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浅水湖泊。近几十年来,白洋淀上游耗水增加,天然入淀水量急剧减少,使白洋淀水位明显降低;同时,随着淀泊周边农村生活污水的排入,白洋淀发生了严重的富营养化。2017年雄安新区设立,白洋淀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空前提高。近几年通过上游水库和跨流域生态补水,白洋淀水位明显抬升,同时淀中和淀边农村实施了生活污水收集。为了解白洋淀当前水环境状况,对前期补水和治污的效果进行评估,2019年8月对白洋淀水体理化指标及水生生物进行调查,采用水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指标评价白洋淀水环境质量,并与2010年的调查数据进行对比,辅以沉水植物指标评价水体生态状况。结果表明: 白洋淀2019年总磷达到优于Ⅲ类水平,总氮优于Ⅱ类水平,水环境状况比2010年有较大改善。其中,总磷浓度下降了88.6%,总氮浓度下降了83.9%,叶绿素a浓度下降了47.8%,透明度增大了43.4%;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浮游植物密度显著降低,优势种从普遍的重富营养型转变为富营养型;沉水植物清洁型种类分布范围缩小。这说明沉水植物物种评价法不适于白洋淀水环境质量评价,浮游动物多样性评价方法也不适用于当前白洋淀水环境质量评价。早期,由于污染源集中在西部,白洋淀西部水质差于东部;现在,由于自西、北、南多方向补水,淀区的水动力条件发生显著改变,加之西部实施治污工程,淀区水质呈现空间均一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白洋淀蝗虫分布调查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 2 0 0 2年对白洋淀蝗区的蝗虫种类、分布、优势种群及蝗区水文、植被、土壤、天敌等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表明 ,白洋淀蝗区有蝗总科昆虫 3 0种 ,隶属 6总科、2 2属 ,分布于白洋淀淀内湖泊蝗区、淀边内涝蝗区和淀外河泛蝗区 ;明确以东亚飞蝗Locustamigratoriamanilensis (Meyen)为主的 5个蝗虫优势种群及生活史 ,并根据不同蝗区类型 ,提出了蝗区治理区划、生态治理技术、应急化学防治等 3项防治技术和“两改一加强”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3.
白洋淀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徐菲  赵彦伟  杨志峰  陈彬 《生态学报》2013,33(21):6904-6912
涵盖热力学指标的指标体系可全面表征湖泊生态系统在受扰条件下的健康状态。本文在实地监测的基础上,应用浮游植物生物量(BA)、浮游动物生物量/浮游植物生物量(BZ/BA)浮游植物群落初级生产量(P)、能质(Ex)、结构能质(Exst)和浮游植物对TP的缓冲能力(βp)表征白洋淀的健康状态,并通过集成健康综合指数,确定了白洋淀14个水域的健康等级。结果表明,白洋淀大部分水域健康受损较为严重。枣林庄和采蒲台水域处于亚健康状态,烧车淀、光淀张庄和东田庄水域处于不健康状态,其余9个水域均处于病态。结合各水域人类干扰活动的分布可知,白洋淀健康退化的程度与人类干扰强度密切相关。府河和淀内居民生活及水产养殖污水排放是造成白洋淀健康受损的主要原因。该结果可为白洋淀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修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原生动物群落评价枯水期白洋淀的水质现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应用PFU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方法,对长期处于低水位状态下的白洋淀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白洋淀水域受府河污水的影响,淀内的内源性污染,对原生动物群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与20世纪90年代的资料相比,淀内中心区4个采样点原生动物的群集种类数(1d)急剧下降,而丰度上升了1.28倍,表明内源性污染对白洋淀水质的影响加剧。  相似文献   

5.
白洋淀东方大苇莺繁殖生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洋淀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东方大苇莺在华北地区的重要繁殖栖息地之一.于2011年6—7月采用样线法在保护区内开展东方大苇莺巢位调查,累计记录巢位112处,在此基础上,采用生态位因子分析模型对保护区内东方大苇莺的繁殖生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东方大苇莺偏好在高程相对较高、远离人类活动干扰的旱地芦苇景观内营巢,而避免在其他景观内营巢;2011年,白洋淀湿地自然保护区内东方大苇莺繁殖适宜生境总面积2474.69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6%,其中最适宜生境面积1131.19 hm2,仅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5%.最适宜生境呈圈层状结构分布,集中分布于现分隔2处的白洋淀东部的大麦淀、烧车淀核心区及其周边区域.为保护东方大苇莺繁殖生境,建议将大麦淀和烧车淀核心区合并,形成一个面积更大、分布相对集中的核心区,并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和维持白洋淀湿地自然景观的规模为目标,合理设置缓冲区.  相似文献   

