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SP对NK92-MI细胞杀伤活性以及活化性受体NCRs(NKp46、NKp44和NKp30分子)的表达的影响,揭示SP对NK细胞杀伤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内在作用机制.MTT法测定NK92-MI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Real-Time PCR检测NCRs的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NCRs的膜表达.在10-14~10-8 mol/L浓度范围的SP作用24h,对NK92-MI细胞的杀伤活性有明显增强作用;10-14~10-8 mol/L的SP,均可增加NK92-MI细胞活化性受体NKp44、NKp46及NKp30的mRNA表达;该浓度范围的SP均可增加NKp46的膜表达水平,仅较低浓度( 10-14moL/L)的SP对NKp44的膜表达水平有增加作用,各浓度的SP对NKp30的膜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影响.SP可通过上调活化性受体NCRs的表达水平来调节NK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选择NK92-MI细胞为研究体系,研究SP对NK细胞的杀伤活性及功能性受体NKG2D/NKG2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SP对NK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机制。采用MTT法测定NK92-MI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采用Real-Time 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NK92-MI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和抑制性受体NKG2A的基因表达和膜表达。10-14~10-8 mol/L的SP在体外可明显增强NK92-MI细胞的杀伤活性。该浓度范围的SP均可上调NKG2D/NKG2A的mRNA水平;10-14~10-8 mol/L的SP均上调NKG2D/NKG2A的膜表达,较低浓度(10-14 mol/L)的SP仅使NKG2D表达上调,而NKG2A表达无明显变化;SP刺激NKG2D膜表达增加的程度高于NKG2A。生物肽SP调节NK细胞功能性受体NKG2D/NKG2A的表达,可能是SP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的一种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补骨脂素对中波紫外线(UVB)导致人皮肤HaCaT细胞光老化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不同浓度的补骨脂素,MTT法筛选药物的浓度;使用中波紫外线(UVB)照射永生化的HaCaT细胞建立UVB光老化模型;使用三种不同浓度的补骨脂素处理光老化模型,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及氧化试剂盒检测细胞中氧化酶的活性。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JNK和白介素-8(IL-8)mRNA及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10~(-7)mol/L、10~(-6)mol/L、10~(-5)mol/L补骨脂素组对HaCaT具有无明显的增殖作用(P0.05);与模型组相比,10~(-7)mol/L、10~(-6)mol/L、10~(-5)mol/L补骨脂素组对HaCaT具有无明显的增殖作用(P0.05),但是10~(-7)mol/L、10~(-6)mol/L、10~(-5)mol/L补骨脂素组SOD、GSH、CAT活性升高(P0.01),细胞JNK、IL-8 mRNA表达量均降低(P0.01),细胞JNK、IL-8蛋白表达量均降低(P0.05或P0.01)。结论:补骨脂素能够显著的保护HaCaT细胞的光老化,其机制可能与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及抑制JNK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因子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4.
β-防御素(β-defensin)在雌性动物生殖道广泛存在,起免疫防御作用.为了研究孕酮与雌性生殖道β-防御素mRNA表达的关系,本实验建立绵羊(Ovis aries)输卵管上皮细胞培养体系,添加不同浓度孕酮(10~(-6),10~(-7),10~(-8),10~(-9)和10~(-10) mol/L)和孕酮拮抗剂米非司酮后提取细胞总RNA,利用实时定量PCR测定β-防御素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一定浓度的孕酮(10~(-6),10~(-7),10~(-8)和10~(-9) mol/L)对培养的输卵管上皮细胞β-defensin mRNA的表达有促进作用,且不同浓度的孕酮对β-defensin mRNA的表达的影响程度不同.米非司酮极显著抑制了孕酮诱导的β-defemin 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孕酮通过与孕酮受体结合促进β-defensin mRNA的表达,推断雌性生理周期下孕酮可能通过作用于β-defensin等影响自身免疫.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阿魏酸(ferulic acid,FA)在缺氧条件下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迁移和管腔样结构形成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缺氧实验条件下,细胞被分为7组,即1个对照组和6个实验组。对照组采用1%酒精处理,实验组用不同浓度(1×10~(-8)、1×10~(-7)、1×10~(-6)、1×10~(-5)、1×10~(-4)及1×10~(-3) mol/L)的阿魏酸处理。分别采用MTS法、划痕法、Matrigel法分析不同浓度阿魏酸处理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腔样结构形成的影响。结果:缺氧条件下,浓度为1×10~(-6)~1×10~(-4)mol/L的阿魏酸处理能明显促进HUVECs的增殖(P0.05),以1×10~(-5) mol/L处理的效果最好(P0.01);与对照组相比,1×10~(-6)mol/L(P0.05)、1×10~(-5) mol/L(P0.01)及1×10~(-4) mol/L(P0.01)阿魏酸处理均能明显促进HUVECs横向迁移,以1×10~(-5) mol/L处理迁移的细胞数量最多;1×10~(-8)~1×10~(-4) mol/L阿魏酸处理能不同程度地促进HUVECs管腔样结构的形成,以1×10~(-5) mol/L处理形成管腔样结构的数量最多(P0.01)。结论:阿魏酸在缺氧条件下能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腔样结构形成。  相似文献   

6.
