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2 毫秒
1.
摘要 目的:研究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卟啉单胞菌(Pg)感染与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牙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长沙市第三医院口腔科接受诊治的30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慢性牙周炎严重程度分成轻度组169例、中度组92例、重度组39例。对所有受试者进行Pg检测,同时检测血清HMGB1、IL-1β、IL-6水平和牙周临床指标水平。比较各组上述各项指标的差异,并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Pg感染与血清HMGB1、IL-1β、IL-6水平以及牙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重度组和中度组的Pg感染阳性率、Pg感染浓度均高于轻度组,且重度组上述指标高于中度组(P<0.05)。重度组和中度组的血清HMGB1、IL-1β、IL-6水平均高于轻度组,且重度组上述指标高于中度组(P<0.05)。重度组和中度组的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以及附着丧失(AL)均高于轻度组,且重度组上述指标高于中度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慢性牙周炎患者的Pg感染浓度与血清HMGB1、IL-1β、IL-6水平以及PD、SBI、AL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的Pg感染浓度与血清HMGB1、IL-1β、IL-6水平及牙周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早期明确Pg感染浓度以及检测上述血清学指标水平,可能对抑制病程进展以及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联合H2受体阻断剂(雷尼替丁)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9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6)与实验组(n=46),对照组行头孢曲松治疗,实验组基于对照组加用雷尼替丁治疗,比较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醇(MDA)、胃泌素、胃动素、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的变化,临床表现缓解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血清IL-6、CRP、PAF、MDA、胃泌素水平及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SOD、胃动素水平及MA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表现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孢曲松联合雷丁替尼可有效提高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不同镇痛方法对盆腔手术患者血浆中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并与传统术后镇痛法进行比较,探讨术后充分镇痛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镇痛方法不同,将60例行子宫切除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组患者为术后根据临床需要,临时给予哌替啶50mg肌肉注射(Ⅰ组,n=20);第Ⅱ组患者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镇痛组(Ⅱ组,n=20);第Ⅲ组患者为芬太尼静脉镇痛组(Ⅲ组,n=20);观察麻醉前30min、手术后30min、2h、24h、48h和72h六个时点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术后血清IL-6、IL-8、IL-10水平与麻醉前值比较均升高(P〈0.01),一般在术后24h达峰值。比较血清IL-6、IL-8、IL-10浓度变化,Ⅱ和Ⅲ组抑制这3种细胞因子释放的能力明显强于Ⅰ组(P〈0.05),与Ⅲ组比较,Ⅱ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硬膜外局麻药复合阿片受体激动药镇痛模式可更有效地降低术后炎性直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癌根治术应用0.5μg(kg·h)维持剂量右美托咪定(Dex)辅助麻醉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S)及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并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治疗的92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采取相同的常规静吸复合麻醉,于麻醉诱导前15 min(T_1)静脉滴注负荷剂量为1μg/kg的Dex。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以0.5μg/(kg·h)速度持续静脉泵注Dex至术毕前10 min,对照组以等剂量生理盐水重复以上操作。记录比较两组T_1、单肺通气前(T_2)、单肺通气60 min(T_3)、术毕时刻(T_4)、术后24 h(T_5)血清IL-6、NSE、S100β蛋白水平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1时间点对比,两组T_2、T_3、T_4、T_5时血清IL-6、NSE、S100β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在T_2、T_3、T_4、T_5时血清IL-6、S100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P0.01)。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肺癌根治术应用0.5μg(kg·h)维持剂量右美托咪定(Dex)辅助麻醉更能有效降低术患者IL-6、NSE、S100β蛋白水平,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减轻脑损伤,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内关穴对冠心病患者围术期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开腹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的冠心病患者60例,并将患者随机分为E组(电针组)、C组(对照组),E组用韩式电针刺激仪(HANS-B100B)在麻醉诱导前20 min开始针刺内关穴,并维持针刺至术毕,C组不做任何处理。两组患者分别记录插管前(T0)、插管后即刻(T1)、手术结束时(T2)、拔管后即刻(T3)、拔管后10 min(T4)时的血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留T0~T4时刻的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β、IL-6、TNF-α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组内比较:E组各时点SBP、HR、MAP较同组T0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T1-T4时点HR、SBP、MAP较同组T0时点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E组T1-T4时HR、SBP、MAP、明显低于C组(P0.05),E组患者T1~T4静脉血中的IL-1β、IL-6、TNF-α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电针刺激内关穴能抑制冠心病患者围术期的炎性反应改善心肌缺血,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衣原体肺炎中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对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cocyte,PMN)循环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40 μl含1×10^3包涵体形成单位(inclusion-forming units,IFU)的衣原体鼠肺炎株(Chlamydia muridarum,Cm)呼吸道感染BALB/c小鼠,诱导鼠衣原体肺炎.用抗鼠IL-17单克隆抗体吸入中和内源性IL-17,以相应独特型抗体(IgG2α)作为对照.用RT-PCR检测小鼠肺组织及肺上皮细胞系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2,MIP-2)和IL-6 mRNA的表达.取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染色计数PMN,感染肺组织进行病理染色.结果 衣原体肺炎中,内源性IL-17中和小鼠肺组织PMN浸润显著降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PMN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IL-17与TNF-α协同可上调肺上皮细胞MIP-2和IL-6 mRNA表达,且内源性IL-17中和小鼠肺组织MIP-2和IL-6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衣原体肺炎中IL-17通过促进肺组织细胞分泌趋化性细胞因子MIP-2和前症性细胞因子IL-6,诱导PMN循环,参与宿主抗衣原体炎性应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膝关节炎患者关节置换术后细菌感染严重程度与IL-1β、TNF-α、IL-6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膝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细菌感染患者作为试验组,参照Michel Lequesen推荐的膝关节炎严重性判断标准将膝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细菌感染患者分为极严重组、非常严重组、严重组、中度组和轻度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IL-1β、IL-6及TNF-α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极严重组患者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非常严重组、严重组、中度组和轻度组(均P<0.05)。