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生物学通报》2004,39(6):17-17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赤潮灾害预报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赤潮灾害发生率的预报精度达到33%,比项目任务书要求的预报精度高了8个百分点。该课题由国家海洋局二所承担,课题组长由国家海洋局二所首席研究员黄韦艮、国家海洋局一所丁德文院士担纲,这是我国首次为“赤潮灾害预报技术研究”立项。研究期间,项目课题组利用开发成功的赤潮预报技术与模型,进行了试预报,共发布卫星遥感监测预报30次,赤潮统计与数值预报113次,赤潮发生率的预报精度达到33%,超过了25%的任务书指标。这一成果也通过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2.
我国林业重大害虫松毛虫的灾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曾菊平  戈峰  苏建伟  何忠 《昆虫知识》2010,47(3):451-459
我国松毛虫种类丰富,已报道27种,其中6种频繁暴发,年危害松林面积达200万hm2以上、经济损失数亿元。松毛虫灾害研究可以为综合治理松毛虫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与相关技术。近年来,我国在影响松毛虫种群发生的关键性因子分析、性信息素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松树挥发性物质的成分鉴定及其对寄生蜂或寄生蝇的定位作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缺少系统性的归纳总结。为此,文章就近些年来我国在松毛虫灾害机制与暴发机理研究、治理现状与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展望今后我国松毛虫治理研究工作的重要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提高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发生量预报结果的准确性,以期为提高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周期外推预报法研究安徽省潜山县1991-2016年25年的马尾松毛虫一代幼虫发生量和一代幼虫高峰期发生量,并对预报结果进行验证。【结果】一代幼虫发生量的预报值与实况值相比,历史符合率达96%,只有2008年预报值与实况值差1级。一代幼虫高峰期发生量的预报值与实况值相比,25年中完全相同的有22年,历史符合率达88%。预报结果不同的是1996年、2005年和2016年,预测值与实况值均相差1级。【结论】方差分析周期外推预报法对马尾松毛虫发生量的预报是一种较理想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马尾松毛虫、落叶松毛虫、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4种松毛虫的8个表型性状(蛹重、蛹长、雌雄虫体重、雌雄虫翅展和雌雄虫体长)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项性状指标在4种松毛虫之间差异极显著;在所有性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蛹重(CV=51.99%);对各种群变异系数比较分析发现,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落叶松毛虫,最小的是云南松毛虫.主成分分析表明,蛹长、雌虫体重和雌虫翅展3个主分量构成的信息量基本能代表这8个性状的变异.系统聚类的结果为马尾松毛虫与落叶松毛虫聚为第一分支,思茅松毛虫和云南松毛虫聚为第二分支.松毛虫属昆虫表型性状的变异与生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较密切.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易明生 《昆虫知识》1990,27(3):151-152
<正>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马尾松的主要害虫,大发生过后,林木如同火烧,严重影响马尾松的生长。笔者于1983年在华云山天池林场对马尾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马尾松毛虫的预测预报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6.
松毛虫狭颊寄蝇实验种群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松毛虫狭颊寄蝇(Carcelia matsukarehae)是松毛虫重要的寄生天敌之一。在控制松毛虫自然种群增长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在15℃、18℃、22℃、25℃、29℃、32℃6个恒温。相对湿度为70%~85%,光照为12:12(L:D)的条件下研究了松毛虫狭颊寄蝇的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松毛虫狭颊寄蝇的世代发育起点温度是5.23℃。积温为523.73日·度。成虫寿命在没有补充营养的条件下为1.3~8.06d,喂以30%蜜糖水。寿命可以从9.63d延长到36.42d。成虫产卵的最适温度为236℃,每雌最大产量为86粒.种群增长最适温度22~25℃.以近似方法计算22℃和25℃下实验种群繁殖特征生命表参数。在22℃,R0、T0、rc和A值分别为24.89、37.33、0.086和1.089。在25℃时分别为20.01、32.38、0.09和1.10.22℃时种群最大LxMx出现在成虫羽化后第33~38天。25℃时的LxMx最大值出现在成虫羽化后第29~34天。  相似文献   