Han YL  Qi YM  Kang J  Liang M  Chen XH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5,21(4):388-392,i0009
目的:观察三维纤维蛋白(Fb)胶对体外培养的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HCASMC)的趋化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培养HCASMC,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向三维Fb胶中迁移的能力及ERK、p38、JNK信号通路对其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Fb对HCASMC p-ERK、p-p38和p-JNK表达的调控.结果:向Fb胶中迁移的HCASMC呈长梭型,细胞数量增加时形成环形管腔样结构.纤维蛋白原(Fg)浓度为0.8 g/L~6.4 g/L时,HCASMC向胶中迁移的数量呈浓度依赖性增加,并随培育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用Western Blot分析显示Fb以时间依赖性方式诱导ERK、p38及JNK活化,三者的选择性抑制剂PD98059 50 μmol/L、SB20358010 μmol/L及SP600125 20 μmol/L可分别抑制其活化,但对HCASMC向胶中迁移的抑制能力不尽相同.PD9805950 μmol/L对HCASMC迁移无明显影响,而SB203580 10 μmol/L和SP600125 20 μmol/L均可抑制HCASMC向Fb胶迁移,且后者抑制作用更强.结论:Fb胶通过激活细胞JNK和p38(而不是ERK信号通路)促进HCASMC向Fb胶中迁移,这种机制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及再狭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JNK通路抑制剂SP600125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凋亡、迁移和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以胃癌细胞SGC7901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及药物处理组,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SP600125对SGC7901增殖活性的影响,筛选出最佳作用时间与浓度用于后续实验。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SP600125对SGC7901凋亡和周期的影响。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其对SGC7901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SP600125作用后各组细胞GM130、JNK、p-JNK、c-jun、cleaved caspase-3、bcl-2、MMP-7蛋白水平的变化。研究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μmol/L、20μmol/L、30μmol/L、40μmol/L、50μmol/L浓度均能使SGC7901增殖活性降低,且在40μmol/L水平作用24 h其增殖抑制率最高(p0.05)。在此水平可使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药物处理组细胞处于G2/M期的比例显著增加(p0.01),处于G0/G1期比例减少(p0.01),S期无明显变化,细胞迁移能力也明显下降(p0.01)。Western blotting显示药物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蛋白GM130(p0.01)、JNK(p0.01)、P-JNK(p0.01)、c-jun(p0.01)、BCL-2(p0.01)、MMP-7(p0.05)的表达明显下降,cleaved caspase-3表达升高(p0.01)。以上研究表明JNK通路抑制剂SP600125可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活性,促进其凋亡,使其周期阻滞于G2/M期,抑制胃癌细胞迁移能力,这可能与其抑制GM130、c-jun、MMP-7等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蛇志》2020,(2)
目的前列腺癌在中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致病诱因包括种族、年龄、饮食、遗传等。SPC24是核分裂周期80(NDC80)复合物的亚基之一,参与细胞有丝分裂中的着丝点-纺锤体微管精准耦合、染色体精确均分等过程。目前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是否与基因SPC24表达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探究多烯紫杉醇(docetaxel,DT)对前列腺癌细胞基因SPC24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成为潜在前列腺癌潜在治疗的生物标志物可能性。方法体外培养前列腺癌细胞DU145,随机分成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加入含不同浓度DT(10~(-8)mol/L、10~(-7)mol/L、10~(-6)mol/L、10~(-5)mol/L)的培养基,阴性对照组加入等体积培养液。经干预24、48、72、96 h后,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DT对前列腺癌细胞DU145增殖的影响,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技术分别检测SPC24 mRNA和SPC2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DT可显著抑制DU145细胞增殖,且随DT浓度的增加抑制率逐渐升高,于72 h达到最高。选取抑制效果最佳的10~(-5)mol/L浓度的DT作用72 h后,SPC24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SPC2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DT能抑制前列腺癌细胞DU145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PC24表达下调有关,SPC24可能是前列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9.
