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系列海水盐度砂培的红树植物秋茄和海莲幼苗叶片、根尖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工酶对不同盐度条件的反应。结果表明:(1)秋茄苗:在低盐度0‰至10‰范围,叶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盐度提高而略有增强,15‰以上则降低;根尖过氧化物酶活性则不同,随盐度(0—35‰)提高而降低。(2)海莲苗:随其生长基盐度(5—25‰)提高,叶过氧化物酶活性迅速降低,而根尖过氧化物酶活性在5‰至10‰盐度时略有提高,15‰以上迅速降低;而后高盐度(25一35‰)活性降低不明显。这表明,在盐度的影响下,秋茄苗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程度小而海莲大。(3)在同工酶谱表现上,两种植物幼苗(叶,根)均为主级酶带受盐度影响不明显,但次级酶带对盐度敏感。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研究的一部分,主要讨论两种红树植物(秋茄,桐花树)叶片中的几种酶对海滩盐度(3—12‰范围内)变化的反应,测定结果如下:1,桐花树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的含量对土壤盐度变化的反应表明:土壤盐度(3—12‰)提高,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的谱带加深、加宽,而且谱带中出现新酶带。 2.当海滩盐度提高时,桐花树叶片的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提高,秋茄叶片的乙醇酸氧化酶的活性减弱。 3.两种红树植物叶绿素含量与土壤盐度相关性显示出:当土壤盐度在3—8‰范围时,叶绿素含量变化不大;8—10‰时有一个高峰,大于10‰时又下降。可能红树植物对海滩盐度适应有一个临界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盐度(0‰~50‰)对无瓣海桑幼苗生长的影响。盐度对无瓣海桑幼苗长叶数、茎长、植株鲜重、主根长、根系鲜重等方面起抑制作用;随盐度的提高,无瓣海桑幼苗成活率下降;但盐度对无瓣海桑幼苗叶片面积存在一个低盐(0‰~10‰)促进、高盐(15‰~40‰)抑制的过程;盐度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总趋势是随盐度提高,低盐时叶绿素含量下降,而当盐度超过10‰时上升。因此认为:1)无瓣海桑幼苗在无盐存在下,也可正常生长;2)无瓣海桑具有较高的耐盐能力,在盐度0‰~25‰内可正常生长,超过25‰,其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4.
旨在应用体积排阻色谱法测定口蹄疫灭活疫苗中的146S抗原含量。使用TSKgel G4000SWXL(7.8 mm×30 cm)色谱柱,以pH 7.2的缓冲盐体系作为流动相,流速为0.6 mL/min,进样量为100μL,检测波长为259 nm。以口蹄疫病毒(O型)灭活146S抗原纯化样品建立标准曲线;使用灭活抗原液配制3份口蹄疫灭活疫苗,并进行精密度、重复性、特异性、耐受性验证;应用该方法快速测定16批疫苗的146S含量。结果表明,抗原浓度在0.56–67.42μg/mL范围内,其峰面积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6,n=10),3份疫苗146S抗原测定回收率分别为93.6%(RSD=2.7%,n=3)、102.3%(RSD=2.6%,n=3)、95.5%(RSD=5.1%,n=3),方法重复性好、准确性强(RSD=0.5%,n=6),且操作简便、高效,对16批疫苗的测定结果较理想。应用该方法有望快速高效地检测口蹄疫灭活疫苗的146S抗原含量,为疫苗的质量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温度和盐度对褐牙鲆幼鱼渗透生理及抗氧化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因素析因实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温度(20℃、24℃、28℃)和盐度(10‰、30‰)急性应激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渗透生理和抗氧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和温度变化对各实验组1d和6d时褐牙鲆幼鱼血浆皮质醇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在高温低盐(28℃、10‰)环境中1d时渗透压显著高于其他各实验组,6d时无显著性差异。牙鲆幼鱼在28℃环境中1d时鳃Na+-K+-ATP酶活性显著高于20℃和24℃;6d时,温度和盐度对牙鲆幼鱼鳃Na+-K+-ATP酶活性有显著交互影响作用。1d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或盐度的降低牙鲆幼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上升趋势,并且高温低盐(28℃、盐度10‰)组褐牙鲆幼鱼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在3个实验温度下,10‰环境中牙鲆幼鱼肝脏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含量高于30‰。在6d时,各实验组间肝脏SOD、CAT活性及MD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因此,褐牙鲆能够耐受温度20—28℃和低至盐度10‰的环境条件,应激早期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可引起褐牙鲆幼鱼渗透生理和抗氧化水平的变化,高温低盐对褐牙鲆幼鱼抗氧化水平的影响最大,至6d可基本恢复稳定。  相似文献   

6.
