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年间伊犁鼠兔生存状况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6~9月,作者在天山山区对伊犁鼠兔以往各定位观测点开展了生存现状和栖息环境变化的调查,与10年前的研究资料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曾有伊犁鼠兔分布的6个定位观测区内,仅有1处保持原状,其它3处种群呈现减少趋势,已有2处定位观测区的鼠兔基本消失,其中包括伊犁鼠兔的模式标本产地。根据野外调查的结果初步推算,伊犁鼠兔的数量已由过去的2900只降至1300只左右,成熟个体由2100只降至930只左右,在近10年间伊犁鼠兔的种群数量至少减少了55%以上。目前,伊犁鼠兔是数量减少、种群持续衰退、栖息地被严重分割的受胁物种。受IUCN/SSC兔形目专家组的委托,按新制定的《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3.1版)重新评估,结果表明,伊犁鼠兔基本符合濒危物种A2abc和C2a(i)项标准,从两方面指标可归为濒危(EN)级物种。  相似文献   

2.
关于物种濒危等级标准之探讨--对IUCN物种濒危等级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为了保存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根据物种的种群数量与分布、种群数量波动与分布区下降速率来评定濒危物种的濒危等级,并针对物种的濒危等级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1994年11月,IUCN第40次理事会会议正式通过了经过修订的Mace-Lande物种濒危等级标准作为IUCN物种濒危等级标准。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虽然不是国际法和国家法律,但是对于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的保护决策以及各国的自然法律法规的制定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保护生物学理论研究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我们在研究制定中国水生野生生物濒危等级标准时发现,如果直接应用IUCN物种濒危等级标准评定水生野生生物濒危等级将存在一些问题。如:(1)如何区别对待那些本来就数量稀少、分布区狭窄的物种和那些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其种群数量与生境面积急剧下降的物种?(2)不同的动物类群能否应用同一濒危标准尺度?(3)如何区别对待物种边缘分布区和核心分布区的种群数量与密度的差异?(4)如何处理种群的局部灭绝、局部濒危?(5)一些濒危物种在野生环境中濒危,但是这些物种可以人工繁殖,如何处理可以人工繁殖的濒危物种?(6)如果没有种群与栖息地的精确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怎样应用物种的濒危标准评估其濒危等级?在实践中,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考虑与国际流行的IUCN物种濒危等级标准接轨,我们提出来一个由“无危”、“值得关注”、“受胁”、“濒危”和“灭绝”等5个级构成的濒危等级系统,其中“值得关注”、“受胁”、“濒危”又分为“一般”与“高度”两个亚等级。我们提出应区分“生态濒危物种”、“进化濒危物种”;对于不同生物类群,应区分物种的生活史对策,制定不同生活史物种的濒危标准。对于r-对策物种,引入“经济灭绝”这一等级,将这一等级对应于“受胁”等级,以解决缺少物种数量的统计数据和历史数据这一难题;区别对待特有物种,将其濒危等级提升一等;引进集合种群(metapopulation)概念,将集合种群的局域种群(local population)作为“个体”对待。  相似文献   

3.
柯氏鼠兔在东昆仑山的生存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9年6 ̄7月,对东昆仑山柯氏鼠兔的分布状况、栖息生境、生存现状及繁殖等内容做了调查,结合所掌握的资料,首次对该物种的生存现状做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物种受威胁状况评估:研究进展与中国的案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估物种濒危等级,确定物种保护优先序,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不断的修订,IUCN红色名录濒危等级标准已经趋于完善。但是,目前人们还在探索在无法获得物种的种群数量、生境、生活史数据时,如何寻找替代指标评估物种濒危等级。我们综述了国内外物种濒危状况研究的进展,提出了结合物种分布区、生活史、生态功能、人为干扰和特殊利用价值的评估物种受威胁状况的方法,并以此方法评估了中国陆生脊椎动物的生存状况。结果表明,列入灭绝级的物种有5个,功能性灭绝级的物种有30个,濒危级的物种有343个,受胁级的物种有459个,关注级的物种有439个,无危级的物种有1,032个。  相似文献   