乙酰胆碱对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乙酰胆碱(ACh)对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的受体机制.方法: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择ACh、胆碱能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分别作用于NK细胞,以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自然释放法检测不同实验条件下NK细胞杀伤肿瘤靶细胞(Yac)的活性.结果:ACh、M受体激动剂毛果芸香碱和N受体激动剂烟碱在10-10~10-6mol/L浓度范围内都能显著抑制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M受体拮抗剂阿托品(10-8和10-7mol/L)能完全阻断同浓度ACh抑制NK细胞活性的作用;但N受体拮抗剂筒箭毒碱(10-8和10-7mol/L)不能阻断同浓度ACh抑制NK细胞活性的作用.结论:ACh可抑制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此作用主要由淋巴细胞上的M受体和N1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树突状细胞(DCs)在抗马尔尼菲青霉感染免疫中的作用。用细胞因子 rhGM-CSF 和rhIL-4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 观察DCs的形态, 并用流式细胞仪进行DCs的表型测定, 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液IL-12p70的浓度,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s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CR7、CXCR4的mRNA的表达。倒置显微镜下可见诱导获得的DCs细胞形态不规则, 表面伸展出大量树突。与马尔尼菲青霉酵母共同培养24 h后DCs的胞内含有大量的酵母细胞; 细胞表型CD86、CD83、HLA-DR和CD40的表达明显增高; 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 趋化因子受体CCR7和CXCR4的mRNA表达量增加且能够产生IL-12p70但产生的量低于LPS刺激组。DCs能吞噬加热灭活的马尔尼菲青霉酵母, 并趋于成熟, 抗原呈递能力增加, 但是产生IL-12p70的量较低, 可能造成宿主抗马尔尼菲青霉酵母的细胞免疫功能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树突状细胞(DCs)在抗马尔尼菲青霉感染免疫中的作用.用细胞因子rhGM-CSF和rhIL-4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观察DCs的形态,并用流式细胞仪进行DCs的表型测定,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液IL-12p70的浓度,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s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CR7、CXCR4的mRNA 的表达.倒置显微镜下可见诱导获得的DCs细胞形态不规则,表面伸展出大量树突.与马尔尼菲青霉酵母共同培养24 h后DCs的胞内含有大量的酵母细胞;细胞表型CD86、CD83、HLA-DR和CD40的表达明显增高;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趋化因子受体CCR7和CXCR4的mRNA表达量增加且能够产生IL-12p70但产生的量低于LPS刺激组.DCs能吞噬加热灭活的马尔尼菲青霉酵母,并趋于成熟,抗原呈递能力增加,但是产生IL-12p70的量较低,可能造成宿主抗马尔尼菲青霉酵母的细胞免疫功能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Snail基因修饰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CXCR4表达水平及向SDF-1趋化能力影响, 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AGGSneo-snail-HA)及对照空质粒(pCAGGSneo)转染MSCs, 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技术及RT-PCR检测细胞CXCR4表达水平; 体外跨膜趋化实验评价MSCs向SDF-1趋化能力, 观察抗CXCR4中和抗体的干预作用。MSCs-Sna的CXCR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SCs-neo。MSCs-Sna在SDF-1诱导下细胞迁移量较MSCs-neo显著增加(P<0.05)。抗CXCR4中和抗体可显著减少SDF-1a诱导的MSCs-Sna趋化运动。研究提示通过上调Snail表达而提高MSCs向正调节表达SDF-1的受损组织迁移效率的可行性, 为优化MSCs迁移力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主要探讨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在C2C12细胞分化与肌萎缩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在利用免疫组化分析C2C12细胞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特征的基础上,以2%的马血清高糖培养基建立C2C12细胞分化的实验体系,随后分别按单次或连续单次给予10~(–5) mol/L ISO后观察其分化差异;接着再比较连续单次给予不同浓度的ISO(10~(–8) mol/L、10~(–7) mol/L、10~(–6) mol/L、10~(–5) mol/L)处理;利用细胞免疫荧光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2C12细胞分化后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YH)的水平,并定量分析分化后骨骼肌细胞的肌管细胞核融合数目;同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C2C12细胞分化调节有关的肌细胞生成蛋白(myogenin,Myo G)、p-p38MAPK(phosphorylated p38-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及p-AKT(phosphorylated/protein kinase B)的水平变化。