereck)、螟蛉瘤姬蜂Itoplectis naranyae(Ashmead)以及二化螟盘绒茧蜂的重寄生蜂绒茧灿金小蜂Trichomalopsis apanteloctena(Crawford)。田间系统调查表明:扬州地区7-9月水稻二化螟寄生蜂的主要种类为二化螟盘绒茧蜂、中华钝唇姬蜂、螟甲腹茧蜂、稻螟小腹茧蜂、螟蛉瘤姬蜂、桑蟥聚瘤姬蜂,但这些寄生蜂对一代水稻二化螟幼虫的寄生率较低,对二代水稻二化螟幼虫的寄生率高。水稻二化螟越冬期的系统调查表明:扬州地区二化螟越冬幼虫的寄生蜂主要有3种,即二化螟盘绒茧蜂、中华钝唇姬蜂和稻螟小腹茧蜂,其中二化螟盘绒茧蜂和中华钝唇姬蜂是寄生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的优势种。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的寄生率调查表明,扬州地区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的寄生率在不同年份间有一定的波动,但一般都在15%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9.88%,因此寄生蜂对二化螟越冬幼虫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能有效压低来年水稻二化螟的田间越冬基数。此外,3种寄生蜂出茧时间在1月和2月之间达到最长,分别达到19.79 d、17.26 d和27.00 d,该结果表明,在扬州地区这3种寄生蜂可能都存在滞育现象。  相似文献   

4.
茶毛虫天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明确了茶毛虫天敌种类及其优势种:寄生性天敌中寄生卵的有赤眼蜂和茶毛虫黑卵蜂,其中茶毛虫绒茧蜂是优势种;寄生幼虫的有茶毛虫绒茧蜂、茶毛虫瘦姬蜂、小孢瘦姬蜂、日本黄茧蜂和寄蝇等,其中茶毛虫绒茧蜂是优势种;捕食性天敌有步行虫、蠼螋、蜘蛛和青蛙等,其中蜘蛛是优势类群,白斑猎蛛为优势种。研究了茶毛虫主要寄生性天敌的寄生率和寄生动态:茶毛虫黑卵蜂的寄生率为15-20%,越冬卵可高达45%左右;茶毛虫绒茧蜂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浙江部分地区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越冬幼虫寄生蜂的主要种类、寄生率以及它们在冬前与冬后的羽化动态.在兰溪,寄生蜂对二化螟越冬幼虫的寄生率较低,常见种类仅有二化螟绒茧蜂.在安吉与嘉兴两地,除二化螟绒茧蜂为主外,稻螟小腹茧蜂和中华钝唇姬蜂也较为常见,三者对双季晚稻田二化螟越冬幼虫寄生率为18~19%.明显高于单季晚稻田的寄生率(8~15%).3种寄生蜂的羽化动态有较大差异,二化螟绒茧蜂和稻螟小腹茧蜂在进入11月后即不再羽化,而中华钝唇姬蜂的羽化则持续到11月中旬之后;越冬后,后者的羽化时间明显早于前两者.  相似文献   

6.
邱式邦 《昆虫学报》1955,(2):181-190
1936—37年在南京地区观察松毛虫寄生天敌所得的初步结果可简述如下: (一)南京地区业经发现的松毛虫天敌有卵寄生蜂3种:赤眼卵蜂、松毛虫长腹卵蜂、平腹小蜂;幼虫寄生蜂4种:松毛虫瘦姬蜂、松与虫红头小茧蜂、花胸姬蜂、黑基瘤姬蜂;幼虫寄生蝇3种:家蚕寄生蝇、大寄生蝇、小寄生蝇;蛹寄生蜂4种;日本黑点姬蜂、黑瘤姬蜂、大腿蜂、费氏大腿蜂;另重寄生8种。 (二)卵寄生蜂在防治松毛虫上起了适当大的作用,有时减低寄主虫口达61.24%。3种寄生蜂中以松与虫长腹卵蜂及平腹小峰为较重要。 (三)松毛虫初龄幼虫寄生率最高时可达26%。寄生率的高低及各种天敌的比较重要性与采集寄主材料的时期有密切的关系,往往数日之差,寄生率可截然不同。 (四)松与虫的后龄幼虫遭3种寄生蝇的寄生。寄生率最高可达42%。 (五)松毛虫茧期的寄生率可达38.4%,天敌中以大寄生蝇及日本黑点姬蜂为 最主要。 (六)无论在卵期、幼虫期或蛹期,第2化松毛虫的寄生率均比第1化的为高。此点似说明越冬问题是松毛虫天敌繁殖中的一个关系问题。 (七)几种比较重要的寄生天敌的发生时期和生活习性,本文中根据观察所及,加以记载。 (八)本文中将几个影响松毛虫寄生天敌虫口的因子提出讨论,这些因子包括;重寄生的严重、天敌发生时期与寄主生活史的不相  相似文献   

