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超儀  包海鹰 《菌物研究》2013,11(3):196-201
对6种"桑黄"的石油醚提取物进行了抗肿瘤体内试验,测定其对H22荷瘤小鼠抑瘤率、免疫器官指数、免疫因子含量和生存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粗毛纤孔菌、鲍姆木层孔菌、火木层孔菌和瓦宁木层孔菌的石油醚提取物高、低剂量(100,50 mg/kg)以及黑壳目层孔菌石油醚提取物高剂量(100 mg/kg)对肿瘤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抑瘤率均〉40%;瓦宁木层孔菌石油醚提取物低剂量组(50 mg/kg)的抑瘤效果最佳,为76.82%,其脾指数、胸腺指数均明显高于阳性组(P〈0.01),IL 2的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阳性组,能延长小鼠的生存期;椭圆嗜蓝孢孔菌石油醚提取物也具有一定的抑瘤效果,高、低剂量(100,50 mg/kg)抑瘤率分别为39.30%和36.17%。  相似文献   

2.
张媛  包海鹰 《菌物学报》2014,33(1):114-120
对粗毛纤孔菌、椭圆嗜蓝孢孔菌、火木层孔菌、木蹄层孔菌4种多孔菌子实体粗多糖成分的含量及其体内抗肿瘤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中的粗多糖含量为4.1%,高于其他3种多孔菌;同时,4种多孔菌子实体粗多糖对H22荷瘤小鼠均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除木蹄层孔菌外,其他3种多孔菌给药剂量为500mg/mL和1 000mg/mL时抑瘤率均大于40%,其中粗毛纤孔菌子实体粗多糖抑瘤率最高,低剂量组(500mg/kg)为58.12%,高剂量组(1 000mg/kg)为47.75%。  相似文献   

3.
“桑黄”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桑黄”的古代、现代名称及其药用功效等方面做了全面考证.“桑黄”最早在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为“桑耳”,在唐代甄权的《药性论》中才首次出现“桑黄”两字.认为中国“桑黄”,在分类上属于真菌界Fungi、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绣革孔菌目Hymenochaetales、绣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主要包括来自Phellinus、Inonotus及Fomitiporia等属的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的木腐菌子实体,包括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瓦尼木层孔菌Phellinus vaninii、鲍姆木层孔菌Phellinus baumii、椭圆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 ellipsoidea及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等的子实体,并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4.
对古代本草著作中记载的"桑黄"的名称、形态特征和药用功效等方面做了补充考证。根据历代本草文献中记载的"桑黄"的特点,将其与现代药用真菌粗毛纤孔菌进行了生境、形态特征和药用功效等3个方面的比较考证,并结合粗毛纤孔菌的现代药理活性方面研究成果,认为古代中药"桑黄"应为多孔菌科真菌粗毛纤孔菌。  相似文献   

5.
李旭阳  包海鹰 《菌物研究》2013,11(3):202-206
研究了木蹄层孔菌子实体的石油醚提取物、氯仿提取物、甲醇提取物对体内抑制肿瘤活性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观察木蹄层孔菌不同提取物对荷瘤小鼠的抑瘤效果,通过抑瘤率、免疫器官指数及生存时间的影响来评价不同提取物的活性。结果表明:木蹄层孔菌子实体的石油醚提取物、氯仿提取物、甲醇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抑制肿瘤作用,其中石油醚提取物下层沉淀的抑制作用最显著,当质量分数为100 mg/kg时抑瘤率高达56.29%,接近阳性药的抑瘤率58.78%,可使小鼠的体质量、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增加,延长H22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木蹄层孔菌石油醚提取物下层沉淀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能较好地抑制小鼠肿瘤的生长,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从分子水平上探究粗毛纤孔菌与桑黄孔菌属菌株的差异,同时以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筛选粗毛纤孔菌深层发酵液抗乳腺癌活性部位,并对其成分进行初步分析。基于rDNA ITS序列分子系统发育树和拆分网络(splits network)分析研究粗毛纤孔菌与桑黄孔菌属菌株的差异;采用MTT法检测发酵液不同提取物抗乳腺癌活性;通过细胞形态观察进一步了解活性提取物对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LC-MS/MS对活性提取物的成分进行分析。系统发育树表明粗毛纤孔菌与桑黄孔菌属菌株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粗毛纤孔菌GC含量较桑黄孔菌属菌株低,同时拆分网络分析法能更好地区分粗毛纤孔菌与桑黄;粗毛纤孔菌深层发酵液正丁醇提取物对MDA-MB-23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且呈量效和时效关系( P<0.05),作用24h的IC50值为245.44μg/mL;细胞形态观察显示正丁醇提取物浓度在250μg/mL时,对MDA-MB-231细胞的凋亡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强;LC-MS/MS检测到正丁醇萃取部分的物质有2个,这2个物质均首次在粗毛纤孔菌中鉴定得到。