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核因子NF-kB与slug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与非小细胞肺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关系,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测定50例NSCLC组织及20例相应正常肺组织中NF-kBP65、slug、E-cadherin及Vimentin蛋白表达情况。(2)采用RT-PCR测定其中25例NSCLC组织及10例相应正常肺组织中NF-kBP65、slug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NSCLC中NF-kBP65蛋白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Z=-2.370,P<0.05),NF-kBP65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t=4.967,P<0.01);Slug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Z=-4.443,P<0.01),Slug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t=6.483,P<0.01)。在NF-kBP65阳性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表达下降(x2=5.024,P<0.05),Vimentin蛋白表达上升(x2=4.723,P<0.05);Slug阳性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x2=5.984,P<0.05),Vimentin表达上调(x2=5.028,P<0.05)。另外,NF-kBP65与Slug在蛋白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r=0.443,P<0.01),在mR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39,P<0.05)。NF-kB与分化程度(x2=5.024,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x2=7.933,P<0.01)及肿瘤的分期(x2=5.614,P<0.05)有关,与性别、年龄、组织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Slug与淋巴结转移(x2=6.174,P<0.05)及肿瘤的分期(x2=7.317,P<0.01)有关,与性别、年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NF-kB、Slug在NSCLC中表达增强,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转移有关;并且NF-kB与Slug可能协同抑制E-cadherin表达,促进Vimentin表达,诱使NSCLC的EMT发生,从而为进一步研究NSCLC的EMT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Egfl7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E-cadherin,Vimentin的相关性,探讨Egfl7是否参与NSCLC的上皮间质转化(EMT)。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40例NSCLC组织和20例肺癌旁正常肺组织中Egfl7,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NSCLC组织中的Egfl7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l7的表达水平与肺癌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NSCLC组织中Egfl7高表达,Egfl7可能与NSCLC的侵袭性相关;Egfl7与E-cadherin呈负相关,与Vimentin表达成正相关,Egfl7可能参与了NSCLC患者的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阻断Egfl7信号可能会抑制NSCLC患者的ENT。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MMP-3在乳腺癌中表达与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及其在乳腺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癌旁组织、乳腺癌组织中MMP-3、Claudin-1、Vimentin的表达情况.研究发现:1)MMP-3在乳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较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laudin-1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imentin在乳腺癌组织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着乳腺癌病理分期的增加MMP-3表达逐渐增加,同时出现Claudin-1蛋白表达降低及Vimentin蛋白表达升高.相关分析表明MMP-3与Claudin-1的表达呈负相关(r=-0.301,P=0.019),与Viment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378,P=0.03),Claudin-1与Viment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278,P=0.031).结果提示,MMP-3可能是通过介导乳腺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来参与乳腺癌的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着丝粒蛋白F(CENPF)、Krüppel样因子4(KLF4)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EMT)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行手术切除的120例NSCLC患者的癌组织和距癌组织5cm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ENPF、KLF4及ETM相关标志物[E-钙粘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量。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CENPF、KLF4与EMT相关标志物的相关性,并分析CENPF、KLF4表达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NSCLC癌组织中CENPF、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均P<0.05),而KLF4、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均P<0.05)。NSCLC癌组织中CENPF与E-cadherin呈负相关,与Vimentin呈正相关(P<0.05);而KLF4与E-cadherin呈正相关,与Vimentin呈负相关(P<0.05)。NSCLC癌组织中CENPF、KLF4的阳性表达率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入组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DFS)为60.00%。CENPF阳性表达的NSCLC患者3年DFS显著低于CENPF阴性表达患者(56.25% vs 75.00%,P=0.014),KLF4阳性表达的NSCLC患者3年DFS显著高于KLF4阴性表达患者(68.75% vs 54.17%, P=0.048)。结论:CENPF的高表达及KLF4的低表达可促进NSCLC的EMT发生、进展,并导致患者预后不良,CENPF和KLF4可辅助预测NSCL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张能  查郎  黄镇  王子卫 《生命科学研究》2011,15(2):154-157,183
