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9 毫秒
1.
目的:评测中国北方人群HLA-B27阳性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3年1~12月149例HLA-B27阳性的AS患者组和281例健康人组,以及264例HLA-B27阳性样本组和239例HLA-B27阴性样本组进行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HLA-B27阳性率的检测使用BeckmanCoulter公司的FC500流式细胞仪和BD公司的HLA-B27检测试剂盒(流式细胞法)。结果:149例HLA-B27阳性的AS患者中仅有2例为HBs Ag阳性(1.34%),281例健康人对照组中有9例为HBs Ag阳性(3.20%),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卡方检验)。进一步检测发现264例HLA-B27阳性样本组和239例HLA-B27阴性样本组中HBSAg阳性样本分别为7(2.65%)和5例(2.09%),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卡方检验)。结论:中国北方HLA-B27阳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3(IL-33)的表达及与疾病活动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到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S患者74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AS病情活动评分量表(BASDAI)将研究组患者分为A组(BASDAI4分,32例)和B组(BASDAI得分≦4分,42例),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外周血中TNF-α、IL-17、IL-33水平,比较A组和B组外周血中TNF-α、IL-17、IL-33、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TNF-α、IL-17、IL-33水平与BASDAI得分及CRP、ESR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外周血中TNF-α、IL-17、IL-3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外周血中TNF-α、IL-17、IL-33、CRP、ESR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患者TNF-α、IL-17、IL-33水平与BASDAI得分及CRP、ESR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TNF-α、IL-17、IL-33在AS患者外周血中呈现高表达,并且与患者BASDAI得分及CRP、ESR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L-33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AS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IL-33的表达情况,记录研究组患者病情活动指数(BASDAI)、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IL-33表达水平与BASDAI、ESR及CRP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浆IL-3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15,P=0.025)。AS患者外周血IL-33水平与BASDAI和CRP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432,0.525,P=0.034,0.029),而与ESR无显著相关性(r=0.175,P=0.214)。结论:AS患者外周血中IL-33呈高表达,说明其可能参与AS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从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AS患者50例。根据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将患者分为A组(指数≥6)28例,B组(指数6)22例。此外,按照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将患者分为Ⅰ组(指数≥6)29例,Ⅱ组(指数6)21例。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记为对照组。分别对比A、B组以及Ⅰ、Ⅱ组与对照组的血清MMP-3和IL-15水平,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MMP-3、IL-15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及对照组,而B组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组MMP-3、IL-15水平均显著高于Ⅱ组与对照组,而Ⅱ组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相关性分析可得,AS患者BASDAI、BASFI与MMP-3、IL-15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MMP-3和IL-15在AS患者中高表达,且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临床判断A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依那西普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AS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依那西普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则单纯采用来氟米特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晨僵时间、AS活动性指数(BASDAI)和AS测量指数(BASMI),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晨僵时间、BASDAI及BASMI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发生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肝功能损伤、腹泻和过敏性皮疹,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西普联合来氟米特可获得比较理想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对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感染结局将2013年3月-2014年9月在我院分娩且有宫内感染高危因素的179例新生儿分为感染组(34例)和无感染组(145例),检测两组新生儿的PCT、IL-6及CRP水平,并比较其对宫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新生儿脐带血PCT、IL-6、CRP水平均高于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新生儿各单个指标阳性率、两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无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新生儿PCT、IL-6阳性率高于CRP,PCT+IL-6的阳性率高于PCT+CRP、IL-6+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IL-6的灵敏度、准确率高于单个指标及其他两个指标联合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检测的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宫内感染采用脐带血PCT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特点,联合IL-6检测是临床诊断新生儿宫内感染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伴发葡萄膜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AS伴发葡萄膜炎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皮下注射25 mg,每周2次,甲氨蝶呤10 mg口服,每周一次,同时眼科局部用药;对照组患者给予柳氮磺吡啶片0.75 g,每日3次口服,甲氨蝶呤10 mg口服,每周一次,同时局部眼科局部用药(剂量、疗程同前),治疗12周。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部情况、ESR、CRP、BASDAI、BASFI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均0.05);研究组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研究组葡萄膜炎病程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和甲氨蝶呤联合眼科局部治疗AS伴发葡萄膜炎疗效显著,能缩短葡萄膜炎病程,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采用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感染结局将2013年3月~2014年9月在我院分娩且有宫内感染高危因素的179例新生儿分为感染组(34例)和无感染组(145例),检测两组的PCT、IL-6及CRP水平,并比较各项指标对宫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脐带血PCT、IL-6、CRP水平均高于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各单个指标阳性率、两指标联合的阳性率高于无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中PCT、IL-6阳性率高于CRP,PCT+IL-6的阳性率高于PCT+CRP、IL-6+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IL-6的灵敏度、准确率高于单个指标及其他两个指标联合检测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检测的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宫内感染采用脐带血PCT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特点,联合IL-6检测是临床诊断新生儿宫内感染的最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8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根据投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2例每组。