6.
贺鼎  陈玉龙  傅微 《生物信息学》2019,26(8):116-120
“洼”“淀”是中国华北地区重要的自然地理类型,作为守卫京畿水利安全和水运畅通的蓄滞洪区和水运节点,其形成的防洪、灌溉、航运、渔苇体系独树一帜。白洋淀是洼淀的典型案例和雄安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洼淀景观体系进行不同尺度的研究,揭示地貌类型、地理单元、村镇聚落等不同层级彼此嵌套的洼淀聚落景观空间结构,并且基于其功能逻辑和内在机理初步讨论洼淀聚落景观的保护利用和规划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7.
白洋淀菹草对富营养化水体总磷的净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Ren WJ  Hu XB  Liu X  Ning GH  Tian ZF  Xie JZ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4):1053-1058
利用白洋淀区域鲥鯸淀、王家寨和小淀3个淀区的水体、底泥和菹草组成室内静态的模拟生长体系,研究白洋淀菹草在不同水体及底泥环境下的生长状况,以及不同菹草生长体系对水体总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鲥鯸淀菹草生长体系对水体总磷的净化效果最佳,最大去除率为87.9%,单位生物量对水体总磷的最大去除率为2.2%;王家寨和小淀菹草生长体系对水体总磷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47.4%和76.9%,单位生物量对水体总磷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0.9%和1.4%.3个菹草生长体系的底泥对水体总磷吸附的最大百分比分别为9.1%、7.4%和7.7%.菹草生长体系的TP-t和v-t拟合方程表明,水体中总磷浓度及其去除速率随时间的延长以负指数形式衰减.  相似文献   

8.
大面积渔业丰产,除需要大量鱼苗、鱼种之外,水城中鱼类所需的天然饵料,也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更好的了解天然生物饵料在冬季的变化情况,和找出其在各个季节中的变化规律,作为今后放养鱼类的依据,因此我们从1953年11月8日到11月26日先后共18天,在白洋淀进行了冬季渔业生物学基础的调查。此次调查选择较大而重要的23个淀泊,如端村前大淀、石猴淀、郝淀、后塘中心、燕王淀、池鱼淀、王家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白洋淀典型湖泊鲥鯸淀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水体营养状况, 于2018年秋季、2019年春季和夏季对该淀的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 分析了主要水质理化指标, 运用多变量统计方法分析浮游动群落结构与主要环境因子关系。共鉴定浮游动物3类52种, 其中轮虫类种类数最多, 为33种, 占64.46%。共鉴定优势种23种, 其中15个优势种为轮虫; 浮游动物密度秋季最高, 生物量夏季最高。冗余分析表明, 氨氮、COD和总磷是轮虫群落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综合多样性指数与水质指标评估鲥鯸淀水域处于中度污染状态。研究可为白洋淀生境保护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白洋淀最低生态水位研究   总被引:54,自引:6,他引:48  
赵翔  崔保山  杨志峰 《生态学报》2005,25(5):1033-1040
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工农业的不合理开发、人口的剧增以及水库和涵闸水利设施的盲目建设等,引发了白洋淀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干淀、水污染、生态环境退化、泥沙淤积、湖泊萎缩以及航运中断等。恢复和重建已遭破坏的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并使其至少维持在最低生态水位上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在分析白洋淀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利用水量面积法、最低年平均水位法、年保证率设定法和功能法等4种方法对其最低生态水位进行分析和计算,计算结果分别为7.32 m、7.33m、7.2 8m和7.2 7m。通过合理性分析,认为取它们的平均值即7.30 m作为白洋淀最低生态水位是合理的,符合白洋淀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1.
白洋淀的水域宽广,为华北大型湖泊之一,总面积有502,322亩,除了种植以苇子为主的水生经济植物外,尚有很大的水面,可以利用来养殖鱼、鸭等经济动物。在淀泊及附近浅水洼泊中,底栖动物非常丰富,尤以小虾、螺类为甚,水生植物如输叶黑藻、金鱼藻等在淀中分部甚广,数量也多,这些水生生物,均是家鸭很好  相似文献   

12.
白洋淀的蚌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的安新县境内。淀的面积约五十余万亩,是华北地区大型湖泊之一。淀内水深一般为1—2米,洪水季节3—6米左右。底部为黑色或灰色粘土和富有腐植质的淤泥。全淀遍长水生维管束植物,其生物量平均每平方米约为2—4公斤,某些地区高达7公斤。水深适宜,水生植物茂密,底质富有有机物质的软泥,是淡水贝类生  相似文献   

