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灯心草属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国产灯心草属植物的研究,提出了一个中国灯心草属分类系统排列,首次确认我国产6亚属,14组(包括10个新组),4个系(包括3个新系),77种(包括14个新种),l亚种(新亚种)和10变种(包括4个新变种),对其中一些种类作了归并及处理。  相似文献   

2.
藏北申扎地区下石炭统永珠组下部孢子组合的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藏北申扎永珠区德日昂玛—下拉剖面的永珠组孢子组合,发现孢子43属,70余种(包括未定种)。组合特征如下:1)缺乏欧美植物地理区早石炭世典型的石松类植物的小孢子Lycospora属及早石炭世晚期(维宪期)重要孢子属;2)出现较多早石炭世早期(杜内期),甚至泥盆纪晚期分子。呈现出新老化石的混合现象;3)北半球和南半球孢子的混合组合,同时也是冷、暖微古植物群混合,既有相当于中国早石炭世晚期大塘期以及西欧维宪期典型属种,又有南半球澳大利亚(包括巴西和非洲大陆)的维宪期的典型种。从孢子化石混合现象看,永珠组应为近岸浅水或滨海条件下的沉积,下伏地层的孢子化石再沉积现象说明当时有一次很大的海平面下降,在邻近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剥蚀区。说明杜内期末期—维宪期初期,申扎地区出现一次由冈瓦纳大陆冰川发育造成海平面相对下降。形成区域上不整合界面———洛工组或“巴日阿朗寨段”底部的不整合界面。混合孢子组合中的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孢子化石的发现,印证了杨式溥、范影年和林宝玉推断的冈瓦纳冰川自早石炭世维宪期(大塘期)开始就影响到西藏申扎的推论。  相似文献   

3.
云南曲靖翠峰山下泥盆统徐家冲组孢子组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系统描述了徐家冲组孢子13属、32种,其中包括7新种、2新变种。孢子组合以Retusotriletes、Apiculiretusispora Verruciretusispora 和Stenozonotriletes 四属为主,约占组合的2/3;其次是具栎形(Patinate)构造类型的孢子。结合植物化石(Zosterophyllum-Drepano-phycus)和鱼化石(Galeaspis sp.)材料,推论徐家冲组的地质时代可能为早泥盆世晚期(Emsian)。  相似文献   

4.
五大连池新期火山熔岩台地维管束植物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五大连池新期火山熔岩台地维管束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五大连池新期火山熔岩台地共有维管束植物35科66属82种,9个优势科含有的属、种数分别占总属、种数的51.52%和57.32%;该研究区熔岩台地种子植物有30科、61属和75种的分布区类型,温带成分占主体;植物资源按其性质和用途分为药用、观赏和蜜源等12类。(2)根据Raunkiaer生活型分类,以地面芽植物的草本植物最占优势,其次为高位芽植物的乔木和灌木。(3)在水分生态类型中,中生植物是主要生态类型,旱生植物占较高的比例。研究认为,五大连池新期火山熔岩台地熔岩新、风化弱、降水大部分渗流、蒸发强等极不利生态条件形成了火山熔岩石生植物的特有种群。  相似文献   

5.
中国虎耳草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个中国虎耳草属系统,确认我国有2亚属,8组,7亚组(包括1新亚组),31系(包括23新系),4亚系(新亚系)和203种(包括2新种和4新变种)。  相似文献   

6.
鄂西荆当盆地的九里岗组,化石植物比较丰富。本文着重报道其中两种,即疏脉蕉羊齿(新种)(Compsopteris laxivenosa sp.nov.)和西河蕉羊齿(新组合)[C.xiheensis(Feng),comb.nov.]此外,还订正了副镰羽叶属(Paradrepanozamites),描述了大道场副镰羽叶(新订正)(Paradrepanozamites dadaochangensis Chen,emend.nov.)和小副镰羽叶(新种)(P.minorsp.nov.)等中生代新资料。在本植物组合中,中生代和古生代植物化石属同层位出现,这一现象说明九里岗组的地质时代,可能属晚三叠世的卡尼期—诺利期的早期。  相似文献   