非常严重组患者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严重组、中度组和轻度组(均P<0.05)。严重组患者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均P<0.05)。IL-1β、TNF-α、IL-6水平与膝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细菌感染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结论膝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细菌感染患者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并且病情越严重,IL-1β、TNF-α、IL-6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不良与甲状腺激素、肺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8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微型营养评定(MNA)评分将其分为营养不良组(n=31)和非营养不良组(n=45),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因素,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激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血清IL-6、IL-18水平。分析MNA评分与甲状腺激素水平、肺功能及血清IL-6、IL-18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营养不良组年龄高于非营养不良组(P<0.05)。营养不良组T3、T4、TSH、FEV1%pred、FEV1/FVC显著低于非营养不良组,血清IL-6、IL-18水平显著高于非营养不良组(P<0.05)。稳定期COPD患者的MNA评分与T3、T4、TSH、FEV1%pred、FEV1/FVC呈正相关,与IL-6、IL-18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T3≤1.60 nmol/L、T4≤73.00 nmol/L、TSH≤1.50 nmol/L、FEV1%pred≤60.00%、FEV1/FVC≤0.54、IL-6≥8.00 pg/mL、IL-18≥47.00 pg/mL是稳定期COPD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营养不良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针对相关因素给予有效干预,降低此类患者营养不良风险。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无创机械通气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3、IL-17、IL-37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患者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AECOPD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亚组41例和预后良好亚组61例,另选取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SCOPD)患者作为SCOPD组和57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3、IL-17、IL-37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ECOPD无创机械通气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13、IL-17、IL-37水平对AECOPD无创机械通气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对照组、SCOPD组、AECOPD组血清IL-13、IL-17、IL-37水平依次升高(P<0.05)。预后不良亚组血清IL-13、IL-17、IL-37水平高于预后良好亚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不良亚组年龄大于预后良好亚组,心功能不全比例和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C反应蛋白高于预后良好亚组(P<0.05),而两组性别、体质指数、AECOPD病程、吸烟、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EV1%增加为AECOPD无创机械通气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年龄增加、CAT评分增加和IL-13、IL-17、IL-37升高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L-13、IL-17、IL-37水平联合预测AECOPD无创机械通气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大于IL-13、IL-17、IL-37水平单独预测。结论:AECOPD无创机械通气患者血清IL-13、IL-17、IL-37水平升高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血清IL-13、IL-17、IL-37可作为AECOPD无创机械通气患者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必净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10 mg/kg)组与血必净低、中、高剂量(5、10、15 ml/kg)组,每组10只。通过腹腔注射5 mg/kg内毒素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模型成功4 h后腹腔注射给药,每天1次,连续7 d;正常对照组和ALI模型组静脉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7 d后采集动脉血,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清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取肺组织,检测肺系数(LI)、左肺湿/干质量比(W/D)、肺含水率[(W-D)/W],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I、W/D、(W-D)/W,TNF-α和HMGB1蛋白表达以及血清MDA含量升高,PaO2,IL-10蛋白表达和血清SOD活性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模型组比较,血必净低、中、高剂量组大鼠LI、W/D及(W-D)/W,TNF-α和HMGB1蛋白表达以及血清MDA含量降低,PaO2,IL-10蛋白表达和血清SOD活性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血必净高剂量组效果较好,与中、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5)。结论:血必净能减轻对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其药理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和HMGB1蛋白表达和血清MDA水平和上调IL-10蛋白表达和血清SOD活性有关,且以高剂量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研究重症肺炎(S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33(IL-33)与肠道菌群和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6月济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SP患者,记作研究组。另取同期收治的90例普通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IL-18、IL-23、IL-33与肠道菌群含量,并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两者的关系。此外,将研究组患者按照治疗后临床转归情况的差异分为好转组60例及恶化组3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P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血清IL-18、IL-23、IL-33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而拟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血清IL-18、IL-23、IL-33与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拟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均P<0.05)。好转组年龄及血清IL-18、IL-23、IL-33水平均低于恶化组,且机械通气与长期卧床人数占比均低于恶化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大、机械通气、长期卧床以及血清IL-18、IL-23、IL-33水平高均是SP患者治疗后恶化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SP患者血清IL-18、IL-23、IL-33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且随着上述三项血清指标水平的升高,患者临床转归越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及对血清VEGF(内皮细胞生长因子)、IL-6(白介素-6)、IL-10(白介素-10)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94例上肢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7例。对照组于臂丛阻滞实施前10分钟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辅助静脉推注地佐辛。随之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臂丛神经麻醉前(T0),药物注射分钟后(T1),手术切皮(T2)、手术操作5分钟(T3)、手术操作30分钟(T4)和手术结束(T5)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Ramsay镇静评分、VEGF、IL-6和IL-10水平。