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比较分析了新疆短翅姬螽Metrioptera brachyptera(Linnaeus)、疣谷盾螽Decticus verrucivorus(Linnaeus)、灰螽斯Platycleis grisea (Fabricius)和长瓣螽斯Tettigonia caudata(Charpentier)雄性鸣声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短翅姬螽和疣谷盾螽雄性鸣声具单一脉冲序列,灰螽斯和长瓣螽斯雄性鸣声具有多个脉冲序列组成.短翅姬螽脉冲组持续时间为0.290 s ~0.525 s,间隔时间较长,每个脉冲组有6~7个脉冲构成.疣谷盾螽脉冲组持续时间为0.080 s±0.003 s,有6个脉冲构成.灰螽斯的脉冲序列数较多,脉冲序列持续时间为0.20 s~0.27 s,间隔时间较短,为0.20 s~0.40s,有3~4个脉冲组组成,脉冲组持续时间为0.066 s±0.003 s,脉冲组重复率为13.2次/s.长瓣螽斯脉冲序列持续时间为2.590 s ~6.670 s,脉冲组持续时间为0.009 s-0.018 s.  相似文献   

2.
螽斯(Deracantha onos)的趋声性与定位精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雌硕螽(Deracantha onos)对正在鸣叫的同种雄螽斯的趋声运动的特征,并依据其行走路径测算出定位精度。只有同种雄螽斯的叫声才能诱发雌螽斯作趋声反应。雌螽斯趋声运动的速度约比非趋声行走高十倍。趋声路径呈“之”字形。用极性方位图表示螽斯趋声运动的方向性。有叫声时,相对于声源为零度的方向上的权最大,介于0.34与0.69之间。极性方位图的质心的方位角代表声定位的精度,小于3°。趋声路径的平均方位角为0.4°,标准离差10°左右。  相似文献   

3.
李廷友  林育真 《昆虫知识》2010,47(2):343-346
本文通过设计Y形迷宫实验,对螽斯属的优雅蝈螽Gampsocleis gratiosa、暗褐蝈螽Gampsocleis sedakovii obscura和鸣螽属的鼓翅鸣螽Uvarovites inflatus雌虫的性选择行为和交配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3种螽斯的交配行为谱一致,但交配时间上有差别;3种螽斯雌虫趋于选择体重较大的雄虫交配;体重和精包重之间呈现较复杂的相关性,但均以三次函数的拟合度(R2)最大;雄虫精包重占体重均在10.0%以上,分别为优雅蝈螽11.1%、暗褐蝈螽12.5%、鼓翅鸣螽14.9%。  相似文献   

4.
迄今为止,以直翅目昆虫为寄主的虫草共报道25种,本研究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种类、寄主与分布,并给出了相关的分类学注释。ITS和tef1-α基因联合数据的分子系统发育显示,直翅目虫草分别隶属于白僵菌属Beauveria、绿僵菌属Metarhizium和线虫草属Ophiocordyceps 3个属。基于直翅目昆虫六大类群的生态习性特点,分析并讨论了直翅目虫草物种多样性与寄主的关系。以两种白僵菌Beauveria及戴氏虫草Metacordyceps taii(贵州绿僵菌Metarhizium guizhouense的异名)为例,介绍了虫草的根状菌索,一种介于子实体和孢梗束形体之间的根须状结构。种类修订:蟋螽白僵菌新组合Beauveria grylli comb.nov.≡蟋蟀虫草Cordyceps grylli=Beauveria loeiensis,Beauveria kirkii comb.nov.≡Cordyceps kirkii。寄主更正:蟋螽白僵菌的寄主由原来的蟋蟀成虫(蟋蟀科Gryllidae)更正为螽斯(蟋螽)若虫(蟋螽科Gryllacrididae),蟋蟀线虫草Ophiocordycepstettigonia寄主由原来的螽斯成虫(螽斯科Tettigoniidae:螽斯属Tettigonia)更正为蟋蟀成虫(蟋蟀科)。  相似文献   

