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半夏细胞悬浮培养中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半夏细胞悬浮培养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半夏幼嫩叶片和叶柄为材料,诱导和筛选愈伤组织,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进行细胞悬浮培养。每3d取样,冰浴匀浆,于4℃、10000g离心20min,取上清液进行测定。结果:光照条件利于半夏悬浮细胞的生长,其最佳收获期为24d,细胞的生长曲线呈“S”形;在不同的条件下,其培养液pH都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培养细胞中可溶性蛋白质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出现两个峰值,但出现的时间不同;MDA(丙二醛)的含量先升高后下降随后又上升。结论:光照有利于半夏细胞的生长并且蛋白质含量和酶活性呈正相关性,MDA含量和细胞的生长、分化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黑暗和光照对丹参培养细胞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幼嫩叶片为外植体,在Ms 2,4-D0.5mg/L 6BA1.5mg/L培养基上诱导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置于不同条件下培养。探讨丹参细胞培养过程中蛋白质、酶活性的变化与细胞生长周期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黑暗和光照下,培养细胞的生长周期为27天;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出现两个明显峰值,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较复杂。丹参细胞生长呈“S”形周期性变化,其可溶性蛋白、酶活性也呈相应的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黑暗和光照对长春花培养细胞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L.)G.Don)幼嫩叶片为外植体,在。MS NAA 0.5mg/L, 2,4一D0.5mg/L 6 BA 2.0mg/L培养基上诱导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置于不同条件下培养。结果表明,黑暗和光照下,培养细胞的生长周期为27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出现2个峰值。对长春花总生物碱含量和总产量亦做了研究,结果发现最佳的收获时期为第27d。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分析蓝细菌病毒A-4L在鱼腥藻(Anabaena sp.) PCC 7120藻苔中形成同心圆噬斑的原因,阐明A-4L的一个重要生物学特征,为分离、鉴定和筛选新的水华蓝藻病毒提供借鉴。【方法】用初始滴度为2.8×1010PFU/mL的A-4L悬液感染鱼腥藻,在不同时间点收集裂解液绘制一步生长曲线,获得A-4L对鱼腥藻的潜伏期和释放量。将适量A-4L悬液感染不同培养时间的藻苔,逐日观察和记录藻苔病变情况。培养藻苔并接种适量A-4L悬液,分别置于完全持续光照(Light:Dark=24 h:0 h,L:D=24 h:0 h)条件;完全周期光照(L:D=14 h:10h)条件;或前3 d周期光照转后3 d持续光照的条件下,比较不同光照条件对同心圆噬斑形成的影响。然后挑取单个噬斑进行扩大培养,纯化后,负染电镜观察A-4L的超微形态。【结果】A-4L的潜伏期为0.5-2h,释放量约为247 IU/cell (Infectious Units)。在周期光照条件下,藻苔接种A-4L 3-4 d后,出现同心圆噬斑,且同心圆数量与攻毒后的天数(n)有相关性,为“n-1”;同心圆间距约为3 mm。与周期光照条件相比,在持续光照条件下未形成同心圆噬斑。而在周期光照条件转持续光照条件下,由先周期光照时所形成的同心圆在转持续光照后逐渐消失,证实同心圆噬斑的形成依赖于周期光照。负染电镜观察显示A-4L具有一个近似球形的头部,直径约为50 nm以及长度约为10 nm的尾部,形态与短尾蓝细菌病毒相似。【结论】A-4L是一株能形成同心圆噬斑的蓝细菌病毒,并揭示其同心圆噬斑形成的关键条件是周期光照。  相似文献   

5.
喜树碱是一种从木本植物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中分离得到的抗癌活性物质,通过细胞培养合成喜树碱是喜树碱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研究Cu2+对喜树愈伤细胞培养中喜树碱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5培养基中添加0.008mg/mL Cu-Cl2时,对喜树愈伤细胞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对喜树愈伤细胞合成喜树碱的促进作用最强,喜树碱含量比未诱导前增加了约30倍。Cu2+阻止培养细胞后期过氧化物酶活力的下降,并抑制花青素的生成。与黑暗培养相比,光照条件下添加Cu2+更利于喜树愈伤细胞诱导合成喜树碱。  相似文献   

6.
Cu2+对喜树愈伤细胞中喜树碱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喜树碱是一种从木本植物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中分离得到的抗癌活性物质,通过细胞培养合成喜树碱是喜树碱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研究Cu~(2 )对喜树愈伤细胞培养中喜树碱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5培养基中添加0.008mg/mLCuCl2时,对喜树愈伤细胞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对喜树愈伤细胞合成喜树碱的促进作用最强,喜树碱含量比未诱导前增加了约30倍。Cu~(2 )阻止培养细胞后期过氧化物酶活力的下降,并抑制花青素的生成。与黑暗培养相比,光照条件下添加Cu~(2 )更利于喜树愈伤细胞诱导合成喜树碱。  相似文献   

