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一例人工自繁树,自发性鳞状细胞癌的发病过程及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该树发病前健康状况良好,于2岁10个月左右发病。肿瘤出现于右侧腹股沟前方腹壁上,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限。癌组织生长迅速,质坚硬,其内血管异常丰富,手术时因出血过多而死亡。病理组织学诊断为自发性鳞状细胞癌,癌细胞已转移至右腋窝淋巴结,但未见内脏器官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正常宫颈上皮、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组织中ADAM17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ADAM17在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切片中无明显表达,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组织中少部分表达,呈浅黄色,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癌细胞大量表达,ADAM17表达呈棕褐色,数量较多且浓染。不同临床分期的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ADAM17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且随临床分期的上升,ADAM17的表达逐渐升高;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ADAM17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AM17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呈异常高表达,且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通过检测ADAM17蛋白的表达可能有助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诱骗受体(Decoy receptor 3,Dc R3)蛋白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正常食管粘膜组织各112例中检测Dc R3蛋白的表达差异,并分析Dc R3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相关性。结果:在组织标本中检测发现,Dc R3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为72.3%,在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为25.9%。卡方检验分析表明,Dc R3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级(P=0.002)、淋巴结转移(P0.001)、组织学分级(P=0.01)具有显著相关性,而与患者的年龄(P=0.673)、性别(P=0.378)、抽烟史(P=0.392)、饮酒史(P=0.093)等均无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测发现,Dc R3蛋白高表达与高临床分级(r=-0.213,P=0.024)、高组织学分级(r=-0.285,P=0.002)、淋巴结转移(r=-0.568,0.001)呈正相关,而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等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Dc R3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更高,且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疾病的进展、转移呈正相关。Dc R3蛋白表达可用来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OX2、Slug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两者表达与肿瘤出芽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8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SOX2、Slug的表达及计算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例HE切片中肿瘤出芽的数量。分析SOX2、Slug的表达在ESCC侵袭和转移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OX2、Slug的表达率分别为53.93%和68.5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SOX2和Slug表达率(31.46%和31.46%);癌组织中肿瘤出芽率为39.32%。SOX2高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高临床分期有关,Slug高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高临床分期有关。肿瘤出芽发生率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高临床分期有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OX2表达与Slug表达呈显著正相关,Slug表达与肿瘤出芽明显呈正相关。结论SOX2的高表达可能通过上调Slug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的出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侵袭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CXXC指蛋白4(CXXC finger protein 4,CXXC4)与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的表达、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为OSCC的早期诊断、治疗、判断预后及预防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XXC4蛋白及EZH2蛋白在6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及20例非肿瘤患者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XXC4蛋白的表达率为35.0%(21/60),明显低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60.0%(12/20)(P0.05);口腔鳞状细胞癌中EZH2蛋白的表达率为70.0%(42/60),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25%(5/20)(P0.05)。CXXC4蛋白与EZH2蛋白的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及肿瘤直径大小等无关。CXXC4蛋白与EZH2蛋白在OSCC中表达呈负相关(r=-0.511,P0.001)。结论:CXXC4蛋白的表达下调或缺失以及EZH2蛋白的表达上调或过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可能作为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预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gr-1和PTEN在皮肤鳞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100例在我院经病理学诊断为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以及100例健康对照的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在皮肤鳞癌中Egr-1和PTEN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肿瘤转移的关系。结果: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gr-1和PTEN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织(P0.05);发生远处转移的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gr-1水平明显高于未转移者(P0.05)PTEN的表达显著低于未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P0.05)。结论:Egr-1和PTE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中表达明显增高,并与癌组织远处转移密切相关,二者可能作为皮肤鳞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一例恒河猴颊囊肿块临床症状表现、剖检肉眼观察及光学显微镜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观察,发现该病猴颊囊病灶组织病变具有与人鳞状细胞癌相似的典型特征,确诊为颊囊鳞状细胞癌,可为判断非人灵长类动物肿瘤性疾病提供一定的病理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良  蔡小攀  何金  王国栋  吴洋 《生物磁学》2011,(9):1711-1713
目的:研究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car cinoma,OSCC)术后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55例手术治疗的原发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与预后相关的因素:年龄、性别、发病部位、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等。结果:平均发病年龄为57.35±12.02岁,牙龈鳞癌的复发转移率最高(45.5%),舌部第二(44%),颊部第三(37.5%),唇癌预后最好(0.0%)。术前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与预后有关。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与术前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术前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合并中低分化与预后差相关。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预后与发病部位无显著相关性。肿瘤中低分化及术前有淋巴结转移者易出现术后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flotillin-2(Flot-2)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基本功能。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76例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Flot-2的免疫反应阳性水平,并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以小分子si RNA降低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系KYSE150细胞中Flot-2表达后,利用CKK-8及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生长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Flot-2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免疫反应性明显升高,其在转移组织中的免疫反应水平显著高于非转移组织。敲低Flot-2表达后,KYSE150细胞的生长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结论 Flot-2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和侵袭,参与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与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car cinoma,OSCC)术后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55例手术治疗的原发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与预后相关的因素:年龄、性别、发病部位、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等。结果:平均发病年龄为57.35±12.02岁,牙龈鳞癌的复发转移率最高(45.5%),舌部第二(44%),颊部第三(37.5%),唇癌预后最好(0.0%)。