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副沙鳅属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沙鳅属Botia为外类群,共发现了副沙鳅属Parabotia 35个有系统发育意义的外部与骨骼形态特征,并由此重建副沙鳅属系统发育关系为:漓江副沙鳅 (双斑副沙鳅 (花斑副沙鳅 (武昌副沙鳅 点面副沙鳅)))或漓江副沙鳅 (双斑副沙鳅 (武昌副沙鳅 (点面副沙鳅 花斑副沙鳅))).具有囟门;后翼骨外侧面为不规则的梯形;吻骨侧面观呈一长方形;无下舌软骨;具有3对咽鳃骨;中喙骨弯曲较大,近直角;上吻皮中间有切刻状缺口,左右不连续;以及颐部无纽状突起等构成了副沙鳅属的共同离征.  相似文献   

2.
选择线粒体COⅠ基因作为分子标记,进行沙鳅亚科鱼类(Botiinae)DNA条形码及其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研究获得了沙鳅亚科7属19种共131个个体的COⅠ基因序列,利用MEGA5.0软件分析了沙鳅亚科鱼类COⅠ基因的序列特征,计算了种内及种间遗传距离。沙鳅亚科鱼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的重建分别采用NJ法和Bayesian法。研究发现,沙鳅亚科COⅠ基因的碱基组成为: A 24.4%、T 29.5%、G 18.0%、C 28.1%。沙鳅亚科鱼类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020.000,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480.008。DNA条形码研究结果显示,所分析的19种沙鳅鱼类各自分别聚成单系分支,表明COⅠ基因在本研究中具有100%的物种鉴别率。同时,系统发育分析支持各属的单系性,并且结果显示沙鳅亚科鱼类聚为两个分支,其中一支由薄鳅属和副沙鳅属构成,另一分支则包括: (沙鳅属、色鳅属)和 中华沙鳅属、(缨须鳅属、安彦鳅属)。因此,COⅠ基因可以作为有效的分子标记对沙鳅亚科进行DNA条形码研究以及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相似文献   

3.
1977年11月在四川雅安的一种豆科植物——波叶山蚂蝗(Desmodtum stnuatum Bl.)上采集到白粉菌科球针壳属(Phyflacttmia)的一个新种,定名为山蚂蝗球针壳(Ph.desmodii Tao,Qin et Shen sp nov.)。  相似文献   

