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未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溶栓治疗后患者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ST段抬高未实施PCI或溶栓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20例)和同时加服用通心络胶囊的治疗组(20例)。于发病后一月内观察再发心绞痛、急性心血管事件、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变。结果:通心络组心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通心络组再发心绞痛及急性心血管事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通心络对急性心肌梗死保守治疗患者不仅减少心绞痛发作及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且可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于我院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7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87例及对照组86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行PCI治疗,观察组患者在PCI治疗过程中加用法舒地尔。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TIMI血流分级、左心功能指标及生化指标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进行考察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80%,高于对照组的70.9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无显著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IMI血流3级患者较治疗前明显增多,且观察组TIMI血流3级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功能指标及生化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6.90%,远远低于对照组的45.35%,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在PCI术中使用法舒地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有利于患者心功能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联合通心络胶囊对心衰患者心功能及IL-17、CRP水平的影响。方法:108例心力衰竭患者(CHF)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福辛普利治疗,观察组采用福辛普利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和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51例,94.4%)显著高于对照组(41例,75.9%)(x~2=7.34,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心功能指标(LVESV、LVEDD、LVEF、CO、CI、SV、LVMI)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LVESV、LVEDD、LVEF、CO、CI、SV值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心衰患者经治疗之后BNP、IL-17和CRP均显著下降,但观察组治疗后各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1.1%与14.8%)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福辛普利联合通心络胶囊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清IL-17和CRP水平,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郑志刚  贺铿  李莺  石刚  叶君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0):5848-5850,585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GOODMAN血栓抽吸装置联合术前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心肌组织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0级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血栓抽吸联PCI术前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试验组)40例和标准PCI治疗组(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试验组TIMI血流分级、TMPG、ST段回落百分比、LVEF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术前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安全可行,可有效清除冠状动脉内血栓,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及术后心脏功能,并且不增加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尼可地尔配合经皮冠介入治疗(PCI)手术在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高龄STEMI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3),观察组给予尼可地尔配合PCI手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PCI治疗,观察两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等指标。观察组术后TIMI血流3级比例为89.1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CTFC为(23.19±7.33)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分别为(47.21±5.83) mm和(27.36±4.81) mm,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70.03±7.8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 (cTnI)分别为(610.40±103.22) ng/L、(201.33±38.20) U/L和(2.81±0.93) g/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ST段完全回落率和主要心血管不良(MACE)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表明,尼可地尔配合PCI手术治疗高龄STEMI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肌血流灌注水平和心功能,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手术前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到2016年4月间收治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96例,均行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术前口服阿托伐他汀80 mg,术后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d;对照组患者仅术后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灌注情况、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脑钠肽(BN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肌酸磷化脢-同功脢(CK-MB)和肌钙蛋白(c Tn I)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ST段回落率、TIMI血流分级(CTFC)、TIMI3级和TMP3级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hs-CRP、BNP及MMP-9水平、血清CK-MB和c Tn I峰值及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CI术前给予80mg阿托伐他汀对STEMI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提高心肌血流灌注恢复质量,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心室收缩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联合冠脉介入治疗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 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NST-A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10例NST-AC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剂量组及半剂量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IMI血流分级情况、术前及术后30 d的心功能、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的TIMI 2级和3级血流分级显著降低;术后30 d两组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均明显下降,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均明显上升,P均0.05;而术前、术后组间TIMI血流分级、LVEDV、LVESV及LVEF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及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全剂量组组的出血事件及住院费用对比明显高于半剂量组,P0.05。结论:半剂量组的替罗非班联合冠脉介入治疗对NST-ACS疗效显著,且可降低患者的出血事件及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再灌注的改善效果。方法:收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PCI治疗的NSTEMI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使用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8)及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使用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价两组患者心肌再灌注的情况。结果:PCI术前,两组患者A、β、Aβ、CK-MB及c Tn 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上升,且观察组β及Aβ显著高于对照组,CK-MB及c Tn I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3%,对照组为5.00%,两组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N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再灌注,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效果及对血清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及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心功能相关指标,治疗前后血清cTnT、BNP、CRP及D-D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vs. 70%,P 0.05);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stolic diameter,LADD)、血清cTnT、BNP、CRP及D-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且观察组LVESD、LVEDD、LAD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而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此外,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可更有效改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心功能,且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更低,可能与其显著降低血清cTnT、BNP、CRP及D-D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梗后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I)、肌红蛋白(Myoglobin,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72例急性心梗后心衰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加rh-BNP,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cTn-I、Myo、CK-MB水平的变化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Tn-I、Myo、CK-M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23±0.10) vs.(0.16±0.08)、(27.54±3.86) vs.(21.62±2.54)、(70.82±9.25) vs.(61.28±8.33)](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情况总发生率为7.89%,明显低于对照组(26.47%,P0.05)。