用含中性蛋白酶8000U/g的酶制剂,制作酶制剂使用量分别为0‰、0.5‰、1‰、2‰和3‰的5种实验饲料,喂养平均初始重为(3.03±0.04)g的5组三重复的青鱼鱼种8周。实验在容积为80L的15只循环式水族箱中进行。实验水温为(25.0±0.5)℃。结果表明:实验饲料中酶制剂含量为0.5‰时,实验鱼的鱼体增重与摄食不含酶制剂饲料的实验组无显著差异(P>0.05), 而当饲料中酶制剂含量提高至1‰时,鱼体增重出现显著提高(P<0.05)。但饲料中酶制剂含量从1‰进一步提高至2‰和3‰,则鱼体增重不再有显著变化(P>0.05);饲料中酶制剂含量为1‰、2‰和3‰实验组的摄食量显著高于饲料中酶制剂含量为0和0.5‰的实验组(P<0.05)。而饲料中酶制剂含量为1‰、2‰和3‰实验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饲料中酶制剂含量为0和0.5‰的实验组(P<0.05);青鱼饲料中使用酶制剂对饲料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实验鱼的肠蛋白酶活性、肠和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全鱼营养组成、脏体指数、肝体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0.5‰-3‰酶制剂含量时,实验鱼对饲料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饲料中不含酶制剂的实验组 (P<0.05)。青鱼鱼种肝胰脏蛋白酶活性随着饲料中酶制剂使用量从0增加0.5‰和1‰而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但饲料中酶制剂使用量继续增加则不再有显著变化。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使用1‰-3‰的中性蛋白酶制剂促进青鱼鱼种的生长和降低饲料系数。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盐度梯度对新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影响。水温(28±0.5)℃下,观察比较了8个梯度的盐度(3‰、6‰、9‰、12‰、15‰、18‰、21‰、24‰)及纯净淡水(盐度为0)条件下,新吉富罗非鱼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同时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对4批初孵仔鱼进行耐饥饿实验,测定其不投饵存活系数(SAI)值。结果表明,新吉富罗非鱼受精卵在盐度6‰~15‰时,孵化率较高(89.0%~92.7%);盐度低于3‰和高于18‰时,孵化率较低。仔鱼生存适宜盐度3‰~15‰,最适盐度6‰~9‰。新吉富罗非鱼仔鱼在盐度0~3‰及18‰~24‰时,仔鱼的SAI值较低,不适宜仔鱼培育;盐度为6‰~15‰时,仔鱼的活力较高。仔鱼的SAI值与受精卵的孵化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301.诱导巴豆发生不定芽的培养基 据日本1990年专利记载,诱导巴豆(Croton su-blyratus或C.joufra)产生不定芽的培养基,应含有植物激素(0.2—10ppm细胞分裂素及0.001—4ppm8-羟基喹啉(oxine)或0.1—10ppm细胞分裂素及0.005—0.5ppm赤霉素)。 302.繁殖大豆不定芽的培养基 据日本1990年专利记载,含有0.25—1.5倍无机盐、维生素(如Gamborg B_50.1—10mg/L,盐酸硫胺素及0.5—10mg/L烟酸),植物激素(如0.5—3mg/L 2,4-D)和糖的MS培养基,特别适用于大豆未成熟芽。  相似文献   

9.
