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放线菌是由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丝体。菌丝体又包括二个部分,潜入在培养基中的为营养菌丝(亦称为基内菌丝);生长在培养基表面的为气生菌丝,气生菌丝分化出形成孢子的菌丝称作孢子丝。孢子丝的形状可呈螺旋形、波浪弯曲形或分枝状等。孢子丝的形状常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两藏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寡孢菌科的放线菌,气生菌丝体短而少分枝,上面的孢子梗末端产生四个孢子的短孢子链,基内菌丝体上未发现产生孢子;胞壁III型。这些特征与小四孢菌属的特征一致,但在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方面不同于此属中的已知种,故应认为是一个新种,命名为灰白小四孢菌(Microteraspora incanescens n. sp.)。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一拣马杜拉放线菌,该菌株在一些培养基上产生粉红色至玫瑰红色的基内菌丝体,气生菌丝体白色或浅粉红色,孢子链直或波曲,孢子表面光滑,细胞壁化学组分III型,全细胞水解糖类型B。经研究证明为马杜拉放线菌属中的一个新种,命名为玫瑰红马杜拉放线菌(Actinomadura rosea n. sp.)  相似文献   

4.
游动放线菌的培养与染色制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动放线菌科放线菌的孢囊形状和大小,在一般斜面或平皿培养物上不易辨清。其菌丝体、孢囊、孢囊孢子及某些属种的分生孢子等用一般菌块拨离法直接观察,不能反映其自然生长和正常形态的特征,制作临时装片时,常因遇  相似文献   

5.
里杜霉素产生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省崖县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产生里杜霉素(Lividomycin)的放线菌,编号为3897-5。该菌株孢子丝直至波曲,孢子链含10—15个孢子,孢子卵圆至柠檬形,表面光滑或略糙;在合成培养基上气生菌丝体灰色至蓝灰色;基内菌丝体白、灰、蓝灰或黄棕色;在多种培养基内不产生类黑色素;在苹果酸钙等培养基上可形成菌核。细胞壁化学组分为I型。根据形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该菌株属于钦氏菌属,与该属中的已知种均不相同,认为是一新种,命名为崖县钦氏菌(Chainia yaxianensis n. sp. Yan et al)。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自我国四川省土壤中分离的一株马杜拉放线菌。该菌株在某几种培养基上基丝呈粉红色或紫色;孢子链螺旋、波曲或呈假孢囊状,孢子链孢子一般1一IO个;基丝上未发现孢子;菌丝体不断裂;细胞壁组分为III型;全细胞糖类型B型并含马杜拉糖。经研究证明为马杜拉放线菌的一个新种,命名为成都马杜拉放线菌(Actinomadura chengduensis nov. sp.)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广东省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中温好气性放线菌80-1330其主要特征: 气丝稀少至茂盛,在气丝上形成短的节孢子链,顶端圈卷;基丝顶端或孢子梗上,着生单个或有时2—4个成短链的球形孢子,直径2.5μm;细胞壁组分I型。 DNA中G+C含量为72.4克分子%。其特征有别于放线菌目中已发表的五十多个属,认为是该目中的一个新属,命名为小链孢菌属(Micrstreptospora gen nov.)|代表种为烬灰小链孢菌(Microstreptospora cinerea sp.nov.)。  相似文献   

8.
在放线菌分类研究工作中,经常要观察气丝、基丝、孢子及孢囊等的形态。现介绍一种简易观察方法。1.气丝和基丝的区分:用埋片法(见阮继生:放线菌分类基础,科学出版社,1977年),将菌种培养适当时间,取出载片(或盖片),不染  相似文献   

9.
游动放线菌Y80—610菌株在所采用的合成及有机培养基内产生紫色基内菌丝体,它与游动放线菌属的所有已知种有显著区别,认为是个新种,定名为紫色游动放线菌(Actinoplanesviolaceus n.Sp.)  相似文献   

10.
放线菌3945是从山东济南土壤中分离出来的,产生一种新的抗菌素——创新霉素,形成孢囊,孢囊孢子微游动,极生鞭毛。在合成与有机培养基上,基内菌丝为紫色到深褐紫,培养基染成相应颜色。根据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特性及抗菌性质的研究,放线菌3945有别于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cs)中的已知种,经鉴定认为是个新种,名之为济南游动放线菌(Actino-planes tainanensis n. sp.)。  相似文献   

11.
从北京土壤中分离出5株放线菌,经过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细胞壁组份及DNA中GC%含量的研究,这5株菌都形成孢囊,孢囊孢子有鞭毛,能游动,细胞壁组份11型,属于游动放线菌科中游动放线菌属。经与国内外已知种比较,定为三个新种:丛鞭毛游动放线菌新种(Actinoplanes tuftoflagellus n. sp.);梨形游动放线菌新种(Actinoplanes pyriforinis n. sp.)绛红褐游动放线菌新种(Actinoplanes purpeobrunneus n. sp.)。  相似文献   

12.
高温放线菌属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于1899年由Tsiklinsky首次描述^[1]。它是20世纪前人类所发现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放线菌属之一。这个属的特征是在高温下生长快,在气丝和基丝上均有单个孢子形成,存在内生孢子的结构和特性,革兰氏染色不定,细胞壁含meso—DAP(III型),无特征性糖(糖类型G)。常见于自然界的高温场所,如堆肥、稻草、甘蔗渣等。有抗性的孢子可在土壤、水或海洋基质中存活^[2-6]。  相似文献   