7.
在静态和动态培养条件下杂交瘤细胞的生长和代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WuT3杂交瘤细胞在静态和动态培养条件下的比较,发现细胞生长和代谢有很大不同。在静态培养条件下,细胞培养周期较长,细胞密度较高;但在动态培养条件下,细胞代谢更加旺盛,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消耗加快,乳酸、氨、丙氨酸等代谢产物的比生成速率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蓝细菌病毒A-4L在鱼腥藻(Anabaena sp.)PCC 7120藻苔中形成同心圆噬斑的原因,阐明A-4L的一个重要生物学特征,为分离、鉴定和筛选新的水华蓝藻病毒提供借鉴。【方法】用初始滴度为2.8×1010PFU/mL的A-4L悬液感染鱼腥藻,在不同时间点收集裂解液绘制一步生长曲线,获得A-4L对鱼腥藻的潜伏期和释放量。将适量A-4L悬液感染不同培养时间的藻苔,逐日观察和记录藻苔病变情况。培养藻苔并接种适量A-4L悬液,分别置于完全持续光照(Light∶Dark=24 h∶0 h,L∶D=24 h∶0 h)条件;完全周期光照(L∶D=14 h∶10 h)条件;或前3 d周期光照转后3 d持续光照的条件下,比较不同光照条件对同心圆噬斑形成的影响。然后挑取单个噬斑进行扩大培养,纯化后,负染电镜观察A-4L的超微形态。【结果】A-4L的潜伏期为0.5-2 h,释放量约为247 IU/cell(Infectious Units)。在周期光照条件下,藻苔接种A-4L 3-4 d后,出现同心圆噬斑,且同心圆数量与攻毒后的天数(n)有相关性,为"n-1";同心圆间距约为3 mm。与周期光照条件相比,在持续光照条件下未形成同心圆噬斑。而在周期光照条件转持续光照条件下,由先周期光照时所形成的同心圆在转持续光照后逐渐消失,证实同心圆噬斑的形成依赖于周期光照。负染电镜观察显示A-4L具有一个近似球形的头部,直径约为50 nm以及长度约为10 nm的尾部,形态与短尾蓝细菌病毒相似。【结论】A-4L是一株能形成同心圆噬斑的蓝细菌病毒,并揭示其同心圆噬斑形成的关键条件是周期光照。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优化怀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细胞悬浮培养条件,对接种量、继代周期、pH、光照及Cu2+等多种影响因子的作用效果进行了研究,以提高怀牛膝细胞生长量及牛膝多糖含量。结果显示,接种量50 g·L^–1、继代周期14天,pH5–6和光照培养可以使细胞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及多糖合成能力;添加50μmol·L^–1 Cu^2+,细胞的干重最大,可达44.63 g·L^–1,多糖含量也最高,为4.02 mg·g^–1。  相似文献   

10.
李欣  卢萍  吕桂芬  袁博 《菌物学报》2018,37(5):633-639
以小花棘豆内生真菌棘豆链格孢Alternaria oxytropis野生株OW7.8及其酵母氨酸还原酶基因缺失突变株M1为材料,研究它们在不同培养基上和不同光照下菌落生长速率与苦马豆素含量。结果表明:OW7.8在胡萝卜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暗培养时生长速度最快,为(2.57±0.17)mm/d,而M1则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暗培养时生长速度最快,为(4.93±0.10mm)/d。不同培养基和光照条件下,相同菌株苦马豆素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菌株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其苦马豆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不同化学因子对喜树细胞悬浮培养生长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研究了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及其组合和其它三种化学因子对喜树悬浮培养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因子以NAA效果最好,其中NAA最佳浓度为0.5mg/L,组合因子此单因子更有利于细胞的生长,以NAA0.5mg/L KT0.1mg/L的效果最佳,在其它三种化学因子中,B5培养基和White培养基较有利于细胞的生长,蔗糖的最佳浓度为40mg/L,葡萄糖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其浓度的增加,细胞的生长速度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苯基噻二唑基脲(Thidiazuron,TDZ)对喜树愈伤组织生长及叶绿素、花青素积累的影响。方法:采用TDZ单独应用及合并植物激素对喜树愈伤组织进行了继代培养。结果:单独应用TDZ时1mg/L为组织生长最适浓度。1mg/L TDZ+0.5mg/L NAA可显著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及叶绿素的积累,1mg/L TDZ+0.5mg/L 2,4-D培养条件下花青素含量高于单独应用TDZ培养。结论:TDZ在喜树愈伤组织培养中可替代植物激素并对细胞植物色素积累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组织培养筛选高含量喜树碱细胞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不同生长期喜树苗各器官中喜树碱的含量。其中新生叶和根中的喜树碱的含量较高,然而,喜树碱的含量随叶和枝条生长期的延长而逐渐下降。以喜树碱高含量的幼叶为材料,进行了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培养,并通过优良细胞系的筛选,使愈伤组织中喜树碱的含量提高到0.02%。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喜树碱(camptothecin, CPT)和10-羟基喜树碱(10-hydroxycamptothecin, HCPT)在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aisne)体内代谢的生理调控机制及这两种类似物之间的关系和作用,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种子形成、成熟、萌发和幼苗生长过程中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的代谢动态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喜树碱相对稳定地存在于成熟和幼嫩的组织中;10-羟基喜树碱特异性地积累在乳熟期的种子、种芽的子叶、幼嫩的真叶等幼嫩组织中,随着组织的进一步发育和成熟,其含量快速减少,成熟组织中积累极少,并且这两种生物碱的代谢在时间和数量上都呈现出相互消长的特点,由此推断,这两种生物碱不同程度地受生长发育调控的特点可能与喜树的化学防御策略密切相关,并且,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氮素资源.  相似文献   