比较观察了不同盐度(0、5‰0、10‰、15‰、20‰、25‰、30‰、35‰、40‰和45‰)及不同pH(5.5、6.0、6.5、7.0、7.5、8.0、8.5、9.0和9.5)条件下,星斑裸颊鲷(Lethrinus nebulosus)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孵出期、孵化率、畸形率及一定时间内(24h和48h)仔鱼成活率,并且在以上盐度和pH条件下对星斑裸颊鲷初孵仔鱼进行耐饥饿试验,测定其不投饵存活指数(survival activity index,SAI).结果表明,只有SAI值大于3的星斑裸颊鲷仔鱼才有可能被进一步培育成苗,低于3的将在数天内死亡;星斑裸颊鲷受精卵孵化的适宜盐度范围是10‰~45‰,最适宜盐度范围15‰~40‰,适宜pH是6.5~9.0,最适宜pH范围7.0~8.5;初孵仔鱼生存的适宜盐度范围是10‰~40‰,最适宜盐度范围20‰~25‰,适宜pH是5.5~9.5,最适宜pH范围7.0~8.5.  相似文献   

10.
非洲鲫鱼属热带广盐性鱼类。1956年引入广东,1960年引入湖南。在我省至今仍不能长期忍耐16℃以下温度。 据国外报道,某些咸淡水池潭中的非洲鲫鱼在6℃时可维持两天,在11℃时生活在0.5%氯化钠的稀释  相似文献   

11.
四季竹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夏秋季优良笋用竹种四季竹盆栽苗为材料,研究了土壤中1‰~6‰浓度NaCl(干重)处理对四季竹叶片脱落率、离子渗漏率、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特征,以探讨四季竹的抗盐机理。结果表明:(1)随NaCl浓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四季竹叶片脱落率逐渐增加;四季竹在1‰~2‰NaCl浓度下的土壤中生长良好,在3‰~5‰浓度下随处理浓度的增大伤害逐渐加重,但这种伤害是可逆的,6‰是四季竹的半致死盐浓度。(2)叶片离子渗漏率随NaCl浓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在6‰浓度处理下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近直线升高,在3‰~5‰浓度下先升高后降低,而在1‰~2‰浓度处理下变化平缓且与同期对照无显著差异;叶片MDA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大而增加,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降低。(3)四季竹叶片SOD和POD活性在胁迫3~15 d均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其有一定的锻炼适应性;叶片脯氨酸含量随NaCl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其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在1‰~2‰浓度处理下变化平缓,在3‰~6‰浓度处理下显著增加后减小;各浓度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减小,但均高于对照。研究发现,四季竹是较耐盐竹种,其可以通过调控自身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有效缓解盐胁迫伤害,从而表现出一定的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常规方法在室内外分别测定了0.5%甲维盐(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Banlep)微乳剂、10亿PIB/mL奥绿1号(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悬浮剂对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Fabricius)幼虫、卵及其初孵幼虫的杀伤力。试验结果表明,甲维盐和奥绿1号对初孵幼虫、3龄幼虫及卵具有很强的杀虫力,其死亡率分别可达95%~100%,且较特异性农药美满(虫酰肼)见效明显要快,是当前防治斜纹夜蛾等夜蛾类害虫较理想的2种新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海马齿(Sesuviumportulacastrum)生长的适宜盐度和适宜区域,利用恒温培养箱,模拟人工生态浮床进行水培,对其在不同盐度培养液中的生长情况和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海马齿在0~15‰盐度下生长状况良好,且10‰盐度的海水对其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相对生长率和荧光参数在盐度5‰和20‰以上均会受到抑制;盐胁迫会导致海马齿的光能利用率下降,调节性能量耗散上升,电子传递效率下降,从而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当盐度达到30‰造成植物死亡。