7.
前言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马尾松的主要害虫,国内外在松毛虫群体的数量变动、预测预报、化学、生物及物理等防治上的研究,已作了不少工作,并有很大进展,但化学药剂对越冬松毛虫的毒效以及幼虫内部生理生化的研究资料,目前还不多(蒋三俊 1957;赵善欢 1961;赵善欢 1962;蔡邦华 1964)。越冬松毛虫在许多地区为害程度以其他各代为大,且繁殖力强。至于越冬虫处于静止状态,若能进行有效防治,将有很大意义。本文旨在探索越冬期间利用DDT对马尾松毛虫防治的可能性以及由幼虫的某些生理代谢指标阐明药剂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赵同海  陈昌洁 《昆虫知识》2004,41(3):212-216
综述了松毛虫CPV不同分离株基因组电泳图谱的研究状况。松毛虫CPV是松毛虫Dedrolimusspp .的重要病原微生物 ,在松毛虫灾害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病毒基因组电泳图谱是CPV重要的分类依据和研究基础。到目前为止 ,全世界范围共分离报道了 1 0株不同的松毛虫CPV ,基因组电泳图谱研究表明CPV -1型是松毛虫CPV的主要类型。PAGE分析显示 ,松毛虫CPV不同分离株中至少存在有 3种不同CPV -1的型内变异 ,它们有时以纯一型或混合型的形式出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马尾松毛虫CPV分离株 ,其存在有 2种不同形态的病毒多角体 ,通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可以分为上下 2条带 ,上带多角体为锥形 ,基因组dsRNA电泳图谱显示 1 3条带 ,不属于目前已确定的 1 4种电泳型中的任何一种 ;下带多角体为六边形 ,基因组为纯合的CPV -1型 ;另外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感染马尾松毛虫也分离得到了纯合型的马尾松毛虫CPV -型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发生广,繁殖率大,是森林的大害虫。为了加速防治,我们开展了松毛虫利用的研究,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整理于后供参考。 (一)松毛虫幼虫制肥试验 1.松毛虫含肥量的分析及与其他常用农家肥料的比较 我们将松毛虫幼虫杀死后与水各半掺后置于缸中,加盖让其腐烂,然后将所浸的液体进行了肥分的分析。其结果为含氨态氮0.4365%,全量氮0.625%,含全磷0.55%,含全钾0.41%,完全证明了松毛虫含肥量是很高的。现将松毛虫与其他农家常用肥料的比较列表于下:  相似文献   

10.
云南松毛虫成虫的营养成份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何剑中  童清 《昆虫知识》1999,36(2):83-86
本文从松毛虫资源化的角度,探讨云南松毛虫成虫的营养价值。该虫的蛋白质、脂肪和总糖含量分别为68.30%、6.56%和1.31%,含15种氨基酸(色氨酸未测),并含V-A、V-B_1、V-B_2、V-C、V-D、V-E等多种维生素和卵磷脂以及丰富的微量元素。几丁质含量较高,为 17. 83%。  相似文献   

11.
赤松毛虫消长规律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松毛虫消长规律生命表分析慕宗昭倪玉乐,孙家江(山东省林业厅,济南250014)(山东省文登市林业局,264400)LifeTableAnalysisofDendrolimusspectabilisGrowthandDeclinePatterns.¥...  相似文献   

12.
植物群落对昆虫群落及种群生态效应的数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植物群落与昆虫群落及种群之间的生态关系,本文运用典范相关,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判别分析等数学方法,以植物群落9个参数为自变量,以昆虫群落14个参数及松毛虫种群密度为因变量,对森林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对昆虫群落及赤松毛虫种群所产生的生态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森林植物群落以其垂直结构的复杂程度对捕食昆虫类群多样性产生较大影响,植物群落科种组成的复杂程度则对寄生昆虫多样性产生明显的影响,而且二者皆对整个昆虫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有显著影响。用植物群落结构参数对赤松毛虫种群的发生类别进行判别,经检验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思茅松毛虫幼虫在林间的空间格局进行测定,并用刀切法对聚集度指标进行估计和检验,结果表明,思茅松毛虫幼虫在林间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为个体群.并计算了林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列出序贯抽样分析表。  相似文献   

14.
应用NOAA/AVHRR资料监测松毛虫危害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利用气象卫星定量监测松毛虫危害程度的可能性.以针叶被害率代表松毛虫的危害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危害分别定义为针叶被害率<30%、30%~60%和>60%.根据地面光谱观测资料,建立了归一化植被指数与针叶被害率的相关方程,无松毛虫危害时NDVI为0.8823;为了消除大气等因子影响,利用松毛虫危害与未被危害的植被指数相对值表示松毛虫轻、中、重危害程度的遥感监测指标,无危害为1,0.78~1为轻度危害,0.57~0.78为中度危害,<0.57为重度危害.监测危害面积时,利用线性可加垂直植被指数进行混合象元分解.并分别对严重、中度、轻度3种类型发生年进行了定量监测分析,结果表明,AVHRR资料对中等以上松毛虫危害可进行定量监测分析,监测受灾面积比用同期的陆地卫星TM资料监测的受灾面积小12.1%~14.3%;对于轻度危害区域,采用气象卫星不易分辨,主要是由于不同下垫面和大气影响的差异,以及气象卫星空间分辨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昆虫种群距离聚集度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李天生  周国法 《生态学报》1991,11(4):345-348
  相似文献   

