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和贯彻落实也使得其发展面向和具体内容日趋多元和丰富。生物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已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领域长期、持续关注的焦点领域和热门话题, 其在理念、目标、方式与主体等方面与“一带一路”高度契合。对于中国而言,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开展生物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应选择双边路径为主、多边路径为辅的方案。未来“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开展生物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可能的策略包括:提出地区或区域性生物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行动规划, 实施地区或区域性生物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行动倡议, 持续推动国内生物遗传资源获取管制法律和监管体制创设, 开展生物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能力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2.
“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是当前《生物多样性公约》谈判的焦点议题, 了解该议题的谈判进展将对我国顺利举办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产生积极的作用。本文在梳理相关谈判进程的基础上, 分析了各方主要观点, 并就我国应对国际谈判并以东道国身份推进该框架的制定进程提出了建议。各方对制定框架的时间表、程序和一般性原则形成了较为一致的共识, 认为应尽快确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程序及时间表, 基于“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的执行经验、科学结论和和广泛的信息来源, 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其他国际进程衔接, 重视利用情景和模型, 并支持更多利益相关方参与制定过程。同时, 各方认为框架应主要包括土地利用、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解决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根本原因、主流化、能力建设、资源调动、国家承诺等要素。为应对国际谈判, 建议我国在《公约》谈判会议中适时提出以下观点: 重视实现可持续利用相关的目标; 提升评估指标体系的合理性; 科学制定措施。此外, 建议我国采取以下措施积极推进框架制定进程: 充分利用国际高级别会议, 提升政治重视程度; 积极与主要国际进程协作, 推进该框架深入讨论; 重视调动利益相关方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全球数据量快速增长,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但传统数据存储介质受到功耗、体积、成本等限制,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存储需求。以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分子作为存储介质的新型存储方式引起了国内外高度重视,世界主要国家均对其研究进行了顶层规划,部署了一系列重要科研计划。但是,DNA数据存储作为一个新兴交叉研究领域,其发展的“源”与“流”仍存在需要深入分析的问题。针对该问题,从信息、半导体与合成生物学交叉融合的角度深入挖掘DNA数据存储发展的源头,对近年来国际上主要国家与地区在DNA数据存储领域的发展规划进行分析归纳,梳理国内外的科研项目规划布局,尤其是美国“半导体合成生物学联盟”推动的基础研究项目、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与美国情报高级研究计划局(Intellig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ctivity,IARPA)推动的面向应用的集中攻关项目、欧盟的地平线2020计划以及我国的重点研发计划等。通过比较可发现,美国主要采用政府部门主导、应用目标导向的研究模式,欧盟与我国在“十三五”期间及时跟进;我国在“十四五”期间设立了重点研发计划“生物与信息融合(BT与IT融合)”,致力于推动DNA数据存储等领域的发展,实现DNA数据存储发展带动生化仪器乃至生物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探索DNA数据存储发展的“源”和“流”,为从事该领域的研究者识别真正制约该领域发展的“真问题”提供参考,也为科技管理部门研判DNA数据存储的国际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胡远洋 《生物多样性》2022,30(2):21266-27
生物多样性抵消(biodiversity offsetting)是一种补偿模式, 在国际上已广泛实施, 包括北美和欧洲, 但尚未在中国开展。本文综述了生物多样性抵消的优点和主要问题, 特别是美国和英国的实际情况, 并展望了中国开展生物多样性抵消项目的前景。生物多样性抵消的主要优点有: (1)理论上成果透明可靠; (2)理论上结果始终积极; (3)衍生出主动积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抵消银行。目前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 “可量化的保护成果”难以实现; (2)无净损失难以达成; (3)实践过程中监管存在问题; (4)实施与结果之间的滞后性。此外, 还讨论了美国和英国案例中一些更加具体的问题, 如模糊和过时的法律和政策、不适当的抵消比例等。总之, 生物多样性抵消的主要问题是现有的研究无法支撑其理想化的实施和实际应用中出现的各类主观性问题。从目前的证据来看, 生物多样性抵消或许能为我国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建议加强对生物多样性抵消在中国可行性的研究, 包括引入抵消层次、完善生物多样性量化指标、试点项目和抵消银行等, 为我国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郭柯  刘长成  潘庆民 《生物多样性》2016,24(11):1220-549
“模式群落”是指能够反映某种植被分类单元基本特征, 并可作为准确描述该植被类型“标准”的典型植物群落。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草原/荒漠植物多样性监测网旨在统一监测方法和技术规范的基础上, 在草原/荒漠植被主要群系分布的典型地段建立模式植物群落监测固定样方, 定期复查, 长期监测草原和荒漠的植物多样性变化。文章强调了典型植物群落监测是生物多样性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阐述了模式群落的概念, 介绍了草原/荒漠植物多样性监测网的总体思路和布局, 以及主要监测内容、方法、指标和预期产出。  相似文献   

6.