4.
中国五节毛蚜亚科分类学研究(同翅目:蚜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五节毛蚜亚科Atheroidinae已知4属,即:五节毛蚜属Atheroides Haliday,小毛蚜属Chaetosiphella Hille Ris Lambers新纪录,赖毛蚜属Laingia Theobald,伪毛蚜属Sipha Passerini;共8种,即:禾草五节毛蚜Atheroides hirtellus Haliday,锯形五节毛蚜A.serrulatus Haliday新纪录,针茅小毛蚜Chaetosiphella stipae hille Ris Lambers新纪录,沙赖毛蚜Laingia psammae Theobald,剪草伪毛蚜Sipha arenarii Mordviko新纪录,丽伪毛蚜S.elegans del Guercio,神茅伪毛蚜s.glyceriae(Kaltenbach)和玉米伪毛蚜S.maydis Passerini。提供了分属、分种检索表,各属提供了鉴别特征,所有分类单元具有文献引证、寄主植物、地理分布和检视标本的记录。每个新纪录种有简要的形态记述和特征图。所有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5.
毛乌素沙地天然植物多样性组成及区系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乌素沙地位于干旱、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过渡地带,该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及数据统计,对毛乌素沙地天然植物科、属、种的组成及区系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周围的沙地(沙漠)植物区系进行比较,以明确毛乌素沙地的珍稀植物及其植物多样性组成特征。结果表明:(1)毛乌素沙地天然植物共90科360属772种,区内植物类群相对丰富,植被群落类型多样,优势科明显,单种属、寡种属占到的比例达到73.45%。(2)毛乌素沙地天然植物90科划分为10个分布区类型及4个变型,360属划分为15个分布区类型及10个变型。(3)毛乌素沙地科的植物区系组成以世界分布为主,属的植物区系组成以温带分布为主,反映了该区的植物区系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具有相适应的特性。(4)毛乌素沙地植物区系成分与浑善达克沙地植物区系亲缘关系最近,与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姆塔格沙漠植物区系有一定差异,表明毛乌素沙地植物区系存在明显的从温带分布到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的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我国北方不同草原类型中针茅根部内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从新疆、甘肃、内蒙古3省(区)选择了6种不同草原类型(亚高山草甸、高山草甸、戈壁、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进行针茅根部组织内生真菌的研究.共分离得到针茅根部内生真菌213株,根据序列的相似性(以97%为阈值),共获得51个真菌分类操作单元(OTUs),覆盖了4门7纲23科27属.在门的水平上子囊菌门真菌为绝对优势菌群,占分离真菌总数的93.4%,在各草原类型中均有分布;6种草原类型中针茅根部内生真菌的优势属差别较大,仅子囊菌门的镰孢菌属为各草原类型共有优势属,占分离真菌总数的41.3%,亚高山草甸的微结节霉属、高山草甸的Saccharicola和短梗霉属、戈壁的弯孢属和根霉属以及草甸草原的木霉属,为各草原类型中针茅根部内生真菌的优势属.高山草甸针茅根部内生真菌群落覆盖的门和属最多,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最高,均匀度指数仅次于荒漠草原;而荒漠草原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最低,典型草原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低.高山草甸和荒漠草原的内生真菌群落结构与其他草原类型之间的相似性系数都较低,分别为0.12~0.25和0.13~0.22,其他几种草原类型之间相似性相对较高,尤其是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之间相似性系数为0.60.冗余分析(RDA)表明,海拔和纬度是影响6种草原类型中针茅根部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7.
沙冬青属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沙冬青属(Ammopiptanthus)植物仅两个种,即蒙古沙冬青(A.mongolicus)和新疆沙冬青(A.nanus),为第三纪残遗种,是中亚荒漠唯一的常绿阔叶植物,因珍稀,临危而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国内外对该属两个种的染色体数目的记载存在着差异。本文对沙冬青属两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为探讨该属植物的发生和系统发育,以及开展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8.
李应兰  陈福莲  卜任  陈林   《广西植物》1988,(4):339-343
<正> 檀香(Santalum album L.)在印度的自然分布主要在温迪亚山脉(Vindhya ranye)以南,以后才被引种到奥里萨邦、中央邦、拉贾斯坦邦和北方邦的部分地区,并在那里归化,自然繁殖生长。有的学者认为,现在印度虽是檀香的主要产区,但不是檀香的原产地;檀香的原产地应是印度尼西亚的帝汶岛(Timor),大约于二千多年前引入印度,然后逸为野生状态,分布区不断扩大。 华南植物园引种檀香初步取得成功后,自1968年以来,先后在广东的海南、湛江、佛山、肇庆、韶关、汕头等地区,以及广西、云南、四川、浙江、福建等省区进行区域性试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沙颍河流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水质状况, 于2016年秋季对该流域设置了20个采样点, 进行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调查, 并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 沙颍河流域共检测出浮游动物36属78种, 其中轮虫20属60种、枝角类10属12种、桡足类6属6种; 浮游动物优势种主要为长肢多肢轮虫(Polyarthra dolichoptera)、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萼花臂尾轮虫(B. calyciflorus)、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Ia valga)和象鼻溞(Bosmina sp.); 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沙颍河流域上游, 且从上游至下游, 生物量和密度的空间变化趋势相一致, 大致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检测位点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的范围为1.03—3.51, 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26—0.70。综合分析各采样点的种群和多样性指数反映出沙颍河流域上游水体污染较为严重, 中下游水体为中度污染。水质总体呈现出中度-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10.
1981年7月我们在四川乐山市大渡河河口附近(海拔约450米,属岷江水系) 采得沙鳅亚科(Botiinae)薄鳅属(Leptobotia)鱼类标本2尾,经鉴定比较后,认为是一个新种,定名为: 小眼薄鳅Leptobotia microphthalma,新种(图1) 地方名 高梁鱼、竹叶鱼。  相似文献   

11.
青海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不同生境的蝶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探讨高海拔地区蝴蝶种类和数量与生境结构之间的关系,1993–1997年每年的7月对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不同生境类型(谷间平原、温性草原、针阔叶混交林、高寒灌丛草甸)中蝶类群落的结构、数量和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获得蝴蝶标本4,745头,86种,隶属于8科57属。种类较丰富的类群主要有:粉蝶科豆粉蝶属(Colias)6种、菜粉蝶属(Pieris)5种、绢粉蝶属(Aporia)4种、云粉蝶属(Pontia)3种,蛱蝶科网蛱蝶属(Melitaea)3种;个体数量以粉蝶科和灰蝶科为最多。不同的生境蝶类在种类组成和个体数量上有明显差异,其中以针阔叶混交林物种数(44种)最多,谷间平原个体数量(1,969只)最多。物种多样性指数以针阔叶混交林中最高,高寒灌丛草甸最低;均匀度以针阔叶混交林最高,谷间平原最低;优势度以高寒灌丛草甸最高。从不同生境蝶类成分的特有性上分析,特有属和特有种含量高低依次为针阔叶混交林(20属24种)>高寒灌丛草甸(8属8种)>谷间平原(6属7种)>温性草原(5属6种)。不同生境类型间蝶类种类的相似性系数在0–0.4259之间。蝶类种类组成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谷间平原与温性草原最先聚为一类,然后与针阔叶混交林聚为一类,最后与高寒灌丛草甸聚为一类。为保护该地区的蝶类物种多样性,应加大宣传力度,建立自然保护区,继续加强本底资源调查。  相似文献   