7.
瓜螟Diaphania indica Saunders是葫芦科植物的重要害虫.试验表明幼虫最嗜食冬瓜叶,其次是黄瓜、丝瓜和西瓜,对南瓜和蒲爪叶取食较少.雌蛾产卵时对植物有选择行为.在杭州每年从7月中旬起最多发生四代.十一年黑光灯下资料表明.灯下始蛾不早于七月上旬,终蛾不迟于十一月下旬,蛾蜂在八月下旬.卵、幼虫、预蛹和蛹历期(天)与日平均温度(℃)的关系分别是:Ye=18.500—0.550X,Y1=35.203—0.901X,Yp&p=59.705—1.785X.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和瓜螟小室姬蜂(Scenocharops sp.)是首次报道的瓜螟寄生蜂,前者年平均寄生率达54.2±38.2%.另发现瓜螟绒茧蜂(Apanteles sp.)、扁股小蜂(Elasmus sp.)和病毒.  相似文献   

8.
为评估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和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卵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卵的寄生潜能,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测试了3种赤眼蜂对不同密度甜菜夜蛾卵和小菜蛾卵的寄生率、寄生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对甜菜夜蛾卵和小菜蛾卵均有一定的寄生效应。螟黄赤眼蜂对甜菜夜蛾卵的寄生率、瞬间攻击率、寄生效能和搜寻效应均高于稻螟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3种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率、瞬间攻击率、寄生效能和搜寻效应则表现为:稻螟赤眼蜂>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3种赤眼蜂对两种寄主的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方程,表现为寄生量均随寄主卵密度的增加而升高,达到一定水平后趋于平稳。赤眼蜂的搜寻效应随寄主卵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综合分析可知,螟黄赤眼蜂对于甜菜夜蛾的控害能力优于稻螟赤眼蜂螟和玉米螟赤眼蜂,而稻螟赤眼蜂比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更适合用于防控小菜蛾。  相似文献   

9.
调查水稻螟虫幼虫的寄生蜂,通常把剥查枯心或白穗所见的寄生蜂茧养起来,或把寄主饲养等待寄生蜂羽化,然后鉴定种类。但这样做是会碰到困难的。例如,茧中羽化的成虫已经跑掉,或的寄生幼虫、寄生蜂幼虫养不活,得不到成虫,那就无法鉴定,也无法统计寄生率。因此,生产实践要求能够根据幼虫鉴定种。为了避免上述困难和缺点,我们根据几种寄生蜂幼虫研究的结果,姬蜂幼虫较易识别,如图1—3,但茧峰之间区别较难。例如,中华茧蜂 Bracon chinensis螟黑纹茧蜂 Bracon onukii和三化螟茧蜂Tropobracon schoe-nobii,幼虫的头骨和口器甚相似(如图4),不过它们的茧却容易区分。  相似文献   

