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柔木丹(RMD)对改善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TGF-β1/果蝇抗生物皮肤生长因子蛋白家族4号因子(Smad4)信号通路机制。方法: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RMD治疗组(n=11)。腹腔注射CCl4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模型及RMD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20 % CCl4(CCl4∶橄榄油=1∶4),注射量为2.5 ml/kg,空白对照组以同样方法注射等量橄榄油,每周2次;第2周起调整模型及RMD治疗组小鼠CCl4腹腔注射量为5 ml/kg(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橄榄油),每周2次。成模后,RMD治疗组小鼠使用RMD灌胃给药(6.2 g/(kg·d);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使用等量的水灌胃),模型及RMD治疗组小鼠继续腹腔注射20 % CCl4,注射量为1.5 ml/kg(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橄榄油),每周1次,持续3 周。采取各组小鼠血清样本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采取各组小鼠肝组织样本使用HE、Masson、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Q-PCR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CCl4造模5 周后,模型组小鼠肝脏纤维化病理特征明显。与模型组相比,RMD治疗3 周,治疗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减轻,小鼠的肝脏指数(P<0.01)、血清中的ALT(P< 0.01)、AST(P<0.01)活性、肝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P<0.05)均降低;Ⅰ型胶原(Collagen Ⅰ,P<0.01)、Ⅲ型胶原(Collagen Ⅲ,P<0.01)表达减少,胶原沉积减少;肝组织中TGF-β1(P<0.05)和α-SMA(P<0.05)表达均降低;肝组织中Smad4阳性表达区域缩小、表达强度降低。结论:RMD通过抑制TGF-β1/Smad4通路信号转导,减少胶原沉积,进而发挥抗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源性硫化氢(H2S)对糖尿病小鼠肝纤维化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 C57 雄性体重为(22±2)g 24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n=8):①正常对照组(Control):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注射时间同实验组;②糖尿病模型组(HG):按体重(15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小鼠建立糖尿病模型;③NaHS 处理组(HG + NaHS):方法同组别②,只是糖尿病模型建立后,腹腔注射NaHS(100 μmol/L·kg·d),每天一次,连续12周。HE染色检测肝细胞损伤;Masson染色检测肝纤维化;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胱硫醚-β-合成酶(CBS,内源性H2S产生的关键酶)、胶原I (Col-I)、胶原III (Col-III)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模型组肝细胞损伤及肝纤维化均显著加重,CBS 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Col-I、Col-III和MMP-9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NaHS处理组肝细胞损伤及肝纤维化均显著减轻、CBS 蛋白表达显著增加、Col-I、Col-III和MMP-9蛋白表达均减少(P<0.01)。结论: 外源性H2S可抑制糖尿病小鼠肝纤维化,其机制与降低胶原含量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黄芪注射液对缺血性心肌病大鼠心肌重塑、网腔钙结合蛋白(calumenin)及自噬影响。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12)、缺血性心肌病组(n=12)、黄芪注射液组(n=12),3组大鼠术前行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查后,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而缺血性心肌病组和黄芪注射液组大鼠开胸结扎冠状动脉20 min后,解开结扎线行再灌注后关闭胸腔建立心肌缺血模型,黄芪注射液组术后每次注射黄芪注射液10 g/kg体重,每周注射1次,共注射4次。3组大鼠术后4周行心脏彩超检查后处死大鼠取心脏行HE染色、VG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calumenin、LC3-I、LC3-II表达变化及LC3-I /LC3-II比值变化。结果: 与缺血性心肌病组比较,黄芪注射液组大鼠心脏彩超及心肌病理得到明显改善;同时,calumenin表达增加LC3-I /LC3-II比值表达降低(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对缺血性心肌病大鼠心室重塑及心肌细胞自噬有明显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calumenin所介导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对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前期KKAy小鼠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6周龄KKAy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喂养组(C组,n=10)及高脂饲料喂养组(n=20),8周龄时将高脂饮食喂养的KKAy小鼠随机分为两组:二甲双胍干预组(Met组,n=10)和西格列汀干预组(SP组,n=10),持续灌胃8周。