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目的:分析左西孟旦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3)、内皮素-1(ET-1)、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按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左西孟旦治疗,观察者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脑心通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血压、心率、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Galectin-3、ET-1和CystatinC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比对照组显著升高(77.78%)(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的左室部分缩短(LVFS)、左心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水平均较治疗前增高,血压、心率及血清NT-proBNP、Galectin-3、ET-1、Cystatin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LVFS、LVEF、SV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压、心率及血清NT-proBNP、Galectin-3、ET-1、Cystatin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西孟旦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能提高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显著降低血清NT-proBNP、Galectin-3、ET-1和CystatinC水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cTnT、hs-CRP、NT-proBNP水平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327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左西孟旦)164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163例,对比两组用药前及用药后24 h的左心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肌钙蛋白T(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LVEF和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和SV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S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和S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cTnT、hs-CRP、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TnT、hs-CRP、NT-proBN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cTnT、hs-CRP、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可明显增加心肌收缩力,抑制心肌重塑,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联合呋塞米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了8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给予左西孟旦注射液,观察组(41例)给予左西孟旦联合呋塞米治疗后24 h,通过观察并记录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心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及随访3 d内不良反应情况,评价左西孟旦联合呋塞米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患者共37例,对照组28例,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SV,LVEF,NT-proBNP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V和LVEF水平均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NT-proBN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d,两组不良反应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左西孟旦联合呋塞米对顽固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增强心脏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减轻心力衰竭程度。  相似文献   

4.
《蛇志》2019,(3)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LCZ696)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RH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21例)与对照组(n=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将常规抗心衰治疗中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替换为LCZ696。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血浆NT-proBNP、6 min步行距离(6M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肾功能、电解质的变化,评价两组的疗效及药物安全性。结果与同组治疗前基线水平较比,观察组治疗后NT-proBNP显著降低(P0.05),LVEF、LVFS、6MWD显著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T-proBNP显著降低(P0.05),LVEF、LVFS、6MWD显著升高(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NT-proBNP、LVEF、LVFS、6MWD与同组基线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性(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肌酐(CREA)、尿素氮(BUN)、血钾(K~+)、血钠(Na~+)水平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低血压、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结论 LCZ696在改善RHF患者的活动耐量及心脏功能的效果好,安全性高,为RHF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左西孟旦联合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干部病房收治的8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口服螺内酯,每次20 mg,每天1次;观察组联合采取左西孟旦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6 min步行试验、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 (interleukin-6,IL-6)、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91%vs. 72.73%,P0.05);两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血清hs-CRP、TNF-α、IL-6和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及6 min步行试验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血清hs-CRP、TNF-α、IL-6和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6 min步行试验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西孟旦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能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可能与其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心室重构、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地高辛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及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 ICAM-1)、可溶性ST2蛋白(s ST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接诊的9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西孟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地高辛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HMGB1、s ICAM-1、s ST2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18%(41/44),明显高于对照组(76.09%,P0.05);观察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D、血清NT-proBN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6.50±5.21)%vs.(41.20±4.12)%,(54.94±2.29)mm vs.(59.30±2.38)mm,(494.31±75.95)ng/L vs.(589.56±89.40)ng/L](P0.05);观察组血清HMGB1、s ICAM-1、s ST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低[(8.42±1.23)pg/mL vs.(13.76±1.70)pg/mL,(122.93±11.03)μg/L vs.(141.58±13.04)μg/L,(0.08±0.02)ng/mL vs.(0.15±0.03)ng/mL](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09%和6.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高辛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用左西孟旦治疗,其可更有效降低患者血清HMGB1、s ICAM-1、s ST2的表达,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米力农对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我院老年病科、心血管科二区收治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160例,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的80例记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米力农治疗的80例记为观察组,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T-pro BNP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25%(P0.05);治疗前两组LVEF、LVEDD、CK、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LVEF较对照组升高,LVEDD、CK、CK-MB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T-pro 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联合米力农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有助于心功能的恢复,显著降低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脉隆注射液联合重组人脑钠肽治疗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胶原、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重组人脑钠肽静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14天。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血清NT-proBNP、胶原、NO、ET-1水平的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82.5%,P0.05)。治疗前,两组左心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每搏输出量(SV, Stroke volume)、心脏指数(CI, Cardiac index)、心率(HR, heart rate)、血清NT-proBNP、NO、ET-1、胶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SV、CI、NO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血清NT-proBNP、ET-1、胶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出现1例低血压,2例头疼,1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观察组出现1例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联合重组人脑钠肽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重组人脑钠肽静脉治疗,其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NT-proBNP、胶原、ET-1的水平并升高血清NO的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诺欣妥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心内科收治入院的难治性心衰患者15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指南导向药物治疗(GDMT),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诺欣妥,起始剂量50 mg/次,2次/d,每隔2-4周倍增一次,直至剂量达到维持剂量200 mg/次,2次/d。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结构及功能改变、血清神经内分泌激素及脑钠肽(NT-proBNP)水平的变化、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随访期间的预后转归。