结果表明,拆分网络分析法可较好地用于粗毛纤孔菌与桑黄孔菌属菌株的分子甄别,正丁醇提取物是粗毛纤孔菌深层发酵液抗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主要活性部位,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粗毛纤孔菌药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肝癌H22荷瘤小鼠的肿瘤模型,对火木层孔菌(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发酵菌粉及其各提取物组分的体内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火木层孔菌发酵菌粉及其各提取物组分对荷瘤小鼠肝癌H22都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并能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其中,火木层孔菌发酵菌粉(1,000mg/kg/d)及其组分I(I多糖组分)(360mg/kg/d)具有较为显著的抗肿瘤作用,抑瘤率分别为33.5%和40.3%。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在菌粉及其多糖组分作用后,肿瘤细胞坏死细胞明显增多,免疫组化检测表明火木层孔菌发酵菌粉及其多糖组分能明显的降低瘤组织中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提高小鼠瘤组织中的Bax基因蛋白的表达。火木层孔菌发酵菌粉及其多糖组分具有较好的体内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产自安徽的鲍姆桑黄、产自浙江和吉林的瓦尼桑黄、产自山东的粗毛纤孔菌以及采自山西的野生桑树桑黄为研究对象,检测桑黄子实体乙醇提取物中的总多酚、三萜及麦角甾醇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物种和不同来源的桑黄子实体中总多酚、三萜、麦角甾醇含量存在差异,其中总多酚含量最高的是产自浙江的瓦尼桑黄(1.99%),三萜含量最高的是产自山东的粗毛纤孔菌(产孢前,1.32%),麦角甾醇含量最高的是产自吉林的瓦尼桑黄(0.19%)。以丙二醛(MDA)为指标比较不同来源桑黄子实体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4种桑黄子实体提取物对大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酶MDA的产生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能力,其中浙江桑黄抗氧化活性最佳,MDA抑制率达到96.53%。应用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LC-IT-TOF-MS)技术从桑黄子实体的乙醇提取物中鉴定了19种化合物,其中浙江的瓦尼桑黄、吉林的瓦尼桑黄和安徽的鲍姆桑黄子实体的化合物组成较为相似,主要为hispidin的衍生物;野生的桑树桑黄子实体主要产物也为hispidin衍生物,但结构类型不同于上述3种桑黄;山东的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中则含有大量的hispidin...  相似文献   

9.
《菌物学报》2017,(3):376-384
本文主要研究桑黄纤孔菌子实体粉的毒理学并评价其安全性。利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对桑黄纤孔菌子实体粉的毒性进行考察。试验结果显示,小鼠对桑黄纤孔菌子实体粉最大耐受量大于12g/kg;桑黄纤孔菌子实体粉在有或无S9的条件下,对组氨酸营养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a、TA98、TA100及TA102均无潜在致突变性;桑黄纤孔菌子实体粉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中均呈阴性反应,不同剂量的样品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该结果表明桑黄纤孔菌子实体粉基本无毒性,属实际无毒物质。本研究为桑黄纤孔菌子实体粉的产品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菌物学报》2017,(9):1278-1288
本文对硬毛粗盖孔菌子实体不同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筛选。通过建立H_(22)荷瘤小鼠肿瘤移植模型,研究硬毛粗盖孔菌子实体的石油醚提取物、二氯甲烷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甲醇提取物以及水提取物等5种提取物的高、中、低剂量组对H_(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并对其H_(22)荷瘤小鼠的抑瘤率、体质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肝脏指数、肾脏指数进行了考察。对小鼠肿瘤、脾脏、肾脏进行了组织病理学检查,对血清中的细胞因子IL‐2、IL‐4、IFN‐γ及TNF‐α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组分均有抑瘤效果,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剂量组(1 000mg/kg)抑瘤效果最佳,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并且这组的H_(22)荷瘤小鼠血清中白介素‐2的含量显著增加,同时肿瘤细胞通过HE染色后,可观察到出现坏死面积增大,与抑制肿瘤活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李娟  熊红霞  戴玉成 《菌物研究》2008,6(3):125-128
仲氏针层孔菌和假斑点嗜蓝孢孔菌为中国孔状木生真菌2新记录种。本文根据采集的标本材料提供了该2个种的详细描述和线条图。  相似文献   

12.