用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检测葡萄糖水平。检测空腹血清胰岛素及血浆脂质水平,计算胰岛素释放指数(HOMA-β)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留取KKAy小鼠胰腺,连续切片分别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免疫荧光染色,ki67/INS双标记分析β细胞增殖情况、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胰腺转录因子PDX-1和Maf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 OGTT结果提示,与C组比较,Met和SP组KKAy小鼠的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后30、60及120 min的血糖均显著降低(P均<0.01),血糖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显著降低(P<0.01,P<0.01)。与Met组比较,SP组口服葡萄糖后30及60 min的血糖无明显统计学差异,120 min的血糖显著降低(P<0.05),两组AUC无统计学差异。② 胰岛素耐量试验(ITT)结果提示,与C比较,Met和SP组KKAy小鼠的空腹血糖、注射胰岛素后30、60及90 min的血糖显著减低,ITT血糖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升高(P<0.01),而Met和SP组之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③ C组胰岛中β细胞区域亮度较低,边缘散乱,给予二甲双胍后,β细胞区域及亮度有所增加;给予西格列汀治疗后,β细胞区域及亮度显著增加。C组胰岛中,α细胞在胰岛中分布无序,亮度较大。给予二甲双胍后,α细胞区域有所减少,亮度有所降低,一定程度向胰岛边缘的分布;给予西格列汀后,α细胞区域明显减少,亮度显著降低,在胰岛边缘分布。④ 与C组比较,Met组和SP组胰腺Maf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为1.63倍,1.58倍(P<0.01,P<0.01)。各组间胰腺PDX-1表达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对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前期KKAy小鼠,给予二甲双胍可以维持胰岛的功能和形态,给与西格列汀可能促进β细胞增殖,提高胰岛素转录因子MafA的表达水平,防止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格列齐特对糖尿病大鼠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n=10),造模组(n=50)给予高糖高脂饲料4周后,腹腔注射STZ(45 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抽取以FBG≥16.7 mmol/L作为糖尿病模型建立成功。将造模成功的38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C,n=9)、格列齐特组(Glic,80 mg/kg,n=10)、格列本脲组(Glib,2.5 mg/kg,n=10)、法舒地尔组(Fas,10 mg/kg,n=9);NC组和MC组灌胃等容积蒸馏水,Glic组和Glib组灌胃给药,Fas组采用腹腔注射。各组大鼠每天给药一次,每周记录体质量及空腹血糖(FBG),持续8周。实验结束时取血并测定心脏质量,计算心脏质量指数(HWI);测定各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以及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通过HE和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变化和组织胶原纤维水平;TUNEL染色观察并计算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RhoA、ROCK1、eNOS、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 与NC组比较,MC组FBG、HWI、HbA1c、TC、TG、LDL-C、MDA水平,心肌组织胶原沉积和心肌细胞凋亡率以及心肌组织中RhoA、ROCK1、Bax蛋白明显升高,SOD活性及HDL-C、eNOS、Bcl-2和体重显著降低(P<0.01);与MC组相比,Glic组FBG、HWI、HbA1c、TC、TG、LDL-C和MDA等指标明显下降,心肌组织胶原沉积及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心肌组织RhoA、ROCK1、Bax蛋白表达下调(P<0.01或P<0.05),大鼠体重和血清中SOD活性,HDL-C升高,eNOS、Bcl-2蛋白水平升高(P<0.01或P<0.05)。与Glic组相比,Glib组与Fas组体重、血脂、FBG、HWI、MDA以及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细胞凋亡水平升高,SOD和Bcl-2降低,Glib组心肌组织RhoA、ROCK1、Bax蛋白表达上调(P<0.01或P<0.05)。结论: 格列齐特可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并减轻心肌细胞凋亡水平,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糖,改善氧化应激状态,调控RhoA/ROCK1/eNO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阿霉素(ADR)所致心肌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内质网应激与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n=12):对照组、ADR组及黄芪注射液组。