结果显示,C2C12细胞呈现出α-肾上腺素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的特征。分化培养诱导下,C2C12细胞随着时间的延长,分化成肌管的数量逐渐增多,在第8 d达峰值。单次一次给予10~(–5) mol/L ISO没有连续单次给予ISO抑制C2C12细胞分化成骨骼肌细胞显著,且连续单次给予ISO随着其浓度的增加,C2C12细胞分化为肌管细胞核融合数目逐渐减少并在ISO浓度为10~(–5) mol/L时最显著。与此同时,随着连续单次给予不同浓度(10~(–8) mol/L、10~(–7) mol/L、10~(–6) mol/L、10~(–5) mol/L)的ISO,MYH和Myo G的表达水平呈现随着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的特征,而且p-p38MAPK及p-AKT的水平也呈连续单次给予ISO浓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在ISO浓度为10~(–5) mol/L时降低最显著。该研究提示,连续单次给予ISO显著抑制C2C12细胞分化为成熟骨骼肌细胞,且与p-p38MAPK、p-AKT及Myo G水平的降低密切相关,从而为交感神经长期过度兴奋所伴随的肌萎缩提供新的研究模型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甲氧基雌二醇(2-Methoxyestradiol,2ME2)对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 α,HIF-1α)、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4,CXCR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2ME2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Hoeche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不同浓度2ME2对乳腺癌MCF-7细胞中HIF-1α、CXCR4、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2ME2可较强的抑制MCF-7细胞增殖,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经2ME2作用48h后MCF-7细胞表现出典型的凋亡形态特征;不同浓度2ME2作用于MCF-7细胞48小时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中HIF-1α、CXCR4、VEGF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ME2可通过降低HIF-1α、CXCR4、VEGFmRNA及蛋白表达,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及肿瘤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相关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探讨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4(chemotaxis cytokine receptor 4,CXCR4)和SDF-1/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7(CXCR7)对小鼠胚胎肝干细胞14-19(HP14-19)增殖、迁移和抗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重组腺病毒Ad-CXCR4和Ad-CXCR7感染HP14-19细胞,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膜上CXCR4/CXCR7受体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过氧化氢(H2O2)处理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酶学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结果显示,感染腺病毒Ad-CXCR4/CXCR7后,HP14-19细胞膜CXCR4/CXCR7受体水平显著上调;高表达CXCR7可增强细胞增殖活性,而高表达CXCR4对细胞增殖活性无显著效果;高表达CXCR4或CXCR7可显著增强SDF-1诱导的HP14-19细胞的迁移和氧化应激状态下的细胞存活率,其中,CXCR7对迁移效应较强;与对照组比较,高表达CXCR4或CXCR7可降低H2O2造成的细胞LDH活性,增强SOD活性。因此,CXCR4参与了SDF-1诱导的HP14-19细胞增殖作用,且CXCR4/CXCR7介导SDF-1诱导HP14-19细胞的迁移和抗氧化应激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β2肾上腺素能激动剂福莫特罗(Formoterol)对大鼠的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进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SD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条件培养液诱导分化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药物,在不同时间点采用RT-PCR法检测细胞分化中Runx2和Osterix的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中MEK和ERK1/2的磷酸化。结果:在细胞分化早期,加入已知浓度10-7mol/L的Formoterol可抑制成骨样细胞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mRNA表达;在细胞分化晚期,浓度10-7mol/L的Formoterol也可抑制成骨样细胞OsterixmRNA表达。在加入浓度10-7mol/的Formoterol作用30min后,MEK和ERK1/2的蛋白磷酸化表达均下降。