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肾素(RA)、血管紧张素(AngⅡ)及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衰再住院率、心源性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诺欣妥用于治疗难治性心衰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逆转心脏重构,降低住院率及病死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心功能参数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HF患者73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两组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分析CHF患者血清Hcy水平与NT-proBNP、LVEF、LVEDd的相关性,观察不同血清Hcy水平CHF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血清Hcy、NT-proBNP及LVEDd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Ⅳ级患者血清Hcy、NT-proBNP、LVEDd水平高于Ⅱ级与Ⅲ级,且Ⅲ级高于Ⅱ级(P0.05);Ⅳ级患者LVEF水平低于Ⅱ级与Ⅲ级,且Ⅲ级低于Ⅱ级(P0.05)。由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CHF患者血清Hcy水平与血清NT-proBNP、LVE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5)。血清Hcy水平高于25μmol/L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1.43%,血清Hcy水平在15μmol/L-25μmol/L范围内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Hcy、NT-proBNP、LVEDd随心功能恶化程度增加而升高,LVEF随之降低,且Hcy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炙甘草汤加五参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N末端B型脑钠尿肽前体(NT-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炙甘草汤加五参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s-CRP、NT-proBNP、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内皮素(Endothelin-1,ET-1)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2.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hs-CRP、NT-pro BNP、NO、E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内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NT-pro BNP、hs-CRP、ET-1水平均明显下降,血清NO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血清NT-proBNP、hs-CRP、ET-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炙甘草汤加五参颗粒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可能与其显著降低炎症和改善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究富马酸比索洛尔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胆红素、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根据入院顺序经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排量(cardiac output,CO)、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血清 NT-proBNP水平、6 min 步行测试距离、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00 %,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 %(P<0.05); 治疗前,两组的LVEF、CO、SV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LVEF、CO、SV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的NT-proBNP水平及6 min 步行测试距离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NT-proBNP水平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6 min 步行测试距离比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更优(P<0.05);治疗前,两组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值得推荐至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呋塞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呋塞米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心功能、血清N端B型脑钠肽(NT-proBNP)、醛固酮(ALD)、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24/3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而LVEDD和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NT-proBNP、ALD、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0%(3/30)]与研究组[13.3%(4/3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呋塞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用呋塞米治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可能与其明显改善患者血清NT-proBNP、ALD、ICAM-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有氧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cardiac failure,CHF)患者心室重构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7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n=39)、对照组(n=39)。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药物治疗、日常活动能力训练,运动组在此基础上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的《三阶段康复运动方案》进行有氧康复运动,共持续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脏结构和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MLHF)评分、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水平均明显减小,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6分钟步行试验(6 minute walking test,6MWT)、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运动组LVESD、LVEDD、MLHF评分、血清ET-1、Ang 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6MWT、血清NO、CG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组干预期间心衰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氧运动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CHF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或逆转心室重构,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比较新活素(Lrh-BNP)与多巴酚丁胺(Dob)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HF)的临床效果及对其血浆半乳糖凝集素(Gal)-3、胱抑素C(CysC)、内皮素(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14例AH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Dob组给予Dob治疗,Lrh-BNP组予以Lrh-BN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参数,血浆Gal-3、CysC、ET-1水平,临床综合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72h后FS、LVEF值均显著升高(P0.01),LVEDD、血浆Gal-3、CysC、ET-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Lrh-BNP组以上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1)。治疗72h后,Lrh-BNP组总有效率为89.5%,较Dob组明显上升(73.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多巴酚丁胺相比,新活素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更好,安全性相当,可能与其有效降低患者血浆Gal-3、CysC、ET-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与心功能及免疫球蛋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诊治的20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孕检的200名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SP70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D(Ig D)和免疫球蛋白E(Ig E)水平,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监测两组的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每搏指数(SVI),计算左心室质量(LVM)、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与二尖瓣环侧壁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的比值(E/Em)、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的比值(E/A)。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HSP70水平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妊娠期高血压组的血清HSP70水平明显升高,而Ig G和Ig M水平明显下降,并且LVESD、LVEF、E/A也明显下降(P0.05)。血清HSP70水平与Ig G、Ig M、LVESD、LVEF、E/A均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血清HSP70水平明显升高,并且血清HSP70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免疫功能和心功能下降存在相关性,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血浆microRNA-21(miR-21)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54例ICM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测定两组血浆miR-21表达水平,比较两组受试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的变化,分析血浆miR-21水平与以上各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评估miR-21在ICM诊治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LDL-C、HDL-C、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miR-21、TG、NT-proBNP及LVEDV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浆miR-21水平与NT-proBNP和LVEDV呈正相关(P0.05),而血浆miR-21水平与LVEF、LDL-C、HDL-C、TG、TC无相关性(P0.05)。结论:ICM患者血浆miR-21表达明显升高,并且其表达与NT-proBNP及LVEDV呈正相关,通过参与ICM患者心室重构发挥作用,可作为ICM诊治的新靶点及风险评估的新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PCI患者在联合使用替罗非班和尼可地尔后对心功能和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98例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9)和联合治疗组(n=49)。对照组单纯给予替罗非班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尼可地尔5 mg tid口服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8周前后LVEF、NT-pro BNP水平,并随访MACE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LVEF及NT-pro BNP水平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8周后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LVEF及NT-pro 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水平明显改善(P0.05)。治疗8周后联合治疗组患者LVEF及NT-pro BN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经过8周的治疗,联合治疗组再次发生心绞痛事件(6.12%VS 24.49%,P=0.025)、恶性心律失常(2.04%VS 16.33%,P=0.036)和心力衰竭事件(2.04%VS 18.37%,P=0.020)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替罗非班联合尼可地尔可进一步改善急诊PCI患者心功能及短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芪红汤联合美托洛尔对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血浆内皮素(E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氨基末端B型脑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8例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选用美托络尔治疗,研究组在美托络尔基础上联合芪红汤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浆ET、hs-CRP、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及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症状积分、ET、hs-CRP、NT-proBNP、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F、6-WMT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红汤联合美托络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效果肯定,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浆ET、hs-CRP、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