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按0、1、6个月程序接种3剂10μg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在第一针免疫后9~48个月观察抗-HBs阳转率,发现免后12个月阳转率最高达94.23%;至48个月为81.62%。48个月后抗-HBs GMT仍有263.5mIU/ml,提示此期间不必加强免疫。抗-HBs滴度(mIU/ml)的动态规律是由高滴度(>1000mIU/ml)向低滴度推移。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对接种2批国产酵母疫苗(5μg/Dose),1批进口酵母疫苗(A;10μg/Dose)和另1批进口酵母疫苗(M;5μg/Dose)的268名小学生,进行了免后5年(T60)效果随访观察。结果表明,T60时接种A疫苗组抗体GMT(几何平均滴度)(197.53)显著高于M疫苗组(110.66)和2批国产疫苗(9312645GMT78.48,9312623GMT56.06)。抗体阳转率A疫苗组(85.71%)显著高于M疫苗组及国产两批疫苗(61.76%、65.26%、63.83%)(P<0.05)。而国产两批疫苗与M疫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次随访结果表明,虽然国产酵母疫苗免后5年的抗体阳转率和抗体GMT与剂量相同的进口酵母疫苗的水平相当,但抗体阳转率已降至70%以下,应考虑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3.
以中试连续生产的6批乙肝基因重组疫苗(R—Hepavac—B)免疫儿童和成人,每剂10μg,3批苗按0、1、6月,另3批苗按0、1、2月方案接种。每批分别接种8~10岁儿童51~66人,6批共363人,18~20岁成人46~52人,6批共287人。同时用两批血源苗作对照,分别接种儿童共85人,成人84人。又用其中89—10批HBsHg含量为20μg/ml的疫苗,按20μg×3,0、1、6月方案接种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婴儿36名,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19名。结果显示,10μg重组疫苗3针后,无论儿童和成人其抗HBs抗体阳转率均为100%,而对照,儿童成人各有1例未阳转。儿童按0、1、6方案接种者,其抗体GMT为363.8~470.5mIU,按0、1、2方案接种者,为150.8~195.5mIU。前者高于血源苗对照,而后者持平。成人0、1、6方案GMT为189.4~247.2mIU,0、1、2方案为87.9~96.3mIU,均略低于血源苗对照.经复测,此批血源苗含量为15μg/ml,高于基因苗含量,可能是造成以上结果的原因。母婴阻断结果显示,双阳性母亲子女36人,3针免后86.1%(32/36)的婴儿获得保护。单阳性母亲子女19人全部获得保护。  相似文献   

4.
少年儿童接种乙型肝炎血源疫苗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5岁的HBV易感儿童,按0、1、6月程序接种10μg×3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北京生研所批号8615-1A、8722-2)。接种后1~2年他们的抗-HBs阳转率为~92%,无一例HBsAg阳转;未接种疫苗的对照组儿童,抗-HBs阳转率仅2.08%~2.60%,HBsAg阳转率分别为3.23%和2.08%。流行病学保护效果良好。易感少年儿童接种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将加快控制乙型肝炎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HBsAg阴位母亲的新生儿,按0,1、6月程序分别接种10-10-10μg(1组)、20-10-10μg(2组)和30-10-10μg(3组)乙型肝炎血源疫苗。第一针后一年,检查抗-HBs阳转率,分别为87.60%,90.64%和88.97%,无统计学显著差异。3针10μg组免疫后l~4年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8.31%、81.08%、80.10%和78.39%,虽稍下降,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3个剂量组HBsAg阳性率分别为0.71%,0.49%和0.74%,说明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用国产血源HBsAg疫苗免疫以10μ×3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四组乙型肝炎血源疫苗不同剂量和不同免疫途径的免疫效果。每组对象为6~7岁儿童30~50人。每人三剂疫苗,程序为 0、1和6个月。其中10μg肝注组免疫三针后1个月和3年,抗HBs阳住率均为100%;而3μg肌注组仅为78%和40%;5μg肌注组和3μg皮内接种组的抗-HBs阳性率在89%~100%之问。免疫后18个月做抗-HBs相对定量,各组mIU/ml的GMT由高到低依次为10μg肌注组、3μg皮内组、5μg肌注组和3μg肌注组。由此可见,对学龄前HBV标志阴性的儿童进行免疫,在各组中以10μg疫苗肌注效果最佳,而3μg肌注无实用价值。如考虑到疫苗费用,则5μg肌注或3μg皮内注射也不失为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将出生时接种过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131名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种COMVAX^TM,另一组接种单价乙肝疫苗和单价流感嗜血杆菌偶联疫苗,出生时第一针乙肝疫苗接种后,应用2,4,13月程序免疫,在2,4月免疫后,接种COMVAX^TM组和对照组新生儿中无一例发生重度副反应,接种COMVAX^TM组新生第一针免疫前(2月)和二针免后一个月(5月)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53.73%和95.00%,抗全GMT分别为104.10和56.29,均与接种单价组无显著差异,第二针免疫后一个月接种COMVAX^TM组96.00%新生儿抗-PRP抗体达到长期保护临界值(1.0ug/ml)水平,而接种单价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组新生儿为95.20%,结果表明,对于健康母亲所生的新生儿,接种COMVAX^TM疫苗,抗-HBs和抗-PRP抗体阳转率及滴度均不低于接种单价疫苗组。  相似文献   

