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目的研究CDX2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X2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采用阿新兰/过碘酸雪夫氏染色(AB/PAS)和高铁二铵/阿新兰(HID/AB)染色对胃黏膜肠化生进行分型。结果 (1)CDX2在正常胃黏膜组织、慢性浅表性胃炎中不表达,CDX2在肠化、异型增生及胃癌中的阳性率(81.7%、50%、48.2%)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在肠化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异型增生和胃癌(P0.05),在异型增生和胃癌中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CDX2的表达与肠化的分型和异型增生的分级之间均无关系。(2)CDX2在肠型胃癌中的阳性率(67.4%)明显高于弥漫型和混合型胃癌(25.7%、42.9%);CDX2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呈正相关,而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DX2阳性表达组的五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组(P=0.038);多种变量对胃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影响的分析显示,CDX2的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CDX2可能在胃粘膜肠化生的发生及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胃癌诊断、判断胃癌的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nm2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52胃癌组织及20正常胃黏膜中COX-2和nm23的表达,并在显微镜下计数阳性细胞数,统计比较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COX-2和nm23的阳性表达率.结果:COX-2蛋白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3%和5.0%,胃癌组织中COX-2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P<0.01).nm23蛋白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7%和75.0%,胃癌组织中nm23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P<0.01).COX-2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nm23阳性表达率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COX-2与nm23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COX-2与nm23可作为反映胃癌侵袭转移、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Snail mRNA及其蛋白、E-cadher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它们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96例手术切除胃癌标本,同时取80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snail蛋白、E-cadherin蛋白的表达;运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Snail mRNA的表达。结果(1)Snail蛋白在胃癌组织阳性率(83.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1.25%)(P〈0.05);高、中分化组Snail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低分化组(P〈0.05);Snail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及低分化腺癌与黏液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Snail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2)胃癌组织中snail mR-NA的阳性率(7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0%)(P〈0.05);高、中分化组Snail mRNA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低分化组(P〈0.05);Snail mRNA的阳性表达率在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及低分化腺癌与黏液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Snail mRNA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3)E-cadherin蛋白在胃癌组织阳性率(37.5%)显著低于癌旁组织(100%)(P〈0.05);高、中分化组E-cadherin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组(P〈0.05);E-cadherin蛋白阳性率在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及低分化腺癌与黏液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均无关(P〉0.05);(4)胃癌组织中snail mRNA和snail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594,P〈0.05);Snail蛋白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234,P〈0.05)。结论(1)E-cadher-in蛋白低表达与Snail蛋白高表达可能是胃黏膜恶性转变以及胃癌发生浸润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志;联合检测E-cadherin蛋白与Snail蛋白对预测胃癌浸润转移有重要意义。(2)Snail蛋白可能在转录水平上调控E-cadherin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和p53表达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olink-1两步法检测91例胃癌手术标本,相应91例癌旁正常组织、64例肠化腺体及36例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GDF-15和p53的表达特征,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GDF-15在肠上皮化生腺体、胃腺癌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GDF-15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p TNM分期呈正相关,而与其它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53在癌旁正常胃粘膜腺体和肠上皮化生腺体中均不表达,在胃腺癌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过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和肠上皮化生腺体。p53过表达的阳性率与患者年龄、Lauren分型(肠型与弥漫型)和分化程度呈正相关,而与其它临床病理参数无关。GDF-15与p53免疫反应性在胃癌组织中呈正相关。结论 GDF-15可作为胃腺癌的胃壁浸润能力、淋巴结转移能力及临床病理分期的重要评价指标,而p53过表达可能与Lauren分型的肠型胃癌有关。尤其在老年患者中,GDF-15和p53过表达在胃腺癌的发生、进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并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雪  张巍巍  耿长新  解祥军  司君利  王青 《生物磁学》2011,(10):1913-1916,1909
目的:研究wnt信号通路的中GS蛋白(谷氨酰胺合成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索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胃癌组织(110例)、肠化生组织(30例)、不典型增生组织(20例)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60例)中GS蛋白表达。用快速尿素酶法与病理组织切片染色法检测上述各组织中HP感染的情况,并予统计学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胃癌组织GS高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部位、TNM分期、Borrmann分型、性别、年龄等无明显相关(P〉0.05)。GS表达与HP感染密切相关。结论:GS蛋白高表达同胃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检测PRR1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异常与胃癌临床指标及预后间的关系。用Western免疫印迹比较胃癌和正常组织中PRR11的表达。构建含167例胃癌的组织芯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I汛1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统计学分析其与肿瘤大小、肿瘤侵袭、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胃癌患者总生存期之间的关系。PRR1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50.9%(85/167),而在癌旁黏膜中不表达或微弱表达。PRR11的表达与胃壁侵袭、淋巴结转移、疾病分期和组织分化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PRRll蛋白阳性表达患者较阴性患者生存期短(45个月VS81个月,P〈0.001)。多因素生存分析也表明,PRR1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生存期短于阴性患者(95%CI:0.347~0.865,P=0.01)。高表达PRR11与胃癌的发生、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是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VEGF和MUC1的表达情况,研究二者与胃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和MUC1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两者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有无远处转移、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MUC1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两者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MU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组织VEGF与MUC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10,P0.05)。