结论:β2受体激动剂可抑制MMSC细胞体外向成骨样细胞的分化,并且可抑制MEK和ERK1/2磷酸化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单个核细胞CC类趋化因子受体2(CCR2)表达的影响及上游机制。方法: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例。予瑞舒伐他汀5~20 mg/d治疗。在基线、3月时采集血标本,测定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血脂水平;分离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学检测单个核细胞上的CCR2表达;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法检测CCR2、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β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PPAR β蛋白的表达。结果:瑞舒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1),MCP-1及单个核细胞CCR2表达显著下降(P<0.05),PPAR β 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前增加(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能通过PPAR β途径降低MCP-1,抑制单个核细胞CCR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所模拟的高血压肾损害微环境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NRK-52E细胞按AngⅡ浓度梯度(10~(-6)~10~(-10)mol/L)培养24h以确定最佳干预浓度,按时间梯度(6~48h)分组培养选择最佳干预时间;同时建立稳定转染TLR4特异RNAi质粒的NRK-52E细胞株。免疫细胞化学及RT-PCR检测TLR4表达水平,ELISA检测上清IL-6及TNF-α水平。结果 10~(-6)~10~(-9)mol/L的AngⅡ均可诱导NRK-52E细胞中TLR4 mRNA明显上调,其中10~(-7)mol/L组作用更为显著;6h即可见TLR4 mRNA水平显著增高,高峰维持12~24h;同时IL-6、TNF-α表达亦上调。TLR4特异性RNA干扰可显著抑制NRK-52E中TLR4的mRNA表达,逆转AngⅡ对IL-6、TNF-α表达的上调作用。结论 AngⅡ可诱导NRK-52E细胞中TLR4及IL-6、TNF-α的表达,阻断TLR4可抑制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提示TLR4可能通过诱导微炎症反应而参与高血压肾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环孢素A对颗粒诱导破骨细胞形成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取SD仔鼠双侧股骨和胫骨的骨髓,以不含血清的α-MEM培养液洗涤并收集骨髓细胞,再将细胞重悬于含10%胎牛血清及10~(-8)mol/L1,25-(OH)_2D_3的α-MEM培养液中,细胞计数后配成1.5×10~7/ml的细胞悬液,加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颗粒和不同浓度的环孢素A(10~((-8)mol/L、10~(-7)mol/L、10~(-6) mol/L)于24孔培养板进行培养,并设置阳性对照组(只加PMMA颗粒)和阴性对照组(PMMA颗粒和CsA均不加),每组均有4孔放置骨磨片1片进行培养。培养2周后,行抗酒石酸(TRAP)染色检测破骨细胞形成;骨磨片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结果:PM- MA颗粒能够诱导大量TRAP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形成,骨磨片有吸收陷窝形成;用环孢素A(10~(-8)mol/L、10~(-7)mol/L)和PMMA颗粒共同培养下TRAP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形成数量明显减少,环孢素A浓度达到10~(-6)mol/L时无TRAP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形成;环孢素A浓度在(10~(-8)mol/L、10~(-7)mol/L)时骨磨片有吸收陷窝形成,但少于阳性对照组,在10~(-6)mol/L时骨磨片则无吸收陷窝的形成。结论:环孢素A对PMMA颗粒诱导的破骨细胞的形成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A549细胞系EMT标志物表达量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雌激素刺激A549细胞系,并用q-RT-PCR和Western-blot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中EMT标志物表达量的变化,用Transwell实验检测不同浓度雌激素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计算各组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当雌激素浓度为1×10-9 mol/L、1×10-8 mol/L、1×10-7 mol/L时,Vimentin的m RNA表达量分别为:2.14±0.55、4.72±0.63、2.21±0.47,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E-cadherin的m RNA表达量分别为:0.64±0.15、0.46±0.11、0.59±0.13,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蛋白表达量也有同样趋势;细胞迁移数分别为58.63±7.33、80.12±9.32、61.89±8.2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当雌激素浓度为1×10-8 mol/L时,Vimentin的表达量最高,E-cadherin的表达量最低,细胞迁移数最高。结论:适宜浓度雌激素可以促进Vimentin的表达,抑制E-cadherin的表达,提高细胞迁移能力,当雌激素浓度为1×10-8 mol/L时,促进Vimentin表达、抑制E-cadherin表达和促进细胞迁移的作用最显著。由此认为,雌激素对A549细胞系发生EMT过程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