结果:联合组T1~T5时间MAP(血压)、HR(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pO2(血氧饱和度)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T1~T5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两组T1~T5时间点VEGF均上升,且联合组各时间点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小时显示,联合组IL-6、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镇痛持续时间、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的持续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P0.05)。结论:在行上肢手术过程中,联合使用右美托咪定和地佐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镇痛效果明显,同时可有效刺激VEGF分泌,降低IL-6、IL-10炎症因子水平,加速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Th17)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与临床分期以及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20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MM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检测并对比不同Durie-Salmon分期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Treg、Th17、Treg/Th17及血清IL-6、IL-10水平;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Treg、Th17、Treg/Th17及血清IL-6、IL-10水平;分析Treg、Th17、Treg/Th17及血清IL-6、IL-10与MM患者Durie-Salmon分期、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Treg、Treg/Th17及血清IL-6、IL-10水平III期组高于II期组,II期组高于I期组(P<0.05)。有效组治疗后骨髓单个核细胞Treg、Treg/Th17水平及血清IL-6、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骨髓单个核细胞Treg、Treg/Th17及血清IL-6、IL-10水平无效组高于有效组(P<0.05)。骨髓单个核细胞Treg、Treg/Th17及血清IL-6、IL-10水平与MM患者Durie-Salmon分期呈正相关,与治疗效果呈负相关(P<0.05);骨髓单个核细胞Th17水平与MM患者的Durie-Salmon分期、治疗效果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Treg、Treg/Th17水平及血清IL-6、IL-10水平与MM患者肿瘤临床分期、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检测其水平可对MM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起到一定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泌乳素、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剖宫产产妇,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61)和对照组(n=59)。对照组给予连续性硬膜外麻醉,试验组蛛网膜下腔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情况、泌乳素、IL-10、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水平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感觉阻滞起效、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感觉阻滞维持、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泌乳素、IL-1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试验组血清泌乳素、IL-10均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试验组和对照组HR、SBP及DB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试验组和对照组HR、SBP及DBP均有所降低,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两组应激反应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术后试验组和对照组NE、E、DA水平均有所升高,且试验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92%、8.47%,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剖宫产中应用蛛网膜下腔麻醉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产妇泌乳素、IL-10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7(IL-27)、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变应性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60例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健康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入选者血清中的IL-27、IL-17以及IL-10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中IL-27、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中的IL-27和IL-17呈负相关关系(r=-0.372,P=0.035),IL-27和IL-10呈正相关关系(r=0.524,P=0.026),而IL-17和IL-10无相关关系(r=0.519,P=0.318)。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中IL-27和IL-10呈低表达,而IL-17呈高表达,IL-27可能对IL-17和IL-10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清胰利胆颗粒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热休克蛋白70(HSP70)、热休克蛋白27(HSP27)、白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2例每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案完成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清胰利胆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淀粉酶恢复至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至正常时间、胃肠功能恢复至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血清HMGB1、HSP70、HSP72、IL-8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86%(39/42)比71.43%(30/42)](P0.05)。观察组的血淀粉酶恢复至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至正常时间、胃肠功能恢复至正常时间及腹痛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MGB1、HSP70、HSP72、IL-8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MGB1、HSP70、HSP72、IL-8水平和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HMGB1、HSP70、HSP72、IL-8水平较低(P0.05)。结论:清胰利胆颗粒能有效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HMGB1、HSP70、HSP27、IL-8水平,且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6例子宫肌瘤患者,参照抽签法分作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VEGF、IL-6、IL-8、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血清VEGF、IL-6、IL-8、FSH、E2、AM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血清IL-6、IL-8、E2、AM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F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起到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相似的应用效果,但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对机体形成的创伤较小,利于术后卵巢功能的恢复,可能与其降低患者术后血清IL-6、IL-8、V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B超指引下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每组样本容量40例),对照组实施单纯全凭静脉麻醉,实验组实施B超指引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对比两组不同时点MAP、HR、血清Cor、NE水平以及瑞芬太尼、尼群地平(NIT)、丙泊酚使用剂量,并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T1-4时点MAP、HR、血清Cor、N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瑞芬太尼、NIT以及丙泊酚使用剂量实验组均明显较对照组减少(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超指引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应用于肩关节镜手术中可抑制患者体内应激物质释放,将MAP及HR维持在稳定范围内,极大地减少了麻醉药物、NIT使用剂量,麻醉效果理想、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