结论:VEGF和MUC1在胃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检测胃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27蛋白(P27)在老年胃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老年胃癌组织中PCNA、P27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老年胃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PCNA在老年胃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P27在老年胃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PCNA蛋白阳性表达与老年胃癌是否有浆膜浸润、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而P27蛋白阳性表达与老年胃癌类型、是否有浆膜浸润、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老年胃癌组织中PCNA、P27的表达呈负相关(r=-0.536,P〈0.05)。结论:P27表达下调、PCNA表达增强在老年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且两者具有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F-κB胃癌中的表达量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78例胃癌组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26例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NF-κ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患者NF-κB蛋白阳性率高于正常组(P0.05);NF-κB的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NF-κB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率高,对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韩伟  刘杨  齐蕾  单丽辉  柴翠翠  王立峰 《生物磁学》2011,(19):3767-3770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Tenascin蛋白、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Ki-6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Tenascin、CD34和Ki-67的表达。结果:①正常胃黏膜上皮Tenascin阴性,胃癌中的Tenascin主要表达于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的胞质中,且与胃癌的Lauren分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②胃癌中MVD和Ki-67-LI(标记指数)均高于正常胃黏膜(P〈0.001),且均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Tenascin可抑制胃癌的演进,MVD及Ki-67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联合检测胃癌组织Tenascin、MVD、Ki-67的表达情况,对于进一步了解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同源异型盒基因B7(Homeobox B7,HOXB7)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HOXB7的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行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共120例,采用实时定量PCR(q RT-PCR)技术、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HOXB7m RNA水平及蛋白水平在胃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通过卡方检验分析HOXB7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HOXB7在胃癌风险评估中的作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HOXB7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HOXB7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P0.05);HOXB7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及远处转移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提示HOXB7可以作为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HOXB7的胃癌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显著低于HOXB7低表达患者组(P0.01)。结论:HOXB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胃癌的恶性表型有关,可能参与胃癌发生及恶性进展过程,可作为判断胃癌患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microRNA-221及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四院2014年-2016年收治的的胃癌患者50例,分别取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作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中microRNA-221及E-cadherin的表达。结果:micro RNA-22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显著增高(P0.05),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较正常组织显著降低。胃癌组织中microRNA-221的表达与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E-cadherin的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胃癌患者中E-cadherin阴性表达者microRNA-221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E-cadherin阳性表达者(P0.05)。结论:microRNA-221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呈低表达,二者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microRNA-221可能通过影响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影响胃癌的浸润与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c1-2相联系的抗凋亡基因1(Bag-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病理科收集的79例胃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标本收集时间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检测两组标本中的Bag-1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Bag-1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的Bag-1蛋白阳性表达率65.82%显著的高于癌旁组织的13.33%(P0.05);Bag-1蛋白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3年生存率30.77%显著的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的55.56%(P0.05);Bag-1蛋白阳性和阴性表达的患者1年以及2年生存率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g-1蛋白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3年生存率30.77%显著的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的55.56%(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的Bag-1蛋白高表达,并且与患者的胃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WT-1和Smac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0例正常卵巢组织,40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60例全面分期手术治疗的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WT-1、Smac蛋白的表达,并分析WT-1、Smac蛋白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WT-1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或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P0.05);Smac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或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P0.0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WT-1、Smac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有无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且上皮性卵巢癌中WT-1、Smac蛋白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性(r=-0.35,P0.05)。结论:WT-1蛋白高表达或Smac蛋白低表达可能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WT-1、Smac蛋白的表达有助于上皮性卵巢癌恶性程度的判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P90核糖体S6激酶4(RSK4)蛋白、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病理科2014年1月~2016年5月既往收集的结直肠癌手术后标本70例及同期结直肠癌癌旁组织3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标本中RSK4蛋白、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RSK4蛋白、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0%、55.71%,而癌旁组织中RSK4蛋白、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3%、10.