术前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与预后有关。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与术前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术前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合并中低分化与预后差相关。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预后与发病部位无显著相关性。肿瘤中低分化及术前有淋巴结转移者易出现术后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s 78,GRP78)在同一食管癌患者食管的鳞状细胞癌、不典型增生及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中的表达,研究GRP78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取9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变组织,其病理切片中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和鳞状细胞癌组织均存在,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检测GRP78在3种不同组织中表达的情况,分析GRP78与性别、年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GRP78在食管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85.6%、47.8%,GRP78在正常食管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食管鳞癌组织3组中表达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鳞状细胞癌组织中GRP78表达阴性者,年龄较阳性者大;GRP78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有明显相关性。结论:GRP78在食管正常细胞向恶性细胞转化的过程中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检测GRP78的表达可能有助于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预防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s78,GRP78)在同一食管癌患者食管的鳞状细胞癌、不典型增生及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中的表达,研究GRP78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取9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变组织,其病理切片中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和鳞状细胞癌组织均存在,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GRP78在3种不同组织中表达的情况,分析G史P78与性别、年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GRP78在食管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85.6%、47.8%,GRP78在正常食管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食管鳞癌组织3组中表达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鳞状细胞癌组织中GRP78表达阴性者,年龄较阳性者大;GRP78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有明显相关性。结论:GRP78在食管正常细胞向恶性细胞转化的过程中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检测GRP78的表达可能有助于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预防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VEGF-A表达及微淋巴管密度(MLVD),分析VEGF-A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MLVD及与患者生存期限的关系。结果:1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VEGF-A表达阳性率为66.6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38.10%(P0.05);2 VEGF-A阳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MLVD为(8.35±2.45)明显高于阴性患者的(5.32±1.44),(P0.05);3VEGF-A阳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3年存活率为41.67%明显低于阴性患者的61.90%(P0.05)。结论:VEGF-A表达在确定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评价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1例树qu的自发性皮脂腺癌。该树qu人工饲养了两年多,肿瘤始发于小腿、下唇及外阴两侧等啊位。癌组织生长迅速、手术摘除后,伤口愈合较快,但又向多处皮肤组织转移。本病例具有病程不长,无明显的全身性反应,癌组织仅局限于皮肤组织并波及腹股沟淋巴结,未向内脏器官转移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1例树的自发性皮脂腺癌。该树人工饲养了两年多,肿瘤始发于小腿、下唇及外阴两侧等部位。癌组织生长迅速,手术摘除后,伤口愈合较快,但又向多处皮肤组织转移。本病例具有病程不长,无明显的全身性反应,癌组织仅局限于皮肤组织并波及腹股沟淋巴结,未向内脏器官转移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ILK在肺鳞状细胞癌和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理分型、肿瘤分化、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肺鳞状细胞癌和肺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肺组织中整合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kinase,ILK)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LK在53/76(70%)的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其中鳞状细胞癌阳性率75%(33/44),腺癌阳性率62.5%(20/32),其表达与肺鳞状细胞癌的分化呈负相关(P〈0.01),与临床分期(P〈0.01)、淋巴结转移(P〈0.01)呈正相关;与肺腺癌的临床分期(P〈0.01)和淋巴结转移(P〈0.01)正相关,与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同时,其表达与患者的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1),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组织类型等因素无关。Western Blot法进一步证实ILK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1),其表达与肺癌的分化(P〈0.01)显著负相关。结论肺鳞状细胞癌和肺腺癌中,ILK与肺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关。ILK可作为判断肺鳞状细胞癌和肺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载脂蛋白AI、鳞状细胞癌抗原与子宫内膜癌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56例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载脂蛋白AI、鳞状细胞癌抗原表达水平,分析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子宫肌层浸润程度的子宫内膜癌血清载脂蛋白AI、鳞状细胞癌抗原表达水平的差异性,比较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血清载脂蛋白AI、鳞状细胞癌抗原表达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血清载脂蛋白AI联合鳞状细胞癌抗原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Ⅲ~Ⅳ期组血清载脂蛋白AI低于Ⅰ~Ⅱ期组,鳞状细胞癌抗原表达水平高于Ⅰ~Ⅱ期组(P<0.05);中低分化组血清载脂蛋白AI水平低于高分化组,鳞状细胞癌抗原表达水平高于高分化组(P<0.05);子宫肌层浸润≥1/2组血清载脂蛋白AI水平低于子宫肌层浸润<1/2组,鳞状细胞癌抗原表达水平高于子宫肌层浸润<1/2组(P<0.05);在1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28例;淋巴结转移组血清载脂蛋白AI低于非淋巴结转移组,鳞状细胞癌抗原表达水平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载脂蛋白AI联合鳞状细胞癌抗原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910。结论:血清载脂蛋白AI、鳞状细胞癌抗原与子宫内膜癌的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子宫肌层浸润程度有关,术前检测两者表达水平有助于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摘要 目的:研究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集的75例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进行研究,同期选取6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laudin-1、MMP-9在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claudin-1、MMP-9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Spearman相关性分析癌组织claudin-1与MMP-9的相关性。对患者进行5年随访,分析claudin-1、MMP-9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claudin-1、MMP-9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P<0.05)。claudin-1、MMP-9阳性表达与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laudin-1阳性表达与MMP-9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s= 0.463,P<0.05)。术后随访5年,2例失访,73例患者获得随访。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claudin-1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35.71%,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的66.67%(P<0.05),MMP-9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34.85%,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的57.14%(P<0.05)。结论: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laudin-1、MMP-9阳性表达升高,其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不良有关,两者呈正相关,可能发挥协同作用促进肿瘤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EnVisionTM法检测VEGF在57例手术治疗的原发性OSCC(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迭.结果:①VEGF在OS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35%.②VEGF在不同发病部位组的表达:牙龈癌>舌癌>颊癌>唇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VEOF在不同病理分级组、不同预后组、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虽然VEGF的高表达可能在淋巴结转移中起一定的作用,但还不能作为预测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