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线粒体途径是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特定的刺激下,例如高糖条件,可以通过caspase依赖性和非依赖性两种途径诱导多种细胞凋亡.但线粒体凋亡途径在高糖引起成骨细胞凋亡中所起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证明,高糖可以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成骨细胞凋亡.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学检测显示,高糖可诱导MC3T3-E1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不同浓度D-葡萄糖(11,22,33 mmol/L)可以引起线粒体中Bax蛋白表达的增加,使Bax蛋白由细胞质中易位到线粒体,激活了线粒体凋亡途径.JC-1荧光探针检测证实,高糖处理成骨细胞后,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表明线粒体途径被激活.而细胞质中的细胞色素c、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增加,细胞色素c和AIF从线粒体中释放到细胞质中,释放到细胞质中的细胞色素c使caspase-3、caspase-9剪切活化,从而激活了caspase依赖性凋亡途径.因此,线粒体凋亡途径可能是高糖诱导成骨细胞凋亡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高糖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HLECs)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高糖诱导的HLECs模型,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干预,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高浓度葡萄糖抑制了HLECs活性,葡萄糖干预后细胞活性下降到42.65%±4.12%,与阴性对照组(96.07%±4.0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不同浓度茶多酚处理后,HLECs活性分别提高到55.33%±4.15%,72.90%±3.36%和76.00%±3.79%,与氧化损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葡萄糖改变了HLECs形态及生长情况,而用茶多酚干预的高糖条件下的HLECs则较好的保持了上皮细胞的形态;高浓度葡萄糖诱导HLECs凋亡反应的发生,引起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改变,茶多酚抑制了Bax水平的升高,促进了Bcl-2水平的下降。结论:茶多酚可以抑制高糖诱导的HLECs的凋亡,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二甲双胍对人膀胱肿瘤细胞能量代谢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将膀胱肿瘤细胞分为4组,分别用终浓度为0、20、40、60 mmol/L的二甲双胍处理,比色法检测各组葡萄糖的消耗和乳酸的生成,用ATP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ATP水平,用JC-1膜电位检测试剂盒检测二甲双胍对膀胱肿瘤细胞膜电位的影响,通过real-time PCR检测己糖激酶2(HK2)和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DAC)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每组中HK2、VDAC、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在20 mmol/L二甲双胍下,膀胱肿瘤细胞葡萄糖消耗增加,乳酸产生受到抑制,ATP产生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HK2、VDAC和p-STAT3的表达降低。结论:二甲双胍可能通过抑制HK2、VDAC和p-STAT3的表达来阻断膀胱肿瘤的糖酵解和线粒体功能,这为研究二甲双胍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机制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自噬对高糖诱导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分别用常规培养基(正常对照组)、含30 mmol/L D-葡萄糖的高糖培养基(高糖组)、高糖培养基合并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100 nmol/L)干预(RAPA组)和高糖培养基合并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5 mmol/L)干预(3-MA组)培养。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活力,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标记蛋白(Beclin1)的表达水平。结果:(1)高糖溶液刺激内皮细胞24 h后,细胞生长活力为正常组的55.0%(P0.01),自噬标记蛋白Beclin1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凋亡水平为正常组的2.0倍;(2)与高糖组相比,RAPA组细胞生长活力明显增加,Beclin1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凋亡水平为高糖组的70.1%;(3)与高糖组相比,3-MA组细胞生长活力明显减少,Beclin1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凋亡水平为高糖组的1.42倍。结论:细胞自噬可能对高糖诱导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具有凋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紫草素对A549人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紫草素对体外培养的A549人肺癌细胞进行干预,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紫草素对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观察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水平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紫草素处理12 h并用JC-1染色的A54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结果:CCK-8分析显示,0.5μM、1μM、2μM、4μM和6μM实验组A549细胞相对存活率分别为(83.71±1.02)%、(57.47±2.78)%、(27.39±1.96)%、(16.96±1.47)%和(14.72±1.93)%,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A549细胞相对存活率明显降低;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1μM、2μM、4μM实验组A549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3.80±1.76)%、(40.90±3.48)%和(78.80±2.52)%,与对照组相比紫草素呈剂量依赖型促进A549细胞凋亡;Western blot结果证实,紫草素能降低A549细胞中Bcl-2蛋白的表达量,而升高Bax蛋白的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结果显示紫草素能降低A549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呈剂量依赖型。结论:紫草素能显著促进A549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和上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抑制剂Roscovitine(Ros)诱导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Ros(10μM、20μM、40μM)处理细胞24h,采用Annexin V-PI染色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法检测胞浆中和线粒体促凋亡蛋白Bax和Bad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变化。结果:Ros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A549细胞凋亡,同时Bad和Bax在胞浆的含量随着Ros剂量的增加而减少,而在线粒体中却出现相反的结果,线粒体膜电位随Ros剂量的增大而降低。结论:Ros可通过促进Bax和Bad由胞浆向线粒体易位,诱导NSCLC A549细胞由线粒体途径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7.
张海华  孟瑾  张峰 《生物磁学》2011,(20):3835-3837,3829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抑制剂Roseovitine(Ros)诱导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Ros(101.1M、20yM、40μM)处理细胞24h,采用AnnexinV-PI染色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法检测胞浆中和线粒体促凋亡蛋白Bax和Bad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脚)变化。结果:Ros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A549细胞凋亡,同时Bad和Bax在胞浆的含量随着Ros剂量的增加而减少,而在线粒体中却出现相反的结果,线粒体膜电位随Ros剂量的增大而降低。结论:Ros可通过促进Bax和Bad由胞浆向线粒体易位,诱导NSCLCA549细胞由线粒体途径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8.
雷公藤甲素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胰腺癌细胞BxPC-3和PANC-1生长抑制及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探讨雷公藤甲素抗胰腺癌的机制。方法:雷公藤甲素处理BxPC-3和PANC—1细胞后,用M1rr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抑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用罗丹明123和DCFH—DA染色方法测定细胞线粒体膜跨膜电位变化和活性氧(ROS)的产生,用Western印迹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雷公藤甲素对胰腺癌细胞BxPC-3和PANC—1具有生长抑制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处理72h后,胰腺癌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明显下降,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降。结论:雷公藤甲素能有效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通过增强线粒体通透性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苦马豆素具有广泛的抗肿瘤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对苦马豆素诱导人喉癌Hep-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研究。通过不同浓度的苦马豆素处理Hep-2细胞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检测细胞凋亡;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Bax和XIAP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苦马豆素抑制Hep-2细胞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荧光显微镜下细胞发生形态改变,并呈现典型的凋亡细胞特征;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加剧;线粒体膜电位逐渐下降;Bax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上升,XIAP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下降。苦马豆素通过调节细胞内Bax和XIAP的表达,并经线粒体信号途径诱导Hep-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旨在探讨川楝素诱导人肺癌A549细胞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通过不同浓度的川楝素作用于A549细胞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光学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结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ΔΨm)和细胞周期;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Bax、Bcl-2、Fas、Cycs(细胞色素C)和Caspase-3基因m RNA和蛋白质水平。结果显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川楝素能抑制A549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川楝素作用48 h的最佳药物浓度是40μmol/L,增殖抑制率为46.73%±1.47%,细胞凋亡率为13.18%±0.41%,线粒体膜电位(ΔΨm)显著下降(P0.01),细胞阻滞于G2期和S期;Bcl-2的表达显著降低,Bax、Fas、Cycs和Caspase-3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提示川楝素可能通过上调Bax、Fas、Cycs和Caspase-3基因和下调Bcl-2基因诱导人肺癌A549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