13.
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是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现存有大小淀泊143个,享有"华北之肾""华北明珠"等赞誉.白洋淀目前水体处于中度污染、轻度富营养化状态,大部分地区水质达地表水Ⅳ类标准且季节性变化明显.结合已有调查研究数据、历史文献等,对白洋淀近70年来的生态环境演变进行了详尽阐述.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淀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白洋淀沉积物中重金属Cd污染由20世纪的中度潜在风险等级发展为重度潜在生态风险等级;府河中可被检测到的微塑料、抗生素含量和种类逐年增加;随着环境因子的改变、人类活动的增加,白洋淀中本土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群体的多样性、丰度等情况均受到影响.本文通过探讨白洋淀中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多样性及丰度等情况,并结合白洋淀中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了环境因素对其生态效应造成的影响,为白洋淀污染治理及生态服务功能提升提供了科学数据及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了白洋淀表层沉积物16种优控多环芳烃的含量,应用统计分析、分子异构体比值、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其组成特征、空间分布,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白洋淀表层沉积物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总量在1.79~1618.90 ng·g-1,均值为411.12 ng·g-1。多环芳烃组成以4环和5环为主,分别占总含量的42.22%和28.21%,单体含量最高的是苯并[b]荧蒽,占比为16.47%,最低的为苊,占比仅为0.26%。说明白洋淀多环芳烃来源于本地输入,较少受到气团输送的影响。多环芳烃空间分布为淀区中心浓度高,四周浓度低,污染尤以淀中心西北部和南部为重,包括安新大桥、烧车淀、采蒲台,其次是寨南和端村。源解析显示,白洋淀表层沉积物多环芳烃含量受木材秸秆等生物质燃烧、煤炭燃烧和石油燃烧的综合影响。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约1/3的采样点位超过效应区间低值,存在潜在的生态危害。比较2007、2008、2009、2016年的检测数据发现,多环芳烃的平均含量有所下降,可能与淀中村人口密度下降和煤改电有关。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白洋淀的枝角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西邻太行山区,东濒渤海西岸,是我国北方典型的排水尾闾湖。淀内水生生物资源丰富,盛产鲤 Cyprinus carpio Linnacus、鲫 Ca-rassius auratus(Linnaeus)、鳊 Parabramis pekinensis(Basilewsky)等鱼类,也是华北平原上单位面积鱼获量很高的淡水湖。  相似文献   

16.
白洋淀鲫鱼的繁殖与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洋淀大小淀泊星罗棋布,沟濠纵横交错,水产品一向十分丰富,是河北省著名的淡水渔业基地。近年来,由于水文条件的改变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渔产量大幅度下降;鱼类区系组成亦发生不良的变化,经济鱼类比重下降,野杂鱼类比重上升。  相似文献   

17.
近30年来白洋淀湿地演变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其面积极易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本文以华北最大的天然湖泊湿地白洋淀为例,利用1984—2013年的11期遥感影像数据,提取湿地信息,对湿地面积变化特征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气候、经济、人口和农业等方面选取13个因子,分析1984—2013年这些因子对白洋淀湿地面积变化的影响,揭示影响湿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白洋淀湿地面积先增加再减少之后又缓慢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由1998年前的平均25008 hm2下降到1998年后的平均21573 hm2;引起白洋淀湿地面积变化的主导驱动因子是社会经济发展、农业发展和降水量减少,其中社会经济发展是最主要的因素;为了遏制湿地面积减少的势头,应该有效地控制上游水量的使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从根本上减少人类活动对白洋淀湿地的压力,使自然入淀水量增加。  相似文献   

18.
白洋淀水陆交错带土壤对磷氮截留容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1 白洋淀水陆交错带的景观特征和土壤白洋淀地处冀中凹陷,是处于发育后期的草型富营养化湖泊。在整个湖区366km2的范围内,以芦苇植被为景观特征的水陆交错带约占36%,分布在围堤内湖边的洼地上和大小淀泊之间。其精细景观类型可划分成苇园和苇地二种类型;其中苇园约占1/3[1],主要分布在淀泊之间和近围,特征是沟壕纵横,管理精细,景观斑块类型较小,匀一化程度高;苇地约占2/3,分布在苇园外围地势较高处,连大片分布,斑块嵌接,微景观结构较复杂,多样性程度较高[1]。水陆交错带处于该湖泊和陆地系统间,是重…  相似文献   

19.
雄安新区河流健康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鲍艳磊  田冰  张瑜  渠开跃  李炜  钱金平 《生态学报》2021,41(15):5988-5997
雄安新区地理环境敏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研究新区河流健康对维护区域水生态平衡,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及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雄安新区4条河流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分二号遥感影像、地理信息数据和实测数据,构建由水文水资源、河流水质、河流底泥、河流生物、河流生境和社会服务构成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用主客观赋值法得到各指标的综合权重,进而计算河流的综合健康指数,以此对河流健康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河流的准则层指标的健康指数和河流综合健康指数存在差异性,其中白沟引河综合健康指数为0.640,处于健康状态;府河的综合健康指数为0.484,处于亚健康状态;瀑河和孝义河均处于病态,综合健康指数为0.269和0.228。总体表现同一河流不同河段以及不同河流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府河和白沟引河的健康状态明显好于孝义河和瀑河,同时除孝义河不同采样点的健康情况没有差别,府河、瀑河和白沟引河三条河流不同采样点之间的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别,河流入淀处健康状况普遍比中游健康状况好。这为后期生态需水及其整个新区的生态功能提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白洋淀环境变化对鱼类组成和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洋淀是海河流域内最大的自然淀泊,具江河平原动物区系、海河水系鱼类的特点。经济鱼类以鲤科为主,其次是鳢科、鲇科、鳅科和鲿科等。尚有溯河性的鲻科、鳗鲡科和(鱼箴)科。1955年产量曾达1770万斤,自1963年后,因自然条件变化,特别是水量减少和工业废水污染,鱼产量下降到100—200万斤。为了解环境变化对鱼类的影响,于1975—1976年对白洋淀的环境条件、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变化、影响鱼类大幅度减产的主要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