对照组腹腔注射0.9% Nacl (10 ml/kg体重);ADR组腹腔注射ADR 2 mg/kg体重;黄芪注射液组在每次腹腔注射ADR 2 mg/kg体重的同时,注射黄芪注射液10 g/kg体重,每周注射1次,共注射3次。实验第7周末,3组大鼠行心脏彩超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处死大鼠后取左心室组织行HE、Masson、醋酸铀及柠檬酸铅染色,于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采用TUNEL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心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x43及p-Cx43表达,采用real time PCR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伴侣蛋白Grp78,ATF-4及CHOP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R组大鼠LVEDD、LVESD增大,LVEF减少;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纤维间质水肿,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线粒体肿胀、破坏,呈空泡样;心肌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多(P<0.01);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ATF-4及CHOP表达明显增高(P<0.01);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减少,而p-Cx43表达增多。与ADR组比较,黄芪注射液组大鼠LVEDD、LVESD减少,LVEF增加;心肌病理及超微结构明显改善,同时心肌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P<0.01);内质网应激伴侣蛋白Grp78、ATF-4及CHOP表达明显减少(P<0.01);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增多,而p-Cx43减少。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有效改善阿霉素导致的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黄芪注射液抑制ADR诱导的内质网应激及缝隙连接蛋白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强度的游泳训练对小鼠心肌P66shc蛋白的影响。方法: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负重游泳组(E组)、负重游泳+药物组(ER组)、非负重游泳组(P组)、非负重游泳+药物组(PR组),10只/组。C组不运动,E组、ER组、P组、PR组进行4周游泳训练,其中E组、ER组以体重3%负荷进行负重游泳,P组、PR组无负重游泳,60 min/d,每周6次。ER组、PR组小鼠在最后2次运动前腹腔注射PKCδ抑制剂Rottlerin(0.3 mg/kg),C组、E组、P组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在训练结束24 h后取样,Western blot测定小鼠心肌PKCδ、P-PKCδ、P66shc、P-P66shc、NOX2蛋白表达;免疫共沉淀测PKCδ和P66shc;生化分析心肌及血清丙二醛(MDA)、心肌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与C组比较,E组的PKCδ、P-PKCδ、P66shc、P-P66shc、NOX2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血清和心肌MDA水平、心肌ROS明显增加(P<0.05或P<0.01),心肌SOD活性降低(P<0.01),P组的PKCδ、P-PKCδ、P-P66shc和NOX2明显增加(P<0.05或P<0.01),心肌SOD活性增强(P<0.05);与E组比较,ER组PKCδ(P<0.01)、P-PKCδ(P<0.01)、P66shc(P<0.05)、P-P66shc(P<0.01)、NOX2(P<0.05)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组P66shc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心肌MDA(P<0.01)和ROS(P< 0.05)减少,SOD活性增强(P<0.01);与P组比较,PR组的PKCδ、P-PKCδ、P-P66shc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 0.01),NOX2增加(P<0.05)。结论:两种强度的游泳训练均促使小鼠心肌细胞内PKCδ蛋白及其磷酸化增加;高强度游泳训练可显著增强P66shc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导致ROS大量生成,抗氧化酶活性下降;低强度游泳训练增强P66shc磷酸化但不促进其蛋白表达,心肌抗氧化能力增强,产生运动适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外源性精胺对糖尿病肾病(DN)肾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24 只雄性 C57 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糖尿病组(T1D)和精胺预处理组(T1D+Sp,每组 n=8)。一次性注射 STZ(60 mg/kg)复制 1 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精胺预处理组在 STZ 注射前两周每天腹腔注射精胺(Sp,5 mg/(kg·d)),随后隔天注射精胺,第 12 周处死小鼠,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判断肾功能变化,HE、PAS 和 Masson 染色观察肾组织损伤和纤维化水平。