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胚胎干细胞研究是目前生命科学领域中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但是,胚胎干细胞的来源却非常有限,特别是人类的胚胎干细胞,绝大部分都源自体外人工授精后未使用的胚胎;少部分是应用克隆技术制造的胚胎干细胞。但是,无论哪种途径,都离不开卵细胞。因此,要想获得足够的胚胎干细胞,就要有足够的卵子。世界闻名的韩国科学家黄禹锡的科学弊案,就包括逼迫女下属提供卵子。 为了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是否可以提倡人们捐献卵子,对此,社会各界争论很大。  相似文献   

2.
首例人类克隆胚胎2004年2月,韩国科学家黄禹锡(Hwang Woo-suk)领导的科研小组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克隆出人类胚胎,并从中提取出胚胎干细胞。这是科学家首次利用克隆技术获得人类胚胎干细胞,有助于进一步加快用干细胞治疗疾病的研究。克隆胚胎干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与病人的遗传物质完全一致,不会遭病人免疫系统排斥,因此这种干细胞优于从其他胚胎获得的干细胞。科学界认为,这是治疗性克隆研究中的重大突破,有助于研究人员找到治疗帕金森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谢蔚骊 《生理通讯》2005,24(1):12-12
汉城国立大学教授黄禹锡的研究小组与美国研究小组合作,成功克隆出了猴子胚胎,但把克隆胚胎移植到25只代理母猴子宫克隆猴子的实验没有成功。  相似文献   

4.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问题来自两个方面。首先,胚胎干细胞是从人类胚胎中获得的,这样就冲破了对人胚胎研究的禁区。其次,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将不可避免地涉及克隆人的技术,因而使人们不得不切实地面对克隆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近日公布的“黄禹锡造假事件”最终调查报告,认定黄禹锡研究小组2004年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论文同其2005年发表的论文一样属于造假。调查报告同时表示,黄禹锡研究小组克隆出的“斯纳皮”狗可能确实是体细胞克隆狗,但是否属实尚待最终确认。调查报告再次证实了黄禹锡研究小组2005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完全属于造假,将两个干细胞系夸大为11个干细胞系,并且这两个胚胎干细胞也并非体细胞克隆干细胞,而是受精卵胚胎干细胞。另外,对于黄禹锡申请宽限6个月时间为患者培养胚胎干细胞的要求,调查委员会予以回绝。报告称,涉嫌主导论文编造的黄禹锡科研组有关人员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相应的惩处,检察机关也将全面调查黄禹锡科研组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生物磁学》2009,(12):I0002-I0003
干细胞可用来治疗很多疾病。包括心脏问题、痴呆症和帕金森氏症。但是因为人类卵子捐赠者的缺乏,科学家提议用人兽混合胚胎作为合成大量人类克隆胚胎的方式来获得干细胞。但是最新研究显示。人兽胚胎很难成功。该研究报告发表于《克隆和干细胞》(CLONING AND STEM CELLS)杂志。人兽混合医用胚胎从一开始便引起很大争议,但一些科学家对这项研究寄予厚望,认为它可以帮助科学家找到某些疑难疾病的治疗方法。但科学家现在发现,有关创造人兽混合医用胚胎的研究可能注定会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7.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9):I0005-I0005
美国科学家2日指出,因学术造假而声名扫地的韩国科学家黄禹锡曾在造假过程中,“意外地”培养出了世界首例由人类未受精卵得来的胚胎干细胞。但是黄禹锡本人却对这项重大科研突破浑然不知。  相似文献   

8.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具有发育成各种组织器官甚至全部人体的潜力。目前认为,干细胞最好的来源是人类胚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细胞)是一种高度未分化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但出于伦理学方面的原因,胚胎干细胞在使用上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科学家致力寻找胚胎干细胞的替代品,以摆脱伦理困境。托马斯等人的研究成功地从成人睾丸中得到了多功能干细胞。  相似文献   