5.
蛩螽族 Meconematini隶属于蛩螽科 Meconematidae,是一类体形较小而纤弱 ,但活动非常敏捷的螽斯。我国记载约 1 0属 72种。俄罗斯直翅目分类学家 Gorochov( 1 993,1 998)对这一类群的分类系统进行了调整 ,根据雄性生殖器的构造 ,建立了不少新属及新亚属 ,并发表了相当多的新种。在 Gorochov确定的属及亚属特征中偏重了雄性的形态特征 ,对雌性和两性共有的一些特征却没有给予归纳 ,至使一部分仅知雌性的种类无法被正确归属。我们将根据现已掌握的材料 ,对一些属和亚属的地位重新进行划分 ,确立 1个较合理的 ,能客观反映其间亲缘关系及演化规律的分类系统。本文根据中国蛩螽族的材料 ,描述 1 0新种 ,分别隶属于优剑螽属 Euxiphidiopsis,东栖螽属 Eoxizicus和新栖螽属 N eoxizicus,其中的优剑螽属 Euxiphidiopsis和东栖螽属 Eoxizicus是由亚属提升为属的地位 ,和新的同物异名 (东栖螽属 Eoxizicus Goro-chov,1 993=亚栖螽属 Axizicus Gorochov,1 998)。原先的副剑螽亚属 Paraxiphid-iopsis Gorochov,1 993看作是优剑螽属 Euxiphidiopsis的 1个亚属。所有模式标本分别保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北京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天津自然博物馆和广州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6.
中华蝈螽与中华螽斯精子超微结构研究(直翅目,螽斯总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中华蝈螽Gampsocleis sinensis与中华螽斯Tettigonia chinensis精子的超微结构.两种精子的顶体复合体侧生于核上且包裹了核的一部分,顶体复合体横切面两侧角分离或两侧角与细胞核远离,或仅见其一侧角;中华蝈螽顶体外层在顶体本体两侧角外多呈晕圈状;轴丝为典型的9 9 2型;轴丝两侧的副纤维结构为2副微管;轴丝与线粒体衍生体之间的连接带3条;中华蝈螽有的横切面中两扁平膜池连接在一起;两种精子的中心粒侧体部位具五纵层细胞器.  相似文献   

7.
胸纹粗腿豆象Caryedon lineatonota Arora(图1) 雄虫:体长4.6—4.8毫米,宽2.3—2.5毫米.触角第五至十节锯齿状,除第三至四节端部边缘黄褐色外皆为黑色;头黑色,两复眼间呈网状结构,疏被金黄色毛;额中脊明显,与唇基相连;复眼大而突出,在触角着生处稍呈凹缘。前胸背板被全黄色毛,亚圆锥形,后缘中央稍向后突出,侧角尖;表皮底色黄褐,中央有一条黑色纵纹,中纵纹每侧还有2—3条黑色纵纹。小盾片密被淡黄色毛,略呈三角形。  相似文献   

8.
日本条螽完整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长16 281 bp,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 RNA基因和1个D-loop区,其基因次序和方向与祖先序列相同。该线粒体基因组排列紧凑,但在ND2和tRNA~(Trp)之间有一段长为650 bp的基因间隔区。为研究螽斯科的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选取日本条螽及其它17个螽斯科物种线粒体基因组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和r RNA基因序列构建贝叶斯系统发生树。  相似文献   

9.
刘举鹏 《昆虫学报》1983,(3):311-312
棘螽亚科Deracanthinae主要分布在蒙古和我国北部的一些地区,是荒漠草原的代表性类群之一。本文所记述的新种属于小棘螽属Deracanthella I.Bol.。 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锡林小棘螽 Deracanthella xilinensis新种(图1—4) 雄性 头短小。触角窝间的距离大约与触角第一节的宽度相等。触角着生于复眼间下缘,近唇基缝而远离后头。复眼强烈突出,大于半球状(图1)。前胸背板狭长;前缘近  相似文献   

10.
<正> 葡萄瘿蚊Cecidomyia sp.属双翅目、瘿蚊科。以幼虫在葡萄果实内食害,致使果粒不能正常生长而造成损失。1962年以来山西省太原、太谷、长治、运城等地均有发现。 一、形态 成虫(图1:1) 体长3毫米左右,翅展7毫米左右。头小、复眼黑色,触角丝状14节。雌虫触角端部三节与雄虫不同(图2:4、5)。口器吻状,下颚须一对、3节。中胸发达,翅膜质  相似文献   