12.
经调查,广东省惠州市共有芳香植物52科120属177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10属12种,双子叶植物43科101属150种,单子叶植物5科9属15种。该地区芳香植物主要集中于木兰科、樟科、桃金娘科、芸香科、菊科、唇形科和姜科等7科共88种,占该地区芳香植物总种数的49.7%。结合惠州地区气候及地理特点,认为山苍子、黄樟、樟树、土沉香、檀香、栀子、黄花蒿、蔓荆、毛麝香等9种植物可作为该地区重点开发的芳香植物。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四川鞍子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蚂蚁区系特征,2016年6—7月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该区域的蚂蚁区系.结果显示:共采集蚂蚁6亚科32属62种;在世界动物地理界中,分布于东洋界的共32属,东洋界分布种最多(62种),新热带界种最少(3种);在中国动物地理区中,西南区种最多(62种),蒙新区种最少(4种);在种的...  相似文献   

14.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7):785
戈壁针茅(Stipa tianschanica var. gobica)草原主要分布于荒漠草原区的石质丘陵或石质山坡, 向东可以分布在典型草原区的石质丘陵或山地, 向西也可以分布在荒漠区的石质山坡上。该研究调查了中国戈壁针茅草原的主要植被类型, 通过对115个样地的样方数据分析, 量化描述了这一草原类型的主要植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 中国戈壁针茅草原共有维管植物272种, 隶属于38科127属; 其中裸子植物3种, 隶属于1科1属; 被子植物269种, 隶属于37科126属, 物种数大于等于10种的科为: 菊科、禾本科、豆科、蔷薇科、百合科、藜科、石竹科; 戈壁针茅草原植物区系的生活型谱以地面芽植物为主, 共178种植物, 占总种数的65.44%; 水分生态类型以旱生植物为主, 共120种, 占总种数的44.12%; 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上以东古北极分布种和亚洲中部分布种(含其变型)最多, 分别为82种和80种, 占总种数的30.14%和29.41%; 盖度等级划分上以0.1%-1.0%的盖度最多, 共174种, 占总种数的63.97%; 恒有度等级划分上以I级(0-20%)的物种数最多, 共258种植物, 占所有植物种数的94.85%。基于群落调查数据, 按照群落-外貌分类原则, 将戈壁针茅群系划分为8个群丛组106个群丛。  相似文献   

15.
林下草本的演变与森林演替密切关联,为了解祁连山地区青海云杉林在不同演替阶段下的草本多样性特征及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阔叶纯林(Ⅰ)→阔叶混交林(Ⅱ)→针阔混交林(Ⅲ)→云杉纯林(Ⅳ)构成的演替序列为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不同演替阶段的草本多样性指标差异,探究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草本多样性的影响,旨在为青海云杉林林分结构优化与功能提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演替阶段下,共发现草本31科64属81种,其中阔叶纯林(Ⅰ)草本植物共21科33属42种,阔叶混交林(Ⅱ)共22科40属50种,针阔混交林(Ⅲ)共22科42属51种,青海云杉纯林(Ⅳ)共15科21属23种。(2)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草本多样性指标均在针阔混交林(Ⅲ)阶段最大,在青海云杉纯林(Ⅳ)阶段最低。(3)生物因子中:LAI是影响草本多样性的主导因子,林分密度、胸径、树高和叶面积指数与草本多样性负相关。(4)非生物因子中,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是主导因子,土壤水分、速效磷、碱解氮与多样性指标正相关。综...  相似文献   