13.
类诺卡氏属放线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rauser H.最初于1976年从土壤中分离到17株诺卡氏形态放线菌,综合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部分化学分类特征的研究结果,提议建立了一个新属——类诺卡氏属(Nocardioides),并以新种白色类诺卡氏菌(N.albus)为典型种。之后,随着分离、纯培养和分类方法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成员从各种不同环境中分离得到。尽管这些菌来源广泛,形态和生理生化等特征各异,但他们拥有共同的属的特征。过去的50年中,随着放线菌研究的发展,该属中部分成员历经了分类地位的变迁和修订。到目前为止,该属共收纳了56个有效描述种。类诺卡氏属(Nocardioides)放线菌在农业、工业、化工业等方面也曾有应用研究报道。本文就类诺卡氏属放线菌的建立依据,属的特征,属内种的分布和变更以及它们在工农业上的应用研究前景及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北林区阔叶树上常见的10种多孔菌培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池玉杰  潘学仁 《菌物系统》2001,20(2):258-263
描述了中国北林区10种阔叶树上常见的多孔菌培养特性。培养特性的研究包括宏观特征和微观特征。宏观特征包括菌落生长速度、颜色、结构、质地及其变化;生长新区特征;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培养物的气味、酚氧化酶的检测结果等。微观特征包括生长新区的菌丝体、气生菌丝体和基内生菌丝体的类型和分隔;担子的形成和发生;厚垣孢子、分生孢子和分生节孢子(粉孢子)的产生及特征;特殊结构如囊状体和刚毛的有无及其特征;晶体的有无及形状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北林区阔叶树上常见的10种多孔菌 培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池玉杰  潘学仁 《菌物学报》2001,20(2):258-263
描述了中国东北林区10种阔叶树上常见的多孔菌培养特性。培养特性的研究包括宏观特征和微观特征。宏观特征包括菌落生长速度、颜色、结构、质地及其变化;生长新区特征;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培养物的气味、酚氧化酶的检测结果等。微观特征包括生长新区的菌丝体、气生菌丝体和基内生菌丝体的类型和分隔;担子的形成和发生;厚垣孢子、分生孢子和分生节孢子(粉孢子)的产生及特征;特殊结构如囊壮体和刚毛的有无及其特征;晶体的有无及形状等。  相似文献   

16.
描述了中国东北林区10 种阔叶树上常见的多孔菌培养特性。培养特性的研究包括宏观特征和微观特征。宏观特征包括菌落生长速度、颜色、结构、质地及其变化;生长新区特征;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培养物的气味、酚氧化酶的检测结果等。微观特征包括生长新区的菌丝体、气生菌丝体和基内生菌丝体的类型和分隔;担子的形成和发生;厚垣孢子、分生孢子和分生节孢子(粉孢子)的产生及特征;特殊结构如囊壮体和刚毛的有无及其特征;晶体的有无及形状等。  相似文献   

17.
对分离自东北蔬菜保护地土壤的1株拮抗放线菌菌株B-20进行了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细胞壁组分分析及16S rDNA序列分析。基内菌丝无横隔、不断裂,气生菌丝多分枝;孢子丝波曲至螺旋形,孢子椭圆形,表面光滑。细胞壁化学组分Ⅰ型。以16s rDNA序列为基础构建了包括13株相关种属细菌在内的系统发育树。根据多相分类鉴定结果表明,放线菌B-20的上述特征与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的高度一致。二者的16S rDNA序列的相似性达到了99%。因此,可将链霉菌B-20定名为淡紫灰链霉菌B-20 (S.lavendulae B-20)。  相似文献   

18.
黄色直丝链霉菌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4-773链霉菌对产朊圆酵母(Torulopsis utilis)细胞及稻瘟菌(Piricularia oryzae)菌丝有溶菌作用,对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的研究指出,34—773链霉菌的孢子丝直形,孢子长杆状,表面光滑;气生菌丝体先蚌肉白,后豆汁黄;基内菌丝体淡鹅掌黄、淡雅梨黄;无可溶性色素。经鉴定和国内、外文献中报道的近似种比较定为新种——黄色直丝链霉菌(Streptomyces flavorectus n. sp.)。  相似文献   

19.
利用稀释涂布法从番茄根际土壤中分离放线菌,并以番茄灰霉菌为靶标,利用对峙培养法和牛津杯法筛选拮抗放线菌,得到一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放线菌LA-5.通过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基于16S rDNA 序列系统进化分析,将菌株LA-5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复筛结果显示,LA-5发酵滤液对番茄灰霉菌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100倍发酵滤液对孢子萌发抑制率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50%以上;受抑制菌落呈白色,气生菌丝萎缩稀疏,菌丝纤细、分支明显减少.离体防效试验显示,菌株LA-5发酵原液对番茄灰霉病防效可达83.4%.该菌株有望开发为防治番茄灰霉病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20.
从我国河北省石家庄市东方红公园湖底泥中,分离出编号为71-a90和71-a175的两株放线菌。其特征为:在气丝上形成短孢子链,经常形成3一4圈的紧螺旋,其中多数为假孢囊。基丝上未见有孢子。细胞壁化学组分中,除含有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外,还含有其左旋异构体。全细胞水解液含有马杜拉糖和半乳糖。在这些特征中,除细胞壁化学组分含有左旋二氨基庚二酸外,其它特征均与马杜拉放线菌属一致。但它又不同于该属中的已知种,认为应是一新种,定名为赭石色马杜拉放线菌(Actinomadura achracea n. 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