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比较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4月本医院收治的透析患者2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死亡原因是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重度感染、脑梗死,两组的病死率及死因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血液透析组(P0.05),两组患者7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透析年龄超过60岁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腹膜透析组1年、3年、5年、7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血液透析组心力衰竭、动静脉内瘘闭塞发生率显著高于腹膜透析组(P0.05),腹膜透析组腹膜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血液透析组(P0.05),血液透析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腹膜透析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各有优缺点,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应个体化选择透析方式,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复方α-酮酸联合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及对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94例CR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进行治疗,联合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联合使用复方α-酮酸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血清胱抑素C(Cys C)、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钙磷代谢(血钙、血磷)变化,并分析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6个月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ys C、Scr、BUN及血磷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钙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α-酮酸联合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治疗CRF的疗效显著,且能够改善肾功能与钙磷代谢,对患者疾病转归有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TLC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实验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LC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水平下降,IgA,IgM及IgG水平升高,肺功能TLC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水平较低,IgA,IgM及IgG水平较高,肺功能TLC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能够改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的肺功能,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的疗效及对尿毒症毒素、免疫球蛋白及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于2012年1月-2017年3月期间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观察组给予HFHD治疗,两组均透析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透析前后症状缓解情况及尿毒症毒素、免疫球蛋白及肺功能指标水平,记录两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透析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缓解率为91.11%(41/45),高于对照组的73.33%(33/45)(P0.05)。两组患者透析后血磷(P~-)、血钾(K~+)、甲状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明显低于透析前,血钙(Ca~(2+))水平明显高于透析前(P0.05);观察组透析后K~+、Ca~(2+)、P~-等尿毒症毒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后PTH、β2-M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透析后,两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 M、Ig A、Ig G水平均较透析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透析后,两组患者残气量(RV)均低于治疗前,最大肺活量(FVC)、肺活量(VC)、肺总量(TLC)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RV低于对照组,FVC、VC、TLC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4/45),低于对照组的24.44%(11/45)(P0.05)。结论:HFHD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能够安全有效地清除尿毒症毒素,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程度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BG、FINS、Homa-IR、CRP、TNF-α及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BG、FINS、Homa-IR、CRP、TNF-α及IL-6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FBG、FINS、Homa-IR、CRP、TNF-α及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方法比较,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能够更有效的改善ESDN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益生菌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4月到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益生菌。检测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同时检测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CRP)、肠道屏障功能(D乳酸、内毒素)及肾功能指标[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cr、BUN水平均下降(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增加,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6、9.634、6.157、2.739,P<0.001、<0.001、<0.001、=0.008)。治疗后两组患者D乳酸、内毒素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6、3.125,P=0.007、0.003)。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24、4.025、8.024,P=0.007、<0.001、<0.001)。结论益生菌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衡、肠道屏障功能和微炎症状态均具有改善作用,可为该类患者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和血液透析(HD)对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患者钙磷代谢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ESRD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D组(47例)和HD组(47例),PD组给予非卧床持续性PD治疗,HD组给予HD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血清钙磷代谢水平和微炎症状态,并统计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清钙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升高,血清磷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HD组与PD组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HD组高于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降钙素原(PC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D组与PD组比较无差异(P0.05);PD组感染、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高于HD组,HD组高血压、心律失常、充血性心衰的发生率高于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和HD治疗均可改善ESRD患者钙磷代谢紊乱,但两者都将加剧患者微炎症反应,其中HD对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56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采取腹膜透析治疗,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透析后尿量、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研究组为17.9%,而同期对照组为3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并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高通量透析膜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4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82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患者采用低通量透析膜,观察组41例患者采用高通量透析膜,对比两组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的β2-微球蛋白含量、血肌酐、血尿素氮及血磷浓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β2-MG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BUN下降率及Scr下降率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β2-M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采用高通量透析膜清除小分子及大分子毒素的能力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测定35例1年以上透析充分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透析前血肌酐(Scr)、血尿酸(UA)、血糖(Glu)、血浆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IL-6、肿瘤坏死因子α(TIF-α)、血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应用超声测定颈动脉中层厚度(IMT)及有无颈动脉斑块形成.结果:AS组CRP、IL-6及TNF-α明显高于非AS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AS组血清MDA水平显著高于非AS组,SOD和GSH-Px水平显著低于非AS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在年龄、性别构成、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微炎症及氧化应激共同参与了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骨代谢始终贯穿于动物的生命过程之中,而机体摄入的钙、磷水平和钙、磷比例又是骨代谢的重要影响因素。钙、磷摄入水平和比例的改变会使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和1α,25-双羟维生素D3[1,25-(OH)2D3]的水平产生变化,影响RANK/RANKL/OPG系统对骨细胞功能的调控,进而对骨代谢及骨组织形态产生影响。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是目前评价成骨细胞分化和骨骼矿化情况的新指标,研究BSP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可以从分子水平解释钙、磷摄入水平和比例对骨组织形态影响的机理。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Bone Histomorphometry)则是研究钙、磷摄入水平和比例对骨组织形态影响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扫描与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癌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超声与动态增强MR检查。依据病理组织活检和临床随访分别评价动态增强MR和UE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结果:DCE-MRI检测共发现病灶59个,55个初步诊断乳腺恶性肿瘤(BI-RADS 4-5),4个诊断为良性(BI-RADS 3),诊断准确率为93.22%(55/59)。UE对59个病灶进行评分,54个评分为乳腺恶性肿瘤,5个评分为良性,诊断率为91.53%(54/59)。UE检测乳腺癌的敏感性明显低于DCE-MRI及DCE-MRI+UE,DCE-MRI检测乳腺癌的特异性明显低于UE及DCE-MRI+U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UE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为96.61%(57/59),明显高于DCE-MRI或UE单独检测的准确率(P0.05)。结论:动态增强MR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较高,而超声弹性成像的特异性较好,两者联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目的:探讨缬沙坦和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7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缬沙坦组、吲达帕胺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27例。缬沙坦组患者采用口服缬沙坦单药治疗,吲达帕胺组患者采用口服吲达帕胺单药治疗,联合用药组采用缬沙坦+吲达帕胺缓释片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压均不同程度降低(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血压下降幅度明显高于缬沙坦单药治疗组和吲达帕胺单药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缬沙坦单药治疗组和吲达帕胺单药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胶囊与吲哒帕胺缓释片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压,值得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lethality on error threshold and extinction has been studied in a population of error-prone self-replicating molecules. For given lethality and a simple fitness landscape, three dynamic regimes can be obtained: quasispecies, error catastrophe, and extinction. Using a simple model in which molecules are classified as master, lethal and non-lethal mutants, it is possible to obtain the mutation rates of the transitions between the three regimes analytically. The numerical resolution of the extended model, in which molecules are classified depending on their Hamming distance to the master sequence, confirms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e simple model and shows how an error catastrophe regime changes when lethality is taken in account.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