结论:与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相比,静脉注射rh-BNP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梗后心衰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有效减低血清cTn-I、Myo、CK-MB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使用半量瑞替普酶溶栓后行转运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与直接转运两种救治策略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STEMI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救治方案不同分为易化PCI组(先在基层医院经半量瑞替普酶溶栓后再转运至我院行PCI,58例)、直接转运PCI组(拒绝在基层医院接受溶栓治疗而要求直接转运PCI,42例)。比较两组PCI前后血管再通率、PCI后无复流发生率和ST段回落率(STR)、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及治疗期间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随访1年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入院后首次冠脉造影显示易化PCI组PCI前TIMI 3级血流者占32.7%(19/59),显著高于直接转运PCI组[14.3%(6/42),P0.05]。PCI后14 d时,易化PCI组TIMI 3级血流者占93.1%(54/58),较直接转运PCI组[90.5%(38/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即刻冠脉造影显示易化PCI组无复流发生率为6.9%(4/58),较直接转运PCI组[21.4%(9/42)]显著降低(P0.05)。PCI后24 h时,易化PCI组STR值为(61.53±11.27)%,显著高于直接转运PCI组[(52.40±12.63)%,P0.05]。住院期间,易化PCI组MACE发生率为10.3%(6/58),较直接转运PCI组[14.3%(6/42)]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期间,易化PCI组出血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9.0%(11/58),与直接转运PCI组的14.3%(6/42)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易化PCI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9.0%(11/58),显著低于直接转运PCI组[40.5%(17/42),P0.05]。结论:与直接转运PCI相比,STEMI患者应用半量瑞替普酶溶栓后行转运PCI有利于早期开通梗死血管,提高介入干预效果,PCI后获得优异的心肌灌注水平,从而改善远期预后,且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静脉滴注阿替普酶100 mg治疗,于90 min内滴注完毕,先静脉推注15 mg,再于30 min内静脉滴注50 mg阿替普酶,最后于60 min内静脉滴注35 mg,每天1次;观察组联合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治疗,每次100 mL,每天1次。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等心功能指标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 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SOD)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随访半年,观察两组的预后情况(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血管再通以及冠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1.83%(45/49),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35/49)](P0.05);两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血清TnI、CK-MB、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血清SO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以及冠脉血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再通的发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阿替普酶对比,参麦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及实施PCI治疗后给予丹参滴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28例,对所有患者实施PCI术,术后对照组使用基础药物治疗,试验组使用基础药物治疗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比较PCI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及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结果:PCI术后,患者测定指标SDNN、SDNN Index及SDANN相对于术前均有升高(P0.05);频域分析指标HF及LF相对于术前均升高,LF/HF比值降低(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LVEF、SV及CI均明显升高,LVEDD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LVEF、SV及CI较高,LVEDD较低(P0.05)。结论:PCI术能够改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而复方丹参滴丸对于PCI术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经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差异及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PPCI治疗的女性STEMI患者408例,根据患者不同的发病年龄将其分为A组(年龄≤65岁,n=161)与B组(年龄>65岁,n=247)。对比不同的发病年龄PPCI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差异及院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A组、B组的病变血管数量、钙化病变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B组的病变血管部位、术前TIMI血流分级、分叉病变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主动脉内囊反搏术比例组间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B组症状发生到血管开通时间(S-to-D)、门-球囊扩张时间(D-to-B)时间长于A组(P<0.05)。两组术中死亡、支架内血栓、BARC3~5级出血比例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后死亡的发生率低于A组(P<0.05)。根据患者不同的预后结局分为存活组(n=369)和死亡组(n=3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STEMI患者院内死亡与年龄、糖尿病、体质量指数(BMI)、Killip心功能分级、术前TIMI血流分级、术后TIMI血流分级、住院天数、S-to-D时间、D-to-B时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大、LVEF偏低、CK-MB偏高、术后TIMI血流分级0~I级、S-to-D时间偏长是女性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同年龄女性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且PPCI 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此外,年龄偏大、LVEF偏低、CK-MB偏高、术后TIMI血流分级0~I级、S-to-D时间偏长是女性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强化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性反应及氧化-抗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0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期间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的血清白介素1 (interleukin-1,IL-1)、白介素2 (interleukin-2,IL-2)、白介素6 (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0 (interleukin-10,IL-10)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酶(catalase,CAT)及谷胱甘肽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 protein)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2%,P0.05);观察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1、IL-2、IL-6、IL-10、M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治疗后的血清SOD、CAT、GSHPX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氯吡格雷强化治疗可显著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这可能与有效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增强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胸阻抗法心排血量检测和比较直接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6月于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第一医院收治的114例STEMI患者完整资料,分为直接PCI组48例,延迟PCI组40例,对照组(未行任何再灌注治疗)26例。采用胸阻抗法心排血量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后3天、6个月的每搏输出量(SV)、心指数(CI)、左心收缩力指数(CTI)、射血分数(EF)等心功能参数,并随访患者6个月内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的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直接PCI组和延迟PCI组SV、CI、CTI、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直接PCI组SV、CTI、EF明显高于延迟PCI组,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PCI组和延迟PCI组6个月内因心力衰竭再住院分别为2.08%和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9.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和延迟PCI均能改善STEMI患者中远期心功能,且直接PCI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明确血浆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FAP)含量在心肌梗死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入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15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者17例以及作为对照组。收集其血浆样本和影像学及其他相关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循环血FAP的含量。并用配对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心肌梗死组循环血FAP的浓度为107.3±3.472 ng/mL,低于对照组(117.9±2.533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其一般资料除cTnT外(P<0.01)无明显差异。心肌梗死患者循环血FAP水平在PCI术后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ET-磁共振(PET-MR)检测结果显示心肌纤维化活跃程度较PCI术后初期明显降低。结论:心肌梗死患者PCI围手术期的血浆FAP水平与心肌纤维化的活跃程度有关。血浆FAP水平的变化曲线可为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恢复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注射负荷量盐酸替罗非班对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70倒,随机分为实验组(n=133)和对照组(n=137)。所有入选患者均急诊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实验组患者予冠脉内注射负荷量盐酸替罗非班,对照组不予注射,主要终点为观察PCI术后即刻造影结果,同时观察术后3天、30天、360天的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及术后360天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次要终点为一般出血事件的发生率、血小板下降情况、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校正的TIMI帧数、术后2小时ST段回落程度、磷酸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梗死相关血管无复流发生率及360天MACE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30天、360天的EF值明显增加,术后30天、360天的LVEDD、LVESD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术后2天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PCI术中联合冠脉内注射负荷量替罗非班可以改善心肌灌注水平及心功能,且不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提高远期愈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