10.
茶尺蠖幼虫期的寄生天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 Wehrli是我国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本文系1973—75年对其幼虫期寄生天敌(寄生蜂、寄蝇及线虫)的研究结果。 从田间采集的各龄茶尺蠖幼虫中共养出五种原寄生天敌,即:二种绒茧蜂(茶尺蠖绒茧蜂和单白绵绒茧蜂Apanteles spp.),一种悬茧姬蜂(尺蠖悬茧姬蜂Charops sp.),一种寄蝇(平庸赘寄蝇Drino inconspicua Meigen)以及一种线虫(索虫),均单寄生、内寄生。1973—74年在浙江余杭寄生蜂占天敌总数的99.06%,而茶尺蠖绒茧蜂又占寄生蜂总数的95.93%。2—3龄茶尺蠖幼虫的平均总寄生率显著高于4—5龄幼虫:4—6月间通常显著高于8—9月。在4—6月间,2—3龄幼虫的最高总寄生率可超过96%,平均也达66.52%。 茶尺蠖绒茧蜂一年发生11—12代,主要以预蛹在茶树上的茧内越冬。在平均24.1—26.0℃的室温下,接蜂至于蜂开始羽化平均需要13.5—14.9天。性比一般为53—67%。成虫寿命通常1—3天。每头雌蜂平均寄生茶几蠖幼虫11.53头。喂以蜂蜜水,雌蜂寿命增长4.65—6.93倍,雄蜂增长3.72—5.17倍;寄生能力平均可以提高一倍以上。能行孤雌生殖,其后代均为雄性。一般寄生于1—3龄的茶尺蠖幼虫体内,老熟幼虫啮出时,奇主即告死亡。 由于茶尺蠖绒茧蜂是优势种,自然寄生率高,基本上消灭茶尺蠖幼虫于三龄,最有应用前途。本文对其优缺点,以及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应用赤眼蜂Trichogramma sp.防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的的蜂种及合理的放蜂时期。【方法】2016-2017年,在齐齐哈尔市玉米田人工释放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和螟黄赤眼蜂T.chilonis防治亚洲玉米螟。于6月30日第1次释放蜂15 000头/hm~2,8月5日第2次释放蜂30 000头/hm~2。【结果】释放不同蜂种田的亚洲玉米螟卵块被寄生率间差异显著,以释放玉米螟赤眼蜂田的寄生率最高,平均为95.7%,比未放蜂对照田的自然寄生率提高了49.0%。其次为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平均寄生率分别为75.0%和71.0%。两年试验结果表明释放3种不同赤眼蜂的玉米田平均被害株率、百株残存虫量和蛀孔数差异显著,综合防治效果以释放玉米螟赤眼蜂最高,为78.1%,其次是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分别为66.2%和60.2%。【结论】玉米螟赤眼蜂是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防治玉米螟的适宜释放蜂种,第1次放蜂时间提早到6月30日左右。  相似文献   

12.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是新入侵我国的重大危险性入侵害虫,赤眼蜂是我国生物防治的优势卵寄生蜂,可用于防治多种农林作物上的鳞翅目害虫。为检测东北地区本地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生防潜能,筛选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有效蜂种,本研究比较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黏虫赤眼蜂和稻螟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能力和发育适合度。结果表明,4种赤眼蜂均能寄生草地贪夜蛾卵,并完成发育,但其寄生能力和发育适合度存在显著差异。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和黏虫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块寄生率均高于80%,但仅松毛虫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表现出较高的卵粒寄生量。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和黏虫赤眼蜂子代羽化率和雌性比无显著差异,但松毛虫赤眼蜂比其它3种赤眼蜂的发育历期更短,而稻螟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能力和适合度均最差。研究结果将为应用本地赤眼蜂生物防治潜在入侵东北地区的草地贪夜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运动推动下,为更好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我所通过对本省北部地区为害谷子的粟灰螟的初步调查,发现寄生在粟灰螟的茧蜂有以下两种: 1.螟甲腹茧蜂 (Chelonus munakatae)为粟灰螟卵——幼虫体内的寄生蜂,一般产卵于粟灰螟卵内,在刚孵化的幼虫体内孵化,成长的幼蜂即离开寄主,在谷茬  相似文献   