15.
组织培养条件下喜树叶片细胞壁酸性降解的pH值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喜树叶片外植体经组织培养第13 d和23 d后进行解剖学观察,同时比较正常叶片的解剖学特征,发现在pH值为5.8的酸性培养基中,喜树叶片外植体中的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等薄壁细胞相继发生明显的细胞壁降解,而表皮细胞发生较微弱的细胞壁降解现象;进行组织培养前,正常叶片的各类细胞未观察到细胞壁降解现象发生。应用BCECF-AM pH荧光探标记并采用激光共聚焦在480 nm波长下进行pH值测定发现,喜树叶片外植体经组织培养第13 d和第23 d后的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等薄壁细胞部位的pH值均为5.2,但表皮细胞部位的pH值则为5.7~5.8,而正常叶片各类细胞的pH值平均为5.7。这说明, pH值为5.8的酸性培养基和喜树叶片薄壁细胞内的酸性成分自泌可能共同诱导了其细胞壁的酸性降解。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组织培养筛选高含量喜树碱细胞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不同生长期喜树苗各器官中喜树碱的含量。其中新生叶和根中的喜树碱的含量较高,然而,喜树碱的含量随叶和枝条生长期的延长而逐渐下降。以喜树碱高含量的幼叶为材料,进行了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培养,并通过优良细胞系的筛选,使愈伤组织中喜树碱的含量提高到0.02%。  相似文献   

17.
滤光膜对喜树幼苗叶片生长和喜树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喜树 (Camptotheca acuminata)为中国特有树种 ,因其次生代谢产物喜树碱具有抗癌作用而闻名。通过用黄色、红色、蓝色 3种滤光膜对温室栽培的喜树幼苗进行遮光处理 ,研究了不同光照环境下喜树幼苗叶片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和喜树碱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 30 d的遮光过程中 ,红膜和蓝膜遮光明显导致幼苗叶片生物量降低 ,黄膜遮光下幼苗叶片生物量在处理后 2 5 d才表现明显降低。不同滤光膜下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先降低然后升高 ,遮光幼苗的叶绿素 a/ b明显低于日光幼苗。幼苗日最大净光合速率的顺序是 :日光 >黄膜 >红膜 >蓝膜。处理后第 2 0天 ,不同滤光膜下幼苗的光饱和光合速率 (Amax)、光饱和点 (Is)、光补偿点 (Ic)、最大表观量子效率 (AQYmax)都不同程度的低于日光幼苗。处理后第 10天至第 30天 ,遮光幼苗叶片喜树碱含量均显著高于日光下幼苗 ,以蓝膜下幼苗的喜树碱含量最高。蓝膜和黄膜下幼苗的喜树碱产量在后期处理中显著高于日光下幼苗 ,蓝膜下幼苗喜树碱产量在第 30天最高 ,是日光下幼苗的 2 .4 9倍。红膜下幼苗的喜树碱产量在第 10天后与日光下幼苗差异不显著。通过滤光膜遮光促进喜树碱在幼苗叶片中的积累 ,提高了叶片喜树碱产量 ,对喜树碱的生产实践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酸性培养基对喜树叶片细胞壁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对喜树叶片外植体进行解剖学观察。发现在组织培养条件下,喜树叶片在培养基的酸性环境中细胞壁呈现模糊微弱降解、明显降解和完全降解直至消失的解剖学特征。在同样的组培条件和相同的时间内,同一喜树叶片不同部位出现细胞壁程度不同的降解和消失现象,可能是喜树叶片因上表皮凸凹不平进而导致其不同部位与酸性培养基接触的程度不同,因而使培养基中的酸性物质对喜树叶片上表皮的不同部位影响出现异质化。本文对培养基中的酸性成分对喜树叶片细胞壁降解的影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邓廷秀 《生态学报》1982,2(4):353-361
紫色土是四川盆地最主要的土壤类型,约占盆地山丘总面积的70%。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柏木(Cupressus funebris)、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大叶桉(Eucalyptus robusta)、香椿(Toona sinensi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和桤木(Alnus cremastogyne),是盆地内的常见造林树种,具有生长迅速、适应性较强和用途广泛等特点。由于紫色土性质及肥力条件的差异,不同树种又有生态要求的区别,为了使植物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