16.
戈壁针茅(Stipa tianschanica var. gobica)草原主要分布于荒漠草原区的石质丘陵或石质山坡, 向东可以分布在典型草原区的石质丘陵或山地, 向西也可以分布在荒漠区的石质山坡上。该研究调查了中国戈壁针茅草原的主要植被类型, 通过对115个样地的样方数据分析, 量化描述了这一草原类型的主要植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 中国戈壁针茅草原共有维管植物272种, 隶属于38科127属; 其中裸子植物3种, 隶属于1科1属; 被子植物269种, 隶属于37科126属, 物种数大于等于10种的科为: 菊科、禾本科、豆科、蔷薇科、百合科、藜科、石竹科; 戈壁针茅草原植物区系的生活型谱以地面芽植物为主, 共178种植物, 占总种数的65.44%; 水分生态类型以旱生植物为主, 共120种, 占总种数的44.12%; 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上以东古北极分布种和亚洲中部分布种(含其变型)最多, 分别为82种和80种, 占总种数的30.14%和29.41%; 盖度等级划分上以0.1%-1.0%的盖度最多, 共174种, 占总种数的63.97%; 恒有度等级划分上以I级(0-20%)的物种数最多, 共258种植物, 占所有植物种数的94.85%。基于群落调查数据, 按照群落-外貌分类原则, 将戈壁针茅群系划分为8个群丛组106个群丛。  相似文献   

17.
白九维 《昆虫学报》1992,35(3):339-345
斑卷蛾属Terthreutis系Meyrick(1918)根据模式种sphaerocosma建立的。该属(卷蛾亚科)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共记载有3种、分布在中国及印度。多年来,从我国广东、云南、四川及西藏等省区收集到的小蛾类标本中发现这属2个老种及3个新种。由于本属种类不断增加,属征需要进一步完善补充记述。为完整起见,对老种也给与统一补充记述。  相似文献   

18.
谭仲明 《植物研究》1995,15(4):523-531
四川牛儿苗科植物共3属、53种、2变种, 其中老鹳草属Geranium49种, 2变种, 牛儿苗属Erodium2种, 熏倒牛属Biebersteinia2种。属的分布区类型分别为世界分布, 地中海区至温带、热带亚洲、大洋洲至南美洲间断分布和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研究了本科植物在四川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情况。水平分布方面, 在东部四川盆地及盆周山地分布着老鹳属1属、23种、2变种, 占四川本科种数的43%。在西部, 川西南河谷山原地区分布着老鹳草属植物32种, 占四川儿苗科植物总数的60%, 是四川老鹳草属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在川西北随着地理纬度的升高, 属的数目逐渐增加, 到最北面, 3属均产, 但老鹳草属植物的种类则逐渐减少。垂直分布方面, I、川东盆地及川西南山 地常绿阔叶林地带有老鹳草属1属、44种、2变种, 占四川供牛儿苗科植物总数 83%, 主要分布在川西南河谷山原植被地区。П、川西高山峡谷山原针叶林地带, 分布着老鹳草属和优牛儿苗属植物25种, 占四川本科植物的47%, 主要分布在川西 高山峡谷区。III、四川北高山灌丛、草甸地带, 分布着老鹳草属、狀牛儿苗属和熏 倒牛属植物12种。熏倒牛属在四川仅分布在这一地带内。  相似文献   

19.
中国沙鳅亚科鱼类系统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总结过去将近一百年来有关中国的沙鳅亚科(Botiinae)鱼类的分类学资料,并根据我所多年来所采集的标本,进行分析研究,对中国沙鳅亚科鱼类的系统分类做了比较完整的综述。 本文将付沙鳅属(Parabotia)恢复为一个有效的属,因此沙鳅亚科在我国现有Botia,Parabotia和Leptobotia三个属,Botia属又分为Hymenophysa,Botias.str.,Sinibotia三个亚属。 本文简述了我国所产的22个种和2个亚种,其中云南沙鳅Botia(Hymenophysa) yunnanensis,漓江付沙鳅Parabotia lijiangensis,双斑付沙鳅Parabotia bimaculata,小付沙鳅Parabotia parva和桂林薄鳅Leptobotia guilinensis为第一次描述。付沙鳅属(Parabotia),薄鳅属(Leptobotia)及中华沙鳅亚属(Sinibotia),均为我国特有的类型。  相似文献   

20.
海南省的小煤炱菌(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Hansford(1961)的分类系统和鉴定方法,采集、鉴定和整理了海南省的小煤炱菌共4属73种;附丝壳属(Appendiculella)2种,小光壳炱属(Asteridiella)10种,针壳炱属(Irenopsis)3种以及小煤炱属(Meliola)58种,其中包括2个新种和29个在中国分布的新记录。新种是:黄牛木生小光壳炱Asteridiella cratoxylonicola Y.X.Hu海南小煤炱Meliola hainanensis Y.X.Hu新种有英文、拉丁文描述和显微结构图。模式标本藏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