7.
晚震旦世的特种生物群落──庙河生物群新知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描述了庙河生物群13属14种,其中5新属5新种。进一步证实了陡山沦期后生植物的大分异与辐射。动物化石很可能已具有有机质骨骼,包括内骨骼和外骨骼。后生植物的进化稍早于后生动物的进化或者二者同步,前者对后者可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新疆桦木属(Betula L.)新分类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昌友  王健  李文华 《植物研究》2006,26(6):648-655
为与中国植物志21卷桦木属的分组等级保持一致,将新疆桦木属(Betula Linn.)分为1组(Sect.),4亚组(Subsect.);8种,5变种。其中包括1新亚组,4新变种和1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9.
作者发现了广东韶关早石炭世大塘期一些牙形刺,其中石磴子组11属20种(包括1新种和1新亚种),梓门桥组8属9种,并与国内外一些地区相当的牙形刺带进行了比较和讨论。对重要的台型牙形刺和新种作了简要描述。根据牙形刺的面貌,梓门桥组中下部可能属早石炭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羽藓科植物自19世纪起即有报道,但迄今才进行首次全面校订,现知中国有17属和71种 (包括1亚种)。本文主要就其中7个属:薄羽藓属、牛舌藓属、小羽藓属、麻羽藓属、毛羽藓属、沼羽藓属及锦丝藓属中的一些种属名称作修订和新增补。文内涉及1新种、3新异名(含1属的新异名和2个种的新异名)和1新中文名。  相似文献   

11.
在河北省庞家堡区长城系常州沟组的黑色页岩中发现了内容丰富的微古植物,它们分别属于3类20属75种(其中包括2新属7新种)。这些微化石与蓟县层型剖面长城系下部的页岩相微古植物相对比,它们在组合面貌上极其相似,表明在长城系下部从常州沟期至串岭沟早期生物群的发展处于同一进化水平上。这里有不同体制类型的个体和大量真核生物的遗迹,展示了18亿年前生物群落的面貌,同时也是对中元古界层型剖面中常州沟期生物内容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检索,统计分析2015~2017年间文献报道的福建省境内新发现的维管束植物,包括新种11种(隶属5科)和新记录种80种(隶属35科)。至此,福建维管束植物达252科1643属5064种。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晚白垩世植物区系及东亚、北美区系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本文记载了黑龙江嘉荫县乌云组所产植物化石,计有53种,隶属39属、28科。其中蕨 类植物7种,裸子植物8种,被子植物38种(包括单子叶植物1种),10个种为新种。 乌云组植物化石的区系及植被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植物区系成分中,大多是亚热带至暖温 带分子,具少数温带成分,由此组成的群落有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等,共同组 成暖性针阔叶混交林,指示当时气候温暖潮湿,大约是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气候特点。再从 植物化石叶子外貌特征来分析,其中全缘叶占40%; 叶的体积以中型的占大多数,大型和小型 的均少数; 脉序以具掌状脉的占多数。这些特征说明,沉积时期亦为温暖潮湿的气候。 晚白垩世在东亚出观的35属化石中,其中27属和北美共有,约占总属数的77%,这种区 系组成的相似程度,表明其区系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这种亲缘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进入第三 纪或向更晚发展的进程中而逐渐减弱。主要由于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使欧亚、北美在第三纪 初完全分离,此后这两块大陆隔离发展,植物区系的相同分子逐渐减少,以至现在生存植物中 的相同属仅占总数的4.1%,其中草本植物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根据我国东北地区晚白垩纪所产植物化石及同时代南方所产化石,大致可把晚白垩世的 植物区(带)划分为三个:(1)暖温带至亚热带植物区,主要代表植物是Metasequoia,Trochoden- droides,Platanus,Ampelopsis,Protophyllum,Pterospermites,Menispermites; (2)亚热带至热 带植物区,植物有Brachyphyllum,Cinnamomum,Nectandra和棕榈科植物; (3)亚热带或干 旱植物区,兼有南北过渡的植物或呈干旱性的植物。 乌云组植物大化石共有33属,和东亚,北美同时代植物群对比,出现不少相同属种,其中 15个属种出现在苏联晚白垩世的察加扬组及东锡霍特阿林,11个属种出现在日本晚白垩世 的Kuji地区,若与加拿大晚白垩世植物群比较,有11个相同属种; 与阿拉斯加晚白垩世植物 对比,则有12个相同属种; 若与乌云组同属一区的太平林场组比较,相同属种更多。再从孢粉 组合成分看,和本区松辽盆地明水组相同的属有15个,并具有少数晚白垩世代表性的花粉如 鹰粉、沃氏粉和山龙眼粉,表明乌云组的时代和明水组接近。同时在乌云组大化石中绝灭类型约占70%,证实该植物群的古老性。其时代属于马斯特里赫特期至达宁期而不是古新世。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海南兰科植物的增补与修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海南植物志(1977)记载,海南有兰科植物58属143种及2变种,其后多篇文章论及一些种属,标本亦有较多的增加。本文根据现有标本和文献资料对海南兰科植物作一增补与修订,共涉及36属超过57种,包括19个新记录种、2个新种、1个新各称、5个新异名和许多种的名称变动。总计海南岛共有兰科植物68属、178种3变种。  相似文献   