2019年底暴发并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经成为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克服的全球重大卫生安全挑战。当前,中国已基本控制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并在疫情相关科学研究及公共卫生产品研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同时加强了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基础研究合作、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方面进行梳理,可以看到:中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形成了领域交叉、节点多样的复杂合作网络,并主要与东南亚、中东欧和西亚各国合作密切;中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的科研机构已在防控、流行病学和治疗等领域展开了大量实质研究,合作关系更偏向援助型合作。未来应加强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的生物技术产业合作与技术转移,发挥“一带一路”区域支点国家的示范效应等方面构建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家更丰富、紧密、务实的科技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7.
当前全球种业基本形成“两超、四强、差异化发展”新格局,种业巨头主导着全球作物育种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通过深入分析和挖掘跨国种企作物育种专利,洞察其技术研发布局,为我国合理部署作物育种技术研发、改善知识产权布局与保护具有借鉴意义。基于Derwent Innovation(DI)专利数据库,以“两超四强”跨国种企2015~2019年申请的作物生物育种专利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聚类法全面分析了“两超四强”跨国种企的生物育种研发布局,通过计量指标结合专家咨询遴选出其重点专利,厘清其技术研发重点。据此提出我国应当瞄准生物育种核心领域加强新兴前沿技术原始创新与集成开发,加强新型抗虫基因挖掘与抗虫新机制研发,强化生物育种核心技术链、产业链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与布局,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及全球化结合重点布局的知识产权战略意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早在20世纪80年代, 我国就引入IUCN红色名录原理, 对我国生物物种的濒危状况开展评估工作。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 一些物种的数量和分布区发生了变化, 加之在以往的评估中存在一些不足, 亟需对我国生物物种的濒危状况开展一次全面的评估。2008年, 环境保护部联合中国科学院启动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的编制工作,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分别于2013年9月和2015年5月正式对外发布。本文回顾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的编制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完成了对我国34,450种高等植物和除海洋鱼类外的4,357种脊椎动物受威胁状况的评估, 是迄今为止对象最广、信息最全、参与专家人数最多的一次评估。在评估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统计了中国已知高等植物和脊椎动物物种数, 确定了物种丰富度在世界上的排名; 完善了国际上所使用的IUCN红色名录评估等级标准体系; 评估分析了我国已知高等植物和脊椎动物的受威胁程度及分布差异; 评估分析了高等植物和脊椎动物濒危灭绝的原因, 其中人类活动导致的生境丧失和退化是首要因素。这些成果将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调查获得的数据开展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评估, 明确面临的主要压力和保护空缺, 可为相关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指标是开展评估的主要工具, 但是目前尚未有关于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评估指标体系的文献报道。我们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 PSR)模型, 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基本特征、主要威胁因子、保护和传承措施, 初步构建了区域和国家尺度的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评估指标体系。然后通过专家咨询, 确定了30项指标, 其中压力指标7项、状态指标14项、响应指标9项。这些指标不仅可以用于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综合评估, 还可以对其基本状况、受威胁状况、保护与传承状况、相关遗传资源进行单独评价。此外, 基于评估参数计算的数据需求, 我们借鉴国内外民族植物学和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调查的主要研究成果, 建立了“全国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调查技术方法体系”, 并通过试点调查进行修改完善。 “全国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调查”以关键人物访谈、问卷调查和参与观察为主, 并辅以生物学和生态学调查; 采用滚雪球抽样法对目标群体进行抽样, 确定访谈对象。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中国要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引领者的新要求。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清洁美丽世界的集中体现。本文系统总结了推动《生物多样性公约》倡导的“企业与生物多样性全球伙伴关系” (GPBB)的主要国际经验, 提出了中国推动落实“中国企业与生物多样性伙伴关系”倡议(简称CBBP)的政策建议, 为中国政府更好地引导企业参与, 撬动社会资源合力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通过分析德国、印度、加拿大、秘鲁、澳大利亚、南非、日本和韩国构建企业参与GPBB的实践, 发现各国经验主要有以下特点: (1)政府作用重要且方式多样, 或提供管理、或提供资金或实物等; (2)组织方式多样, 常见的为组建跨部门的决策机构并下设秘书组; (3)成员加入, 一般需要签署协约, 有的偏重特定行业, 有的重视机构会员; (4)在服务上, 政府一般提供法律政策解读、知识信息传播、政策指引等服务; (5)在资金来源上, 有的主要靠缴纳会费, 有的包括实物捐赠、志愿服务、PPP (公私合营)项目合作等方式。各国经验的主要启示有: (1)根据论坛会议沟通和实际工作交流, 大量企业表现出参与生物多样性伙伴关系倡议的积极意愿; (2)推动企业参与的国际资源网络已基本建立; (3)受限于规模和资金, 绝大多数企业的参与需要本国政府更为有力的引导和支持。2015年, 中国正式加入GPBB。截至目前, 虽然中国已开展了许多推动GPBB的相关工作, 但仍然存在和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 (1)由于中国倡议CBBP相关文件仍未通过审批, 因此, 尽管根据调研已有许多企业非常有意愿成为中国伙伴关系成员单位, 但仍无章可循, 无法加入; (2)中国尚未建立健全的推动CBBP倡议行动的组织模式和资金机制; (3)《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将于2020年在北京召开, 这对中国在促进CBBP的管理运行也提出更高和更为紧迫的要求。对此, 本文建议CBBP倡议可实施“两步走”战略: (1)成立并发起CBBP联盟倡议; (2)加大国际公约建设和国家履约谈判支持。  相似文献   

11.
生物经济是指通过可持续的方式,利用可再生自然资源来生产食品、能源、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和。生物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之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第四次浪潮。概述全球生物经济发展现状,梳理世界主要经济体生物经济战略布局,归纳生物经济未来发展的四个主要方向,通过调研统计分析生物制药、生物基材料和化学品、生物农业和未来食品三个生物产业重点领域的投融资数据,预判未来生物产业投融资前景,并针对我国生物产业投融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Bioeconomy is an emerging paradigm under which the creation, development, and revitalization of economic systems based on a sustainable use of renewable biological resources in a balanced way is rapidly spreading globally. Bioeconomy is building bridges between biotechnology and economy as well as between science, industry, and society. Biotechnology, from its ancient origins up to the present is at the core of the scientific and innovative foundation of bioeconomy policies developed in numerous countries. The 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s of bioeconomies are immense, from resource‐efficient large‐scale manufacturing of products such as chemicals, materials, food, pharmaceuticals, polymers, flavors, and fragrances to the production of new biomaterials and bioenergy in a sustainable and economic way for a growing world population. Key success factors for different countries working on the bioeconomy vary widely from high‐tech bioeconomies, emerging diversified or diversified bioeconomies to advanced and basic primary sector bioeconomies. Despite the large variety of bioeconomies, several common elements are identified, which are simultaneously needed altogether.  相似文献   

13.