Western blot 法检测小鼠肾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IV型胶原(Coll-IV)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 Control 相比,T1D 组血糖(5.67±0.22 vs 28.40±0.57 mmol/L)、肌酐(14.33±1.22 vs 30.67±4.73 μmol/L)、尿素氮(6.93±4.94 vs 22.00±1.04 mmol/L)明显升高(P<0.05),肾组织基底膜增厚,胶原含量明显增加,MMP-2、MMP-9 和 Coll-IV 蛋白表达均升高(分别为 0.57±0.07 vs 1.06±0.20、47.00±0.04 vs 1.29±0.09和0.42±0.16 vs 0.95±0.18,P<0.05),精胺预处理明显减轻上述变化。结论: 外源性精胺预处理通过调节 MMPs 与胶原的平衡减轻 DN 小鼠的肾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归脾汤(GPT)对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8):空白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归脾汤低剂量组(Gpt 7.52 g/kg)、归脾汤高剂量组(Gpt 15.04 g/kg),阳性对照药曲美他嗪组(Trimetazidine,2 mg/kg)。应用饲喂高脂饮食联合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灌胃给药15 d后,各组再次腹腔注射ISO 3 d,随后大鼠进行心电图检测,取材,检测血液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葡萄糖(GLU)的变化,HE及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电图出现S-T段下移,血清TC、AST、CK、LDH和GLU水平显著升高(P<0.05),心肌组织CollagenI和CollagenIII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心肌受损严重。TG,HDL-C,LDL-C和ALT变化不显著(P>0.05)。与模型组相比,归脾汤低、高剂量组和曲美他嗪能抑制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S-T段下移,降低血清中TC、AST、CK、LDH和GLU水平(P<0.05),降低心肌组织CollagenⅢ的表达(P<0.05),减轻心肌病理损伤程度,归脾汤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CollagenⅠ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归脾汤具有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尤以高剂量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IL-21单克隆抗体对MRL/lpr狼疮小鼠的免疫治疗作用。方法: 将20只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同年龄同性别C57BL/6小鼠10只作为正常组。治疗组小鼠每周腹腔注射IL-21单克隆抗体(100 μg),正常组及模型组小鼠每周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00 μg),连续干预8周。干预结束后观察小鼠皮毛、活动等一般性状及浅表淋巴结大小,并采集小鼠血液、尿液及肾脏标本。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三组小鼠肾组织中IL-2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比较三组小鼠血清抗ds-DNA抗体、ANA抗体、血尿素氮、肌酐和炎症因子IL-17A、TGF-β1水平;采用生物化学法比较三组小鼠24 h尿蛋白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组织IL-21、血清抗ds-DNA、ANA抗体水平、尿素氮、肌酐、IL-17A浓度及24 h尿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TGF-β1浓度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肾组织IL-21、血清抗ds-DNA、ANA抗体水平、尿素氮、肌酐、IL-17A浓度、24 h尿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TGF-β1浓度升高(P<0.01)。结论: 腹腔注射IL-21单克隆抗体可改善MRL/lpr狼疮小鼠免疫功能与肾损害,提示治疗机制可能与重塑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大负荷离心运动对大鼠骨骼肌自噬超微结构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II/I的影响。方法: 48只SD雄性大鼠适应性训练后随机分成对照组(C,n=8)和大负荷离心运动组(E,n=40)。E组于跑台进行90 min下坡跑,运动后0 h、12 h、24 h、48 h和72 h取比目鱼肌,透射电镜观察其自噬体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Beclin1和LC3II/I蛋白表达;免疫荧光观测LC3的定位及含量变化。结果: E组比目鱼肌自噬体数量在运动后0 h、12 h和24 h均有增加,并伴LC3自噬荧光明显增强(P<0.01),同时运动后48 h自噬荧光仍有显著性升高(P<0.05);Beclin1和LC3II/I在大负荷离心干预后表达升高(P<0.05),运动后12 h~24 h达到峰值(P<0.01),直至运动后72 h完全恢复。