观察E-cadherin,Krüppel-like factor 4(KLF4)蛋白在胃癌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4例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及对应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cadherin,KLF4蛋白的表达.各指标之间相关因素的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E-cadherin,KLF4相关性研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胃组织相比,E-cadherin、KLF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均呈低表达或者缺失(分别42.9%vs.95.24%,8.3%vs 81%,P<0.05).E-cadherin、KLF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分级(P<0.05)、肿瘤浸润深度(P<0.05)、淋巴转移(P<0.05)明确相关.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KLF4蛋白与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因此,E-cadherin,KLF4蛋白水平低表达可能与胃癌浸润和转移有关,而联合检测更能有效判断胃癌这一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核因子NF-κB与slug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与非小细胞肺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关系,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测定50例NSCLC组织及20例相应正常肺组织中NF-κBP65、slug、E-cadherin及Vimentin蛋白表达情况.(2)采用RT-PCR测定其中25例NSCLC组织及10例相应正常肺组织中NF-κBP65、slug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NSCLC中NF-κBP65蛋白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Z=-2.370,P<0.05),NF-κBP65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t=4.967,P<0.01);Slug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Z=-4.443,P<0.01),Slug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t=6.483,P<0.01).在NF-kBP65阳性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表达下降(x2=5.024,P<0.05),Vimentin蛋白表达上升(x2=4.723,P<0.05);Slug阳性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x2=5.984,P<0.05),Vimentin表达上调(x2=5.028,P<0.05).另外,NF-kBP65与Slug在蛋白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r=0.443,P<0.01),在mR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39,P<0.05).NF-κB与分化程度(x2=5.024,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x2=7.933,P<0.01)及肿瘤的分期(x2=5.614,P<0.05)有关,与性别、年龄、组织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Slug与淋巴结转移(x2=6.174,P<0.05)及肿瘤的分期(x2=7.317,P<0.01)有关,与性别、年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NF-κB、slug在NSCLC中表达增强,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转移有关;并且NF-κB与Slug可能协同抑制E-cadherin表达,促进Vimentin表达,诱使NSCLC的EMT发生,从而为进一步研究NSCLC的EMT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GAC)组织中ERK1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261例GAC组织和10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RK1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RK1和E-cadhe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0%和100%;在GAC组中,ERK1和E-cadhe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8%和41.4%,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K1和Ecadherin蛋白的阳性表达水平在肿瘤组织的不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等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部P0.05);ERK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E-cadhe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关系(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ERK1蛋白表达阳性的患者其生存时间显著低于其阴性表达患者(P0.001);E-cadherin蛋白表达阳性的患者其生存时间显著高于其阴性表达患者(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ERK1、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TNM分期是影响GAC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ERK1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与GAC患者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预后等均有关;在GAC组织中联合检测ERK1和E-cadherin对判断GAC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探讨HMGA2、E-cadherin及N-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差异性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的关系.应用RT-PCR方法检测20例胃癌组织及对应的正常胃粘膜组织HMGA2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1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MGA2、E-cadherin及N-cadherin的表达情况,与临床资料做统计学分析.HMGA2 mRNA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胃癌组织中HMGA2、E-cadherin及N-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7%、29.6%和43.7%,HMGA2和E-cadherin的表达成负相关(P<0.05),和N-cadherin的表达成正相关(P<0.05),HMGA2表达和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5).HMGA2高表达的胃癌组织中有明显的上皮细胞间质转化表型,其表达与胃癌侵润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烯醇化酶-α(enolase-α,ENO1)、肿瘤型丙酮酸激酶(tumor M2 pyruvate kinase,M2-PK)的表达、相互关系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方法分别对55例胃癌组织和23例胃良性病变组织切片染色,观察胃癌组织和良性病变组织ENO1、M2-PK的表达情况及分析两者临床病理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ENO1阳性表达率为67.3%(37/55),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组30.4%(7/23)(P<0.01),其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显著相关(均P<0.05)。M2-PK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2%(43/55),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组织39.1%(9/23)(P<0.01),其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均显著相关(均P<0.05)。