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在儿童不同病原体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儿132例,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56例,病毒感染组36例和肺炎支原体感染组40例,对三组患儿分别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比较检测结果在儿童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优势。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PCT、CRP、WBC水平均较病毒感染组患儿显著升高(P0.05),PCT、WBC水平显著高于支原体感染组患儿高(P0.05);支原体感染组CRP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P0.05)。PCT在诊断细菌感染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均明显高于CRP和WBC。结论:PCT在诊断细菌性感染时具有更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对鉴别儿童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对于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的患儿,要高度注意其细菌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水平,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67例ICU危重感染患者同时送检的微生物培养和PCT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两者间的关系。将微生物培养结果分为阴性组、单一标本阳性组、两种标本阳性组和三种及以上标本阳性组,进一步比较四组间PCT检测结果的差异并分析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感染后患者体内PCT的水平。结果 167例危重感染患者微生物培养阳性102例,阳性率为61.1%。PCT检测阳性103例,阳性率为61.7%。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01,P0.05)。两者联合检测的总阳性率为79.6%。102例微生物培养阳性患者中,PCT为0.57(0.10~131.50)μg/L,高于培养阴性患者[PCT为0.33(0.10~21.85)μg/L,U=8.52,P0.05]。培养阳性患者中,单一标本阳性的PCT水平相对较低,两种及以上标本阳性的PCT水平相对较高。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感染组PCT阳性率分别为70.0%、64.7%和66.7%,混合感染组最高,为87.5%。结论 PCT可用于危重患者感染性疾病的早期预测。加强微生物培养和PCT的联合检测,可促进危重患者感染后的精准诊治。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细菌性血流感染(BSI)患者革兰氏阳性菌(G+菌)和阴性菌(G-菌)中的鉴别作用及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99例细菌性BSI患者,根据细菌革兰氏染色培养鉴定结果分为G-菌感染组和G+菌感染组,检测并比较两组PCT、IL-6、CRP、NLR水平,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G+菌和G-菌感染的鉴别价值。比较G+菌、G-菌不同病原菌类型的PCT、IL-6、CRP、NLR水平差异。此外,将所有患者根据28 d预后差异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PCT、IL-6、CRP、NLR水平,以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ICU细菌性BSI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1)99例细菌性BSI患者中,病原菌类型为G-菌的70例(70.71%),G+菌29例(29.29%)。(2)G-菌感染组PCT、NLR水平均高于G+菌感染组(P<0.05),而两组IL-6及CRP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联合检测PCT、NLR水平鉴别G+菌和G-菌的ROC-AUC(0.95CI)为0.855(0.770~0.912),鉴别效能较好。(3)肺炎克雷伯菌PCT、IL-6、CRP水平均高于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其他G-菌,NLR水平则低于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其他G-菌(P<0.05)。链球菌属PCT、IL-6、CRP、NLR水平均高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肠球菌属(P<0.05)。(4)死亡组患者的PCT、IL-6、NLR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而两组CRP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联合检测PCT、IL-6、NLR水平预测ICU细菌性BSI患者死亡的ROC-AUC(0.95CI)为0.871(0.787~0.937),预测效能较好。结论:联合检测PCT、NLR在鉴别ICU细菌性BSI患者G-菌和G+菌方面具有一定价值,而联合检测PCT、IL-6、NLR对患者死亡风险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89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观察组,并于同期随机抽取120例在我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外周血中IL-8、PCT及CRP水平。IL-8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PCT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CRP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结果:观察组新生儿IL-8、PCT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5.51%、98.33%、97.79%、96.72%和97.13%,均高于三项指标分别进行检测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外周血中IL-8、PCT及CRP水平可以有效地评估新生儿败血症的病情,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外伤术后腹腔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 (IL-6)的水平变化与感染程度的相关性,为外伤术后腹腔感染临床治疗、抗菌药物应用提供依据。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腹部外伤手术患者150例,其中术后发生感染患者83例,未感染组,未发生感染患者67例,为非感染组。通过检测其术前术后及进行抗感染治疗后的PCT、TNF-α、CRP、IL-6水平,对腹腔感染标本进行菌种鉴定,并分析PCT、TNF-α、CRP、IL-6水平变化与腹腔感染的相关性,本研究发现,感染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血清PCT、TNF-α、CRP、IL-6水平明显较术前升高(p<0.05);且在术后12 h、24 h、72 h的PCT、TNF-α、CRP、IL-6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患者标本共检出76株不同的菌株,革兰阴性杆菌45株,革兰阳性菌22株,真菌9株;PCT、TNF-α、CRP在术后12 h、24 h、72 h检出感染的阳性率与病原学诊断结果相关性较高,血清IL-6则在术后72 h检出感染的阳性与病原学诊断相关性较高。本研究初步得出结论,临床检测血清PCT、TNF-α、CRP和IL-6均有助于鉴别是否存在外科腹腔感染,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不同病原菌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血培养阳性的血流感染患者77例,其中革兰氏阳性菌感染41例(53.25%),革兰氏阴性菌感染36例(46.75%)。