16.
To identify general patterns in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outbreak dynamics of forest‐defoliating insect species, we examined a 212‐year record (1800–2011) of outbreaks of five pine‐defoliating species (Bupalus piniarius, Panolis flammea, Lymantria monacha, Dendrolimus pini, and Diprion pini) in Bavaria, Germany for the evidence of climate‐driven changes in the severity, cyclicity, and frequency of outbreaks. We also accounted for historical changes in forestry practices and examined effects of past insecticide use to suppress outbreaks.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verity or occurrence of outbreaks and detrended measure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revealed a mixtur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outbreak activity. Two moth species (P. flammea and Dendrolimus pini) exhibited lower outbreak activity following years or decades of unusually warm temperatures, whereas a sawfly (Diprion pini), for which voltinism is influenced by temperature, displayed increased outbreak occurrence in years of high summer temperatures. We detected only one apparent effect of precipitation, which showed Dendrolimus pini outbreaks tending to follow drought. Wavelet analysis of outbreak time series suggested climate change may be associated with collapse of L. monacha and Dendrolimus pini outbreak cycles (loss of cyclicity and discontinuation of outbreaks, respectively), but high‐frequency cycles for B. piniarius and P. flammea in the late 1900s. Regional outbreak severity was generally not related to past suppression efforts (area treated with insecticides). Recent shifts in forestry practices affecting tree species composition roughly coincided with high‐frequency outbreak cycles in B. piniarius and P. flammea but are unlikely to explain the detect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climate and outbreak severity or collapses of outbreak cycles. Our results highlight both individualistic responses of different pine‐defoliating species to climate changes and some patterns that are consistent across defoliator species in this and other forest systems, including collapsing of population cycles.  相似文献   

17.
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宿主域与交叉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56年从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上首次发现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1型(D. spectabilis cytovirus 1,DsCPV-1)以来,先后从马尾松毛虫D. punctatus、油松毛虫D. tabulaeformis、赤松毛虫、德昌松毛虫D. p. tehchangensis、文山松毛虫D. p. Wenshangensis和落叶松毛虫D. superans上发现了质型多角体病毒(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CPV)。病毒基因组dsRNA电泳图谱分析表明,这些松毛虫CPV的不同分离株均属于质型多角体病毒1型(cytovirus 1)。这些松毛虫CPV病毒可以感染鳞翅目10科35种昆虫,其中对多种昆虫具有很高的感染力和良好的杀虫效果,可以从中筛选替代宿主生产松毛虫CPV杀虫剂,用于害虫生物防治。松毛虫CPV接种某些昆虫后病毒的基因组dsRNA电泳图谱发生了改变,可能是异源病毒诱发了宿主自身潜伏型病毒的感染复制。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诱导抗性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不同受害方式和受害程度的马尾松 (PinusmassonianaLamb.)针饲养马尾松毛DendrolimuspunctarusWalker虫幼虫 ,研究受害松针对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马尾松毛虫取食受害松针后 ,幼虫的取食量下降 ,排粪量减少 ,对食物的消耗和利用指数降低 ,幼虫发育速率缓慢 ,死亡率增加 ,从而影响马尾松毛虫的种群动态  相似文献   

19.
苏云金芽孢杆菌不同亚种菌株制剂毒力效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美国标准品: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Kurstaki HD-1-S-1980(H_(3a3b))对不同亚种制剂: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Dendrolimus U菌株(H_(4a4b))和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Galleriae C88菌株(H_5a5b))进行了毒力效价的研究。以U菌株制备的标样与美国标准品对不同试虫进行了比较。生物测定的结果表明,U菌株标样的效价分别为18666.6IU/mg(试虫为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2龄幼虫)、22956.5IU/mg(试虫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2龄幼虫),均高于美国标样16000IU/mg的水平。其敏感度为小菜蛾大于马尾松毛虫。以U菌株和C88菌株生产的中试产品用美国标准品进行毒力测定,试虫为马尾松毛虫,其结果表明,U菌株产品毒力效价为36444.4IU/mg;C88菌株产品为28521.7IU/mg,两者均明显高于美国标准品。试验结果还表明,采用美国标准品及马尾松毛虫和小菜蛾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