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泰国是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政府十分重视生物产业的发展,通过建立高层管理机构、出台优惠政策、制定发展规划,在生物农业、生物医药和生物能源等产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进展。未来泰国将更加重视政府指导作用,进一步完善法规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实施产业优惠政策,加强生物资源和知识产权保护,重点发展生物农业、生物医药和生物能源产业。  相似文献   

2.
王莉 《生命世界》2010,(4):111-112
<正>我国政府于2009年5月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指出必须抓住世界生物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将生物产业培育成为我国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以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和生物环保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生物产业。  相似文献   

3.
现代生物技术逐渐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全球生物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生物技术作为生物经济的支柱,支撑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生物环保和生物服务等产业发展。分析和展现了中国近期在工业生物技术领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转化与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就,反映了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4.
《生物产业技术》2012,(2):91-91
《生物产业技术》(CN11—5606/Q,ISSN1674—0319,邮发代号80-627)立足生物产业,关注技术进步,面向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能源以及生物环保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工业生产、市场营销以及经营管理等环节,  相似文献   

5.
《生物产业技术》2012,(1):97-97
《生物产业技术》(CN11—5606/Q,ISSN1674—0319,邮发代号80—627)立足生物产业,关注技术进步,面向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能源以及生物环保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工业生产、市场营销以及经营管理等环节,  相似文献   

6.
《生物产业技术》2013,(2):93-93
《生物产业技术》(CN11—5606/Q,ISsN1674—0319,邮发代号80-627)也足生物产业,关注技术进步,面向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能源以及生物环保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工业生产、市场营销以及经营管理等环节,宣传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发布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7.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向媒体表示:“有关部门正在联合编制《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进一步加强生物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生物技术的产业化、集群化和国际化发展,使其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要支柱产业。”据透露,未来我国生物产业将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服务外包五大方面;  相似文献   

8.
生物经济时代开启了人类新一波技术产业革命,我国针对生物产业作出的战略部署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生物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综合评价我国各区域生物产业竞争力现状,文中从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农业和生物工业4个细分产业角度构建了生物产业整体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通过实证分析计算了我国不同地区生物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各区域生物产业竞争在空间上呈现梯度分布现象。针对此,文中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化生物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建立区域统一的信息协作网络体系4个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态势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许多国家政府已经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通过采取不同政策和措施加速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在我国政府相关利好政策的鼓励刺激和资金扶持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有望加快走出经济危机的低谷,迎来快速发展期;在政府的引导下,构建生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多个高科技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蓬勃,形成和集聚了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创新型企业,有力地带动了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要在产学研结合、前沿生物技术方面、市场准入政策和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以及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方面有所突破。根据市场导向,国家出台和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鼓励生物产业发展,加快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制定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生物技术企业多种渠道和形式解产业发展资金问题;建立生物医药产业资源共享的机制,加强沟通与公共平台建设;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支持大企业的收购兼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生物安全法和知识产权制度等一些措施来应对我国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物经济时代正在引发人类新一波技术和产业革命,并已成为了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抢占的制高点。文中从生物医药产业、转基因作物种植产业、生物能源产业以及生物基化学品产业4个角度分析了全球生物产业发展的时空特征,概括总结了全球生物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并进一步针对我国生物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对我国生物经济的未来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枯竭,为了应对环境、气候、资源问题以及粮食安全危机,各个国家纷纷探寻能够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生物经济。我国近日发布了《“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首次将生物经济上升至国家战略发展高度。生物经济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为核心,形成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以及生物能源等新兴产业,是支撑未来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大的经济发展模式。概述了全球生物经济的演进规律、各个国家生物经济的发展概况以及我国生物经济的产业发展情况,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疫情的复杂形势下,提出了关于我国未来生物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球生物药品销售额以年均约30%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全医药行业年均不到10%的增长速度,生物技术产业已不是几个国家的产业,而是一个全球化发展的产业,由于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各国发展的后劲,于是它们纷纷将发展生物技术产业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与发展战略的需要,其核心是技术创新,提出了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链和区域经济竞争力是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阐述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只有立足现实、谋划长远,紧抓发展优势,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3.
生物能源产业在各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得到迅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伴随发展生物能源产业而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问题也不断浮出水面。本文对“生物能源产业生态系统”的系统框架进行构建,阐述“生物能源产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内涵,解析系统的组织形式及其边界,分析系统的构成,并进一步总结了系统所具有的主要特征,探讨系统所具有的各项功能。  相似文献   