14.
闭弯尾姬蜂与菜蛾盘绒茧蜂寄生菜蛾幼虫时的种间竞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室内25℃下,以菜蛾3龄初幼虫作寄主,研究了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和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的种间竞争。当寄主供2种蜂同时产卵寄生时,2种蜂各自的寄生率与其单独寄生时无显著差异,合计寄生率比一种蜂单独存在时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2种蜂均能产卵寄生已被另一种蜂寄生了的寄主幼虫。当寄主被2种蜂寄生的间隔时间很短(少于10 h)时,所育出的蜂绝大部分(80%以上)为绒茧蜂;当寄主先被绒茧蜂寄生,并饲养2天以上再供弯尾姬蜂寄生时,所育出的全为绒茧蜂;当寄主先被弯尾姬蜂寄生,并饲养2天以上再供绒茧蜂寄生时,寄主幼虫绝大部分不能存活,只有少部分能育出寄生蜂,且多为弯尾姬蜂。当2种蜂的幼虫存在于同一寄主体内时,2种蜂的发育均受到另一种蜂的抑制;绒茧蜂1龄幼虫具有物理攻击能力,能将弯尾姬蜂卵或幼虫致死。这些结果表明,菜蛾盘绒茧蜂与半闭弯尾姬蜂在同一寄主中发育时,前者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寄生发生前寄生蜂的寄生行为及寄生发生后寄生蜂的生长发育情况能够反映出寄主对寄生蜂的适合性,而寄生蜂对寄主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是寄生蜂完成发育的生理基础。为了从寄生蜂利用寄主营养能力的角度探讨寄主对不同种赤眼蜂适合性变化的原因,本文观察了以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 Stainton卵为寄主时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Viggiani、松毛虫赤眼蜂T. dendrolimi Matsumura和玉米螟赤眼蜂T. ostriniae Pang et Chen的寄生行为及发育和存活情况,测定了被寄生米蛾卵内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结果发现,玉米螟赤眼蜂的产卵时间为84.9 s,显著长于拟澳洲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的产卵时间。拟澳洲赤眼蜂检测寄主所需时间为30.8 s,显著长于玉米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所需时间,但从每寄主卵中羽化出的拟澳洲赤眼蜂数量显著高于松毛虫赤眼蜂及玉米螟赤眼蜂寄生的结果。3种赤眼蜂卵+幼虫的发育历期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卵成虫的发育历期间存在显著差异。玉米螟赤眼蜂幼虫期和预蛹期的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拟澳洲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相应虫期的死亡率。这些结果表明:米蛾卵对松毛虫赤眼蜂及拟澳洲赤眼蜂的适合性高于对玉米螟赤眼蜂的适合性。未被寄生的米蛾卵内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在24~96 h时间段内从开始的2.194 mg/mL逐渐下降到1.565 mg/mL,而被寄生的米蛾卵内游离氨基酸总量均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现象。被松毛虫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寄生的米蛾卵内游离氨基酸总量在48 h达到最高值,分别为4.239 mg/mL和3.222 mg/mL,被玉米螟赤眼蜂寄生的米蛾在72 h达到最高值,为4 .323 mg/mL,显示同玉米螟赤眼蜂相比,松毛虫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能够更快地分解利用寄主营养。这些结果提示,3种赤眼蜂利用米蛾卵内营养物质能力的不同导致了米蛾卵对3种蜂适合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和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为试验对象,研究低温冷藏米蛾卵对赤眼蜂子代质量的影响,为米蛾卵的合理利用,赤眼蜂的工厂化生产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米蛾卵在不同温度(1、4、7、10℃)下冷藏不同时间(3、5、7、10、15、20、25、30、40d),研究米蛾卵冷藏后作为寄主卵对两种赤眼蜂子代寄生卵量、F_2代羽化出蜂率和雌蜂率的影响,利用赤眼蜂子代寄生卵量、F_2代羽化出蜂率和雌蜂率三者乘积表示赤眼蜂子代质量(Q),根据赤眼蜂子代质量判断冷藏米蛾卵对子代质量的影响。【结果】米蛾卵冷藏温度和时间对赤眼蜂子代寄生卵量影响显著,但不同赤眼蜂种类和不同冷藏温度间表现不同。繁殖稻螟赤眼蜂时,米蛾卵在4℃下冷藏赤眼蜂寄生卵量下降最缓,米蛾卵冷藏20d内赤眼蜂寄生卵量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在其他温度下米蛾卵冷藏3 d稻螟赤眼蜂寄生卵量与对照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繁殖玉米螟赤眼蜂时,米蛾卵在4℃下冷藏赤眼蜂寄生卵量下降最缓,米蛾卵冷藏20d赤眼蜂寄生卵量与对照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1℃下冷藏赤眼蜂寄生卵量下降最快,米蛾卵冷藏5 d赤眼蜂寄生卵量与对照之间达到显著水平。