在温度适宜条件下,海马齿具有良好的生态修复潜力和海水蔬菜开发前景,0~15‰盐度水域可以成为其修复工程的应用区域,10‰盐度能够促进海马齿生长,有利于海水蔬菜的培育。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所用的两个克隆的盐田蚕豆虫(Fabrea sarlina)Z_3、Z_4分别从青岛南万盐场及新疆艾比湖分离出来。Z_3虫体的平均大小为200×118μ,Z_4为228×150μ;孢囊大小Z_3为134×108μ,Z_4为135×108μ。Z_3、Z_4对盐度的耐受范围分别为9—150‰,9—180‰。Z_3、Z_4对温度的耐受范围均为-5℃-40℃。Z_3、Z_4对pH的耐受范围分别为4.01-12.27、3.36-11.70。Z_3在盐度60—100‰及40℃时生长得最好,而Z_4在盐鹿100‰及30℃时生长得最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控制试验,研究了土壤不同NaCl浓度(0(CK)、1‰、2‰、3‰、4‰、5‰和6‰)处理45 d对四季竹叶片脱落率和细胞膜透性以及立竹器官K+、Na+、Ca2+和Cl-等矿质离子的吸收、运输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2‰NaCl处理对四季竹叶片脱落率和离子渗漏率无显著影响,3‰~6‰ NaCl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脱落率和离子渗漏率,四季竹的盐胁迫伤害随土壤盐浓度的增大而加剧.随着Na+、Cl-在四季竹立竹各器官中的显著增加,竹根、竹秆、竹枝K+含量逐渐下降,Ca2+含量变化较小,并且K+、Ca2+在竹根、竹秆中的向上选择性运输能力逐渐减弱.由于竹叶在低浓度(1‰~2‰)和高浓度(3‰~6‰)盐胁迫下分别对Ca2+和K+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吸收能力,随盐浓度的增大,竹叶K+含量迅速升高,Ca2+含量先升高后下降,这对维持竹叶的营养平衡和正常生长具有重要意义.3‰~6‰NaCl处理时,Na+、Cl-在竹叶中的浓度显著高于立竹其他器官,不仅降低了竹叶的渗透势,有利于水分的向上运输,而且四季竹还可以通过叶片脱落的方式降低体内的盐分含量,减轻盐离子毒害.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盐胁迫下不同水氮对小桐子(Jatropha curcas)形态特征和水分利用的影响,采用3种施盐水平(S1:0 g,S2:3 g,S3:6 g),3种供水水平(W1:12.7 mm,W2:25.4 mm,W3:38.1 mm)和2种施氮水平(N1:0 g,N2:0.4 g)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盐量的增多,小桐子胡伯尔值显著上升,而总干物质质量、壮苗指数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显著下降;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小桐子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下降,而在S2和S3盐分胁迫下,小桐子总干物质质量和壮苗指数均在W2处理时达到最大值,胡伯尔值在W2处理时处于最小值;在每个灌水量与施盐量水平上,施氮处理(N2)的小桐子幼树总干物质质量、壮苗指数和灌溉水利用效率都比对照有显著增加,而胡伯尔值显著下降;在中盐胁迫(S2)条件下,与W3N2相比,W2N2的总干物质质量、壮苗指数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显著增加了23.0%、16.6%和84.6%,胡伯尔值显著降低了21.1%,节约灌溉量达33.3%;在高盐胁迫(S3)条件下,与W3N2相比,W2N2的总干物质质量、壮苗指数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增加了21.9%、5.6%和81.7%,胡伯尔值降低了7.3%,节约灌溉量达33.3%;在一定盐胁迫下,有利于小桐子生长、形态特征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的最佳水氮耦合处理为W2N2处理。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以四种荒漠植物:盐地碱蓬(Suaeda salsa)、新疆绢蒿(Seriphidium kaschgaricum)、对节刺(Horaninowia ulicina)、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为对象,采用挖掘法获取完整的植株生物量,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并通过四种荒漠植物生物量、生物量分配比对土壤因子的响应程度以及异速生长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四种荒漠植物的生物量、生物量分配比重差异明显;新疆绢蒿具有最大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对节刺的生物量最小;根冠比(R/S)大小排序依次是骆驼刺对节刺、新疆绢蒿盐地碱蓬(P0.05)。