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娃  纪森林  宋玉竹 《生命科学》2013,(10):1008-1014
抗菌肽广谱、高特异、高生物活性等特点决定其具极大的临床应用潜力,然而抗菌肽的耐受是其药物开发必须重视和亟待克服的问题。从生物学的观点看,部分细菌可以产生抗菌肽,其必定存在逃避自身抗菌肽作用的机制;从进化的观点看,宿主和病原体之间是相互抑制、相互逃避、相互适应的关系,细菌在漫长的进化中会形成应对抗菌肽的特殊机制。抗菌肽对细菌存在多种作用机制,其核心是依赖于与细胞膜相互作用或进入细胞,进而改变膜完整性或干扰胞内生理生化反应导致细菌死亡;而细菌通过减弱抗菌肽结合、降低抗菌肽有效浓度等方式产生对抗菌肽的耐受。这些耐受机制也为抗菌肽类药物开发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抗菌肽对细菌杀伤作用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菌肽是一类新型的抗菌物质,从最低等的生物病毒、细菌到高等的动植物都有广泛分布. 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抗菌肽对细菌细胞膜的作用机制,已经构建了三种作用模式. 但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很多抗菌肽都能有效地穿过细菌的细胞膜,直接与胞内分子相互作用,并不引起膜的破裂. 抗菌肽根据其结构特点有着多种杀菌穿膜的机制,其后分别与胞内的靶分子如核酸,蛋白质,信号转导通路等互相作用,最终实现对细菌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抗菌肽(antim icrobial peptides)是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短肽的总称,广泛分布于原核生物与包括人类在内的真核生物体内,是宿主免疫防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抗菌肽除具有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作用外,还具有抗肿瘤作用。现从抗菌肽的结构特点与抗菌机制出发,对其构效关系及表达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抗菌肽是生物体内产生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具有广谱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甚至抗癌作用。SMAP-29是来源于绵羊骨髓细胞,包含29个氨基酸的Cathelicidin类α-螺旋结构抗菌肽。SMAP-29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革兰氏阳/阴性菌、抗真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抗螺旋体、抗衣原体和中和内毒素活性,并且具有作用机制独特、快速杀灭细菌的特点。以下综述了SMAP-29抗菌肽家族的基因和蛋白结构、结构与活性关系、作用机制、生物功能、基因重组表达,重点阐述了SMAP-29结构、分子设计的必要性和基于  相似文献   

5.
抗菌肽是一类小分子肽,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以往对抗菌肽抗菌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菌细胞膜的作用上,包含"桶板"模型、"毯式"模型,"环形孔"模型和"凝聚"模型。近年来相继发现某些抗菌肽可以作用于细菌细胞内部,与核酸物质结合,阻断DNA复制、RNA合成;影响蛋白质合成;抑制隔膜、细胞壁合成,阻碍细胞分裂;抑制胞内酶的活性。本文从胞内机制和胞外机制两个角度对抗菌肽的抗菌机制进行综述,以期阐明各类抗菌肽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菌株耐药性、杀菌效果及其杀菌机制提供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6.
家蝇抗菌肽的抑菌动力学研究及其机理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鼠伤寒沙门氏菌针刺诱导家蝇幼虫表达抗菌肽,对抗菌肽的抑菌动力学进行研究,并通过抗菌肽样品对不同细菌动力学特性的研究出发对抗菌肽抑菌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抗菌肽样品的活性与作用时间有关,24h内出现一到两个活性峰,同一抗菌肽样品对不同细菌的抑菌动力学有差异,抗菌肽的抑菌动力学机制应该与它的的抑菌作用机制有关。通过电镜观测、细胞磷代谢、紫外吸收物测定以及抗菌肽与细菌DNA相互作用结果可知,微生物诱导家蝇表达的抗菌肽样品不仅能够造成细菌细胞的快速坍塌破裂而且能够破坏细胞核心,与DNA结合作用。抗菌肽抑菌动力学的解释:微生物诱导产物中含有两类抗菌肽,一类抗菌肽能造成细胞膜的快速坍塌破裂形成第一个活性峰;另一类抗菌肽可进入细胞,破坏细胞核心,造成紫外吸收物大量外泄形成第二个活性峰。  相似文献   

7.
家蝇抗菌肽对细菌细胞表面特性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微生物对十六烷吸附的方法(MATS方法)、微电泳方法与测定细菌质膜上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方法,探讨了家蝇抗菌肽对大肠杆菌等6种细菌细胞表面特性及其细胞膜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抗菌肽使细菌表面电负性增强,对G 细菌细胞表面电荷的改变大于对G-的改变,使细菌细胞表面疏水性不同程度的下降。抗菌肽引起细菌细胞膜通透性迅速增加,不同细菌β-半乳糖苷酶释放的最大速度VP在3.86pmol/min~6.92pmol/min,相应的时间TP为0,由此推测抗菌肽对细胞膜的作用机制是“形成孔洞”。  相似文献   

8.
昆虫抗菌肽是由昆虫细胞特定基因编码、由细胞核糖体合成的,具有体液免疫功能的一类碱性多肽,对细菌、真菌、病毒和原虫,甚至癌细胞都具有杀伤作用,有望开发成为新一代的抗菌药物。随着抗菌肽家族的不断扩大,其各方面的研究也日益深入。简要综述了昆虫抗菌肽的种类及结构特点、作用机制、生物活性、构效关系、药物开发情况。  相似文献   

9.
哌珀霉素类抗菌肽:一类特殊的肽类抗生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ptaibol(建议译名:哌珀霉素)是一类从土壤真菌中分离到的具有抑制细菌和真菌作用的抗菌肽的总称。独特的结构特点、多样的生物学特性和特殊的作用机制,使对peptaibol的研究不断深入。该介绍peptaibol的结构特点、生物学特性和作用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昆虫抗菌肽对病原微生物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徐进署  张双全 《昆虫学报》2002,45(5):673-678
在诱导和非诱导情况下,昆虫能产生各种类型的具有体液免疫功能的小分子物质-抗菌肽,参与机体对入侵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应答反应,构成了机体独特的免疫系统和免疫机制。这类抗菌肽或抗菌蛋白也存在于其它动物。研究表明,抗菌肽对细菌、真菌、病毒和原虫都具有作用,甚至对癌细胞也具有杀伤作用。随着抗菌肽家族的不断扩大,其结构研究的深入,相继提出了一些崭新的杀菌方式和作用机制。本文从目前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入手,分析各抗菌肽的作用特点、杀菌作用模式,展望了基因工程及临床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