14.
There has been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in recent decades, and demand for energy has consequently been increasing rapidly. Development and utilisation of clean and renewable energy has been promot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help sustain long-term and stable development. Sugarcane is being increasingly used in several countries as feedstock for renewable energy products, and is a major and expanding crop in southern China.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potential of sugarcane as a feedstock for bioenergy production in China. It includes a review of (1) the existing sugarcane industry in China and key bio-phys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extent to which sugarcane-based industries could supply feedstock for renewable energy production in China, (2) the economic and policy factors which are likely to affect production of bioenergy from sugarcane in China, and (3) recommendations on actions and policies that may assist with appropriate development of bioenergy production from sugarcane in China. Existing and expected future economic conditions are unlikely to favour production of biofuel from the sugar component in cane. However, the fibre component of cane remains an under-utilised resource component. A conclusion is made that sugarcane fibre has potential to contribute towards renewable electricity production in China. However, at present, favourable incentives do not exist to encourage this produc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policies to facilitate cost-effective production of renewable electricity by sugar mills, consistent with national objectives regarding produc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be considered by governments. Prioritie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in improving biomass yields per unit area of land and technologies for low-cost conversion of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into biofuel.  相似文献   

15.
生物基产品及生物质能源已经成为解决世界能源与环境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其领域科技发展也成为全球科技前沿热点。欧盟各国作为生物经济的倡导国,在相关领域长期保持着世界领先的科技水平。通过对欧盟生物基产业科技相关战略政策的解读,展现近年来的欧盟战略政策和项目规划等布局,揭示欧盟优先发展的研究主题及开发方向。通过对欧盟生物基产业科技发展科技战略脉络的疏理和研发重点的挖掘,希望能为我国生物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物经济的振兴,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和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化石燃料资源的减少和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 全球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增长迅速, 生物质能源植物种植面积不断增长。全球生物质能源植物的大面积种植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影响: 不但直接或间接侵占了大片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 造成生物原生栖息地的退化和消失, 而且还易造成生态系统单一并改变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加剧面源污染, 引起外来种入侵, 甚至增加了转基因生物安全风险。为减少生物质能源植物种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政府或相关单位需制订可持续发展的生物质能源生产管理规范, 合理规划以避免在生物多样性丰富或脆弱区种植生物质能源植物, 积极开发新技术并改变生物质能源原料的利用效益, 加强生产方式管理并改变传统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7.
产业发展离不开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发布,产业政策对于产业具有导向性与支持性,其制定主体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生物产业为例,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搜集并整理了中央政府以及湖北、深圳、重庆、上海、北京五个地方政府颁布的生物产业政策,对其外部属性特征进行差异性分析,同时对多份国家层面的生物产业结构性政策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进行政策工具分类分析,并构建了“政策工具-生物产业发展阶段”二维政策工具分析框架,探讨不同产业发展阶段之间政策工具使用的差异性。研究发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生物产业政策密集发布年份存在差异,且与生物产业发展关键节点有关联;国家层面生物产业政策不同类型政策工具使用频率差距较大,以环境型政策工具为主,较少使用需求型政策工具。针对研究结果,从我国生物产业发展情况及区域间差异的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生物能源产业演化过程及动力机制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深入分析了生物能源产业生态系统演化的过程,探讨了生物能源内生系统、外生系统和共生系统的演化动力机制和特点,对于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战略制定、企业竞争策略的选择有重要意义,为研究生物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Echoing the bioenergy development initiative in Poland, high expectations are pinned on sweet sorghum usage for biogas plants. In contrast to its high profile in the industry, the research on the introduction and production of sorghum in Poland is lagging behind. To solve this issue, in this paper we have developed a spatial‐agent dynamic model of the agricultural land use and applied the model to eastern Poland. The model suggests that the economic and technical potential of sweet sorghum in this region is 6 and 7.5 million tonnes, respectively. Its introduction process largely follows the pattern of a typical industry life cycle, with the startup at the price of 8.20 €/tonne. Along with the market penetration of sorghum, a dramatic land use change of conventional crops can be foreseen, even with a land use competition among those crops. We believe that the exploitation of unutilized agricultural land resources and improving the yield of sorghum are helpful to alleviate this land use conflict. However, a higher food demand in the future and climate change may constrain the role of sorghum. This first comprehensive and high‐resolution study to its kind in Poland can help assess the country's bioenergy policies and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iogas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