结论: 大负荷离心运动可诱导骨骼肌自噬超微结构变化,自噬蛋白表达增强,以上可能是运动损伤的骨骼肌功能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配体蛋白多糖-1(syndecan-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上皮间质转化(EMT)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清洁级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暴露气管后注射生理盐水,n=10),COPD组(注射1 mg/ml脂多糖后进行烟熏,造模完成后转染100 μl空载病毒,n=10),syndecan-1过表达组(注射1 mg/ml脂多糖后进行烟熏。造模完成后转染100 μl携带大鼠syndecan-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CMV-GFP-SDC1,n=10),每天1次,连续处理2周。处理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肺功能并取肺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损伤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syndecan-1、波形蛋白(vimentin)、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3和p-Smad2/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vimentin、E-cadherin、TGF-β1和Smad2/3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COPD组大鼠气道黏膜脱落,管腔狭窄,气道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肺气肿严重,每分钟呼气量(VE)、最大呼气流量(PEF)和0.3s用力呼气容积(FEV0.3)和肺组织E-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vimentin、TGF-β1、Smad2/3 mRNA表达水平及TGF-β1、Smad2/3和p-Smad2/3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COPD组相比,syndecan-1过表达组气道黏膜脱落及气道壁炎性细胞浸润数减少,管腔狭窄、肺气肿情况均有所改善,VE、PEF、FEV0.3和肺组织E-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vimentin、TGF-β1、Smad2/3 mRNA表达水平及TGF-β1、Smad2/3和p-Smad2/3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COPD大鼠体内TGF-β/Smad信号通路活化且存在肺EMT;过表达syndecan-1可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减轻EMT,改善COPD大鼠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利格列汀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I/R组和利格列汀(2.5、5和10 mg/kg) +I/R组,每组均为8只小鼠。不同剂量利格列汀组小鼠均在I/R前3周连续灌胃给药。采用小鼠脑中动脉闭塞(MCAO)1 h诱导I/R损伤模型,再灌注24 h评估神经功能缺损(n=8)和及梗死体积(n=4);再灌注48 h处死小鼠,检测脑组织中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磷酸化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 B(p-Akt)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含量(n=4)。结果: 与I/R组相比,利他列汀预处理组小鼠再灌注24 h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梗死体积明显降低(P<0.05);小鼠再灌注48 h后,脑内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GSH、PI3K、p-Akt和mTOR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利格列汀对I/R小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mTOR通路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电针对快衰老小鼠(SAMP8)肝脏中自噬相关因子LC3-Ⅱ、Beclin1、Atg7、P62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衰老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的机制。方法: 30周龄雄性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每组7只,以同周龄抗快速老化SAMR1小鼠7只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动物常规饲养4周,不进行任何干预;药物组采用雷帕霉素按(10 mg·kg-1·d-1)腹腔注射干预(1次/日,连续每周6 d);电针组予双侧“肾俞”“太冲”穴电针治疗(15 min/次,1次/日,连续每周6 d)。