8.
国产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免疫原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对柳州市709名3~59月龄婴幼儿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兰州所(或巴斯德)Hib疫苗,2年内在不同时段采集血清样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Hib-PRP抗体滴度。结果:基础免疫后血清Hib-PRP抗体含量平均水平为18.043μg/ml,抗体阳转率为97.19%,1年后血清Hib-PRP抗体含量为7.575μg/ml,抗体阳转率为93.75%。加强免疫后血清Hib-PRP抗体含量为130.330μg/ml,抗体阳转率为100.00%,加强免疫1年后血清Hib-PRP抗体含量为51.723μg/ml,抗体阳转率为100.00%。基础免疫后接种巴斯德Hib疫苗组血清Hib抗体含量高于接种兰州所Hib疫苗组,抗体阳转率则没有差别;免后1年,接种兰州所Hib疫苗儿童体内Hib抗体含量平均水平高于接种法国巴斯德Hib疫苗儿童;其余各时段两组儿童血清Hib-PRP抗体含量及抗体阳转率均无差别。结论:兰州所Hib疫苗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持久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建立用于水痘疫苗接种后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检测的膜抗原荧光抗体(FAMA)法,并对接种水痘疫苗后儿童血清中水痘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评价北京株水痘疫苗的免疫效果。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细胞作为抗原制备成固定抗原玻片,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羊抗人IgG作为二抗建立FAMA法,并对该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验证。运用此法对不同剂量北京株水痘疫苗接种后儿童血清中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分析儿童血清中水痘特异性抗体水平以及免后抗体阳转率,并与Oka株水痘疫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FAMA法敏感性可达0.0196IU/ml,特异性好。应用此法检测300名观察者免前免后双份血清样本中抗VZVIgG,易感者中北京株水痘疫苗原苗(39810PFU/0.5ml)、2000PFU/0.5ml、500PFU/0.5ml接种组儿童血清免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100%、98.77%、85.42%,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36.4、34.3、18.6,原苗与2000PFU间的抗体阳转率和GMT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原苗与500PFU、2000PFU与500PFU间的抗体阳转率和GMT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国产、进口Oka株水痘疫苗接种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5.35%、96.97%,抗体GMT分别为13.3、16.0,不同剂量北京株疫苗抗体阳转率与国产、进口Oka株疫苗相比,差别无显著性(P>0.05),但北京株疫苗原?  相似文献   

10.
1986~1958年,对广东3个城市1~5岁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做横断面调查的基础上,给新生儿普种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1针,1、6个月接种第、3针,每针10μg,共接种1万余名。免疫后抽查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血380人份,HBsAg阴性母亲新生儿血1466人份。同时采集同期出生的未免疫的新生儿血116份作为内对照。以放射免疫法(RIA)检测HBV指在。结果,新生儿免疫后1~5年,标化抗-HBs阳转率为67.3%~79.1%。免疫后1~5年HBsAg阳性率与免前HBsAg阳性率比较,其保护率为65.8%~92.1%;与平行内对照的HBsAg阳性率比较,保护率为58.6%~88.1%。且发现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随免疫年限延长,HBsAg阳性率有降低趋向。  相似文献   

