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贻贝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贻贝雄性生殖系统中精巢由树枝状的生殖管,输精管民。生殖管反复分枝成生精小管而末端膨大的泡囊,二者皆由位于基膜上的生殖上皮和管壁上皮构成,生殖上皮是由圆形或卵圆形的精原细胞组成,精原细胞最大,核内染色质稀疏,靠核膜内侧分布,核仁一个,明显。初级精母细胞上,染色质开始集成小团块,线粒体向细胞的一侧集中,次级精母细胞与表母细胞结构相似,染色质浓缩成数大块,核膜或散布于核内,精细胞内开始出现顶体颗粒并逐渐  相似文献   

2.
东方蝾螈胚胎发育过程中,从原肠早期到原肠末期无论外胚层或中胚层细胞核内都含有大量的异染色质团块,而到神经板形成后所有细胞核内染色质均呈分散状态。异染色质向常染色质的转变过程发生在原肠末期到神经板形成这段时间里,在原口闭合后4.5小时之前完成,此时期似乎是形态发生的转折点。到发育的后期,细胞核内有一些染色质又会由分散状态转变为凝聚的异染色质团块。预定神经上皮向神经组织分化的决定是个逐渐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原肠口闭合时已经开始,到神经板期完成。染色质的分散似乎发生在细胞有了初步决定之后。本文就染色质超微结构变化的意义以及染色质超微结构变化与细胞分化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CR3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上皮性卵巢癌组织、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以及正常卵巢组织标本各30例,采用多聚腺苷酸加尾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oly(A)-RT-qPCR]检测其CCR3的表达,并分析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CCR3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CCR3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组和正常卵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CCR3的表达与患者的分期、组织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CCR3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CR9和CCL25蛋白在不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8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3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CR9和CCL25表达水平,结合上皮性卵巢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CR9和CCL2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高表达,在正常卵巢组织中低表达,二者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组织类型、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P0.0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CCR9与CCL25表达相关(P0.05)。结论:CCR9和CCL25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二者可能是上皮性卵巢癌治疗的一个潜在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WT-1和Smac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0例正常卵巢组织,40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60例全面分期手术治疗的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WT-1、Smac蛋白的表达,并分析WT-1、Smac蛋白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WT-1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或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P0.05);Smac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或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P0.0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WT-1、Smac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有无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且上皮性卵巢癌中WT-1、Smac蛋白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性(r=-0.35,P0.05)。结论:WT-1蛋白高表达或Smac蛋白低表达可能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WT-1、Smac蛋白的表达有助于上皮性卵巢癌恶性程度的判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6.
马水根  杨进  廖革望  史彩霞 《生物磁学》2009,(14):2663-2666,F0002
目的:研究FLIP、FADD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RT—PCR法检测44例上皮性卵巢癌及17例正常卵巢组织中FLIP、FADD的表达,并检测上皮性卵巢癌中PCNA的表达,分析FLIP,FADD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及PCNA表达的关系。结果:FLIP、FADD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卵巢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IP,FADD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有关,FLIP、FADD在I—II期中的阳性表达率,与III.IV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IP、FADD在病理组织学-1级中的阳性表达率,与2—3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IP、FADD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无关。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FLIP表达与PCNA表达成线性正相关,r分别0.880和0.564;FADD表达与PCNA表达成线性负相关,r分别为-0.591和-0.683。结论:FLIP、FADD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治疗上皮性卵巢癌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7.