(2)利用RDA分析土壤因子对R/S的影响,结果发现土壤因子对新疆绢蒿、盐地碱蓬、骆驼刺、对节刺的R/S解释程度分别是16.3%、24.8%、33.1%、35.4%,其中土壤全氮与对节刺的R/S呈正显著关系(P0.05),土壤水分与盐地碱蓬的R/S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3)四种荒漠植物地上—地下间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生长关系(P0.01);新疆绢蒿地上—地下间为等速生长关系(α=1),而对节刺和骆驼刺则均为α=3/4的异速生长关系,盐地碱蓬属于非3/4幂指数的异速生长关系(α1),四种荒漠植物间具有共同的异速生长指数(0.767)。以上结果说明艾比湖优势荒漠植物具有功能趋同性,其空间分配特征对土壤因子的响应存在物种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为明晰内生真菌在宿主植物耐盐生长中是否存在拮抗作用,探讨利用内生真菌提高困难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活率的可能,将两株耐盐内生真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sp.) Z1 (T3)、炭团菌(Hypoxylon sp.) Y6 (T4)及其混合菌(T2)进行固体发酵培养,添加到栽植有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幼苗的不同盐度(质量分数为0、3‰、6‰、9‰)盆钵土壤中,以添加菌株载体(T1)和无添加(CK)为对照,研究固体培养内生真菌对土壤盐胁迫下木麻黄幼苗抗逆生理特征的影响及其与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菌株处理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幼苗的生物量,幼苗生理特征受土壤盐度、时间和菌株种类影响较大。3‰盐度下, T2处理15天后可溶性糖(SS)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45天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高于CK、T1,相对电导率(REC)在T2、T3和T4处理胁迫期都显著降低;9‰盐度下,T2、T3和T4处理实验期内REC、H2O2含量显著降低,胁迫60天后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SS含量、SOD活性、CAT活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杭州西湖引水工程絮凝剂残余铝盐对水质和沉水植物的影响,研究采用室外模拟试验,考察了连续投加不同浓度梯度的明矾(KAlSO412H2O)絮凝剂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的生理影响和对水质的影响。试验设置了4个处理: 对照组、低剂量组(35050) g/L、中剂量组(65070) g/L、高剂量组(1100150) g/L。结果表明: (1)低、中剂量投加对水中铝盐含量无显著影响,高剂量投加导致水中铝盐含量显著上升; (2)水中铝盐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H随铝盐含量升高而降低,总磷(TP)随之有所下降,各处理组水中总氮(TN)、浮游植物密度、浊度均明显下降; (3)3个剂量组菹草各生化指标较对照组几乎无显著变化,试验浓度的铝盐投加对菹草的生长没有造成明显损害,在菹草耐受范围内,建议在西湖引水工程入水口附近[水中铝盐含量约(25050) g/L]可选用菹草进行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20.
刘育梅  金亮  宋志瑜  周爽 《广西植物》2018,38(8):1056-1061
古巴牛乳树和人心果是铁线子属具有开发前景的热带珍稀果树。为了将这两种果树在亚热带地区推广种植,该研究在已知这两种果树具有较高耐盐性的研究基础上,采用盆栽试验法,对3年生幼苗设置10‰、20‰的Na Cl预处理,一定时间后依次进行9℃、3℃的低温胁迫,分析比较其叶片中多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果树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在9℃、3℃的低温胁迫下,10‰、20‰Na Cl预处理叶片中的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一低温条件下,耐寒性强弱依次为10‰20‰对照(CK)。因此推断Na Cl预处理可以有效提高铁线子属果树的耐寒性,其中以10‰预处理最为理想,此时古巴牛乳树和人心果的实际盆土盐度分别为2.46‰、1.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