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Ⅱ期、高分化和中分化结直肠癌组织RSK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Ⅲ期、低分化结直肠癌(P0.05);Ⅰ期+Ⅱ期、浸润深度(T1、T2)、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的低于Ⅲ期、浸润深度(T3、T4)、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组织(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RSK4蛋白表达下调、p53蛋白表达上调,二者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并可能作为结肠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程序性死亡因子1配体(PD-L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诊断为胃癌的100例原发性胃癌患者,全部患者术后均经病理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HER2、PD-L1表达,对比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分化程度、病理类型等临床病理特征胃癌患者HER2、PD-L1的表达,分析二者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00例胃癌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8:1,年龄60岁占比高,肿瘤大小多超过4 cm,WHO分型以分化不良与分化较好为主,肿瘤部位主要位于胃下2/3,浸润深度多为T4,TNM分期集中在Ⅰ~Ⅲ期,多伴淋巴结转移,几乎无远处转移,多存在脉管侵犯,部分有神经侵犯。10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HER2表达阴性、弱阳性、强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2.00%、31.00%、27.00%;PD-L1阴性、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7.00%、43.00%。胃癌组织HER2阳性表达、PD-L1阳性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HER2表达与疾病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P0.05),PD-L1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与远处转移均呈显著正相关(r0,P0.05)。结论:HER2的阳性表达可能提示胃癌患者较低的恶性程度,PD-L1的高表达可能提示胃癌患者存在远处转移、浸润深度深、恶性程度高。HER2和PD-L1有望成为胃癌患者诊断参考指标及药物干预的靶点。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癌组织神经降压素(NTS)、鞘氨醇-1-磷酸转运体2(SPNS2)、热休克蛋白75(Mortalin)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7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仓山院区收治的90例HC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NTS、SPNS2、Mortalin及EMT标志物N-钙粘蛋白(N-Cad)、E-钙粘蛋白(E-Cad)表达情况。分析NTS、SPNS2、Mortalin表达与HCC患者EMT标志物、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HCC癌组织中NTS、SPNS2、Mortalin、N-Cad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E-Cad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CC癌组织中NTS、SPNS2、Mortalin表达水平与N-Cad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与E-Cad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 HCC癌组织中NTS、SPNS2、Mortalin表达与Child-Pugh分级、血管侵犯、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0.05)。90例HCC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为48.89%(44/90)。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NTS、SPNS2、Mortalin阳性组总生存率分别低于NTS、SPNS2、Mortalin阴性组(P<0.05)。结论:HCC癌组织中NTS、SPNS2、Mortalin表达上调,与EMT、Child-Pugh分级、血管侵犯、BCLC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预后有关,可作为HCC病情及预后的辅助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7,CASP7)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ASP7在254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重点观察该蛋白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及与临床病理指标间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分析该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Caspase-7在ER+PR+HER2+、ER+PR+HER2-、ER-PR-HER2+、ER-PR-HER2-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2%、60.3%、17.0%、40.0%,在ER+/PR+/HER2-型中表达最高,在ER-/PR-/HER2+型中表达低,四组总体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ER、PR表达(均为r=0.194,P=0.002)呈显著正相关,与HER2表达2(r=-0.224,P0.001)呈显著负相关。在ER-PR-HER2+型乳腺癌中,CASP7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呈负相关(P=0.028),且与术后纵膈转移和脑转移呈正相关(均为r=0.307,P=0.026)。CASP7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生存无显著相关性。结论:CASP7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中表达存在差异,并且可能作为乳腺癌分子分型和预后预测的候选标记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网织钙结合蛋白2(RCN2)和伪足富集的非典型激酶1(PEAK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RCN2和PEAK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RCN2和PEAK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结直肠癌组织RCN2和PEAK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RCN2和PEAK1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结直肠癌组织RCN2和PEAK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RCN2和PEAK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结直肠癌组织RCN2表达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和TNM分期均有关(P0.05),PEAK1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均有关(P0.05)。Log Rank检验结果显示,RCN2阳性表达组和PEAK1阳性表达组患者的术后5年总生存率均分别低于RCN2阴性表达组和PEAK1阴性表达组患者(P0.05)。结直肠癌组织RCN2和PEAK1表达呈正相关性(r=0.586,P=0.000)。结论:RCN2和PEAK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均与肿瘤恶性进展和不良预后关系密切。RCN2和PEAK1可作为结直肠癌治疗靶标的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2月到2018年6月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收集其手术切除的病理组织。采用C-14呼气试验和改良Giemsa染色检测患者HP感染的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cyclinD1、MMP-9表达情况。分析HP感染、cyclinD1、MMP-9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胃癌患者HP感染与cyclinD1、MMP-9表达的相关性。结果:80例胃癌患者HP感染阳性56例(70.00%),阴性24例(30.00%)。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3+T4的胃癌患者的HP感染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1+T2的胃癌患者(P0.05)。80例胃癌患者cyclinD1阳性表达45例(56.25%),阴性表达35例(43.75%),MMP-9阳性表达65例(81.25%),阴性表达15例(18.75%),TNM临床分期为III+IV期、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3+T4的胃癌患者的cyclinD1、MMP-9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TNM临床分期为I+II期、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1+T2的胃癌患者(P0.05)。HP感染阳性患者的cyclinD1阳性表达率和MMP-9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胃癌患者HP感染与cyclinD1、MMP-9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癌患者的HP感染情况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cyclinD1和MMP-9的表达与TNM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且胃癌患者HP感染与cyclinD1、MMP-9表达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