检测患者的PCT水平,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革兰氏阳性菌组的血清PCT水平明显低于革兰氏阴性菌组,(0.62±0.17)ng/m L vs(12.87±3.43)ng/m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93,p0.05);血清PCT区分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的诊断价值较高(ACU=0.759),最佳阈值为4.45 ng/L。当血清PCT水平4.45 ng/L时诊断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0.34%、86.91%、88.14%,阳性预测值92.1%,阴性预测值84.9%。在革兰氏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组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鲍氏不动杆菌组,鲍氏不动杆菌组明显高于肺炎克雷伯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革兰氏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组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肠球菌属组,肠球菌属组明显高于酿脓链球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原菌血流感染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存在差异,血清PCT水平对早期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该文旨在分析血清IL-6和CRP联合PCT的检测在评估脓毒症患者的危重程度及预后情况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6年12月1日至2019年12月1日于我院就诊的106例脓毒症患者,在患者入院24 h内进行血清IL-6、CRP和PCT水平检测,同时进行SOFA评分。患者入院后28天内,根据生存结局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并判断患者是否合并MODS。分析患者血清IL-6、CRP和PCT水平与危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患者血清IL-6、CRP和PCT水平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合并MODS的比例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CRP和PCT 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效果要优于任一单独指标检测。患者血清IL-6、CRP和PCT水平与SOFA评分及不良预后呈正相关。血清IL-6、CRP联合PCT水平可用于评估毒症患者的危重程度及预后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降钙素原(PCT)在儿童血液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血液细菌感染患儿84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06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儿童血清CRP和PCT水平,并观察血清CRP和PCT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研究组血清CRP、PCT水平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4.91%、92.86%、93.75%、82.98%,均分别显著高于血清CRP的67.92%、50.00%、63.16%、55.26%,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和PCT对儿童血液细菌感染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但是血清PCT的诊断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脓毒症组38例患儿(严重脓毒症组16例、非严重脓毒症组22例)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白细胞(WBC)计数等指标进行检测,并与非脓毒症组的40例患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脓毒症组患儿血清PCT、CRP水平及WBC计数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CRP水平对诊断脓毒症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显著高于WBC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水平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均显著高于CRP和WBC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患儿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非严重脓毒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血清CRP水平及WBC计数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PCT可作为敏感性的鉴别诊断患儿脓毒症的血清学指标,其效果优于CRP和WBC计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对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感染结局将2013年3月-2014年9月在我院分娩且有宫内感染高危因素的179例新生儿分为感染组(34例)和无感染组(145例),检测两组新生儿的PCT、IL-6及CRP水平,并比较其对宫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新生儿脐带血PCT、IL-6、CRP水平均高于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新生儿各单个指标阳性率、两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无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新生儿PCT、IL-6阳性率高于CRP,PCT+IL-6的阳性率高于PCT+CRP、IL-6+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IL-6的灵敏度、准确率高于单个指标及其他两个指标联合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检测的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宫内感染采用脐带血PCT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特点,联合IL-6检测是临床诊断新生儿宫内感染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IL-6及CRP对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21例疑似宫内细菌感染的新生儿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影像学或细菌学方法对患儿进行检查判定感染类型,并检测患儿脐血中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在121例患儿中41例确定为细菌感染,IL-6(100ng/L)与CRP(10mg/L)联合对诊断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0.1%,特异性为76.9%,阴性预测率为91.7%,阳性预测率为71.9%;与PCT结合后,诊断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的敏感性升高至98.3%,特异性为67.8%,阴性预测率为99.2%,阳性预测率为57.0%。