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CPM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儿童肘部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2月期间骨科收治的儿童肘部骨折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康复模式的不同将其分成了研究组(给予CPM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和对照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每组各61例。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和综合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1)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各项肘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后优良率组间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PM结合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有效的促进儿童肘部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是临床实际中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论(ERAS)对老年股骨颈骨折(FNF)患者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FN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处理,研究组围术期应用ERAS进行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术后认知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0.00%(28/40)(P<0.05)。两组术后6个月SF-36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3/40),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P<0.05)。结论:老年FNF患者应用ERAS进行围术期处理,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轻认知功能损害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功能训练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91例,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91例,年龄均65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109例)和对照组(82例)。研究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两组同时配合功能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Harri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良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配合功能训练能够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早期整形外科手术治疗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瘢痕挛缩畸形及功能障碍的影响,本研究选择深Ⅱ度烧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早期功能性部位整形手术,其中研究组34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和功能锻炼;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瘢痕组织切除术、中厚皮肤移植术和术后功能锻炼,比较2组治疗后疗效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34例烧伤患者接受整形手术后,各部位平均植皮成活率均达90%以上。术后第3个月和半年2组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不显著。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的关节功能恢复和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初步结论表明,研究组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 p<0.05)。深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后进行早期功能部位整形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处瘢痕挛缩导致的关节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基于行为改变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功能锻炼的影响,本研究选取2017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行为改变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功能锻炼依从性、关节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我效能和自护能力无差别,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护能力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000, p=0.02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无差别,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初步结论证实,以行为改变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可促进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的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力叩击仪促进胫骨骨折外固定架术后骨折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32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样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干预方案,研究组予以术后应力叩击仪叩击治疗方案。比对两组患者的骨不愈合率、骨延迟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6个月时Lane-Sandhu X线评分及Johner-wruh评估情况。结果:1研究组骨不愈合率及骨延迟愈合率分别为4.5%和7.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7%和22.7%(P0.05);2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分别为(82.6±9.2)d和(101.5±10.5)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05.9±10.3)d和(122.4±10.3)d,(P0.05);对照组骨折6个月时Lane-Sandhu X线评分为(2.2±0.5)分,显著低于研究组的(3.0±0.5)分,(P0.05);3研究组骨折6个月时Johner-wruh优良率为90.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8%(P0.05)。结论:应力叩击仪应用于胫骨骨折患者外固定架手术后的康复治疗中,可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骨折愈合率,对加快骨痂生长速度、促进病情转归有利。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综合康复治疗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接收的80例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80例参与研究的人员均为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中36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40例患者中26例有效,总有效率为65%。结果显示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康复治疗效果。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法能帮助患者尽快痊愈,恢复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下肢可调负重支具训练联合渐进性抗阻运动训练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3月~2021年6月间收治的9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n=46,接受常规训练、渐进性抗阻运动训练)和研究组(n=47,接受常规训练、渐进性抗阻运动训练联合下肢可调负重支具训练)。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髋关节功能、疼痛情况、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依次升高,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依次下降(P<0.05),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采用下肢可调负重支具训练联合渐进性抗阻运动训练,可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轻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术与鼻息肉摘除术对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的鼻腔通气功能、嗅觉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4例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根据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7)与研究组(n=47),其中对照组患者行传统鼻息肉摘除术,研究组则行鼻内镜术。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鼻腔通气功能、嗅觉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9%(43/47),高于对照组的65.96%(31/47)(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鼻腔通气功能、嗅觉功能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躯体功能(PF)、躯体角色(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情感角色(RE)以及心理健康(MH)均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头晕、头痛、流脓涕、鼻塞、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镜术治疗,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指标、生活质量,对患者鼻腔通气功能、嗅觉功能均有促进作用,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思维导图引导康复锻炼对胸腰椎肿瘤术后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为患者术后的康复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200例胸腰段肿瘤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思维导图引导康复锻炼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康复锻炼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腰背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会生活生存质量及康复质量的评分结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自理能力、疼痛情况、站立、坐位、步行、睡眠情况、社会生活的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以及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与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躯体症状、心理状态及康复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维导图引导康复锻炼对胸腰椎肿瘤术后功能恢复有着较为理想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活血止痛熏洗剂联合功能康复训练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于手术后2周给予活血止痛熏洗剂联合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手术后单纯给予功能康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8.0%,高于对照组的69.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7.786,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症候功能积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AIMS2-SF生活质量积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著性(P0.05)。结论:活血止痛熏洗剂联合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确切,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临床上应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预后和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本研究以接受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功能锻炼依从性、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干预前髋关节功能无差别,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t=-4.793, p<0.001);观察组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000, p=0.025);两组患者肺炎、髋关节脱位和静脉血栓发生率无明显差别;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无差别,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χ~2=7.671, p=0.006)。本研究初步结论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提高功能锻炼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观察空气压力波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采用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等速肌力训练联合常规干预)和研究组(空气压力波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和常规干预),每组例数为80例。比较两组淋巴水肿发生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关节活动度(ROM)和三角肌下缘、肘上、肘下、腕上的周径,同时观察两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淋巴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VAS低于对照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和ROM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三角肌下缘、肘上、肘下、腕上的周径小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生理功能(PF)、总体健康(GH)、活力(VT)、躯体疼痛(BP)及精神健康(MH)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康复采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空气压力波干预,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小上肢周径,降低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尺骨鹰嘴截骨和内外侧非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6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截骨组和非截骨组各38例,截骨组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进行治疗,非截骨组采用内外侧入路非截骨入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X线暴露时间,术后12个月骨折延迟愈合、尺神经麻痹、关节挛缩、骨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疗效。结果:截骨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X线暴露时间明显低于非截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骨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16%,非截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骨组优良率为84.21%,非截骨组优良率为71.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骨组C1、C2、C3型肱骨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评分优良率分别为78.57%、88.23%、85.71%,非截骨组C1、C2、C3型肱骨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6.66%、73.33%、62.50%,非截骨组C1型肱骨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评分优良率略高于截骨组,截骨组C2、C3型肱骨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评分优良率略高于非截骨组,但两组不同AO分型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应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手术较肱三头肌内外侧非截骨入路手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可显著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以及术中X线照射时间,并且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在粉碎较为严重的C2、C3型肱骨髁间骨折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锻炼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运动康复组(n=40),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运动,运动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运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周的心肺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术后12周的6 min步行距离,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周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运动康复组患者术后12周峰值摄氧量、峰值通气量、峰值功率、每搏输出量、代谢当量以及摄氧效率斜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术后12周6 min步行距离均较术前增加,且运动康复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2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运动康复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12周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精力、情感职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后患者给予运动康复锻炼,可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心肺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理念下的作业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70)、对照组(n=70)。对照组行常规作业训练,观察组采用基于ICF理念下的作业训练。两组均观察3个月,分别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经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两组认知功能的变化。经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析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估患者运动功能、综合功能。利用健康状态调查量表(SF-36)评估两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干预后MOCA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SDS、SA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FMA、FCA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ICF理念下的作业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心理状态,且有利于提升运动功能与综合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