对照组使用单纯的糖皮质激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IgG)、免疫球蛋白(IgM)、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IgG)、免疫球蛋白(IgM)、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gA、IgG、IgM、CRP、ES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相比,观察组的IgA、IgG、IgM、CRP、ESR明显降低(P0.05)。两组组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能有效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免疫功能,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清β-HCG,hs CRP及CRP检测对胎膜早破产妇宫内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胎膜早破患者61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5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β-HCG,hs CRP及CRP水平,分析其水平变化用于诊断胎膜早破产妇发生宫内感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β-HCG,hs CRP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宫内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宫内感染患者血清β-HCG,hs CRP及CRP水平显著高于中度及轻度宫内感染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宫内感染患者血清β-HCG,hs CRP及CRP水平高于轻度宫内感染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HCG,hs CRP及CRP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用于诊断胎膜早破产妇宫内感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任意一项指标单独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产妇血清β-HCG,hs CRP及CRP水平联合检测用于预测宫内感染的发生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朱江丽  朱兵  王秉林  田广磊 《生物磁学》2011,(21):4126-412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免疫色谱法对101例新生儿进行PCT水平测定,并与C反应蛋白(CRP)作比较。将患儿按出院诊断分为败血症组、一般感染组、非感染组进行分析。结果:败血症组患儿血清PCT和CRP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血清PCT、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0.5ng/mL为临界值,PCT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度为92.11%,特异度为78.79%;以8.0mg/L为临界值,诊断败血症的敏感度为65.79%,特异度为69.70%。与CRP相比,PCT诊断败血症的敏感性、特异性更高。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血清PCT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血清CRP下降幅度。结论:新生儿血清中PCT水平的检测对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及病情程度判断、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郭郁郁  朱慧  翟华玲  施超  陆颖理 《生物磁学》2011,(23):4515-4517,4535
目的:研究缬沙坦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糖尿病微量蛋白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60例有微量蛋白尿期糖尿病患者分为缬沙坦对照组(A组)和缬沙坦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给予缬沙坦160mg,每日1次口服;B组给予肾炎康复片(薄膜衣片)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和缬沙坦16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均为12w。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第4、8和12w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治疗前、后肾功能、24h尿蛋白定量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及肌酐50%倍增率。结果:2组治疗后血压、Scr、CRP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血FBG、PBG、HbAlc、Alb、BUN、24h尿蛋白定量指标变化无差异(P〉0.05);B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B组有较低Scr、CRP值(P〈0.05),而余生化指标及血压变化无差异(P〉0.05),B组第8、12w时尿蛋白排泄率下降幅度低于A组(P〈0.05),B组治疗中12w的肌酐50%倍增率低于A组(P〈0.05)。结论:缬沙坦胶囊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糖尿病微量蛋白尿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鉴别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期与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析深圳市保健办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3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期和34例细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PCT的水平。结果:感染组患者CRP水平为(0.1162±0.0873)gm,PCT水平(2.37±7.02)±10^-3gm,自身免疫活动期患者CRP水平(0.0639±0.0687)gm,PCT浓度(0.09±0.08)×10^-3g/L。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75和0186,0.61-0.83和0.74-0.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联合PCT水平预测的AUC为0.82.其与单独PCT水平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别(P=0.74)。CRP的最佳临界值为0.0722g/L,灵敏度为73.5%,特异性为69.2%;PCT的最佳临界值为0.09×10^-3g/L,其灵敏度为82.1%,特异性为72.5%。结论:在鉴别活动期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与细菌感染时,PCT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比CRP高,但其联合CRP对此类诊断并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外周血中的比例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5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为研究组,20名正常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组,采用三色直接荧光素标记法和多参数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同时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免疫球蛋白(Ig)等水平。结果: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占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CRP、ESR、Ig等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OPD患者外周血调节T细胞下降与CRP和IgG升高成负相关。结论:COPD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在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减少,调节性T细胞等免疫调节因素可能在COPD的发病机制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27(p27^kip1)和细胞S相激酶相关蛋白2(skp2)在肺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72例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标本中p27^kip1和skp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skp2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肺组织,而p27^kip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肺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55(P〈0.05),skp2的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吸烟与否及p27^kip1蛋白表达有关(P〈0.05)。结论:p27^kip1低表达和skp2高表达可能是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可应用于临床诊治肺癌患者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在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发热鉴别中的作用。方法:对758例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并在入院24小时内采集静脉血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计算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758例患者中,确诊为感染性发热的患者616例,占81.27%,非感染性发热患者142例,占18.73%。感染性发热患者的CRP值显著高于非感染性发热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检验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的值分别为87.32%、97.89%、95.91%、97.10%、90.51%、7.72和0.02。结论:CRP的检测能有效鉴别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  相似文献   

17.