梁伟  包海鹰 《菌物学报》2011,30(4):630-635
采用梯度提取法对山野木层孔菌子实体进行提取,得到石油醚层、甲醇层及水层3 种提取物及石油醚层中获得化合物4,6,8(14),22(23)-四烯-3-酮-麦角甾烷,并采用H22 荷瘤小鼠进行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以抑瘤率、免疫器官指数、免疫因子为指标检测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石油醚高剂量组(100mg/kg)、单体化合物中剂量组(7.5mg/kg)抑制率分别为62.21%、57.67%;脾指数、胸腺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和环磷酰胺(CTX)组,白介素-2(IL-2)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环磷酰胺(CTX)组(P<0.0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因此认为上述石油醚提取物和单体化合物对H22荷瘤小鼠肿瘤有抑制作用,并且均能改善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苦参碱联合顺铂对小鼠宫颈癌U14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制备宫颈癌移植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苦参碱高、中、低剂量组,顺铂联合苦参碱高、中、低剂量组,顺铂组及对照组8组,给予不同治疗后检测计算肿瘤抑瘤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肌酐及尿素氮水平。结果:1相比对照组,其余各组瘤重均有减少,其中顺铂组、苦参碱高剂量组及联合用药各组瘤重减少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相比对照组,顺铂组胸腺指数及脾脏指数显著下降(P0.01),相比对照组及顺铂组,苦参碱组与联合顺铂组胸腺指数及脾脏指数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联合高剂量组肌酐、尿素氮值相比顺铂组显著降低(P0.01),联合中剂量组相比顺铂组减少(P0.05),低剂量组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苦参碱对小鼠宫颈癌U14移植瘤有抑制作用,同顺铂联合应用可增强顺铂的抗肿瘤效果,并减轻后者的毒副作用,对机体免疫力提升亦有促进。  相似文献   

14.
徐清燕  梁惠  秦松 《生物磁学》2009,(24):4656-4659
目的:观察重组别藻蓝蛋白(rAPC)对接种H22肝癌细胞小鼠的抑瘤活性及其免疫作用。方法: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10只/组),即模型组、rAPC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mg/kg·d)、环磷酰胺组(CY对照组)。建立小鼠肝癌H22移植瘤模型,次日除模型组外,其余4组分别以不同剂量的rAPC、CY灌胃,于15d后处死,完整剥离出肿瘤、胸腺、脾脏,准确称重,计算抑瘤率、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并采用放免法(RIA)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rAPC低剂量组小鼠H22肿瘤质量增长较模型组缓慢(P<0.05),中、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显著缓慢(P<0.01),抑瘤率分别为25.2%、36.7%、43.1%;rAPC各剂量组能升高胸腺指数、脾指数和血清中细胞因子IL-6、TNF-α的水平。结论:rAPC可有效抑制H22肝癌的生长,促进小鼠胸腺和脾脏的生长发育,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组别藻蓝蛋白(rAPC)对接种H22肝癌细胞小鼠的抑瘤活性及其免疫作用.方法: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10只/组),即模型组、rAPC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mg/kg·d)、环磷酰胺组(CY对照组).建立小鼠肝癌1422移植瘤模型,次日除模型组外,其余4组分别以不同剂量的rAPe、CY灌胃,于15d后处死,完整剥离出肿瘤、胸腺、脾脏,准确称重,计算抑瘤率、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并采用放免法(PIA)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rAPC低剂量组小鼠H22肿瘤质量增长较模型组缓慢(P<0.05),中、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显著缓慢(P<0.01),抑瘤率分别为25.2%、36.7%、43.1%;rAPC各剂量组能升高胸腺指数、脾指数和血清中细胞因子IL-6、TNF-α的水平.结论:rAPC可有效抑制H22肝癌的生长,促进小鼠胸腺和脾脏的生长发育,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红缘拟层孔菌固体发酵产物对H22荷瘤小鼠的抗肿瘤和抗氧化作用,以抑瘤率、脾和胸腺指数、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r、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等指标来考察红缘拟层孔菌固体发酵产物对H22荷瘤小鼠肿瘤抑制和体内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固体发酵产物高剂量和中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66.66%和64.70%,与阴性组比较,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P<0.01),HE染色切片也能观察到固体发酵产物高、中和低各组肿瘤细胞大量坏死,并且高剂量和低剂量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r含量显著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降低,与抑制肿瘤效果具有一定相关性;此外,红缘拟层孔菌固体发酵产物各组可以降低丙二醛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含量;综上所述,红缘拟层孔菌固体发酵产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药用真菌桑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以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 ,从形态特征、生物学生长特性、主要化学成分、药理学研究等方面综述了文献中称为“桑黄”[包括 :鲍氏针层孔菌 (Phellinusbaumii)、火木针层孔菌 (P .igniarius)、裂蹄针层孔菌 (P .linteus) 3种 ]的药用菌子实体、发酵菌丝体、发酵胞外物的研究进展。结果 :桑黄的人工栽培 (日本、韩国学者采用的室外荫棚段木埋畦栽培法 ) ,固体、液体发酵培养均已获成功。其主要化学成分是子实体、菌丝体多糖以及发酵液中的胞外多糖 ,此外还有黄酮及其衍生物、香豆素类、甾醇类化合物。其子实体、菌丝体及提取物 (主要为多糖 )、胞外多糖在抗发炎、抗氧化、抑制肿瘤生成、增强免疫力、保护肝脏、预防和治疗关节炎等方面有显著的功效。桑黄的各种产品 (包括 :子实体、菌丝体微粉末、提取物浸膏、桑黄茶、桑黄口服液等 )市场需求量很大 ,表明桑黄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从体重、脏器/体重比值、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NK细胞活性等研究蜜蜂巢脾提取物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采用16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为研究对象,按体重随机分4批,每批4个组别,分别为阴性对照组、蜜蜂巢脾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测定免疫学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小鼠体重增长正常,各组小鼠脏器/体重比值、胸腺/体重比值无明显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高、中剂量组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和血清溶血素高于阴性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个剂量组比阴性对照组的校正廓清指数α和NK细胞活性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蜜蜂巢脾提取物能显著提高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力及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粗毛纤孔菌是一种常见的药用真菌,具有医疗保健价值,多糖作为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在生物活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粗毛纤孔菌子实体和菌丝体中提取了多糖成分,探讨了子实体多糖(IHFPS)和菌丝体多糖(IHMPS)对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灌胃的方式给予C57BL-6小鼠多糖,连续灌胃3周,最后一次给药4h后,给予乙醇造成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通过记录小鼠醉酒、醒酒的时间,测定血清和肝脏相关生理生化指标以及病理切片来评价子实体和菌丝体多糖对急性酒精肝损伤小鼠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子实体与菌丝体多糖均能够显著延长小鼠的醉酒时间和缩短醒酒时间(P<0.05),并降低了由酒精引起的肝指数、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丙二醛(MDA)的升高,提高了乙醇脱氢酶(ADH)、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病理切片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子实体多糖与菌丝体多糖可以减轻由酒精引起的细胞损伤,总体来说,子实体多糖比菌丝体多糖对急性酒精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更强。该研究表明了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与菌丝体多糖对急性酒精肝损伤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丰富了粗毛纤孔菌多糖的药理药效,为其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探讨凤丹籽油对小鼠移植性肿瘤H22的抑瘤作用及机制。建立肝癌H22移植性肿瘤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5-氟尿嘧啶(5-FU)阳性对照组、凤丹籽油高、中、低剂量组,给药10 d后处死。结果表明:低、中、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是18.4%、26.9%、34.7%,具有较好量效关系。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能不同程度提高胸腺、脾脏指数,降低AST、ALT、ALP,增加WBC;降低TE活性和BCL-2表达,显著提高BAX表达。以上结果表明,高剂量凤丹籽油对H22荷瘤小鼠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和抑制TE活性、BCL-2表达,提高BAX表达而发挥肿瘤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