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尼索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在我院新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20例(2016年5月至2016年12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尼索地平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沙坦,均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的降压效果、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反应程度。研究发现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BP、DBP、心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BP、DBP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显著的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O、MDA、ET-1、AngⅡ、hs-CRP、MMP-9、IL-4、IL-6、FDM、NDM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MDA、ET-1、AngⅡ、hs-CRP、MMP-9、IL-4、IL-6低于对照组(p0.05),NO、FD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尼索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对患者具有与奥美沙坦一样的降压效果,同时具有较好的血管内皮保护功能、减轻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颈动脉弹性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收治的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记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9例记为对照组,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受试者血管内皮功能、颈动脉弹性功能和IMT,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颈动脉弹性功能参数和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基础内径明显增厚,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值(FMD)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扩张值(N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顺应性(AC)均明显降低,而硬度指数、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IMT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FMD与AC呈正相关,与硬度指数、Ep、IMT呈负相关(P0.05),而NMD与硬度指数、Ep、AC、IMT无相关性(P0.05)。结论: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明显受损、颈动脉弹性功能下降、IMT增厚,同时,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与颈动脉弹性功能下降、IMT增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甲基苯丙胺对其依赖人群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入选50例甲基苯丙胺依赖人群(Ⅰ组)和50例健康人群(Ⅱ组),2组人群均采用高分辨血管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MD),以及血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甲基苯丙胺依赖人群组(Ⅰ组)肱动脉FMD、血一氧化氮(NO)水平较健康对照组(Ⅱ组)显著降低(p0.05);血内皮素-1(ET-1)水平较健康对照组(Ⅱ组)显著升高(p0.05)。甲基苯丙胺对其依赖人群的血管内皮功能有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Fractalkine与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压、内皮功能(ET-1、NO、FMO)及血清Fractalkine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3%,明显高于对照组81.13%(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为(118.43±15.72)mm Hg、(81.32±6.87)mm Hg,明显低于对照组(126.71±17.38)mm Hg、(86.18±5.29)mm Hg(P0.05);观察组血清Fractalkine、ET-1水平为(217.81±76.62)pg/mL、(53.82±6.73)ng/L,明显低于对照组(282.17±83.24)pg/mL、(65.14±7.92)ng/L(P0.05);观察组血清NO、FMO水平为(21.07±1.95)μmol/L、(13.94±0.8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8.04±2.02)μmol/L、(11.28±1.04)%,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可显著降低血清FKN水平,改善其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他汀类药物等常规药物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12周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CRP水平、肱动脉街道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血栓素B2(TXB2)以及6-酮-前列腺素Fla(6-Keto-PGF-la)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中CRP的水平相对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患者降低的程度更为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的FMD、NO和6-Keto-PGF-la指标的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虽有升高的趋势,但均不显著(P0.05),而试验组患者在上述各指标方面的升高程度相对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均差异显著(P0.05或P0.01);对照组患者的ET-1和TXB2指标的水平与治疗前相比也有一定的降低趋势,但均不显著(P0.05),而试验组患者在ET-1和TXB2指标方面相对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同时对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也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炙甘草汤加五参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N末端B型脑钠尿肽前体(NT-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炙甘草汤加五参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s-CRP、NT-proBNP、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内皮素(Endothelin-1,ET-1)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2.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hs-CRP、NT-pro BNP、NO、E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内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NT-pro BNP、hs-CRP、ET-1水平均明显下降,血清NO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血清NT-proBNP、hs-CRP、ET-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炙甘草汤加五参颗粒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可能与其显著降低炎症和改善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ACH)对患者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ACH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NIHSS评分以及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TNF-α、IL-6和hs-CRP)、血管内皮功能(NO和ET-1)及氧化应激(SOD和MD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内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6、hs-CRP、NO、ET-1和MDA水平均显著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的SOD较同组内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ACH,可有效改善患者的NIHSS评分、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藏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糖脂代谢指标和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以2017年2月-2018年2月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200例藏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值分为正常FMD组(FMD≥6%)48例与异常FMD组(FMD6%)152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糖脂代谢指标以及血压变异性指标水平,并分析藏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FMD与糖脂代谢和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异常FMD组年龄、空腹血糖水平高于正常FMD组(P0.05),而两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FMD组日间收缩压、日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24h收缩压、24h舒张压水平均高于正常FMD组(P0.05)。