11.
迄今为止,以直翅目昆虫为寄主的虫草共报道25种,本研究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种类、寄主与分布,并给出了相关的分类学注释。ITS和tef1-α基因联合数据的分子系统发育显示,直翅目虫草分别隶属于白僵菌属Beauveria、绿僵菌属Metarhizium和线虫草属Ophiocordyceps 3个属。基于直翅目昆虫六大类群的生态习性特点,分析并讨论了直翅目虫草物种多样性与寄主的关系。以两种白僵菌Beauveria及戴氏虫草Metacordyceps taii(贵州绿僵菌Metarhizium guizhouense的异名)为例,介绍了虫草的根状菌索,一种介于子实体和孢梗束形体之间的根须状结构。种类修订:蟋螽白僵菌新组合Beauveria grylli comb. nov. ≡ 蟋蟀虫草Cordyceps grylli = Beauveria loeiensis,Beauveria kirkii comb. nov. ≡ Cordyceps kirkii。寄主更正:蟋螽白僵菌的寄主由原来的蟋蟀成虫(蟋蟀科Gryllidae)更正为螽斯(蟋螽)若虫(蟋螽科Gryllacrididae),蟋蟀线虫草Ophiocordyceps tettigonia 寄主由原来的螽斯成虫(螽斯科Tettigoniidae:螽斯属Tettigonia)更正为蟋蟀成虫(蟋蟀科)。  相似文献   

12.
细缘毛菊网蝽Tingis(Neolasiotropis)reuteri Horvath,1906 Tingis(Tropidocheila)reuteri Horvath 1906,Ann.Mus.Nat.Hungarici.4:81 体长椭圆形,长3.1毫米,黄褐色,被顶端弯曲长毛,体背面有不规则黑褐色斑。头黑,具白粉被,长0.39毫米,宽0.53毫米,头刺5枚,黄棕色,前两枚呈八字形,长于触角第2节的一半,中间一枚瘤状,色暗,后两枚顶端钝,不超过复眼前缘,紧贴头背面,约与触角第2节等长;触角黄褐色,  相似文献   