李斌  胡善友  吴晓  许惠利  张华明  王莉 《生物磁学》2011,(12):2289-2291
目的:探讨血脂康胶囊对冠心病患者的抗氧化及抗炎效果和意义。方法:选取冠心病并且有一定程度的脂代谢紊乱的患者64例,按随机对照原则随机分为A组(32例)及B组(32例),A组给予血脂康胶囊600mg,日2次;B组予洛伐他汀40mg/d,丙氨酸转氨酶或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的患者服用剂量减半,即洛伐他汀20mg/d,经治疗或者观察恢复正常后再加到40mg/d。共比8周,检测实验前后的血浆ALT,AST,CK,OX-LDL,CRP及SOD水平。结果:血脂康胶囊可以明显的降低血浆TG,CHOL,LDL水平,并且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脂康胶囊可以明显的降低血浆OX-LD,CRP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血脂康胶囊可以提高血浆SOD水平优于对照组(P〈0.01),而升高ALT,AST,CK的副作用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血脂康胶囊常规剂量不仅有效调脂而安全,并且有一定的抗氧化及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对慢性-22力衰竭(CHF)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心功能、血浆脑利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和IL-6的影响。方法:95例CHF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30例)、培哚普利治疗组(30例)和联合治疗组(35例),患者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缬沙坦治疗组或培哚普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或培哚普利,联合治疗组则同时加用缬沙坦和培哚普利。观察治疗效果及患者心功能变化,检测治疗前后血浆BNP、CRP、IL-6的浓度。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1.43%,高于缬沙坦治疗组73.33%和培哚普利53.33%的总有效率(P〈0.05);与缬沙坦治疗组和培哚普利治疗组相比,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降低血浆BNP、CRP、IL-6含量。结论: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能有效改善心功能,调节细胞因子表达,优于单用缬沙坦或培哚普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心肌核因子-κB(NF-κ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无复流的活化情况,探讨NF-κB促进无复流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冠状动脉只穿线不结扎)和缺血再灌注组(结扎冠状动脉2小时,再灌注1小时),每组12只。采用凝胶阻滞迁移分析方法(EMSA)检测正常区、缺血区和无复流区心肌组织中NF-κB活性;ELISA法测定不同时点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CRP)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光镜、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1)与正常区相比,缺血区和无复流区心肌组织中NF-κB活性异常升高(P〈0.01)。(2)与结扎前相比结扎后2h、再灌注后1h血浆IL-6、CRP、TNF-α水平呈进行性升高(P均〈0.05)。(3)NF-κB的活性与无复流面积、血浆IL-6、CRP以及TNF-α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0.844,P〈0.01;r=0.682,P〈0.05;r=0.687,P〈0.05;r=0.893,P〈0.01)。(4)无复流面积与血浆IL-6、CRP以及TNF-α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0.861,P〈0.01;r=0.806,P〈0.01;r=0.877,P〈0.01)。(5)光镜及电镜结果显示无复流区的心肌组织损伤较缺血区更为严重。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可能与局部心肌组织中NF-κB的过度活化有关,活化的NF-κB通过促进IL-6、TNF-α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参与无复流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肾小球肾炎(CNG)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5例正常对照组与4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和VEGF的浓度,同时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TNF-α浓度,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与尿Alb浓度。结果:①治疗前后CNG患者血清中IL-6、TNF-α和CRP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但治疗后IL-6、TNF-α和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血清CRP与IL-6和TNF-α呈正相关(P〈0.01)。②治疗后,CNG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尿Alb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且血清VEGF与尿Alb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CRP、IL-6和TNF-α参与了CNG患者慢性炎症反应,VEGF则与蛋白尿的产生密切相关,治疗前后血清CRP和VEGF检测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情了解及临床疗效评估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