经Preason相关性分析可得:藏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FMD值与空腹血糖、日间收缩压、日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24h收缩压、24h舒张压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藏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越严重,其空腹血糖、血压就越高,临床工作中可通过联合检查上述指标水平,有助于评估藏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老年轻度高血压患者的内皮功能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共收治的200例老年轻度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未使用过降压药物治疗,将其分为轻度高血压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200例高血压常规药物治疗患者作为重度高血压组与20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对观察组所有患者依照血清尿酸水平进行分组,将血清尿酸水平208-360μmol/L的患者分为低尿酸组,共计136例,将血清尿酸水平≥360μmol/L的患者分为高尿酸组,共计6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血管内皮功能与氧化应激指标,并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老年轻度高血压患者的内皮功能相关性。结果:重度、轻度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患者NO、ET-1、SUA水平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组与低尿酸组患者TG、TC、DBP、SBP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高尿酸组患者Cr水平高于低尿酸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组与低尿酸组患者T-AOC、GSH-Px、LHP、MDA、NO、ET-1水平对比差异显著,高尿酸组患者LHP、MDA和ET-1水平明显高于低尿酸组,高尿酸组患者T-AOC、GSH-Px、NO水平明显低于低尿酸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G、TC、Cr、DBP、SBP与血尿酸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T-AOC、GSH-Px、NO与血清尿酸水平呈负相关(P<0.05),LHP、MDA、ET-1与血清尿酸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老年轻度高血压患者的内皮功能具有明显相关性,而且证明血尿酸水平的升高可能由患者氧化应激导致,因此氧化应激水平也是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一种潜在机制,希望本研究结果能够为高血压患者的疾病控制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术后血脂、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据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观察组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C)、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TC、TG、LDL-C、HDL-C、hs-CRP、IL-6、TNF-α、NO及ET-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C、TG、LDL-C、hs-CRP、IL-6、TNF-α及ET-1水平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性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C、TG、LDL-C、hs-CRP、IL-6、TNF-α及ET-1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HDL-C、NO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性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HDL-C、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用于经PCI术治疗的老年ACS患者可显著减轻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降低血脂水平并改善内皮功能,且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小剂量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有氧运动联合硝苯地平厄贝沙坦片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疗效及对TNF-α(肿瘤坏死因子)、CRP (C反应蛋白)、IL-4 (白介素-4)和IL-10 (白介素-4)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在我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有氧运动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硝苯地平以及厄贝沙坦片治疗。研究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得到一定改善,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NF-α、CRP、IL-4以及IL-10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得到一定改善,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表明,在有氧运动基础上联合应用硝苯地平以及厄贝沙坦片,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将78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分为A组(39例)和B组(3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A组另给予瑞舒伐他汀,B组另给予阿托伐他汀。对比两种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心脏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并观察血脂和hs-CRP水平变化。随访一年,比较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发现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FMD、LVEF、IMT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治疗后两组各项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前两组TG、TC、HDL-C、LDL-C和hs-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除HDL-C无明显改善外,其他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后A组TC、LDL-C和hs-CRP水平均显著优于B组(p0.05);A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69%,B组为12.82%,前者稍低于后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改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脏功能方面作用相近,但前者降脂和减轻炎症反应效果更为显著,不良心血管事件少。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复方丹参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载脂蛋白、内皮功能及炎症氧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收集时间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研究前均采用降血脂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硝酸酯类药物等基础治疗措施,研究组同时加用复方丹参治疗,疗程12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症指标血清CRP、TNF-α、IL-6、ICAM-1和载脂蛋白指标Apo A1、Apo 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CRP、TNF-α、IL-6、ICAM-1、Apo A1、Apo B水平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内皮功能氧化指标MDA、SOD、ET-1、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MDA、ET-1水平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NO、SOD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显效65%、有效33.33%、无效1.67%,对照组显效46.67%、有效48.33%、无效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表明复方丹参治疗冠心病患者能降低患者的载脂蛋白及炎症反应水平、减轻内皮损伤及氧化应激损伤、对提高临床疗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冠脉介入冠心病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6例择期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PCI术后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观察组在PCI术前服用阿托伐他汀80 mg,术后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术后两组均维持服用4周。