13.
比较研究了螽斯科4属12种上颚与下颚内颚叶的形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草螽属的种类上颚较粗短,切齿较钝;钩顶螽属的种类,上颚粗壮,切齿呈刀状;日本似织螽上颚的切齿与臼齿相似,分化不明显,形成1排尖的齿状结构;所研究的种类上颚臼齿部相似,由3枚齿围成三角形。下颚内颚叶端部具2枚细长、端部较尖的内颚叶齿,通常具1枚较长的内颚叶齿突,日本似织螽内颚叶齿突短小,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自治区目前共知螽亚目昆虫5科、26属、58种(表1)。其中螽斯占总种数的74.2%,蟋蟀占17.3%,其余的占7.5%。其区系组成以古北种为主体,特别是东北中国种、东西伯利亚——蒙古种和欧洲——西伯利亚种是区系组成的核心(表2)。特有种占有一定的比例(10.3%),主要分布于该区东北部的森林草原亚带和西部的荒漠带。中部地区有部分华北种的渗入。在本区东部的草原带中,螽斯亚科昆虫最为丰富;西部的荒漠带中,硕螽亚科昆虫是最突出的代表种,并有中亚种的分布(表4)。从总的种类分布来看,东北部的森林带和草原带的昆虫种类明显比西部荒漠带要丰富,中部的干草原亚带则是上述两者的过渡区域。 文中还根据螽亚目昆虫在不同植被地区的分布情况,采用Sφgrensen系数比较了各地带之间昆虫区系的相似性(表3)。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10个植被地带或亚带划分成6个大的地带区:森林区、草原区、荒漠区、暖温型森林草原区、暖温型典型草原区和暖温型荒漠草原区(图2)。作者详细地叙述了各个地带区中昆虫区系的组成特点和分布规律。并就前人对该区昆虫区划工作提出了若干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15.
王昕  常岩林  赵卓  郭明申 《昆虫学报》2014,57(10):1162-1170
【目的】螽斯精子结构复杂,具有特征性的箭头状顶体,是研究昆虫精子形成的理想材料。为了研究螽斯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机制,特别是细胞核的凝集机制和箭头状顶体的发生机制,本研究对优雅蝈螽Gampsocleis gratiosa精细胞和精子的细胞核进行了观察。【方法】选择发育良好的优雅蝈螽成虫精巢为研究材料,利用透射电镜技术、普通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技术,制作光镜切片和电镜切片进行观察。【结果】根据其形态结构变化特征,将优雅蝈螽精子形成过程中的细胞核分为4个阶段:圆形核、叶形核、柱状核和成熟阶段。我们还通过常规HE染色,结合DNA特异性荧光探针DAPI,证明了圆形核时期,精细胞内具有两个明显的球状结构,一个为细胞核,另一个是原顶体;精子成熟阶段,精子尾部排出的细胞质微滴中含有DNA。【结论】优雅蝈螽精子形成过程中,精细胞的细胞核经历了显著的形态变化,精细胞核的形态变化与细胞骨架微管相关,细胞核塑形伴随着染色质的重组。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直翅目昆虫精子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优雅蝈螽与暗褐蝈螽精子束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应用微分干涉相衬法对优雅蝈螽Gampsocleis gratiosa Brunner von Wattenwyl和暗褐蝈螽G. sedakovii (Fischer von Waldheim) 雄性精巢管基部、输精管、贮精囊和精包,及雌性受精囊中精子束的形态变化进行了观察,对探讨螽斯近缘种的生殖隔离机制和生殖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这两种蝈螽的精子束通过精包转移到雌性受精囊后,精子束的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精巢管基部的精子为游离的单个精子;输精管、贮精囊和精包中精子成束排列形成较分散的精子束,精子束头部包裹有粘液帽;雌性受精囊中的精子束的精子呈羽状排列,精子的头部汇集在中央轴上.两种蝈螽精子束形态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主要运用生理解剖及扫描电镜技术对螽斯总科草螽科Conoccphalidac 3属6种螽斯的消化道内部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螽斯消化道尤其是前肠的内部形态,属间差异明显,可以作为螽斯内部解剖形态分类的一个有用的特征,并为研究螽斯各类群间的亲缘关系和螽斯的演化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锥尾螽属的特征进行了修订,并记述中国湖南2新种.短瓣锥尾螽Conanalus brevivalva sp.nov.与比尔锥尾螽C.pieli Tinkham,1943相似,主要区别:1)雌性前翅长,左右前翅重叠;2)产卵瓣短于体长;3)前胸腹板缺刺;4)中足与后足股节腹面具刺.斧尾锥尾螽Conanalus axints sp.nov.与叠翅锥尾螽C.plicipennis Xia et Liu,1990和比尔锥尾螽C.pieli Tinkham,1943相似,与前者的主要区别:1)雌性前翅长为前胸背板的1/2;2)雌性下生殖板后缘狭,稍凹;与后者的主要区别:1)雄性腹部末节背板特化为斧状;2)雌性左右前翅重叠.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19.
夏松云 《昆虫知识》1998,35(1):62-62
昆虫中文名称的厘定,或根据古代传统的命名方式,或由近代昆虫学者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地区分布、寄主种类等加以命名,或根据西文涵义加以命名。由于昆虫种类繁多,制订一个昆虫名称,颇非易事;有人提出一些具体要求,一是系统化,即是由科、亚科、属、种等分类体系来命名。二是便于记忆和应用,在应用中文名称时,与这类昆虫的西文属名、种名或其形态特征、分类系统能在无形中联系起来,则对分类学等的学习,会有不少帮助。以下就常见的一些昆虫中文名称,提供探讨。螽斯:螽斯俗名有螽斯、斯螽、草螽、螽、聒聒儿、春箕、草虫等。日本…  相似文献   

20.
常岩林  廉振民 《遗传》2002,24(2):155-158
本文首次报道中国螽斯科3种昆虫的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中华螽斯Tettigonia chinensis 2n♂=31均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暗褐蝈螽Gampsocleis obscura 2n♂=31也均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中华寰螽Atlanticus sinensis 2n♂=29第1对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余为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这3 种螽斯的性别决定机制均为XO♂/XX♀型。 Abstract:The karyotypes of three species belonging to three genera of Tettigoniidae were investigated.The diploid number of chromosomes for Tettigonia chinensis is 2n♂=31,for Gampsocleis obscura 2n♂=31,Atlanticus sinensis 2n♂=29.In the three species,the XO♂/XX♀type of sex determination was ob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