15.
小檗科八角莲属(Dysosma)为我国特有的多型属植物类群。全属8种1变种,其中包括1987年以来在峨眉山发现的新种峨眉八角莲(D.emeiensis)和川八角莲变种即长瓣八角莲(D.veitchii var.longipetalis)。峨眉山计有本属植物5种1变种,尤其是集中了川八角莲(D.veltchii.)贵州八角莲(D.majorensis)  相似文献   

16.
中国杭子梢属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沛云 《植物研究》1987,7(4):11-55
本文叙述了杭子梢属(gen.Campylotropis)植物的研究历史,说明在中国一共记录过59种杭子梢属植物,经过著者的研究整理,确定并提出了14种新的异名名称,经过详细考订,本属植物在中国已确知为29种、6变种、6变型。其中包括经发现和研究整理的新种4、新变种3、新变型3、新组合变种2、新组合变型3。此外尚有2个存疑种有待今后采集调查解决。本文历述了关于本属是否应该并入胡枝子属(gen.Lespedeza)这一问题所存在的长期争议之后,详细论述了本属与胡枝子属在特征上的异同诸点、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据此,明确地肯定本属与胡枝子属亲缘关系极为相近,但特征的分化已经必须确认本属应是与胡枝子属有明确区别的独立的属。此外,从特征分析中也可得出本属应是由胡枝子属大胡枝子组(sect.Macrolespedeza)演化发展而来的。本文在讨论了属内主要特征的演化趋势与种群关系之后,论述了本属在世界主要分布地区的种数和分布概况,同时将此与胡枝子属大胡枝子组的分布概况作了比较和分析,明确地认定我国机子梢属植物的大部分种类是本国西南地区发生的(中国有20个特有种),我国的西南地区是本属植物的分布中心,也是本属植物从较原始特征开始分化的一个特征分化多样化中心,并且此地区正是胡枝子属大胡枝子组与本属多数种类包括较原始种类分布相交叉的地区,因而我国的西南地区有可能即是本属植物的起源中心,并且这一起源应是与胡枝子属大胡枝子组植物分布到中国西南地区以后的分化发展想联系的。  相似文献   

17.
华南及其邻近地区润楠属(Machilus Nees)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树刚  韦发南   《广西植物》1984,(2):93-106
<正> 我们在中国植物志润楠属的编著以后,继续进行华南及其邻近地区本属植物研究,发现毛花组(Sect. Pubiflorae)有新种7个,广西新分布1个;绒毛润楠组(Sect. Tomentosae)广西及贵州新分布1个;大果组(Sect. Megalocarpae)新种2个。总计新种9个,新分布2个,现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19,39(11):1425-1469
该文对中国毛茛科(Ranunculaceae)翠雀花属(Delphinium)进行了修订,收载了该属232种和55变种,并写出了检索表;同时对每个种写出了形态描述,绘出了多幅墨线图,并将全部种划分为2亚属、5组、11亚组和26系,其中包括4新亚组、11新系、15新种和5新变种。此外,还给出了此属的分类学研究简史、地理分布和经济用途。  相似文献   

19.
运用AP-PCR对中国慈姑属内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AP-PCR技术测定了中国慈姑属植物基因组DNA的多态性,以其为分子性状用UPGMA方 法聚类,结果表明:中国慈姑属植物可分为3大类,包括7种3变种或变型(未包括浮叶慈姑)。本文的结果与基于形态和核型分析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贵阳附近下二叠统双切尾虫亚科三叶虫的一新属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本文仅描述松辽盆地白垩纪与海侵有关的青山口组一段(赛诺曼期)和嫩江组一、二段(坎佩尼期)的沟鞭藻类1新属、11新种和1新联合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