米蛾卵冷藏对稻螟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F_2代的羽化率和雌蜂率产生的不利影响相对较小,米蛾卵冷藏30 d赤眼蜂F_2代的羽化率仍在70%以上,雌蜂率仍在75%以上。【结论】米蛾卵冷藏超过一定的时间以后会对稻螟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子代的寄生卵量,F_2代的羽化出蜂率和雌蜂率产生不利影响,从而降低子代稻螟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质量,但在适宜的温度下冷藏一定时间内对其子代质量影响不显著,其中4℃下冷藏米蛾卵繁殖的赤眼蜂子代质量最佳,冷藏30 d赤眼蜂子代质量降低不到50%。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甘肃陇东农业害虫主要寄生性天敌昆虫.通过饲养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胡麻短纹卷蛾Falseuncaria kaszabi Razowski.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梨星毛虫Illiberispruni Dxar.梨大食心虫Nephopteryxpirivorella Matsumura.苹果巢蛾Hyponomeuts malinella Zeller.苹果球蚧Rhodococcus sariuoni Borchs.等9种农业害虫,观察记录了大螟瘦姬蜂Eriborus terebrans(Gravenhorst).派姬蜂Paraperthous sp.金小蜂Eupteromalus sp.多胚跳小蜂Copidosoma sp.无脊大腿小蜂Brachymeria excarinata Gahan.绒茧蜂Apanteles sp.日本黄茧蜂Meteorus japonicus Ashmead.折肛短须寄蝇Linnaemya scutellaris(Malloch).卷蛾寄蝇Blondelia spp.选择盆地寄蝇Bessa selecta fugax Rondani.黄眶离缘姬蜂Trathala flavo-orbitadis Cameron.梨大长尾瘤姬蜂Gregopimpla sp.苹果巢蛾跳小蜂Ageniaspis fuscicollis(Dalman).蓝绿跳小蜂Blastothrix spl.等23种寄生性天敌昆虫.黑光灯诱集,发现地蚕大铗姬蜂Eutanyacrapicta Schrank.细颚姬蜂Enicospilus sp.瘦姬蜂Ophion sp.距茧蜂Homolobussp.等6种寄生性天敌昆虫.计29种寄生性天敌昆虫,隶属姬蜂科Ichneumonidae.茧蜂科Braconidae.小蜂科Chalcididae.金小蜂科Pteromalidae.跳小蜂科Encyrtidae.寄蝇科Larvaevovidae.等9科.其中苹果巢蛾跳小蜂为国内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8.
江淮棉区棉大卷叶螟主要寄生性天敌的寄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调查与室内饲养观察结果表明,江淮棉区棉大卷叶螟Sylepta derogataFabricius的主要寄生蜂(蝇)有7种:卷叶螟绒茧蜂Apanteles derogatae(Watanabe)、叶卷蚁形蜂Goniozus japonicus(Ashmead)、卷叶螟姬小蜂Sympiesissp.、菲岛扁股小蜂Elasmus philippinensis(Ashmead)、广黑点瘤姬蜂Xanthopimplapunctata(Fabricius)、广大腿小蜂Brachymeria lasus(Walker)和玉米螟厉寄蝇Lydella grisescens(Robineau-Desvoidy)。其中,卷叶螟绒茧蜂和卷叶螟姬小蜂为棉大卷叶螟幼虫期优势寄生蜂种,广大腿小蜂为幼虫-蛹跨期优势寄生性天敌。自然情况下,棉大卷叶螟的被寄生率高达25.7%,寄生性天敌对棉大卷叶螟种群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玉米螟卵期寄生性天敌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玉米螟卵期的寄生性天敌中,玉米螟赤眼蜂占93.51%,其它寄生蜂仅占6.49%.玉米螟赤眼蜂是卵期的优势蜂种。年度之间玉米螟卵的被寄生草差异较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第2代玉米螟卵的被寄生率与第1代玉米螟卵发生量(X1),6月份温雨系数(X2),第2代玉米螟卵发生量(X2),7月上旬雨量(X4)和7月中旬雨量(X3)有极显相关(X1、X4为主要影响因于)。第3代玉米螟卵的被寄生率与7月上旬雨量(X2)、7月下旬雨日(X2)、8月上旬气温(X3),8月上旬雨量(X4)和8月下旬雨量(X5)有极显相关。由此可见,第1代卵发生量大,上代次卵发生期多雨,当代次卵发生期前少雨,当代次卵发生期多雨,有利于赤眼蜂寄生,玉米螟卵被寄生率提高。  相似文献   

20.
螟长距茧峰,玉米螟与春玉米间相互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螟长距茧蜂发生主高峰期比玉米螟成虫高峰期大约推迟6-9天,与春玉米抽雄期相一致。玉米抽雄开花时绝大部分玉米螟幼虫处在易被螟长距茧蜂寄生的Ⅲ、Ⅳ龄。玉米开花后雄穗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成分发生改变,致使幼虫下垂转移寻找更适宜的食物。螟长距茧蜂被取食玉米雄穗的玉米螟幼虫所吸引,其寄生与玉米螟幼虫的发育和玉米生育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