11.
在黑龙江省农村10个屯,对全人群进行HBV血清学普查。对查实的1004名易感者,不分年龄性别,都按10μg×3,0、1、6个月程序接种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免疫后满3年,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HBV感染指标。结果抗-HBs阳转率(S/N≥10.0)为81.97%,抗-HBs水平(S/N GMT)为111.92;保护率为82.43%,抗-HBc下降38.58%。对加速改变我国乙型肝炎高发区的现状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大规模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免疫的效果考核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上海、广东、湖南、河北四省市试点区200万人口中,每年用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免疫新生儿3万人。四省市四年平均接种率为91%~95%。除上海地区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的免疫剂量为20μg×3外,其余地区大多来用10μg×3。免疫后1至2年和3至4年期间两次考核免疫效果。免疫后3~4年检检测省市HBsAg阳性率平均为1.78%,同免疫前本底对照的16.2%相比,下降88.98%(82.68%~92.71%)。上海4岁婴儿HBsAg阳性率降至0.98%,比免疫前本底对照的9.38%降低89.57%。四年后抗HBs阳性率在67.8%~81.6%之间。本项研究表明,新生儿血源乙型肝炎疫苗普遍免疫的效果极佳。如普遍使用10μg剂量,HBsAg阳性率可从10%下降至2%~3%左右。结合其它研究结果,如对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首剂使用30μg免疫,或加用HBIg,则新一代人HBsAg阳性率将降至1%以下。  相似文献   

13.
不同批号乙型肝炎血源疫苗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和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不同批号的乙型开炎血源疫苗,免疫HBsAg和HBeAg均阳性母亲及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以及不同年龄的儿童和成人HBV易感者,程序为0、1、6个月。在第一针后9~12个月采血,用RIA法检测抗-HBs,S/N≥10.0为阳性。观察不同批号疫苗兔疫后的抗-HBs阳转率。6个批号的疫苗,以30、10、10μg和30μg×3剂量免疫HBsAg和HBeAg均阳性母亲的新生儿210人,抗-HBs阳转率为74.46%~84.09%,7个批号以10μg×3免疫阴性母亲的新主儿1510人,抗-HBs阳转率为80.29%~96.24%;3个批号以10μg×3免疫易感儿童238人,2号批号以10μg×3疫易感成年人127人,抗-HBs阳转率前者为87%~100.0%,后者为90%~96%。如按S/N≥2.1计算,抗-HBs阳转率可全部达到90%以上。提示我国生产的乙肝疫苗对各年龄人群都有较好的免疫反应,个别批号间有些差异,但经统计处理多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用乙型肝炎血源疫苗,按0、1、6程序,分5种不同剂量免疫HBsAg和HBeAg均阳性(双阳性)母亲和仅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井于首针后8~12个月采血,用放射免疫(RIA)法检测他们的HBsAg和抗-HBs、抗-HBc,以比较不同剂量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结果,10μg×3组对双阳性和仅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的保护率,分别是42.9%和53.5%;20μ×3组为67.4%和69.7%;30μg、10μg、10μg组为75.6%和79.8%,30.20、20μg(含30、30、10μg)组为80.2%和81.5%;30μg×3组为82.3%和83.7%。随疫苗剂量增加保护率逐渐增加,抗-HBs阳转率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
应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围产期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93名HBsAg携带者母亲所生新生儿,以768名新生儿为试验组,226名新生儿为对照组,试验组分别注射HBsAg血源性氢氧化铝佐剂疫苗,乙型肝炎高价免疫球蛋白(HBlg)或疫苗加HBIg,对照组注射安慰剂,所用疫苗为国产81-2、82-1-2、83-1和美国NIHA9,观察表明,出生后六个月,试验组各批疫苗的保护率为60~93%,以83-1批为最高;疫苗加HBIg的保护效果与疫苗相似,HBIg组亦有70%的保护效果,以上结果证明单独应用HBsAg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17.
CHO细胞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原性及保存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9批CHOC28细胞重组乙肝疫苗(简称CHO苗)与同期生产的48批血源性化学灭活疫苗(简称血源苗),检定所CHO参比苗、血源参比苗、酵母重组苗和巴士德CHO苗按10μg/ml同等剂量进行免疫原性的比较。产生小民免疫后50%阳转的最小抗原至平均值分别是0.10μg、0.17μg、0.18μg、0.35μg、0.79μg和0.18μg,CHO苗与血源苗的免疫原性水平均较高,但前者优势明显,而酵母重组苗的EDO结果最差。武汉所CHO苗在4~8℃保存2年后ED50均值仍是0.14μg,有效抗原性基本不变,CHO参比苗2年后ED50为0.35μg,仍具有高效免疫活性;血源参比苗稳定性效果一年半的ED5O为1.20;稳定性最差的是该批酵母重组苗,在1年内ED50位降至稀释度4以下(大于2.5μg)。上述结果表明CHO细胞重组苗在长期保存稳定性方面质量可靠,同类苗中武汉所疫苗占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