5.
大鸨的现状和研究动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孔有琴  李枫 《动物学杂志》2005,40(3):111-115
大鸨(Otistarda)是栖息于广阔草原的重要濒危鸟类,属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本文根据近年国内外对该物种的研究结果,对其亚种分布、种群数量、生态生物学、种群遗传结构及组织形态学观察等方面作了综述。通过对其生存现状、受胁原因、研究动态的论述,为该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与国家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都是物种灭绝风险的测度, 前者是全球性评估, 后者则是国别研究。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预警了全球物种的濒危状况, 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大数据; 国别红色名录确定了各国物种受威胁状况, 填补了前者的知识空缺, 两份名录互为补充。目前对国家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重视不够。基于如下原因, 应当重视国别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意义: (1)国家是濒危物种保护的行为主体, 物种在一个国家的生存状况是确定其保护级别、开展濒危物种保育的依据; (2)对于仅分布于一个国家的特有物种来说, 其国别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即是其全球濒危等级; (3)对于跨国境分布的物种来说, 国别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则确定了该物种在本国的生存状况; (4)结合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国别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为建立跨国保护地、保护迁徙物种的栖息地与跨国迁徙洄游通道提供依据; (5)国别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所特有的“区域灭绝”等级, 反映了一个物种边缘种群在该国的区域灭绝, 恢复“区域灭绝”物种是该物种原分布国重引入保育工作的重点; (6)国别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提供了该国物种编目、分类、分布和生存状况的最新信息。然而, 国别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重要性在许多情况下被忽视了。目前正值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 人们正在重新审视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我国将修订有关野生动物保护与防疫法法律以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防控新的人与野生动物共患疾病再次暴发。对于确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名录来言, 物种受威胁程度是物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的特征之一。重视国别红色名录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原鼠兔种群数量过多被认为是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2007年4月,在青海省果洛州大武镇开展了高原鼠兔不育控制实验。为了解3种不育剂(炔雌醚、左炔诺孕酮和EP-1)对高原鼠兔和土著鸟类的影响,分别在2007年和2008年8-9月调查了高原鼠兔种群数量与鸟类多样性。结果表明,投药次年,炔雌醚能显著降低高原鼠兔各群数量,而对鸟类多样性和物种数均无显著影响;炔雌醚组白斑翅雪雀的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棕颈雪雀的数量显著高于EP-1组。因此,炔雌醚能有效降低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对土著鸟类多样性影响较小。使用炔雌醚开展不育控制是高原鼠兔种群管理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基于标本和分布信息评估中国虾脊兰属 植物的濒危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科植物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类群之一, 但如何客观准确地评估兰科植物的濒危状况, 一直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中国虾脊兰属(Calanthe)植物为例, 探讨了基于馆藏标本和野外分布信息进行兰科植物红色名录濒危等级评估的利弊。我们的研究表明, 馆藏标本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物种地理分布信息和相应的野外居群状况, 但对于物种分布的历史变化和受威胁因素反映不足; 而野外工作对于物种的实际分布状况和受威胁因素等的反映比较客观, 但能发现的物种和居群数量有限, 部分极小种群物种在短时间野外工作中很难发现。我们的研究认为, 有2种虾脊兰属植物应被评估为野外灭绝(EW), 16种应被评估为极度濒危(CR)。可见, 中国虾脊兰属植物濒危的状况远比前人的评估结果要严重得多。  相似文献   

9.
正丹顶鹤(Grus japonensis)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UCN濒危物种(EN),野外种群数量仅2 600只左右(崔多英等2017)。根据2015至2017年对江苏盐城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调查,丹顶鹤西部迁徙种群的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原因尚不得而知。中国动物园有圈养丹顶鹤1 248只(崔多英等2017),分布在中国动物园协会所属62家会员单位。开展濒危物种重引入项目是恢复、壮大野生丹顶鹤种群的有效措施,将为拯救濒危物种—  相似文献   

10.
极小种群广东含笑野外资源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极小种群广东含笑(Michelia guangdongensis)的种质资源现状并评估其濒危等级, 本文对广东含笑原生地——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邻近地区进行了系统的野外调查。结果表明: (1)目前发现广东含笑有4个野外分布区, 其中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珠岩段和英德上天堂为首次报道。(2)船底顶是广东含笑最集中的分布区, 种群数量最多, 约有1,100株; 英德上天堂种群数量最少, 只有20株。(3)依据IUCN全球物种濒危等级评估标准, 广东含笑应当被评为濒危(EN, B1a + B2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