胃癌组织中ENO1与M2-PK的表达呈正相关(r=0.5729,P<0.05)。结论:ENO1和M2-PK的表达上调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关,联合检测两种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对临床判断胃癌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ZH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与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L,Hp-L)感染的关系。方法 (1)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和革兰染色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对照组)中EZH2蛋白的表达和Hp-L型的感染情况;(2)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0例新鲜胃癌组织及对应切缘正常胃黏膜组织(对照组)中EZH2的mRNA表达。结果胃癌组EZH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EZH2表达水平升高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RT-PCR显示,肿瘤组织、远端正常对照组织的EZH2表达量差异明显(P<0.01)。胃癌组Hp-L型检出率78.8%(63/80)与对照组23.3%(7/30)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免疫组化Hp-L型抗原表达率73.8%(59/80)无显著性差异(P>0.05),Hp-L检出阳性率为71.3%(57/80);癌组中Hp-L型感染阳性组的EZH2表达阳性率高于Hp-L型阴性组(P<0.05),且Hp-L型阳性率和EZH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250,P<0.05)。结论 EZH2蛋白和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增加,且与胃癌的浸润、转移相关,其机制可能与幽门螺杆菌L型(Hp-L型)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探讨小G蛋白Ra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研究74例胃癌组织标本(其中高分化25例,中分化24例,低分化25例)及其毗邻正常组织中Ra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该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联。结果:(1)Ran在胃癌组织中的染色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织。(2)在癌组织中Ran表达于胞核和胞浆,其中又以胞核为主,在正常组织中Ran主要表达于胞浆。(3)Ran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相关性(0.464、0.912),与肿瘤分化、TNM分期和转移与否有显著相关性(0.001、<0.001、<0.001)。结论:与正常组织相比,Ra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高,并且与肿瘤分化和病理分期存在显著正相关,其可能作为胃癌新的分子标志物,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67例胃标本中p53和c-myc的表达与多药耐药性(MDR)的关系。结果显示本组胃癌中p53阳性32例,阳性率47.8%;c-myc阳性37例,阳性率55.2%;P-gp阳性39例,阳性率58.2%。p53的异常表达与mdr-1基因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3,P<0.05),而c-myc和mdr-1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提示p53异常表达可增加mdr-1基因的表达,从而使胃癌细胞获得MDR表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2月到2018年6月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收集其手术切除的病理组织。采用C-14呼气试验和改良Giemsa染色检测患者HP感染的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cyclinD1、MMP-9表达情况。分析HP感染、cyclinD1、MMP-9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胃癌患者HP感染与cyclinD1、MMP-9表达的相关性。结果:80例胃癌患者HP感染阳性56例(70.00%),阴性24例(30.00%)。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3+T4的胃癌患者的HP感染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1+T2的胃癌患者(P0.05)。80例胃癌患者cyclinD1阳性表达45例(56.25%),阴性表达35例(43.75%),MMP-9阳性表达65例(81.25%),阴性表达15例(18.75%),TNM临床分期为III+IV期、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3+T4的胃癌患者的cyclinD1、MMP-9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TNM临床分期为I+II期、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1+T2的胃癌患者(P0.05)。HP感染阳性患者的cyclinD1阳性表达率和MMP-9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胃癌患者HP感染与cyclinD1、MMP-9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癌患者的HP感染情况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cyclinD1和MMP-9的表达与TNM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且胃癌患者HP感染与cyclinD1、MMP-9表达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研究胃癌组织nm23H1 mRNA、VEGF-C mRNA和VEGFR-3的表达与胃癌中的新生淋巴管的生成、肿瘤淋巴道转移和生存率关系,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实验依据。用胃癌与癌周组织作对照,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78例胃癌组织nm23H1 mRNA、VEGF-C mRNA表达,并以VEGFR-3抗体为标记,经En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及Leica-Qwin计算机图像分析,用Weidner最高血管密度计数法,计数阳性淋巴管数(MLC),以及调查患者术后的生存率。胃癌nm23H1 mRNA阳性表达 69.23%(54例)、nm23H1 mRNA阳性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MLC呈负相关(P<0.01), VEGF-C mRNA阳性表达46.15%(36例),其与胃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MLC呈正相关(P<0.01 或P<0.05).与癌周组织的nm23H1 mRNA和VEGF-C mRNA表达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或P<0.05)。nm23H1 mRNA在Ⅰ、Ⅱ期胃癌中呈高表达,在Ⅲ、Ⅳ期患者中呈低或无表达。胃癌组织的MLC(8.37±2.29/mm2)显著高于癌周组织(4.51±2.64/mm2),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nm23H1 mRNA与VEGFR-3表达之间存在负相关(P<0.05,r=0.8479);VEGF-C mRNA与VEG- FR-3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r=0.8362)。在根治术5年内死亡的61.54%(48例)患者中 MLC(10.82±2.51/mm2)高于5年内生存的患者(6.53±2.09/mm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的肿瘤病理学分级中,胃癌未、低分化型与高、中分化型的nm23H1 mRNA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nm23H1 mRNA高表达时,肿瘤淋巴转移率低,生存率高,故认为nm23H1基因具有抑制胃癌发生和淋巴道转移作用;当VEGF-C mRNA高表达时,肿瘤淋巴转移率高,生存率低。