结论:脐血PCT可作为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诊断的有效指标,可明显提高IL-6与CRP诊断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的阴性预测值和敏感性,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采用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感染结局将2013年3月~2014年9月在我院分娩且有宫内感染高危因素的179例新生儿分为感染组(34例)和无感染组(145例),检测两组的PCT、IL-6及CRP水平,并比较各项指标对宫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脐带血PCT、IL-6、CRP水平均高于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各单个指标阳性率、两指标联合的阳性率高于无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中PCT、IL-6阳性率高于CRP,PCT+IL-6的阳性率高于PCT+CRP、IL-6+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IL-6的灵敏度、准确率高于单个指标及其他两个指标联合检测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检测的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宫内感染采用脐带血PCT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特点,联合IL-6检测是临床诊断新生儿宫内感染的最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CT、CRP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评价两者与感染类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420例发热待查的患者血清PCT,血浆CRP浓度与感染的关系,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中PCT的浓度,免疫荧光比色法检测血浆中CRP浓度,血培养及血清学的方法检测感染是否存在及感染类型。结果:通过血培养或血清学鉴定出132例存在细菌感染(细菌组),病毒感染103例(病毒组),细菌病毒混合感染76例(混合感染组),109例阴性(非感染组)。PCT在细菌组水平最高(20.6±6.7)μg/L,非感染组水平最低(8.7±2.3)μg/L,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69,P0.05)。CRP在混合组中水平最高(18.1±3.7)mg/L,在非感染组水平最低(5.8±1.7)mg/L,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55,P0.05)。PCT对细菌感染检测的敏感度为92.7%,特异度为63.2%。PCT对病毒感染检测的敏感度为78.7%,特异性为46.0%。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混合感染组血清CRP和PCT均呈正相关(P=0.000.05)。结论:细菌感染的PCT、CRP血清浓度明显高于病毒感染,两者对细菌感染患者的特异性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PCT血清浓度较CRP变化敏感。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TTP)联合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BSI)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223例大肠埃希菌BSI患者,根据入院后28 d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血培养TTP,检测PCT、NL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肠埃希菌BSI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TP、PCT、NLR对大肠埃希菌BSI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223例大肠埃希菌BSI患者入院后28 d内死亡率为30.04%(67/223)。死亡组TTP短于存活组,PCT、NLR高于存活组(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气管插管/切开、PCT升高、NLR升高为大肠埃希菌BS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TTP延长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TP、PCT、NLR联合预测大肠埃希菌BSI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TTP缩短和PCT、NLR升高与大肠埃希菌BSI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相关,TTP、PCT、NLR联合预测大肠埃希菌BSI患者死亡风险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内毒素在革兰阳性(G+)杆菌与革兰阴性(G-)球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确诊的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123例,测定其血清PCT、CRP及内毒素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探究三者对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的评估价值。结果:血样培养结果显示,35例患者感染G+菌,88例患者感染G-菌;G-菌组患者血清PCT、CRP及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高于G+菌组(P0.05);且G+菌组、G-菌组及所有细菌组患者血清PCT、CRP、内毒素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PCT、CRP和内毒素诊断G+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的截断值分别为1.58μg/L、95.25 mg/L与16.71ng/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别为(65.92%,88.37%)、(67.39%,84.38%)与(56.34%,78.93%),诊断G-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的截断值分别为2.45μg/L、79.45 mg/L与15.54 ng/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别为(78.73%,97.13%)、(68.89%,92.38%)与(65.39%,95.33%)。结论:检测血清PCT、CRP、内毒素水平有利于鉴别G-菌和G+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且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可用于早期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血清降钙素原(PCT)和传统感染检测指标在细菌性血流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11月59例血培养显示细菌感染阳性患者为血培养阳性组,选取同期63例血培养阴性患者为血培养阴性组,分析两组患者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计数和血清PCT水平,比较PCT、WBC和NEU对细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阳性率和ROC曲线下面积。结果两组患者WBC、NEU计数和血清PC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CT对细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阳性率和ROC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WBC和NEU(均P<0.05)。PCT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的灵敏度为96.6%,特异度为95.2%。结论血清PCT对细菌性血流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