9.
Nature2004年431卷7005期119页报道:新加坡最近宣布,禁止将克隆用于人类生殖,但允许利用克隆来培育干细胞。新加坡是在2004年9月2日通过此项法律的。此项法律禁止克隆人,包括将克隆的人类胚胎植入人或动物的子宫,以及不允许将克隆胚胎培育至2周以上。但不限制从克隆的人胚培育和回收干细胞。目前新加坡只有一个公司从事胚胎干细胞研究。但新加坡目前正在积极发展生物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通报》2007,42(3):19-19
在2月2日出版的《Science》杂志的政策论坛中,国际干细胞生物学学会描述了有关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新指导方针。负责产生指导方针的工作由来自14个国家的科学家、伦理学家以及法律专家组成。主要指导方针包括:呼吁采用超出现有机构伦理审查委员会(IRB)的监督标准,禁止所有缺乏令人信服的科学根据或产生强的共同伦理担心的试验,尤其是人类繁殖克隆。指导方针还包括可能携带人类配子的动物繁殖试验、需要明确的知情同意、对卵子贡献者的经济补偿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工作组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以及鼓励承诺的方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从1981年人类第一次得到小鼠的胚胎干细胞到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再到2007年年底猴胚胎的获得,干细胞研究一直在曲折前进。其中伦理问题是胚胎干细胞研究面临的最大阻力。2007年11月20日,《细胞》和《科学》杂志分别发表文章宣布:日本与美国的科学家利用基因改造的手段,将人类体细胞改造成了类胚胎干细胞。这项进步的历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作者采访了此项研究的有关人员,并撰写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黄禹锡事件不但重新挑起国际学术界就如何加强创新研究成果的审核,防止不真实的研究蒙混过关,还加深了国际学术界对第三世界国家科研的质疑,就人类基因组和干细胞研究方面应该遵守的伦理规范来说,这些置疑显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2月29日,韩国首尔大学的调查小组发表声明指出:没有任何证据支持黄禹锡和他的研究小组在2005年发表在《科学》上的论文中声称的培育出了与患者遗传特征匹配的干细胞的结论。这一声明像一股灾难性的寒流袭击了全世界的干细胞研究人员,许多韩国人悲叹该事件的揭露粉碎了韩国要在科学上赢得世界尊重的希望。在韩国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委员宣布黄禹锡不仅论文造假,而且胚胎干细胞也造假后,韩国股市上生物科技公司的股票也出现了下跌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陈桦 《生理通讯》2004,23(4):98-98
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家3月3日宣布,他们计划将新培育出的17个人类胚胎干细胞系免费提供给同行使用。这是美国科学界挑战政府有关干细胞限制规定的最新尝试。  相似文献   

15.
乔中东  王莲芸 《生命科学》2012,(11):1302-1307
自从克隆羊多莉诞生以来,有关克隆人的伦理学争论就一直喋喋不休。世界上的各种政治组织和各国政府都明确反对生殖性克隆,而科学家们则对克隆技术的不完善心存疑虑。为了克服克隆过程中的伦理学障碍和技术缺陷,科学家们在核移植技术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异种核移植技术、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等。诱导的多能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组织,甚至能发育成个体,这些方法使克隆技术不再破坏胚胎,避免了伦理学纠纷。尽管科学技术在进步,但是人们对克隆人仍有很多不解和困惑。从自主、不伤害、行善和公正等四大生命伦理学原则着手,在技术层面上提出了尽管克隆人不会搞乱人际关系,不会减少人类基因多样性,也不会克隆出类似希特勒的战争狂人,但是,人类的生殖性克隆却剥夺了克隆人的自主性,对克隆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有所伤害,违反了公正和行善的原则。因此,是否可以克隆人在伦理上仍然是需要长期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干细胞可以分为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两类,是当前生物医学领域的一个热点。由于干细胞在医学领域有巨大应用前景,世界各国都对此给予了相当的重视;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本国的科学家从事干细胞的科学研究。目前,干细胞的研究还处于试验室阶段,很多技术难题还没有解决,尤其是胚胎干细胞的不定向分化问题,以及一些伦理方面的争议。宗教界人士和社会论理学方面的人士对于干细胞的研究还有异议。集中论述了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医学功用。  相似文献   

17.
人类干细胞研究一直面临必须取自胚胎的局限性,涉及社会伦理问题.但近期科学家通过少数(4种)基因的诱导功能成功实现了体细胞的重编程,使其向干细胞转化,是相关领域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8.
核移植来源的胚胎干细胞 (ES) 细胞在动物疾病模型上的成功治疗作用以及核移植来源的患者特异的ES细胞研究进展有望将这一技术即治疗性克隆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本文对治疗性克隆的研究进展、治疗性克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治疗性克隆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黄禹锡事件不但重新挑起国际学术界就如何加强创新研究成果的审核,防止不真实的研究蒙混过关,还加深了国际学术界对第三世界国家科研的质疑,就人类基因组和干细胞研究方面应该遵守的伦理规范来说,这些置疑显得更加突出。事实上,多年以来,西方学术界对亚洲国家如中国、韩国等参与人类基因组和相关研究就已经产生过很多疑虑,尤其是研究伦理方面。相关的伦理可分为两方面:研究目标和研究过程中的伦理争议。针对研究目标的疑虑,比如人类生命之生殖性复制(reproductive cloning,即生殖性克隆)、人兽混种生物的研究等,这些研究和研究所产生的“物种”存在有相当大  相似文献   

20.
目前,虽然人们对干细胞研究的反对之声不绝于耳,但随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诱导性功能干细胞的进一步应用及干细胞研究中更好的工具的开发,临床试验中干细胞疗法的成功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