胃癌组织中的VEGFR-3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淋巴转移密切相关,胃癌组织MLC的显著增高,提示肿瘤组织有新淋巴管的生成。VEGF-C促进了肿瘤诱导的淋巴管新生,在胃癌的淋巴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EGFR和KD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含激酶插入区受体(kinase-insert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KDR)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中EGFR和KDR的表达情况,并且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胃癌组织中EGFR和KD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3%(29/60)、63.3%(38/60),二者的阳性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并且存在共表达现象,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s=0.664,P〈0.05).EGFR和KDR在胃癌的进展中起协同作用,为靶向EGFR和KDR生物治疗制剂在胃癌生物治疗中的应用及联合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FOXP1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胃癌患者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90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FOXP1的表达情况并进行评分,进一步统计分析FOXP1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FOX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在临床III期和IV期患者的胃癌组织中FOXP1的表达显著低于临床I期和II期的患者(P0.05);FOXP1在低分化胃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高、中分化胃癌(P0.01);FOXP1表达阳性者术后总体生存率较表达阴性者高(P=0.145),中位生存期长。结论:FOXP1表达的减少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FOXP1在胃癌中可能扮演抑癌基因的角色,FOXP1可作为胃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ell-1基因启动子区不同甲基化位点与胃癌患者术后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度之间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2年9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临床医院肿瘤外科25例接受胃癌根治术的病人资料,运用配对t检验及线性回归统计方法,分析Nell-1基因启动子区不同甲基化位点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相关因素。结果:Nell-1基因启动子区不同甲基化位点的胃癌组织组和胃正常组织组甲基化率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第1号位点及第38号位点),简单线性回归结果分析显示在第1号位点随着患者术后病理分期逐渐降低,胃癌组织组和胃正常组织组甲基化率之间的差值会逐渐增大(负相关);而在第38号位点随着淋巴结转移度的逐渐增大,胃癌组织组和胃正常组织组甲基化率之间的差值会逐渐增大(正相关)。结论:胃癌的发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甲基化位点其甲基化率不同,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IG11、Caspase-3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36例正常胃黏膜组织、30例肠上皮化生组织及31例异型增生组织中PIG11、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PIG11、Caspase-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组织(P0.01);PIG11、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的浸润深度无关(P0.05);PIG11、Caspase-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859,P0.01)。结论:PIG11、Caspase-3蛋白在胃癌中明显表达下调,且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可能作为胃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PIG11表达下调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的表达促进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c1-2相联系的抗凋亡基因1(Bag-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病理科收集的79例胃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标本收集时间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检测两组标本中的Bag-1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Bag-1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的Bag-1蛋白阳性表达率65.82%显著的高于癌旁组织的13.33%(P0.05);Bag-1蛋白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3年生存率30.77%显著的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的55.56%(P0.05);Bag-1蛋白阳性和阴性表达的患者1年以及2年生存率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g-1蛋白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3年生存率30.77%显著的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的55.56%(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的Bag-1蛋白高表达,并且与患者的胃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TGR5)和尾型同源盒2(Caudal type homeobox 2,CDX2)在胃黏膜肠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及胃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TGR5和CDX2在57例慢性胃炎、85例IM、98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各组间TGR5和CDX2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利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TGR5和CDX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IM和胃癌组织中TGR5的高表达率分别为54.1%和58.2%,二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慢性胃炎组织(P0.01)。TGR5高表达与胃癌患者TNM分期(III+IV期)(P=0.004)、淋巴结转移(P=0.046)及预后较差(P=0.006)相关。胃癌组织中CDX2的高表达率(30.6%)较IM组织(48.2%)显著降低(P0.05),但其均显著高于慢性胃炎组织(P0.01)。CDX2高表达与胃癌患者TNM分期(I+II期)(P=0.008)、无淋巴结转移(P=0.014)、预后较好(P=0.023)相关。TGR5和CDX2表达在慢性胃炎和IM中无相关性(P0.05),在胃癌中呈显著正相关(P=0.003)。结论:TGR5和CDX2在IM和胃癌组织中均显著上调,可能参与了IM和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