生物经济的概念自提出以来,美国、欧盟、英国、日本等都积极开展路线图规划和实施相关项目部署,以培育国内新的经济增长点,掌握未来国际竞争的主动权。近年来,生物科技领域创新与产业飞速发展,生物经济有望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加凸显的作用和贡献,主导引领经济形态的新一次轮换。为了更好的掌握全球生物经济的发展现状和规模,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地区的生物经济测算方式开展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生物经济的定义,提出我国生物经济测算框架并得到初步测算结果,为我国生物经济发展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最后,对我国生物经济未来发展规模做出展望,同时也对我国生物经济测算框架的下一步改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生物经济时代正在引发人类新一波技术和产业革命,并已成为了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抢占的制高点。文中从生物医药产业、转基因作物种植产业、生物能源产业以及生物基化学品产业4个角度分析了全球生物产业发展的时空特征,概括总结了全球生物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并进一步针对我国生物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对我国生物经济的未来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物经济"概念的形成。在对生物经济概念的缘起和演变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对国际生物经济战略与政策动态进行了全景式扫描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生物经济战略所共有的主流特征。这些特征包括:生物经济发展领域涵盖广,多方位促进经济绿色转型;以可持续为指归,形成迈向可持续未来的综合平台;将生物质作为驱动生物经济的基础资源,重视加强创新技术的研发。  相似文献   

16.
生物经济(bioeconomy)与生物资源、低碳排放、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农业重新定位、土地利用、生物多样性及生态服务(BES)、研究与开发(R&D)及政策制定等众多领域具有越来越密切、越来越重要的关系。从澳大利亚对"生物经济"的理解、生物经济框架及发展机遇等方面分析了生物经济在澳大利亚的发展状况,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生物经济发展进行比较,给当代可持续发展观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给中国生物经济发展提供以下借鉴与启示:倡导广义生物经济发展,引领多领域绿色革命;重视生物经济的可持续性与农业角色的重新定位;超越概念阶段,将生物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适宜采用生物经济发展的"全生物质"模式。  相似文献   

17.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物经济"概念的形成与生物经济时代的来临,进而导致农业、健康医疗、环保、工业制造等产业的生产与消费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分别从生物经济对未来农业、健康医疗、环保及制造业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生物经济成长(GREW)战略。作为一个战略体系,GREW战略包括相互交叉、相互依存与影响的四个子战略:新型农业(Green biotech based)战略、健康医疗(Red biotech based)战略、绿色环保(Grey or Environmental biotech based)战略,以及绿色制造业(White biotech based)战略。GREW战略的及时提出与逐步形成,对于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及政策制定具有高度前瞻性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对欧盟生物经济概念演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欧盟与成员国两个层面对欧盟生物经济的政策过程进行了系统考察,分析并归纳出欧盟生物经济政策的特点,包括:与产业绿色转型结合,多方位促进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农业多功能性结合,促进地区农村和农业的发展;重视生物经济发展的政策与技术双平台系统建设.在相关讨论中,进一步阐明生物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农业在生物经济中的基础作用、生物经济的平台价值及其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Biotechnology, defined as the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 that uses biological systems and living organisms, or their derivatives, to create or modify diverse products or processes, is widely used for healthcare,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 The continuity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of biotechnology enables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ioeconomy concept. Bioeconomy, including all applications of biotechnology, is defined as translation of knowledge received from life sciences into new, sustainable, environment friendly and competitive products. With the advanced research and eco-efficient processes in the scope of bioeconomy, mor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life is promised. Knowledge-based bioeconomy with its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potential has already been brought to the research agendas of European Union (EU) countri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summarize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based bioeconomy in EU countries and to evaluate Turkey’s current situation compared to them. EU-funded biotechnology research projects under FP6 and FP7 and nationally-funded biotechnology projects under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Council of Turkey (TUBITAK) Academic Research Funding Program Directorate (ARDEB) and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unding Programs Directorate (TEYDEB) were examined. In the context of this study, the main research areas and subfields which have been funded, the budget spent and the number of projects funded since 2003 both nationally and EU-wide and the gaps and overlapping topics were analyzed.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results, detailed suggestions for Turkey have been proposed.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expected to be used as a roadmap for coordinating the stakeholders of bioeconomy and integrating Turkish Research Areas into European Research Areas.  相似文献   

20.
相建海 《生命科学》2012,(9):967-979
海洋生物技术是20世纪末国际出现的前沿技术,至今发展势头良好,方兴未艾。在全球经济面临转型换代的关键时刻,蓝色经济渐现端倪。探讨了蓝色生物经济的概念和内涵,评述了海洋生物技术研发前沿与重点应用领域,展望了蓝色生物经济的良好市场前景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加快发展我国蓝色生物经济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