金鱼精子发生中的拟染色质小体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管汀鹭 《动物学报》1989,35(2):124-129
拟染色质小体是性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本文报道:在金鱼精子发生过程中,精原细胞含有大量的拟染色质小体,在它上面不仅聚集着许多线粒体,而且有膜片层附着,其本身还会出现环孔和类似线粒体内嵴状结构。随着细胞的分化,拟染色质小体逐渐变少减小,直至消失。本文对拟染色质小体的形成方式与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Claudin-3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上皮性卵巢癌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上皮性卵巢癌术后标本中Claudin-3和E-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Claudin-3的异常表达率为62..5%(40/64),其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分化程度、病理类型、TNM分期有关(P<0.0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E-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为54.7%(35/64),其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分化程度、腹膜转移的有无、TNM分期有关(P<0.05)。Claudin-3和E-cadherin的表达呈正相关(P<0.001)。结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Claudin-3和E-cadherin的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两指标的联合检测对上皮性卵巢癌的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干扰素介导的跨膜蛋白1(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1,IFITM1)基因在卵巢上皮性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正常卵巢、卵巢良性肿瘤、卵巢交界性肿瘤和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IFITM1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2例正常卵巢、21例卵巢良性肿瘤、18例卵巢交界性肿瘤和85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IFITM1的蛋白表达,同时分析IFITM1表达状况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Western blotting显示卵巢上皮性癌和卵巢交界性肿瘤中IFITM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良性肿瘤。免疫组化显示在正常卵巢组织中IFITM1阳性表达率为41.7%(5/12),在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71.4%(15/21),在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中为72.2%(13/18),在卵巢上皮性癌中为77.6%(66/85),IFITM1蛋白表达强度在正常卵巢、良性卵巢肿瘤、交界性卵巢肿瘤、上皮性卵巢癌间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IFITM1蛋白表达与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肿瘤FIGO分期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腹水无明显相关性。化疗敏感组和耐药组的IFITM1表达强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ITM1在正常卵巢、卵巢良性肿瘤、卵巢交界性肿瘤和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依次升高,并与卵巢癌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耐药性产生有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IFITM1在卵巢癌诊治及化疗中的应用前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HSV-2阴道感染并诱导小鼠阴道粘膜上皮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的报道指出,某些病毒有诱导体外细胞凋亡的作用,借以限制病毒的扩散.为探讨HSV-2在体内诱导细胞凋亡的效果及其形态学特点,用HSV-2 333株感染小鼠阴道,于感染后不同天数处死动物,取其阴道,固定于10%中性福尔马林,TUNEL末端标记染色显示凋亡的细胞,光镜下进行原位观察.结果显示感染后的第1天粘膜上皮内即出现大量的凋亡细胞,第2天至11天凋亡细胞的数量及在上皮内的分布范围达最高水平.早期的凋亡细胞见于感染后所有标本,其核染色质形态及分布似正常细胞,但它被TUNEL标记染成棕黄色;晚期的凋亡细胞亦见于所有标本,其胞核缩小,染色质浓缩并在核周边集聚,核中心空化.载有凋亡细胞的上皮在阴道粘膜上分布很广,最广的可占全阴道上皮的2/3.同时可见HSV-2引起的上皮细胞坏死及疱疹形成,二者均由凋亡细胞包围.凋亡细胞不断地由上皮表面脱落至阴道,未见凋亡小体及吞噬现象.结果提示,HSV-2 333株阴道感染可同时诱导细胞坏死及凋亡,细胞凋亡可能在限制病毒产生子代及限制感染区域扩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KK3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卵巢组织DKK3蛋白表达水平,其中88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以下简称卵巢癌组织)、39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及46例正常卵巢组织。结果:DKK3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及卵巢癌组织的表达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KK3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DKK3表达水平下降与卵巢癌有关,DKK3可作为预测卵巢癌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日本七鳃鳗消化系统显微与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镜和电镜技术研究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结果显示,日本七鳃鳗食道褶皱处黏膜上皮为复层立方上皮,褶皱基部为变移上皮。由于生活方式的特化,其胃退化。前肠、中肠和后肠黏膜上皮均为单层柱状上皮,其中并未发现杯状细胞,有肠腺,肠上皮有密集的纤毛,上皮细胞内各种细胞器均较丰富,肌纤维斜行。肝小叶界限不清,肝内无胆管。内分泌性胰由若干个大小不等和形状不定的细胞团组成。口腔腺上皮细胞高柱状,游离端充满酶原颗粒和微管泡系,细胞间有分泌小管。日本七鳃鳗消化器官的组织结构特点与其特殊的取食方式和进化地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FK506结合蛋白38(FK506-binding protein 38,FKBP38)蛋白的表达及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20例正常输卵管组织,30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27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130例卵巢上皮性癌(epithelial ovarian carcinoma,EOC)组织中FKBP38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FKBP38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输卵管组织、卵巢上皮性良性和交界性肿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KBP38蛋白表达在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标准定义的不同分期的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FKBP38蛋白在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的表达比低级别浆液性癌中的表达显著性降低(P0.05)。但把卵巢上皮性癌按照不同年龄及不同组织学分型分层后,FKBP38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KBP38蛋白表达的下调可能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和分化密切相关,提示FKBP38蛋白作为卵巢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潜在性生物靶点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詹铁生  耿社民  张焕民  陈宏 《遗传》1984,6(3):23-24