检测小鼠的血清脂质代谢情况、肝脏脂质沉积情况、肝脏自噬体的分布、肝脏LC3-Ⅱ、Beclin1、Atg7、P62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肝脏脂滴沉积明显,自噬体减少,自噬相关因子LC3-Ⅱ、Beclin1、Atg7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P6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与药物组小鼠血清TG、TC、LDL含量明显降低(P<0.01);肝脏脂滴沉积减轻,自噬体增多,LC3-Ⅱ、Beclin1、Atg7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P6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电针组肝脏Beclin1、Atg7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与药物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电针能够减轻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可能与调节肝脏自噬相关因子LC3-Ⅱ、Beclin1、Atg7、P62的表达变化,从而促进SAMP8小鼠肝脏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小鼠海马内焦亡相关蛋白的变化,以及抗阻训练对海马内焦亡相关蛋白的调节作用。方法: 6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 n=12)和高脂膳食组(HFD, n=26)分别进行普通膳食或高脂膳食喂养12周。随后根据葡萄糖耐量实验(GTT)和胰岛素耐量实验(ITT)的结果,将HFD组分为胰岛素抵抗组(IR, n=10)和抗阻运动组(RT, n=10),维持高脂膳食喂养同时RT组小鼠进行抗阻训练。12周后,全部小鼠麻醉后处死,取脑并剥离出海马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焦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C组相比,IR组小鼠海马内NF-κB、NLRP3炎症小体、下游焦亡相关蛋白GSDMD-N和GSDMD以及炎症因子IL-1β和IL-18的蛋白表达量显著性上升(P<0.05),SIRT1蛋白表达量以及p-AMPK蛋白水平显著性下降(P<0.05);与IR组相比,RT组小鼠海马内NF-κB、NLRP3炎症小体、下游焦亡相关蛋白GSDMD-N和GSDMD以及炎症因子IL-1β和IL-18的蛋白表达量显著性下降(P<0.05),SIRT1蛋白表达量以及p-AMPK蛋白水平显著性上升(P<0.01)。结论: 胰岛素抵抗小鼠海马内NLRP3炎症小体被激活,介导海马内发生细胞焦亡;经过12周的抗阻运动可有效抑制NLRP3炎症小体激活,改善海马内细胞焦亡和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在白藜芦醇抗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取心电图正常者随机分为4组(n=10):假手术(SC组)组、缺血/再灌注(I/R组)组、白藜芦醇处理(Res处理组)组、PI3K抑制剂LY294002(LY294002组)组。建立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左室血流动力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中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蛋白表达水平,以RT-PCR法从转录水平检测Cx4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I/R组相比,Res处理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心律失常评分)明显降低、左室舒缩功能明显升高,同时心肌Akt、Cx43蛋白表达及Cx43mRNA水平也明显升高;使用PI3K抑制剂LY294002后,心肌Akt、Cx43蛋白表达及Cx43mRNA水平下降的同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左室舒缩功能明显降低。结论:白藜芦醇的抗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改变Cx43活性及分布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从线粒体动力学的角度,探讨抗阻运动对增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2月龄安静对照组(C1组)、2月龄抗阻运动训练组(R1组)、6月龄安静对照组(C2组)、6月龄抗阻运动训练组(R2组),每组10只。C1、C2组正常喂养,R1、R2组大鼠进行跑台坡度为35°,速度为15 m/min的抗阻运动,一次跑动15 s,间歇30 s,4次为一组,组间间歇3 min,3组为一次循环,一天为2个循环,循环间歇10 min,每周6 d,共8周。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股四头肌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GTP酶1(DRP1) 蛋白含量,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大鼠股四头肌线粒体膜电位(ΔΨm)、活性氧(ROS)和游离钙(Ca2+)水平。结果: ① 与C1组相比,R1组大鼠DRP1蛋白升高(P<0.01)、Mfn2蛋白无显著变化,C2组大鼠DRP1、Mfn2蛋白均降低(P均<0.01);与C2组相比,R2组大鼠DRP1、Mfn2蛋白均升高(P<0.01,P<0.05);与R1组相比,R2组DRP1、Mfn2蛋白均降低(P<0.01,P<0.05)。② 与C1组相比,R1组Ca2+含量降低(P<0.01)、C2组Ca2+含量升高(P<0.01);与C2组相比,R2组Ca2+含量降低(P<0.01);与R1组相比,R2组Ca2+含量升高(P<0.01)。③ 与C1组相比,R1组ROS含量有所上升,但无显著性差异,C2组ROS含量升高(P<0.01);与C2组相比,R2组ROS含量降低(P<0.01);与R1组相比,R2组ROS含量升高(P<0.01)。④ 与C1组相比,C2组ΔΨm降低(P<0.01);与C2组相比,R2组ΔΨm升高(P<0.01);与R1组相比,R2组ΔΨm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大鼠增龄过程中股四头肌线粒体出现Ca2+堆积、活性氧增多、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融合蛋白减少等现象,抗阻训练可有效改善这些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