比较PCI术前、术后患者血小板活化、内皮功能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 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术前及术后24 h,两组间血小板活化指标P-选择素(CD62P)和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患者CD62P和GPⅡb/Ⅲa水平均较术前及术后24 h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5);术前及术后24 h,两组间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患者ET-1水平均较术前及术后24 h显著降低,NO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改变更显著(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血清CK-MB、TNI和hs-CRP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抑制PCI术后血小板活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及其血管内皮功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方法选择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9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Hcy水平及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FMD、NO、eNO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11.310、-7.669、-8.883,P0.05),IMT、Hcy水平高于对照组(t=21.416、24.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cy水平显著下降(t=14.219,P0.05),NO、eNOS水平升高(t=-9.859、-11.131,P0.05);FMD水平无变化(t=-1.147,P0.05);NIHSS评分下降,BI评分升高(t=10.954、-10.797,P0.05)。结论 ACI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出现障碍,Hcy水平显著升高。叶酸及维生素B12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降低Hcy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温针灸联合耳针法对治疗肥胖并发高血脂症的疗效以及对患者内皮功能、血清脂联素(APN)水平、瘦素(LP)水平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河北省中医院收治的120例肥胖并发高血脂症患者(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分为联合组、对照组各60例,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干预,两组均采取温针灸结合常规饮食、运动及降血脂疗法,联合组额外采取耳针疗法,并对所有受试者治疗干预前后的身体质量(BMI)指数、体脂率、肥胖度、血脂指标、血管内皮功能、血清脂联素(APN)水平、瘦素(LP)水平进行检测。研究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体脂率、肥胖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的身体质量(BMI)指数、总胆固醇(TC)水平、甘油三酯(TG)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内皮素-1(ET-1)水平、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血液一氧化氮(NO)水平、瘦素(LP)水平、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FMD)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数据表明温针灸联合耳针法对治疗肥胖并发高血脂症有较好的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降低血脂指标。本研究为温针灸联合耳针疗法治疗肥胖并发高血脂症提供医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降脂疗效及对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92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作为实验组并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另选择同期来我院参加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T0),以及治疗1个月(T1)、2个月后(T2)的血脂水平及肱动脉FMD和非依赖性血管内皮舒张功能(NMD),并对其治疗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实验组患者血浆中TC、TG和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T0,实验组患者T1和T2血浆中TC、TG和LDL-C水平明显下降,而HDL-C水平显著升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T2时血浆中TC和LDL-C水平明显低于T1的水平(P0.05),而TG和HDL-C水平与T1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的FM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健康志愿者(P0.05)。经过瑞舒伐他汀干预2个月后,实验组患者T2时FMD值明显高于T0(P0.05),而T2的NMD与T0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并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降脂效果显著,且有改善FMD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尼莫地平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于2015年3月~2017年8月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住院治疗的aSAH后CV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8)及观察组(n=38)。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大脑前、后、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水平以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评价两组疗效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大脑前、后、中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CGRP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CGRP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ET-1、VEGF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IL-8、hs-CRP、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L-8、hs-CRP、TNF-α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与尼莫地平联合使用治疗aSAH后CVS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未增加用药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尼可地尔联合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陕西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5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60例患者采用盐酸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研究组25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尼可地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内皮血管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88.76%(229/258)]显著高于对照组[62.69%(163/26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ET-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NO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3%(24/260),与研究组[10.85%(28/25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联合盐酸曲美他嗪较单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效果更好,其可显著改善患者内皮血管功能,且安全性与单用盐酸曲美他嗪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共144例,包括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静脉滴注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差异。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3.01±1.40)显著低于对照组(3.96±2.1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4%vs.86.1%,P0.05)。两组间治疗前各指标水平差异未发现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whole blood viscosity,WBV)、全血还原黏度(whole blood reduced viscosity,WBRV)、血浆粘度(plasma viscosity,PV)和红细胞聚集指数(erythrocyte aggregation index,EAI)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各个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管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与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CEC)计数显著降低,而一氧化氮(nitrie oxide,NO)及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odulin,s TM)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NO及sT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on time,APTT)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D-二聚体(D-dimer,DD)显著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PT和APTT显著高于对照组,D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花素辅助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粘稠状态,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及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