自1948年Bar:等人在猫的神经细胞核 中发现性染色质之后,许多学者先后对哺乳动 物的性染色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性染 色质与性别以及X染色体数目有着密切的关 系[1-31,从而在人类医学中广泛应用染色质鉴 定技术。1960年Ohno等人报道,雌性小白鼠 的乳腺癌细胞及卵巢、乳腺和肝的正常二倍体 细胞都有一条染色体固缩,这条染色体就是X 染色体,它在异固缩后形成了所谓的性染色质 (X染色质)[6]。此后又用性染色质来研究异染 色质性质和染色体调控机理[[41。国内已应用性 染色质进行胎儿性别诊断、性畸形问题及性染 色体发育规律的研究旧。我们在研究萨能奶山 羊性染色质时发现使用的几种染色技术,在检 查性染色质上有分辨困难、检出率不高等缺点, 并且这些染色法不能把角化细胞与退化变性细 胞标记出来,特别是对不贴核膜的性染色质更 是难以分辨。因此,我们查阅了国内外有关性 染色质的染色技术资料,发现Cuard的猩红快 绿分染法具有强分辨能力,经我们初步试验也 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细胞肉瘤蛋白(Cell sarcoma,c-Src)的表达及其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4例正常卵巢组织及21例上皮性卵巢组织中c-Src蛋白的表达。同时,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26例正常卵巢组织和134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c-Src的表达。统计分析c-Src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肿瘤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卵巢组织相比,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c-Src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c-Src蛋白的过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肿瘤复发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等因素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此外,c-Src蛋白的高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c-Src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过表达,且与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能作为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恶性程度、病情进展的重要指标及分子靶向疗法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52例食管正常黏膜、45例食管上皮内瘤变组织及63例食管癌组织ATM mRNA的表达。结果食管正常黏膜、食管上皮内瘤变及食管癌组织中ATM mRNA表达率分别为26.9%(14/52)、44.4%(20/45)及63.5%(40/63),食管癌组织中ATM mRNA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及上皮内瘤变(P≤0.05),ATM mRNA表达率与食管癌组织分级呈负相关(r=-0.312,P=0.013);食管正常黏膜和食管上皮内瘤变ATM mRNA表达率无明显差异(P=0.07),食管癌组织中ATM mRNA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其它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果 ATM 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异常表达,有望成为食管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作者用改良的Bronstein法分离纯化大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核,建立了粘膜上皮细胞核、染色质和RNA聚合酶体外转录系统,并对它们的转录活性和某些因素的影响进行了一些比较研究。实验结果提示肝素可提高细胞核、染色质的转录活性,抑制分离的可溶性RNA聚合酶活性。鹅膏蕈碱可抑制核和染色质转录活性。精胺在低浓度(<10mmol/L)对RNA聚合酶有加强作用,而高浓度有抑制作用,表明上述系统适用于转录调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鼠Kirsten肉瘤病毒致癌基因(KRAS)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对上皮性卵巢癌组织(病例组,n=57)、卵巢良性肿瘤组织(良性组,n=50)以及正常卵巢组织(对照组,n=50)中的EGFR、KRAS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病例组的EGFR、KRAS蛋白阳性率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5),良性组和对照组的EGFR、KRAS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浆液性腺癌组EGFR、KRAS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非浆液性腺癌组,Ⅲ~Ⅳ期的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EGFR、KRAS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中、低分化组中EGFR、KRAS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EGFR与KRAS的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关系(r=0.469,P0.05)。结论:EGFR及KRAS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参与了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上皮性卵巢癌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TaqmanqPCR技术检测CDl47/basigin剪接变异体在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运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CDl47/basigin剪接变异体在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系中的表达;TaqmanqPCR检测CDl47/basigin剪接变异体在人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分布;进一步通过收集32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与26例正常卵巢组织,提取组织RNA,反转录cDNA,TaqmanqPCR检测CDl47/basigin剪接变异体mRNA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basigin-2,basigin-3和basigin-4在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系中均有表达,主要以basigin-2为主;TaqmanqPCR检测到三种剪接变异体在不同卵巢癌细胞系中表达不同,basigin-2在卵巢癌细胞系中较basigin一3,basigin-4表达较高,basigin一4较basigin.3略高;Basigin.2剪接变异体在高转移Ho.8910pm细胞中表达较高,在低转移HO一8910细胞中表达较低。组织TaqmanqPCR检测basigin-2和basigin-4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值分别为〈0.0001和0.0261),basigin.3的表达水平略有升高(P=0.2616),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剪接变异体在卵巢癌组织中较正常卵巢组织表达上调。CDl47/basigin.2在高转移卵巢癌细胞系HO-8910pm中高表达,在低转移卵巢癌细胞系HO-8910中低表达,且表达强度与上皮性卵巢癌的转移相关;探讨CDl47/basigin一2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高表达,为卵巢癌的进一步治疗开辟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了雄激素与大鼠前列腺细胞基因表达的关系。利用cDNA克隆和杂交等技术,已发现前列腺中有近十种依赖雄激素的蛋白质,本文较详细讨论了雄激素时甾体激素结合蛋白(PBP)及20K蛋白质基因表达的影响。激素受体复合物在核内主要结合在染色质上,这种结合导致染色质结构活化和专一性的基因表达。雄激素还可通过引起Poly(A)聚合酶活性增加等变化影响转录后加工。最后讨论了靶组织染色质结构特点及染色质上受体复合物结合位点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