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推动我国神经科学基础研究的快速发展,中国科学院于1999年底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下简称上海神经所).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上海神经所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跻身国际水平研究所行列,为我国神经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饶恒毅 《生命科学》1998,10(5):224-226,214
睡眠是否对记忆加工处理是神经科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介绍了睡眠和梦和神经机制、 睡眠和记忆的相关联系,以及用PET研究REM睡眠和记忆关系的一些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当代自然科学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揭示脑的奥秘。60年代以来,随着各学科在发展过程中的自然交叉、融合,神经学科已同多种学科联姻,例如生物物理学、生化学、生理学、解剖学、药物学、心理学、免疫学等。很多其它学科的专家、学者也纷纷加盟于神经科学的研究。当前,神经科学正展现着一派蓬勃生机,神经网络研究已成为现代神经科学研究的主旋律之一。它利用神经元回路或神经网络对信息的反馈和处理,模拟某些神经过程和功能,为阐明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提供了重要启示,并促进了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1 意义动物的神经系统,特别是人脑,是自然界最复杂的系统。揭示脑的奥秘是当代自然科学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脑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学和哲学意义和多方面的实用意义。作为长期进化的产物,人脑的结构、功能以及人类的行为极其复杂。正是神经系统的活动构成了人类的感觉、学习、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基础。认识神经系统的活动规律和特性,在各个层次(系统、回路、细胞、分子等水平)阐明其机制,是神经科学的长期目标。神经科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未来三十年,神经科学和类脑人工智能革命性突破将不断涌现,我国神经科学和类脑人工智能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现通过访谈调研业界专家和征集反馈意见,对2020—205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战略需求、实施相关重大科技研发计划的必要性和可能组织形式、神经科学和类脑人工智能布局和发展步骤以及具体目标进行了系统展望。建议我国神经科学和类脑人工智能未来规划布局可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和"人工智能2.0"主题的基础上,细分为3大重点方向(基础神经生物学、神经精神性疾病、类脑人工智能)和2大支撑性领域(变革性神经科学技术、支撑平台)。同时,加强对神经生物医药及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的培育和支持,以在全球创新产业链的建立和人类社会新一轮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类脑计划与神经信息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了解脑及其功能是21世纪科学的重大挑战之一。神经信息学是神经科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目前的“人类脑计划”旨在加强脑功能的基础研究,并开发用于分析、整合、合成、建模、模拟与提供各种数据的工具。中国应参与人类脑计划,为发展神经信息学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脑刺激是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电刺激等脑刺激方法尽管能调控运动功能(包括减轻运动性障碍疾病的运动障碍、提高运动能力等),但存在空间分辨率低且无法刺激深部脑组织的局限性.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光遗传学、经颅超声刺激(transcranial ultrasound stimulation,TUS)、时间干涉(temporal interference,TI)等精准定位脑刺激方法,具有空间分辨率高、可聚焦深部脑组织等优点.本文综述了上述几种脑刺激方法的原理、特点,对运动功能调控的研究进展,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从而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更好的研究工具,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干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Wang S 《生理科学进展》2010,41(6):401-406
王绍教授是我国著名神经生理学家,长期致力于神经科学领域研究工作,他以研究针刺镇痛原理为起点,着重对缰核神经元的疼痛相关属性和各项生理功能进行了系列深入的探讨,证明其是机体稳态调节中心,为该领域研究工作的蓬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王绍教授为人师表,非常注重对青年学者的培养,积极与他们分享自己的科研感受和人生经历,这种处世风度同样值得敬佩和学习。  相似文献   

9.
飞迪亚研究基金会(FRF)建立了一系列奖金和奖学金,对神经科学界的精英表示鼓励和敬意。一、美国科学院神经科学奖由FRF赠款给美国科学院,奖励神经科学领域优秀的研究工作者。从神经化学、神经生理、神经药理、发生神经科学、神经解剖和行为及临床神经科学中选择候选人。每三年发奖一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研究揭示在神经传导中存在着无动作电位的兴奋传导机制,它主要涉及细胞膜中胞膜窖专门化脂筏内的分子转导作用,这对兴奋只能通过电现象沿神经进行传导的传统理念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这一机制可能是神经科学基础领域研究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